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届高三语文最新专项复习综合演练: 实用类文本阅读2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在风暴中抠住两颗石子1974年12月3日零时过后不久,顾准在风雪夜去世。1952年,37岁的顾准被撤去上海市财政局局长职务。关于这次撤职,没有档案材料,只有一份当年2月29日新华社电讯稿上的几句话:“顾准一贯存在严重的个人英雄主义,自以为是,目无组织,屡经教育,毫无改进,决定予以撤职处分。”在人人穿黄绿军装的年代,一个穿背带裤,戴玳瑁眼镜,在跟弟弟的通信中常常用“睥睨”二字的人,得到这个评语并不奇怪。他不是出身望族,12岁在上海会计师事务所当学徒养活一大家子人,15岁已经写出中国会计业的最早教材。大家都承
2、认,整个大华东地区找不出他这样有才干的人,但是这个人不服用。有关部门曾有意调他,他却坚持留在上海入阁只是盆景,长不成乔木了。不光不去,他还不同意上级民主评议的运动式征税的方法,认为应该按法律规定的税率来征。不光不同意,还连续写文章来论证谁对谁错。他被撤职后曾有人为他申辩,一位领导说:“顾准不听话,不给他饭吃。” 撤职没有具体原因,顾准连检查都不知道该怎么写,他想写民主评议的事,被人叮嘱不要写这个。他连批判他的会议都没权参加,市委简报上的顾准检查,是由他的继任代写的。不听话、不服用的结果,是被剥夺参与这个世界的权利。那段时间里他别无一事,夜不能寐,卧听马路上车声杂沓,渐渐沉寂。到又有少数人声、车
3、辆开动之时,也就天色欲晓了。他没有李慎之式的自我怀疑,当然有激愤和悲挫。但从他的日记来看,从来没有过灵魂深处的破裂,他的独立性保持终生。 一个月后,他找了几本初等几何、代数、微积分开始学习数学,觉得在阶级斗争和政治动向之外别有天地,他试图沉浸在与人世无关的理性里。不过,他很快跨越对三角尺和圆规的单纯迷恋,他说研究经济一定要研究历史。他开始研究西方史和中国史。英文是他的另一重要工具,凭此,他冲破了当时扎在知识分子头脑中的樊篱。书尽管有限,但他已经可以直接阅读到凯恩斯和斯密的原作,自己动手改译资本论。朱学勤说,后来那一代知识分子未能取得顾准这样的成就,是因为知识面以及逻辑乏力拖住了他们的脚步。知识
4、让人求实,逻辑让人求是。但是,我一直有一个疑问:在一个会把人席卷而去的时代,他怎么能在风暴中趴在地上紧紧抠住这两颗石子,而不被吹走,甚至连气息都不沾染?顾准后来说过,那一年的生活让他养成读史的习惯。这种习惯的好处就是样样东西都要自己学着去判断。习惯一旦养成,就会自动带着人去往未知之地。1960年,他被划为右派。他在日记里写道:“腰不好,拿的又是短锄,有时只能双膝跪在泥里,靠双臂支撑着爬行。”双膝破损,臂膀全部红肿了,手掌也血肉模糊,很难拿笔。但他写道:“也只是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才有机会学习我国的农村经济这门课。”那时他早已没有了穿背带裤的习惯,他的新工作是捡粪。因为饥饿,粪越来越少,他需要站
5、在别人边上,等人家拉完。他在日记里对自己有“抱臂旁观”的总结。 他并非刻意宁为玉碎,但他始终有自己的底线。文化大革命初期,在河南某地,外调人员要他写材料说明某人过去和国民党有瓜葛。顾准说,从来不知道这件事。对方当即打了他一个耳光。他干脆把脸送过去。对方一连打了十几个耳光之后,终于打不下去了。与他一起被下放的吴敬琏说:“我还清楚地记得在一次无端指责他偷奸耍滑的地头批判会上,他冒着雨点般袭来的拳头高昂头颅喊着我就是不服的神态。他可以接受自己是牛鬼蛇神和反革命,但他不接受道德上的泼污。”顾准有一本中英文对照的圣经。有一天他看的时候,被军宣队的一个参谋发现了,便训斥他:“马克思早就说过宗教是人民的鸦片
