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安徽省六安2023-2024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pdf).pdf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31021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898.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六安2023-2024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pdf).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安徽省六安2023-2024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pdf).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安徽省六安2023-2024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pdf).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安徽省六安2023-2024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pdf).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安徽省六安2023-2024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pdf).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安徽省六安2023-2024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pdf).pdf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安徽省六安2023-2024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pdf).pdf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六安2023-2024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时间:150 分钟满分:150 分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小题。距今 3 万年前的大冰期,即更新世冰期,陆地上是硕大的哺乳动物盘踞的世界。当时的北美大陆正处于貌似现代象的乳齿象、浑身披毛的猛犸象和佛罗里达洞熊的统治下。但是,它们的命运却和恐龙相同,短短的几千年间,就有 33 属大型哺乳动物全部死光。令科学家们长期迷惑不解的是,这些大型哺乳动物群,尤其是北美的大型哺乳类为什么几乎同时发生大规模绝灭。科学家们于 1800 年前后首次提出,这些大型哺乳动物的绝灭与气候的变迁

2、有关。今天,科学家们又从各自不同的学科角度考虑气候变迁对北美洲哺乳动物所施加的严重而广泛的影响:动物的生境遭到毁坏,它们赖以生存的食物来源锐减,从而被迫往北迁徙。气候变迁必然也杀害了不少新生的幼仔,因为幼仔比成年的动物在抵御天气突变方面的能力要弱得多。依照气候变迁学说的两位著名的倡导者美国地质学家小伦德略和古生物学家格雷厄姆的说法,气候变迁的影响最重要的是在动物生境方面。若气温变化相当急剧,植物对于动物的食物源和栖居地均极重要势必受到严重打击。由于植物不能很快地迁往气候适宜的地方,许多种植物就得死亡,随即代之以突然涌现的变种植物。动物不适应这些新的混合植物食料,被迫迁徙。然后,像剑齿虎这类以食

3、草动物为生的食肉动物随即转移。譬如,在北美洲以杉树嫩叶为食的乳齿象,当气候转暖,导致杉树林大片死亡,而代之以阔叶落叶林时,必须迅速选择新的适宜环境。于是,原在蒙大拿州圣路易斯附近的杉树林中生活的乳齿象,不得不迁往相当于今日新英格兰的这个地区去寻找适宜生存的场所。为了生存而迁徙必然带来许多新问题。譬如,原先共享一处生境的几种动物会朝着不同的方向转移。如果有某种动物本来依靠另一种动物为食,迁居后可能发现新生境中没有吃惯了的食物而难以生存下去。与此相反,过去从未接触过的两种或几种动物被迫迁居到一处,有一些动物将会染上由别的动物携带来的疾病它们未曾得过的传染病,这就要求它们具有超常的抗病能力。这个学说

4、的提出者列举理由来阐明大哺乳动物所遭受的气候变迁之害。大哺乳动物比小哺乳动物食量大,进食次数多,所以迁居新生境后所遇到的气候变迁的影响也比较严峻。同时,由于大哺乳动物繁殖的孕育期比小哺乳动物的长,因此繁育季节的天气变坏也会较严重地危害到大哺乳动物的物种延续。赞成气候变迁学说的科学家们拿出许多证据说明北美各地区植物生长发育所遭遇的气候骤然改变。如有一类用显微镜观察经过强化学试剂处理的沉积物样品(目的是排除外来物混入的干扰)时发现的化石孢粉证据,可以用于鉴定那些绝灭动物所吃植物种类的化石动物粪便(即粪化石)等。科学家们还证明,有一些更新世动物当气候改变后,其生存范围有所变动。麝牛和驯鹿在今天仅生活

5、在北方苔原。马从北美洲平原上消失了,却仍生存于欧亚大陆。有一些科学家认为,大型哺乳动物的绝灭应当与人类来到美洲这个事件同步。研究古代人的生活习俗的考古学家业已证明,迁来美国西南部的史前人口大概在 1.15 万年前达到高峰。这一地区的史前文化,由于 1934 年在新墨西哥州克洛维斯附近的发掘地点首次找到了形状独特的石矛扁平、双面、有槽(可供装柄)的石矛,考古学家就命名为克洛维斯文化。人类首次出现于美洲大陆与早期哺乳动物走向绝灭大致同时,这是有关更新世动物绝灭事件的另一种学说人们大肆捕猎大哺乳动物,使之绝灭的立论基础。1967 年,美国生态学家马丁提出,人类在几千年间使北美的大哺乳动物大量死亡。“

6、过度捕杀”说的核心内容是马丁所说的,人们仅在大约 1.2 万年前才通过连结亚洲和北美洲的陆桥跨越白令海峡第一次到达美洲,因为当时冰川已融溶到足以在今天的阿拉斯加与美国西部之间打开一条无冰通道,但还不致使海平面抬升到漫过陆桥的程度。马丁认为,这批早期人群是些熟练的猎手,他们发现了成群的大哺乳动物。这些大哺乳动物过去从未见过人类,并不怕人,所以猎手易于靠近捕杀。马丁指出,克洛维斯人口的迅速增长,使得他们所捕猎的哺乳动物群来不及恢复元气。按照这个学说,当猎手们在一个地区杀光了大哺乳动物后,这些早期人群就迁往新的狩猎场,继续捕猎。人们的足迹终于遍及整个大陆,消灭掉一些物种。当被捕杀的物种走向绝灭时,依

