1、第6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理论成果真题1(2011年高考北京卷)“九州缩地凭挥翰,四海披图当泛槎(木筏)”。这是近代诗人张维屏对一部著述的称赞。这部著述是()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C变法通议D孔子改制考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题干中诗句的含义。海国图志中“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提出,有利于传播近代自然科学知识以及西方文化样式、社会制度、风土人情。故A项符合题意。资政新篇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社会发展方案,变法通议孔子改制考是宣扬维新变法思想的著作。答案 A真题2(2011年高考江苏卷)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
2、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A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B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C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D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解析 这段话的大体含义是:我宁愿国粹消亡,也不愿民族消亡,我们的民族要适应世界的发展潮流,不能任凭自然选择,故B、D两项错误;康梁变法发生于19世纪末,而材料反映的是20世纪初出现的现象,C项错误。答案 A真题3(2011年高考海南卷)孙中山在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此)诚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推其原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放大异彩,学
3、潮弥漫全国”。孙中山此处所说的“觉悟者”应包括()A陈独秀 B梁启超C章太炎 D严复解析 扣住题干关键词“思想界”、“出版界”、“学潮”等可知是思想领域、学生运动,从而推断出此历史事件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其代表人物是陈独秀。故选A项。答案 A真题4(2011年高考天津卷)新青年创刊时即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但其后十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民主与科学的文章并不多。尽管如此,“民主”与“科学”仍然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号。这主要因为民主与科学是()A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B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C西方兴起的历史经验D倡导文学革命的需要解析 特定的词汇是时代发展的反映。尽管新文化运动时期专门论述民主和科学
4、的文章不多,但却真实反映了先进中国人利用民主和科学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所以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号。答案 A1“开眼看世界”(1)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明确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2)为抵御外侮,谋求民族与国家独立自强而探究学习西方,渐成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2“中体西用”(1)含义:“中学为体”是强调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社会命运的根本;“西学为用”是主张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学技术,效仿西方国家的一些具体措施,举办洋务新政,来挽救清王朝。(2)实质:在维护固有的制度和纲常礼教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达到巩固清王朝统治的作用。3维新思想(1)
5、早期维新思想:最初支持洋务派和洋务运动;随着中法战争的失败,开始提出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的要求,还主张发展工商业。(2)维新思想的发展:康、梁维新思想将变法图存与发展资本主义相结合;突破了“开眼看世界”“中体西用”的物质层面,深入到制度层面。4新文化运动(1)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给专制主义以沉重打击,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2)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一些新文化人士开始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1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1)三民主义集中代表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
6、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但是,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2)新三民主义是三民主义在20世纪20年代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与发展,具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是其核心。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2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发展到成熟(1)发端(国民革命时期):阐明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农民问题的重要地位和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斗争的极端重要性。(2)初步形成(大革命失败后):探索出中国式的革命
7、道路即“工农武装割据”道路。(3)成熟(遵义会议到抗日战争时期):1940年发表新民主主义论,解决了革命的领导阶级、革命目标、革命前途等一系列重大问题;1945年中共七大正式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多角度看三民主义(1)从时代背景看,三民主义产生于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趋于汇流。(2)从纲领内容看,三民主义所要解决的是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推翻满清统治。(3)从民生意识看,三民主义借鉴欧美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同情人民疾苦,呼唤社会公平。(4)从民主政治看,三民主义倡导民权,指导了临时约法的颁布,确立三权分立式的责任内阁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民主政治的
8、进程。(5)从时代发展看,三民主义与时俱进,由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推动了民主革命的进程。一、全面认识近代前期中国政治思想的演变1向西方学习过程中的四方面争论2向西方学习过程中的四个阶段3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五大特征(1)一个主题: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是为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2)一个方向: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三个阶段:“器物制度思想文化”。甲午战争失败宣告单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是不能挽救中国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失败说明了完全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同样也不能挽救中国;中国人最终选择的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证明,真正符合中国国情的就是社会主义道路。(3)双重性质:学习西方与抵制