6、,你怎么能看这样的书?”过了几天,顾准拿着一本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去问这个参谋:“列宁说修正主义者为了一碗红豆汤出卖了长子权,是什么意思啊?”这个参谋答不上来,顾准说:“这个典故出自圣经。你不读圣经,就根本读不懂列宁。”军宣队的人从此有意识地避开顾准。即使看见他在看书,也绕着走,以免尴尬似乎被监管的对象不是他,而是监管者自己。顾准就是这样不认输,不服输,甚至反输为赢,颠倒被欺凌和被侮辱的处境。中国的知识分子在历尽劫难之后的上世纪80年代开始沉痛反思,回到巴金式的常识,没有神,也就没有兽,大家都是人。而顾准却在文化大革命没有结束的年代,不仅要做一个人,而且已经对神进行了深刻的批判。这种
7、智力上的进取,不是跪倒在世俗权力脚下的头脑能够创造出来的。他引述普罗米修斯的自白:“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这就是哲学本身的自白,哲学本身的箴言。这也是他的信仰人的自觉性是最高的神。有了这种穷尽事理的逻辑,就不可能扯谎,也不可能屈服。 (节选自读者2010年第八期)1.下列对传记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顾准在跟弟弟的通信中常用“睥睨”二字,表现出了他在人人穿黄绿军装的年代里,身居高位时的傲慢态度。 B.顾准在撤职后,登在市委简报上的检查,是由他的继任代写的,说明当时他犯的错误非常严重。 C.“凭此,他冲破了当时扎在知识分子头脑中的樊篱。”“樊篱”是指对三角尺和圆规的单纯迷
8、恋。D.顾准在新的捡粪工作中能做到“站在别人旁边,等人家拉完”,是因为他要借这样的机会学习我国的农村经济这门课。E顾准早于其他中国知识分子对神进行深刻的批判,源于他具有不可扯谎,不能屈服的人的自觉性。呢?请结合文章和现实加以探究。【答案】示例:牛鬼蛇神和反革命是非常历史时期的问题,是可以被澄清的,但道德上的泼污是对做人底线的突破,所以顾准宁可把脸送上去,让对方打十几个耳光,也不写某人过去和国民党有瓜葛的问题。现实生活中,我们缺少的就是在某种利益面前坚守道德底线的行为,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这个社会上就没了不公、阴暗和腐败。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杜维明:中国文化的课堂有多
9、大陈祖芬美国学生从小接受个人主义教育,强调人的独立。如今他们有兴趣聆听杜维明不那样思考问题,说人是一个个同心圆。中国传统士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道路,就这样设定。在中国文化的背景下,人不是孤立的,是一个个互为影响的同心圆。杜维明运送的中国儒家文化,吸引了许多最有独立思想、最不受束缚的哈佛学生!偌大一个哈佛,杜维明讲的中国文化的课堂最大。几百双蓝眼睛的目光跟着杜维明移动,身子是不动的。几百个人就是几百座雕像。直到听他说“可以提问了”,台下那几百人的群雕才好像经仙人指点,全都活了过来。前边的金发女生举起手,她披的外衣滑落下来,瘦削的身材穿着一件黑色背心。她高高举起裸露的洁白手臂,好像要把
10、手伸进东方文化的神秘云雾里。杜维明的助教拿来麦克风走到举手的学生跟前,我感觉那助教拿的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接力棒。课结束时,全场掌声哗哗,好像中国鞭炮,在西方世界震响。一次,他在教堂演讲儒学和基督教的对话问题。台下的牧师问身边的人:杜维明有没有加入教会?杜先生要给我们布道,效果一定好极了。在英文世界里,传道士意味着代表上帝布道,意味着使命感。很多西方学者也称赞杜维明是儒学的传道士。杜维明在大讲堂里上课,常有些女学生占前排座位,超越儒家伦理地观察这位儒学权威的形貌衣着。她们会说出杜维明有怎样的几条领带,在什么场合系哪一条领带。她们很惋惜地觉得老师太不顾及自己了。老师的裤子上有一个小洞。当然,这个