7、赖捕食这些动物为生的食肉类(如剑齿虎和短颌熊)也随即面临食物短缺而死亡。许多科学家支持这个过度捕杀说,并且拿出证据来说明此说的正确性。北美洲许多化石产地发现的石矛与 3 种已经绝灭的大哺乳动物(猛犸象、马和骆驼)的骨骼在一起,或者发现时石矛尖端还刺在化石动物体内,而且常在一些古代水蚀洼坑(显然猎手曾在此卧地设伏,伺机捕猎)中找到石矛。此外,还有证据表明,早期人群曾恫吓驱赶兽群,迫使其跳崖跌伤,然后捕杀。譬如,古生物学家于 30 年代就发现丹佛以北大约 32 公里处的一个砂岩峭壁下面有 3 支克洛维斯石矛、一些散落的石球和 12 具猛犸象骨骼。科学家们推论,当时猎手们驱赶一群猛犸象,迫使它们跳越

8、峭壁,跌落崖底,再锤击或矛刺以杀死这些负伤的动物。对于上述两种主要的学说,科学家们都拥有一些证据可以证明,也有一些证据用于反驳,而且每一种学说都有不少的专家支持。这或许正像有的人所指出的,两者都正确。捕猎者杀尽了的,是一些早被气候变迁折磨得奄奄一息的物种。另一方面,别处也许有答案。我们可以期待科学家们提出更多的解答和搜集更多的证据。但是,古生物学面对的严峻现实是有关那些事件的充分证据产生的年代极为久远,很难取证。科学家们似乎还得费许多年的时光持续争论,1.1 万年前的地球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以及当时的情景如何。(摘编自坦普尔丹尼特谁杀害了这些硕大的哺乳动物?,苏宗伟译)2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

9、梳理,正确的一项是()(3 分)ABCD2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文章第四段中“与此相反”的“此”,指的是某种动物迁居后可能发现新生境中没有吃惯的食物而难以生存下去的情况。B气候变迁不仅能够毁坏生境致使北美大型哺乳动物因食物锐减而迁徙,还会直接导致一些大型哺乳动物的新生幼仔死亡。C研究动物粪化石能够鉴定绝灭动物所吃植物种类,科学家可以据此推知北美各地区植物生长发育所遭遇的气候骤然改变。D作者认为,关于北美大型哺乳动物绝灭的真正原因还需要科学家们持续研究,因为缺少充分证据来探知当时发生的事情。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小型哺乳动物

10、食量小、进食次数少且孕育期短,因此在面对同样的气候变迁时,比大型哺乳动物受到的危害要小。B如果没有考古学家对克洛维斯文化的发掘,就不可能产生解释北美大型哺乳动物几乎同时绝灭原因的过度捕杀学说。C“当时冰川已融溶打开一条无冰通道”,这一事实既是人类进入美洲的基础,也可作为当时气候变迁的佐证。D从文中“科学家们推论”一句可知,科学家在科学研究时,可以根据不完全的资料进行合理推断来开展科学探索。4文章最后一段使用“或许”“也许”“似乎”等词语,请简要分析其作用。(4 分)答:5班级依据本文的论证内容,举行“探究大型哺乳动物灭绝原因”科学辩论赛。你作为支持“气候变迁说”一方的二辩辩手,需要对“过度捕杀

11、说”一方的论证进行反驳。请结合文中的立论基础与证据,列出你对“过度捕杀说”一辩辩手的反驳意见,找出对方辩手存在的纰漏。(6 分)答:(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6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生死场(节选)萧红冬天女人们预备夏季的衣裳,男人们计虑着怎样开始明年的耕种。那天赵三进城,他披着两张羊皮回家。王婆问他:“哪里来的羊皮?你买的吗?哪来的钱呢?”赵三像有什么事在心中似的,他什么也没言语,摇闪的经过炉灶,通红的火光立刻鲜明着,他走出去了。夜深的时候他还没有回来,于是王婆就到打鱼村去了。赵三阔大的喉咙从李青山家的窗纸透出,王婆知道他又是喝过了酒。当推门的时候,她就说:“什么时

12、候了?还不回家去睡?”这样立刻全屋别的男人们也把嘴角合起来。王婆感到不能意料了。青山的女人没在家,孩子也不见。赵三说:“你来干么?回家睡吧!我就去去”王婆看了看赵三的神色,她转身出来,她的心徘徊着:青山的媳妇怎么不在家呢?这些人是在做什么?又是一个晚间。赵三穿好新制成的羊皮小袄出去,夜半才回来,披着月亮敲门。王婆只道他又是喝过了酒,但他睡的时候,王婆一点酒味也没嗅到:那么出去做了什么呢?总是愤怒地归来。李二婶子拖了她的孩子来了,她问:“是地租加了价吗?”王婆说:“我还没听说。”李二婶子做出一个确定的表情:“是的呀!你还不知道吗?三哥天天到我家去和他爹商量这事。我看这种情形非出事不可,他们天天夜