9、侵略、启蒙与救亡相结合,体现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4)参与阶层广泛、内容多样:由于列强入侵后中国社会经济和阶级关系的剧烈变动,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等各个阶层面对民族危亡和社会危机,都提出了自己改造社会的新方案、新思想。(5)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洋务思想付诸实践,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洋务运动;维新变法思想的发展直接导致了戊戌变法的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推动了辛亥革命的爆发;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其中国化,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强大的思想武器。重点提示 中国近代思想流派众多,历史时期不同,在学习西方的内容主张上既有差异,也有相同之处。注意归纳整理,将中国近代思
10、想的发展变化与世界历史进程相结合,学会运用比较法,多角度分析比较各派思想主张的区别。可以依据向西方学习过程中的四方面争论、四个阶段、三个学习层面构建知识平台,这样既可快速掌握知识,又能促进理解。典例1(2011年高考安徽卷)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试解:_(先做再看,效果更好)解析 A项主张“
1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洋务派的观点;B项过分推崇“中学”,是顽固派的观点;C项是严复对“中体西用”关系的界定,主张将中国的政治制度与西方政治制度相融合,学习西方君主立宪制制度,属于维新派思想;D项强调学习西方的科学,主张科学与人权并举,是新文化运动时期提出的观点。答案 C二、近代中国三次思想解放潮流的比较重点提示 维新派和革命派处在“学习制度”的层面,激进派处在“学习思想文化”的层面,主张更激进、更彻底,但仅局限在思想文化领域,没有与工农运动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三者都有其一定的局限性。典例2(2011年高考浙江卷)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
12、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A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B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试解:_(先做再看,效果更好)解析 按照徐志摩生卒年来判断其24岁以前是指1920年以前,由此判断处于新文化运动时期。材料表述的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徐志摩更加推崇“相对论或民约论”,这与当时大力宣传民主与科学有关,故B项符合题意。答案 B中国思想的近代化1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既是对当时中国现实问题的思考,也是对西方挑战的回应。评价近代各种思想时,要注意其时代性和阶级性。2对于维新思想,要注意分
13、析其特点及成因,将思想史与政治史、经济史相关内容结合起来。3要联系当时世界形势,了解世界形势对中国思想界的影响;联系当时国内政治、经济的发展状况,了解政治、经济的变化对思想的影响。4注意分析每个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认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1(原创)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开国之思想界”。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解析:A项是洋务派的主张;B项是革命派的主张;C项是康有为的思想特点;D项是梁启超的主张。只有D项符合题意。答案:D2.习近平
14、在纪念近代某一社会运动中的一位重要人物120周年诞辰时说:“他以敏锐的眼光,深刻地认识到这场革命将对二十世纪的世界历史进程产生划时代的影响,也从中看到了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和中国人民求得解放的希望他自己的觉悟得到迅速提高,从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与他的转变相关的社会运动是()A维新变法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解析:本题的关键词是“马克思主义者”,结合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可知,十月革命后李大钊等人举起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大旗,宣传十月革命,实现了由爱国的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的历史转变,故选C项。答案:C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天之生人,一视无私,而有富贵贫
15、贱、愚智寿夭、安乐患难、诸夏夷狄之万殊迥别,唯有因之而已。譬如草木,美种而壮良者,天则繁殖之;恶种而微弱者,天则剪覆之也然太平之法、大事之道,固预为灿陈,但生非其时,有志未逮耳。进化之理,有一定之轨道,不能超度。既至其时,自当变通。康有为中庸注(1901年)材料二 吾侪(同辈)不可谓中国不能共和,如谓不能,是反夫进化之公理也,是不知文明之真价也。且世界立宪,亦必以流血得之,方能称为真立宪。同一流血,何不为直截了当之共和,而为此不完不备之立宪乎?语曰:“取法于上,仅得其中。”择其中而取法之,是岂智者所为耶?鄙人愿诸君于是等谬想淘汰洁尽,从最上之改革着手,则同胞幸甚!中国幸甚!孙中山在东京中国留学
16、生欢迎会上的演说(1905年)材料三 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中国之恒言也。自宇宙之根本大法言之,森罗万象,无日不在演进之途,万无保守现状之理;特以俗见拘牵,谓有二境以人事之进化言之,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民,方兴未已;存亡之数,可以逆睹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持较皙种之所为,以并世之人,而思想差迟,几及千载;尊重廿四朝之历史性,而不作改进之图,则驱吾民于二十世纪之世界以外,纳之奴隶牛马黑暗沟中而已,复何说哉!陈独秀敬告青年(1)材料一反映出康有为设想的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式是什么?(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要“从最上之改革着手”的原因。(3)
17、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认为中国应作何“改进”?其理由是什么?(4)综合上述材料,三位思想家政治主张中共同的理论基础是什么?这一理论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解析:第(1)问,从材料中“进化之理,有一定之轨道,不能超度。既至其时,自当变通”以及康有为的思想主张来组织答案。第(2)问,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结合维新运动的结果来分析。第(3)问,从新文化运动的主张来解答,理由根据材料概括。第(4)问,理论基础根据三则材料来概括,影响从救亡图存和推动中国近代化的角度来分析。答案:(1)方式:主张循序渐进的发展,进行改革;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2)原因:共和制符合进化的公理;共和制是更加完备的政体;维新思想已经被实践证明是不可行的。(3)改进:变革思想或宣扬民主、科学。理由:只有不断变革,中国才能发展,否则必将落后于世界潮流;中国原有的传统文化都不可取。(4)基础:进化论思想。影响:成为近代救亡图存和批判封建专制主义的理论根据和思想武器;促进了中国思想近代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