11、洞只有这些非儒家的女学生能看到,杜维明自己是不知道的。我想,这个洞就是著名一洞了。 一次杜维明先生主持召开国际学术会议,资金一时没到。杜维明和他的助手只好拿出信用卡先支付会议费用。助手用自己的卡取出3万美元,再用杜维明给她的卡取,卡上没钱了。 在杜维明的生活中,一定有不少的“洞”。他五年没在家过圣诞节了。因为圣诞长假,是他最可以飞行演讲的时间。唯有去年圣诞他在哈佛病了。要不,圣诞他又要一路演讲过去台湾、香港、新加坡、北京。 在哈佛,在英语世界,杜维明首创用汉语作为讨论语言哈佛儒学研讨会。我想,这决不仅仅是为了中国,而是为了人类在21世纪的世界,中国文化对人类可能有的贡献。杜维明的儒学研究,总和
12、社会变迁、世界进步有关。中国文化和现代性碰撞激发的活力,使他注意传统资源和现代化的相关性,使他的儒学研究总具有开辟创新的能力,而他对中国文化精神血脉的坚守与弘扬,又使他多了几分传统士大夫的精神。传统的中国知识分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后来,这种士大夫精神失传,学子回到书斋。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杜维明要来大陆从事儒学活动,那时大陆刚刚开放,一些大学对他要讲儒学还不大敢应承。他说:“有些事情你不做没有人做。”如今儒学和西方各种学术思潮的对话越来越活跃了。如果有好事者把杜维明乘坐飞机的航线一道道记录下来,大体可看出儒学在今日世界上传布发展的轨迹。杜维明的学问是动态的学问,是知行合一的学问。他的儒
13、学能面对当代世界,与各种思潮建立沟通,接受现代性新模式的挑战,激活许多黑眼睛、蓝眼睛、黄头发、白头发。一天晚上七点钟,我来到杜维明家里探讨儒学问题。和一屋子饱学之士在一起,我第一次觉得,中文比英文难懂。他们在讨论什么呢?学术和学术生命的活性中华民族的再生两岸三地的互动东西方价值取向重叠的可能性越来越大错过十年,我们就变成西方文明的消费国儒家伦理和在世界范围的普世价值中国经济的强大和中国文化在世界上可能发出的声音儒学重在身体力行知识群体的独立和尊严中学西学的微妙混合儒家的带有宗教性的情怀公众知识分子的角色美国国会请杜维明讲论语世界给你发言的机会,你发什么言?我想起哈佛校徽上的拉丁文:真理。这场壁
14、炉前的讨论一直到午夜。我想起杜维明的话:“哈佛已经成为在英语世界中经常用普通话谈论国学(中国学问)的道场。”壁炉里的火,杜维明加了又加。思想的火,生生不息。一个夜晚对一个世纪来讲,自然短暂;在杜维明家壁炉前发出的声音,有如世纪般深沉。 1928年以来,杜维明是哈佛东亚系第一个华人系主任。不久前,北京大学成立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是杜维明。2010年1月4日文汇报报道,美国留学中国的人数10年増长6倍,2008年世界各国到中国留学的人数达20万5.中国儒学文化,杜维明传播初期在大陆遭到冷遇;而在倡导独立自由的西方世界,却很快得到传播,产生广泛影响。原因有多种,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案】很重要的原因是
15、东西方文化背景不同,人们对事物的认知也不同。6.杜维明生活中的“洞”具体指什么?可以看出他怎样的精神?【答案】杜维明裤子上有一个小洞他专注于传播中国文化而无暇顾及生活中的小节;杜维明的信用卡上没钱了他一心专注于传播中国文化而不注重物质和金钱;他五年没在家过圣诞节了他为了传播中国文化而牺牲了与家人团聚的时间;这些许许多多的“洞”,形象地表现了他为传播中国儒家文化投入了大量的时间、金钱和精力,做出了巨大的奉献。7.请赏析理解下面的句子。 几百个人就是几百座雕像。直到听他说“可以提问了”,台下那几百人的群雕才好像经仙人指点,全都活了过来。 一个夜晚对一个世纪来讲,自然短暂;在杜维明家壁炉前发出的声音