13、晚计算着,就连我,他们也躲着。昨夜我站在窗外才听到他们说哩!打死他吧!那个恶祸。你想他们是要打死谁呢?这不是要出人命吗?”李二婶子抚着孩子的头顶,有一点哀怜的样子:“你要劝说三哥,他们若是出了事,像我们怎样活?孩子还都小着哩!”五姑姑和别的村妇们带着她们的小包袱,约会着来的。踏进来的时候,她们满脸盈笑,但听了这件事,也立刻忧郁起来,一点闲情也没有了。每个人呆呆地想了想,惊恐地探问了几句。五姑姑的姐姐,她第一个扭着大圆的肚子走出去,就这样一个连着一个寂寞地走去。她们好像群聚的鱼似的,忽然有钓竿投下来,她们就四下分行去了!李二婶子仍没有走,她为的是嘱告王婆怎样破坏这件险事。赵三这几天常常不在家吃饭

14、;李二婶子一天来过三四次:“三哥还没回来?他爹爹也没回来。”一直到第二天下午赵三回来了。他坐在炕沿上燃着小烟袋,王婆把饭从锅里摆出来。他说:3“我吃过了!”“你们的事情预备得怎样了?能下手便下手。”他惊疑,怎么会走漏消息呢?王婆又说:“我知道的,我还能弄只枪来。”他无从想象自己的老婆有这样的胆量。王婆真的找来一支老洋炮。可是赵三还从没用过枪。晚上平儿睡了以后,王婆教他怎样装火药,怎样上炮子。赵三对于他的女人慢慢感到可以敬重!但是更秘密一点的事情总不向她说。忽然从牛棚里发现五个新镰刀,王婆意度这事情是不远了!李二婶子和别的村妇们挤上门来打听消息的时候,王婆的头沉埋一下,她说:“没有这回事,他们想

15、到一百里路外去打围,弄得几张兽皮大家分用。”在过年的前夜,事情终于发生了,但事情做错了!北边地头鲜红的血染红了雪地,赵三一条梨木杆打折了小偷的腿骨。村中人听着极痛的呼叫,出来四面寻找。赵三拖着独腿的人转着弯跑,但他不能把那人掩藏起来。赵三弄了满手血,惊动了全村的人,村长进城报告警所。于是赵三去坐监狱,李青山他们的“镰刀会”少了赵三也就衰弱了!消灭了!正月末,赵三受了主人的帮忙,把他从监狱里提放出来。那时他头发很长,脸也灰白了些,他有点苍老。为着给那个折腿的小偷做赔偿,他牵了那头仅有的牛上市集去卖;小羊皮袄也许是卖了?再不见他穿了!晚间李青山他们来的时候,赵三忏悔一般地说:“我做错了!也许是我该

16、招的灾祸。那是一个天将黑的时候,我正喝酒,听着平儿大喊有人偷柴。刘二爷前些日子来说要加地租,我不答应,我说我们联合起来不给他加,于是他走了!过了几天他又来,说非加不可,再不然叫你们滚蛋!我说好啊!等着你吧!那个管事的,他说:你还要造反?不滚蛋,你们的草堆,就要着火!我只当是那个小子来点着我的柴堆呢!拿着杆子跑出去就把腿给打断了!打断了也甘心,谁成想那是一个小偷!”关于“镰刀会”的事情他像忘记了一般。李青山问他:“我们应该怎样铲除二爷那恶棍?”“打死他吧!那个恶祸”,这还是从前他说的话,现在他又不那样说了:“除他又能怎样?我招灾祸,刘二爷也向东家说了不少好话。从前我是错了!也许现在是受了责罚!”

17、他说话时不像从前那样英气了,脸是有点带着忏悔、羞惭和不安的意味了。王婆坐在一边,听了这话她后脑上的小发卷也像生着气:“我没见过这样的汉子,起初看来还像一块铁,后来越看越是一堆泥了!”赵三笑了:“人不能没有良心!”于是好良心的赵三天天进城,弄一点白菜担着给东家送去,弄一点土豆也给东家送去。为着送这一类菜,王婆同他激烈地吵打,但他绝对保持着他的良心。有一天少东家出来,站在门阶上像训诲着他一般:“好险!若不为你说一句话,三年大狱你可怎么蹲呢?那个小偷他算没走好运吧!你看我来着手给你办,用不着给他接腿,让他死了就完啦。你把卖牛的钱也好省下,我们是地东地户,哪有看着过去的”说话的中间,间断了一会,少东家

18、把话尾落到别处:“不过今年地租是得加。左近地邻不都是加了价吗?地东地户年头多了,不过得少加一点。”过了几天小偷从医院抬出来,真的死了就完了!只把赵三的牛钱归还一半,另一半少东家说是用做杂费了。二月了,山上的积雪现出毁灭的色调,但荒山上却有行人来往,农民们像蜇伏的虫子一样又醒过来。渐渐送粪的车子忙着了!只有赵三的车子没有牛挽,平儿冒着汗和爹爹并架着车辕。(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赵三带着两张羊皮回来,王婆询问无果。既设置了悬念,又暗示夫妻二人心存芥蒂。B赵三和男人们商讨大事,却被李二婶子偷听并告知村妇们,这为后面举事失败埋下伏笔。C小说通过赵三出狱后与

19、李青山的对话,以倒叙的方式交代了事发当晚的具体情况。D“打死他吧!那个恶祸”在文中出现两次,前后呼应,形成对比,蕴含深意,发人深思。7下列对小说最后一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积雪现出毁灭的色调”写出季节的变化,“毁灭”以陌生化的描写暗示了人物处境。B“像蜇伏的虫子一样”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农民们热爱劳动的勤劳品质。C“赵三的车子没有牛挽”与小说前文情节照应,设计精巧,刻画出赵三生活的艰苦不易。D小说以赵三父子的劳动场面作为结尾,留有余味,引发了读者对劳动人民命运的思考。8标题既是小说的眉目,又是小说的点睛之笔。请从加地租与镰刀与良心两个题目中选择一个作为本小说节选

20、部分的标题,并至少说出两条理由。(4 分)答:9鲁迅在生死场的序言中评价:“女性作者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本文中的“王婆”与祝福中的“祥林嫂”都是同时代底层妇女的代表。与祥林嫂相比,王婆的“明丽和新鲜”之处体现在哪?请简要分析,并谈谈王婆这一人物在小说主旨表现上的作用。(6 分)答: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1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二十七年,秦大夫有私与楚太子斗,楚太子杀之而亡归。二十八年,秦乃与齐、韩、魏共攻楚,杀楚将唐眛。二十九年,秦复攻楚,大破楚,楚军死者二万。怀王恐,乃使太子为质于齐以求平。三十年

21、,秦昭王遗楚王书曰:“始寡人与王约为弟兄,盟于黄棘,太子为质,至欢也。太子陵杀寡人之重臣不谢而亡去寡人诚不胜怒使兵侵君王之边。今闻君王乃令太子质于齐以求平。寡人与楚接境壤界,故为婚姻,所从相亲久矣。而今秦楚不欢,则无以令诸侯。寡人愿与君王会武关,面相约,结盟而去,寡人之愿也。敢以闻下执事。”楚怀王见秦王书,患之。欲往,恐见欺;无往,恐秦怒。昭雎曰:“王毋行,而发兵自守耳。秦虎狼,不可信,有并诸侯之心。”怀王子子兰劝王行,曰:“奈何绝秦之欢心!”于是往会秦昭王。昭王诈令一将军伏兵武关,号为秦王。楚王至,则闭武关,遂与西至咸阳,朝章台,如藩臣,不与亢礼。楚怀王大怒,悔不用昭子言。秦因留楚王,要以割

22、巫、黔中之郡。楚王欲盟,秦欲先得地。楚王怒4曰:“秦诈我而又强要我以地!”不复许秦。秦因留之。楚大臣患之,乃相与谋曰:“吾王在秦不得还,要以割地,而太子为质于齐,齐、秦合谋,则楚无国矣。”乃欲立怀王子在国者。昭雎曰:“王与太子俱困于诸侯,而今又倍王命而立其庶子,不宜。”乃诈赴于齐。齐湣王谓其相曰:“不若留太子以求楚之淮北。”相曰:“不可,郢中立王,是吾抱空质而行不义于天下也。”或曰:“不然。郢中立王,因与其新王市曰予我下东国,吾为王杀太子,不然,将与三国共立之,然则东国必可得矣。”齐王卒用其相计而归楚太子。太子横至,立为王,是为顷襄王。乃告于秦曰:“赖社稷神灵,国有王矣。”(节选自史记楚世家)

23、【注】昭雎:楚国的将领。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 1 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 分)太子陵杀寡人 A 之重 B 臣 C 不谢 D 而亡去 E 寡人 F 诚不胜 G 怒 H 使兵 I 侵君王之边。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恐见欺”中的“见”,与齐桓晋文之事中“百姓之不见保”的“见”用法相同。B“因”意为“趁机”,与屈原列传中“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的“因”含义相同。C“要”在此处意为“要挟、胁迫”,与鸿门宴中“要项伯”的“要”含义不同。D社稷,社为土地神,稷是五谷神。现在常用“

24、社稷”来代指国家。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楚太子与一位秦国大夫争斗,杀死秦大夫后逃回楚国,秦发兵攻楚,楚怀王惊恐,就派太子到齐国做人质以求和解。B昭雎与子兰对楚怀王前去武关的态度截然不同,但楚怀王还是听取了子兰的劝说去会见秦昭王,结果被秦国扣留。C楚怀王被扣留在秦国时十分后悔没有听从昭雎的意见,想要通过割地的方式来与秦王求和结盟,最终仍然被扣留。D齐王听取了丞相的建议,送正在齐国做人质的太子横回到楚国,太子横回国后被立为君主,这就是楚顷襄王。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1)遂与西至咸阳,朝章台,如藩臣,不与亢礼。(4 分)译文:(2)王

25、与太子俱困于诸侯,而今又倍王命而立其庶子,不宜。(4 分)译文:14鲁迅盛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从史学性与文学性两个角度肯定了史记的价值。请结合本文内容简要分析。(4 分)答:(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1516 题。岳阳楼元稹岳阳楼上日衔窗,影到深潭赤玉幢。怅望残春万般意,满棂湖水入西江。岳阳楼李商隐汉水方城带百蛮,四邻谁道乱周班。如何一梦高唐雨,自此无心入武关。【注】赤玉幢:指神仙居处。这里指岳阳楼的倒影。周班:周室封爵的等级。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元诗首句从眼前之景写起,描绘了岳阳楼上红日斜照楼

26、窗的景象。B李诗首句从岳阳楼地理位置写起,“带百蛮”写出了楚地的荒凉。C元诗以“怅望”一词点出心绪,李诗用“无心”抒发了胸中的愤懑。D李诗“高唐雨”指楚王梦遇巫山神女的传说,暗指楚王沉溺女色。16同是登岳阳楼,但二位诗人抒发的情感并不相同。请结合艺术手法简要分析。(6 分)答:(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指出,“,”,说明变法上合先王之道,下利国家百姓,驳斥“生事”的罪名。(2)李凭箜篌引中“,”两句,用夸张的手法,写长安城门前的冷气寒光,皇城仙府,全被箜篌声所消融。(3)小张在创作历史剧苏东坡的剧本时,引用苏轼“,

27、”一句作为台词,借助“酒杯”这一道具刻画了被贬黄州后的诗人形象。三、语言文字运用(19 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2 小题,7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19 小题。甲骨文“走”字,像人摆动双臂奔跑之形。金文在甲骨字形下方增加“止”繁化,说文解字训“走”为“趋”,释名“徐行曰步,疾行曰趋,疾趋曰走。”古代所谓“走”相当于今天的“奔”“跑”,今天的“走”,相当于古代的“步”。5甲骨文“舞”字,像人两手持舞具而舞之形。金文承甲骨字形而来,舞蹈与脚有关,所以加脚形而为小篆的“舞”。说文解字训“舞”为“乐”,礼记乐记说:“舞,动其容也。”甲骨文“武”字,由“止”和“戈”两个部分组成,“止”表

28、行动,“戈”表武器,本义为持戈前行,征伐示威。从“走”到速度激情的“田径”,从“舞”到柔美艺术的“体操”,从“武”到刚柔并济的“柔道”中国传统文化拥有其它文化只能望其项背的底蕴。在四川师范大学古文字专家温浚源的专业解读中,文字演变过程折射出中华民族追求进步、勇于拼搏的体育精神。在这些古老的文字中,我们不仅可以发现体育文化的由来与发展,还能窥探先民的智慧。甲骨文释放出的力量美与现代体育的运动美相互交织、融为一体,为大运会增添独特的魅力与韵味。18下列选项句子中的“训”与文段中加点的“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 分)A“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良好的家规家训能让孩子受益终生。B夏雨雨大运夺冠,得益

29、于清华“学训结合,以学促训”的育人理念。C像音韵、训诂这些穷幽极微的“小学”,王万先生都讲得深入浅出。D赛后王霜的采访虽不足为训,但她对中国足球的看法也有独到之处。19文中画横线部分有两处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 分)答:(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022 小题。最近,一部名为逃出大英博物馆的短剧火上热搜,该剧讲述了一盏中国玉壶化作人形逃出博物馆,偶然撞上同样来自中国的记者,并在他的帮助下返回家乡的故事。这部剧之所以能够出圈,首先仰赖自媒体平台传播之便捷。同时,借助拟人化的手法,让玉壶开口,以一个可

30、爱女孩的形象展现在观众面前,更容易被年轻人接受。而“逃出”大英博物馆,又给人以无限遐想,可以说未播先热。另外,剧作虽有教化意义,却并未流于苍白的说教,而是以文物之间传递家书的形式,将家国情怀渲染开来,层层递进,润物无声。历史是一面镜子,(A)。文物照见了古人的智慧、技艺,照见了他们往昔的生活。对我们来说,文物是传递情感的纽带,时刻提醒着我们戒骄戒躁,发愤图强。因此,文物保护。诚如大家所见,我们的专家们也一直致力于此,数十年如一日做着这份“枯燥”且“烦琐”的工作,但他们,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文物保护的,不在少数。老师将一生所学教给徒弟,老师退休了,徒弟顶上来,就这样,前后接力,。师徒有情,手中的文

31、物亦有情。(B)?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单霁翔曾经这样回答:“文物在原地保护,才最有尊严,否则像孤魂野鬼,没有家,也没有根。”只有文物回到家乡,才谈得上是真正的文物保护。漂流在外的文物,就像漂流在外的游子。它们渴望吹一吹故土的风,晒一晒故土的阳光,哪怕静静地等待故土的尘埃一颗一颗落下来也感到心满意足。约有 2.3 万件中国文物被“邀请”到大英博物馆,它们委托小玉壶带回的家书,字字句句惹人落泪:“琴师陶俑伯伯,您好,笛师陶俑阿姨让我告诉您,改日,您拨您的春风弦,她奏她的晚风笛,那首未完成的长歌行,大家再一起奏完吧。”“唐大马,我是唐小马,一眨眼,我们已经一百六十三年没有见面了,每天洋人走后,我就会围着

32、这牢笼跑上几圈,跑着跑着,便会想起几百年前,我们相约一起跑遍大好江山的誓言。”“病骨支离,离家已有百年,哪怕分神断魂,也断不了这魂牵梦绕的乡愁啊。”世上道路千万条,最幸福的一条,(C)。20请在文中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 分)21文学作品中的标点具有一定的表现力。请分析文中画波浪线两处引号的作用及表达效果。(4 分)答:22请在文中括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5 分)答:(A)(B)(C)四、写作(60 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红楼梦在写到如何绘画大观园时,薛宝钗的言谈展现了高超的绘画造诣,认为“如今画这园子”

33、,即使就起稿构思而言,也至少要经历两个阶段。一是“肚子里头有几幅丘壑”以供参考借鉴;二是需结合作画纸张“地步远近”的特点,“该添的要添,该减的要减,该藏的要藏,该露的要露”。如此,“方成一幅图样”。红楼梦中薛宝钗关于图样起稿构思“两个阶段”的见解,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议论文,体现你对学习与生活的认识,对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7高三语文试卷参考答案1D(A“因气候变迁、人类过度捕杀大规模绝灭”错。原文“对于上述两种主要的学说,科学家们都拥有一些证据可以证

34、明,也有一些证据用于反驳,而且每一种学说都有不少的专家支持”,可见这两种说法只是提出的假说,还有待进一步证实。B“提出者”错。原文“依照气候变迁学说的两位著名的倡导者美国地质学家小伦德略和古生物学家格雷厄姆的说法”,可见是“倡导者”,而不是“提出者”。C“因新生境无惯食食物并染病而衰亡”错。原文“譬如,原先共享一处生境的几种动物会朝着不同的方向转移。如果有某种动物本来依靠另一种动物为食,迁居后可能发现新生境中没有吃惯了的食物而难以生存下去。与此相反,过去从未接触过的两种或几种动物被迫迁居到一处,有一些动物将会染上由别的动物携带来的疾病它们未曾得过的传染病,这就要求它们具有超常的抗病能力”,可见

35、“新生境中没有吃惯了的食物而难以生存下去”以及“染上由别的动物携带来的疾病”的是不同的动物,而非“以食草为生的食肉动物”。故选D。)2A(“此”指代内容错。原文“譬如,原先共享一处生境的几种动物会朝着不同的方向转移。如果有某种动物本来依靠另一种动物为食,迁居后可能发现新生境中没有吃惯了的食物而难以生存下去。与此相反,过去从未接触过的两种或几种动物被迫迁居到一处,有一些动物将会染上由别的动物携带来的疾病它们未曾得过的传染病,这就要求它们具有超常的抗病能力”,可见“此”指的是动物“原先共享一处生境”的情况。故选 A。)3B(“如果没有就不可能”错。对克洛维斯文化的发掘只能证明大型哺乳动物灭绝有可能

36、与之有关,但“对克洛维斯文化的发掘”不是“过度捕杀说”产生的必要条件,故选 B。)4这些词语表示作者对所阐述情况的揣测与不确定;表现了科学著作严谨、准确的语言特点以及科学家严谨求真的科学精神。(每点 2 分)5人类首次出现在美洲与哺乳动物走向灭绝同时,并不能说明动物绝灭一定是人类捕杀导致的;石矛与 3 种已经绝灭的大哺乳动物的骨骼在一起,只能证明 3 种动物遭到捕杀,不能证明这 3种动物绝灭是捕杀导致的,更不能证明其他 30 属动物的绝灭是因为捕杀;峭壁下石矛、石球与 12 具猛犸象骨骼在一起,只能说明北美早期人类的一次围猎活动,并不能证明所有猛犸象的绝灭是因为捕杀。(每点 2 分,其余答案言

37、之成理可酌情给分)6D(A“又暗示了夫妻二人心存芥蒂”错误,王婆询问无果暗示了赵三有秘密,并不能看出“心存芥蒂”。B“这为后面举事失败埋下伏笔”错误,后面并未“举事”,所以不能说“举事失败”,另外“被偷听”也跟后面不再“举事”没有直接关系,所以不能说是“伏笔”。C“以倒叙的方式”错误,小说前文对事发当晚的叙述已经大致结束,这里写赵三出狱后与李青山的对话,是用“补叙”来展现赵三的心理活动,表现他对“造反”态度的转变。故选 D。)7B(“表现出农民们热爱劳动的勤劳品质”错误,这里写农民像虫子一样“蛰伏”又醒,意在表现劳动人民的辛苦忙碌,反映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而并非是赞美农民。)8参考一加地租

38、理由:情节上,小说围绕“加地租”这件事展开,“加地租”贯穿全文(推动情节发展)。因为要“加地租”,所以赵三他们想要反抗,组成镰刀会,最终失败,地租加成功了。人物上,小说通过“加地租”这件事刻画了觉醒想要反抗却又缺乏斗争经验、容易被收买的农民形象赵三,也塑造了机敏谨慎、坚决反抗的女性王婆,还塑造了狡猾、虚伪的地主“少东家”及其狗腿子“刘二爷”。主旨上,小说通过赵三带领农民反抗“加地租”失败的经历,揭示了农民阶级自主反抗的局限性,引起人们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参考二镰刀与良心理由:情节上,“镰刀与良心”构成了小说的主要矛盾,前半段情节主要围绕“镰刀”这一物象展开,后半段情节则围绕“良心”这一因素展开。

39、人物上,通过“镰刀”塑造了农民的反抗性,通过“良心”则凸显了农民的单纯性,二者揭示了农民阶级自身的矛盾。主旨上,通过“镰刀与良心”的矛盾,揭示农民阶级自主反抗的局限性,引起人们对社会问题的思考。艺术效果上,“镰刀与良心”这两个看似毫不相干的事物放在一起,新颖别致,能够引起读者阅读兴趣。(每点 2分,答任意 2 点即可给满分)9“明丽”:祝福通过祥林嫂展现了底层女性的悲苦,值得怜悯;本文通过塑造王婆这一人物,凸显了劳动女性的可敬,为“失败的反抗”的阴霾中增添了一抹亮色。“新鲜”:祝福中祥林嫂的安分温顺、吃苦忍耐,虽命运悲苦却无力反抗,是封建社会贫苦女性的代表;而小说中的王婆敏锐机警、胆大心细,坚

40、决不妥协,展现出与众不同的反抗精神。主旨表达:本文通过王婆的坚决反抗与赵三的“有良心”形成的鲜明对比,对农民阶级自主反抗的局限性进行了深刻反思。(每点 2 分,其余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0CEH(译文:太子陵杀害了我的重臣,不道歉就逃离了,我实在气愤难忍,所以才派兵攻打你的边境。)11B(A正确,两处“见”都表示被动。句意:担心被欺骗。/老百姓没有受到爱护。B错误,“因”:趁机,于是;/凭借,用,两处含义不同。句意:秦国趁机扣留了楚王。/又用丰厚的礼品贿赂当权的大臣靳尚。C正确,“要”:要挟,胁迫;/通“邀”,邀请,两处含义不同。句意:要挟楚王答应割让巫、黔中之郡。/邀请项伯。D说法正确。

41、故选 B。)12C(“想要通过割地的方式来与秦王求和结盟”错误,根据原文“楚王欲盟,秦欲先得地”以及“秦诈我而又强要我以地”可知,想通过割地求和的并不是楚王,“割地”是秦王提出的。故选 C。)13(1)于是(楚怀王)就和秦将一起向西来到咸阳,在章台朝见秦王,就像是秦国的属国臣子一般,(秦王)没有用平等的礼仪对待他。(“西”,名词作状语,向西;“朝章台”,状语后置,在章台朝见;“亢礼”,平等的礼仪,“亢”通“抗”。以上要点各 1 分,句意 1 分。)(2)大王与太子都被困在诸侯国,如今(我们)又违背大王的命令另立大王的庶子,那是不合适的。(“倍”通“背”,违背;“宜”,合适。以上要点各 1 分,

42、句意 2 分。)14真实地记载了秦楚之争的历史,具有史学性;通过多种描写手法刻画秦昭王、楚怀王等人物,形象具体丰满,具有文学性。(每点 2 分)参考译文:二十七年,秦国一位大夫私下与楚太子争斗,楚太子杀死他后逃回了楚国。二十八年,秦国就与齐国、韩国、魏国共同攻打楚国,杀死楚国将领唐昧。二十九年,秦国再次攻打楚国,大破楚军,楚军死了二万人。怀王恐惧,就让太子到齐国做人质,请求讲和。三十年,秦昭王派人送信给楚王说道:“当初我与大王约为兄弟,在黄棘立盟,你派太子来我国做人质,彼此关系非常融洽。楚太子陵杀害了我的重臣,不道歉就逃离了,我实在气愤难忍,所以才派兵攻打你的边境。现在听说大王将太子送到齐国充

43、当人质,求得和解。我国与楚国相邻接壤,在过去相互通婚,结为婚姻亲家很久了。如果今日秦国与楚国不能友好相处,就无法去号令别的诸侯。我希望与大王在武关会面,当面结成友好盟约而离开,这是我的愿望啊。我冒昧地向您报告这个想法。”楚怀王看到秦王的这封书信,为此深感忧虑。想前往赴约,又担心被欺骗,想不去,又担心秦王会愤怒。丞相昭雎说:“大王不要去,而要派军队守卫自己(的边境)。秦国是虎狼一样的国家,不能相信,它有吞并诸侯的野心。”楚怀王的儿子子兰却劝怀王去赴约,说:“怎么能拒绝秦国想要交好的心呢!”于是楚怀王前往会见秦昭王。秦昭王采取欺骗手法,派一位将军在武关埋下伏兵,号称是秦王。楚王到达后,(秦将)关闭

44、了武关,于是他就和秦将一起向西来到咸阳,在章台朝见秦王,就像是秦国的属国臣8子一般,(秦王)没有用平等的礼仪对待他。楚怀王大怒,后悔不听昭雎的话。秦国趁机扣留了楚王,要挟楚王答应割让巫、黔中之郡。楚王想订立盟约,秦国想先得到土地。楚王发怒说:“秦国欺骗了我,又强迫我割地!”不肯答应。秦国便把他扣留下来。楚国的大臣们都十分担忧,就一起商量说:“我们的君王被秦国扣留不能回国,还以割地相威胁,而太子又在齐国充当人质。假如齐国、秦国联合一起对付我们,那么楚国就要灭亡了!”于是打算拥立怀王在国内的儿子继承王位。昭雎说:“大王与太子都被困在诸侯国,如今(我们)又违背大王的命令另立大王的庶子,那是不合适的。

45、”于是派人到齐国假称楚怀王去世,要迎太子回国即位。齐湣王对丞相说:“不如扣留太子要求楚国割让淮河以北的土地。”丞相说:“不能这样做。如果我们扣留了太子,楚国就会另立新王,这样,我们就等于空守一个人质又在世人面前蒙受不仁不义的罪名。”有人说:“不见得。如果楚国拥立新王,我们就与新王做交易,说:让给我们下东国,我们替你杀掉太子。不然,将会联合秦、韩、魏三国共同出兵送太子回国继承王位。”齐湣王最后听取了丞相的意见,送楚太子回国,太子横回到楚国,楚国便立他为楚王,这就是顷襄王。于是向秦国报告说:“依赖社稷神灵,国家有了国王了。”15B(“楚地的荒凉”错,“带百蛮”意思是统辖百蛮,指楚国的强大。故选 B

46、。)16元诗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通过写眺望窗外万顷的洞庭湖水,抒发了残春时节的怅然情怀,既有惜春之叹,亦有人生失意之嗟,含蓄婉转地表达了心中无法排遣的怅惘。李诗借古讽今,用巫山云雨的典故讽喻了楚王沉溺女色使国势衰颓,以此暗喻唐代君主沉湎声色而缺乏远图,表达胸中的愤懑之情。(每点 3 分,其中手法 1 分,情感 2 分)17(1)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2)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3)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或“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18C(A家训是指教导或训诫的话;B学训是指训练;C训诂是指解释词义,与文段中加点的“训”字意义相同;D“不足为训”的“训”是典范、准则。故选 C。)19成

47、语使用错误,“只能望其项背”改为“不能/难以望其项背”。递进分句语序不当,改为“我们不仅能窥探先民的智慧,还可以发现体育文化的由来与发展”。(每点 2 分)20刻不容缓(至关重要、势在必行);甘之如饴(无怨无悔、乐此不疲);代代相传(薪火相传)。21“逃出”的引号表示突出强调,引起读者的注意,让“逃出”二字引人遐想;“邀请”的引号表示反语讽刺(特殊含义),大英博物馆内的众多文物本是被劫掠,倒卖过去的,此处却说“邀请”,表达了对强盗行径的讽刺、愤慨和对文物难以归来的痛心。(每点 2 分)22(A)文物更是真实的历史/文物也是一面镜子;(B)文物保护的前提是什么/文物保护的必要条件是什么;(C)就

48、是回家的路(答对一句给 1 分,答对两句给 3 分,全部写对给 5 分)23作文材料一共有 3 句,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为第 1 句,引出红楼梦中薛宝钗关于绘画大观园的看法,认为就“起稿构思”而言,至少要经历两个阶段。第二个层次为第 2、3 句,指出“两个阶段”的具体内容。第一阶段是:“肚子里头有几幅丘壑”以供参考借鉴。这里的“丘壑”我们可以理解为可供参考的名家范本、模范标杆、先进经验而参考借鉴乃学习之意。第二阶段则是:结合作画纸张“地步远近”的特点,“该添的要添,该减的要减,该藏的要藏,该露的要露”。也就是说,即便“胸有丘壑”,也需要实际情况进行增删取舍,因地制宜,活学活用。另外要注

49、意的是,第二阶段与第一阶段之间存在先后递进的逻辑关联,写作时需要体现这一内在逻辑。综上分析,这篇文章的核心话题是:以材料中红楼梦薛宝钗的相关表述为切入点,谈论自己对于起稿构思的“两个阶段”的认识与思考。作文引导语中明确了本次写作的任务和要求。写作时不能将思维局限于“薛宝钗谈绘画”这则材料,一定要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由此及彼的拓展延伸,从而写作议论文。这里的“更广泛的领域”可以是个人的学习生活规划、国家发展蓝图的绘就等。要重视材料的作用,写作时应立足对材料的分析,紧扣材料的内容、含意及其逻辑来谈“启示意义”,不可另起炉灶,置材料于不顾。要结合自身生活体验和社会现实内容来展现自己的认识与感悟,体现新时

50、代青年的责任担当。立意:1胸中有丘壑,量体来裁衣。2博观而约取,方能行稳而至远。3既要“拿来”,也要“取舍”。例文:肚中“丘壑”,终成大观红楼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向我们全方位地展示了民族文化的大精义。那些丰富的人生经验、艺术经验、社会经验等,都是当之无愧的无价之宝。而宝钗对“如何画好大观园”的所思所言,即使放至今日,依然可以产生时代的共振。从胸有丘壑的学习到根据实际情况的“添减藏露”,绘画如此,学习、生活亦如此。“肚子里头有几幅丘壑”,宝钗首先向我们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意义。绘画大观园时,如果肚中没有基本的绘画知识和技能,没有对众多大师之作的学习和揣摩,肚中空空,脑中空空,自然笔下纸上也

51、只能空空了。所以,要想拥有挥洒笔墨丹青时的肆意潇洒,没有预先静下心的学习是万万不可能的。绘画是这个道理,个人成长国家发展同样也是这个道理。今天,当我们赞叹“中国创造”“中国方案”“中国声音”之时,我们也不能忘记“西学东渐”之时,林则徐、魏源、张之洞等人“师夷长技以制夷”,向西方学习先进的工业军事技术;我们也不能忘记李大钊、陈独秀、周恩来等人或东渡日本,或西行欧洲,学习先进的文化精神和无产阶级革命思想。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看似不起眼的根基偏偏是兴起万丈高楼的前提。学得肚子里的几幅丘壑,我们才能有笔下的亭台楼阁、万紫千红。但是,“肚子里头有几幅丘壑”固然重要,若不懂得根据实际情况将所学灵活运用

52、,那么我们的笔下永远只有那几幅丘壑,不可能画出一幅宏大壮美的大观园。因此,所谓的“结合纸张特点,添减藏漏”既是宝钗作画乃至为人的要诀,也是国家发展的大智慧。回想当年,从学习前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固有经验,到根据中国实际情况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引入西方核心技术的“中国制造”到努力实现中国自主研发的“中国创造”,中国一直以来都坚定地走在虚心学习、灵活运用的路上,最终走出了自己的风格,画出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大观园”。古人云:“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只有不断学习可资借鉴的种种经验,只有量体裁衣、活学活用,才能最终实现跨越式发展。绘画如此,于文学,于科技,于个人,于家国也如此。在时代的洪流中,我辈青年更应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让“心中的几幅丘壑”最终能够成就笔下的大观园、人生的“大观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