16、,有如世纪般深沉。他在哈佛课堂上给美国学生传播中国儒家文化,在美国教堂里演讲儒学和基督教的对话问题,总想利用包括圣诞节在内的一切时间到世界各地传播儒学。他在哈佛、在英语世界首创用汉语作为讨论语言哈佛儒学研讨会,使哈佛成为在英语世界中经常用普通话谈论中国学问的道场。他的儒学研究和社会变迁、世界进步有关,总具有开辟创新的能力。组织学者在自己家里探讨儒家伦理和在世界范围的普世价值、儒学身体力行的特点、儒家的宗教性情怀。担任哈佛东亚系第一个华人系主任,身体力行地向世界传播儒家文化。他通过传播中国儒学,激活了许多黑眼睛、蓝眼睛、黄头发、白头发。观点二:杜维明是中国传统士大夫。 对中国文化精神血脉的坚守与
17、弘扬,使他多了几分传统士大夫的精神。他认为“有些事情你不做没有人做”,具有勇于担当的精神。在传统的中国知识分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士大夫精神失传的情况下,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到大陆从事儒学活动,敢为天下先。向美国学生讲述中国文化背景下中国传统士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道路如何设定,在西方世界弘扬中国文化精神。与学者探讨中华民族的再生、中国经济的强大和中国文化在世界上可能发出的声音,为中国重新振兴而筹谋。担任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担当起弘扬中国文化的重任。 观点三:杜维明是现代公众知识分子。他总是利用一切机会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他的学问是动态的学问,是知行合一的学问。他的学问能面
18、对当代世界,与各种思潮建立沟通,接受现代性新模式的挑战,激活了许多黑眼睛、蓝眼睛、黄头发、白头发。他与学者们探讨各种学术问题,包括学术和学术生命的活性,东西方价值取向重叠的可能性越来越大,知识群体的独立和尊严,中学西学的微妙混合,公众知识分子的角色,世界给你发言的机会,你发什么言等。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下笔不觉师造化黄宾虹一生绘画艺术的大进展,多发生在他隐居的时期。这并不是纯粹的巧合,无需应酬杂务的宁静生活可以让他深思内省,促使画作和自然风景、隐居生活进一步契合。池阳湖画风之变是一次突变,源自他对江湖水光天色的写生,也来自他蓄积已久的思考,还来自苦涩现实对他心灵的影响。其弟子王伯敏
19、多年后还难忘他老师的教诲:“读书的人,要甘于寂寞。寂寞能安定,定则心静,静则心清,清则心明,明则明白一切事理。作画,墨是黑的,只要眼明心清,便能悟出知白守黑的道理,画便猛进。”1929年的一件盛事是教育部在上海举办的第一届全国美术展览,南北国画家都参加。此时在上海美专任教的黄宾虹参加了展出工作,并发表了评介文章美展国画谈。文章提倡士大夫的逸品画格,以为不必求悦于人,人不知而不愠,才是真画者;还以为当时沪上流行的一种是细谨、工于涂泽的媚人习气,另一种是自矜才气、沦于放诞的欺人画风,以浮滑为潇洒、以轻软为秀润,真画者反不合时宜。他希望画者能坚持避俗趋雅的操守,力求华滋浑厚的画风,不要因一时俗世弃取
20、而改变。黄宾虹一向以为书画同源,所以称作画为“写画”。他以为上古时代书画不分,如伏羲画八卦,仓颉造字的一种主要方式就是象形,中国最早的文字中已有横线、纵线、弧线等线条形式;汉以后虽分书画,但仍是道归于一,三代以上笔法可从甲骨、古玉、铜器中求之。他在1929年编辑的滨虹草堂古印谱里曾谈到古印上的籀篆文字:点画的肥瘦方圆奇正各不同,有助于绘画笔法;而结构的疏密、参差离合、抑扬顿挫、回环往复,更可见章法布置之妙。所以,他作画时要置备金石拓本在案头。他由古玺印这种上古金石实物、临近原始的艺术形式中悟出笔法要旨,认识到书法、文字、金石、绘画都是同一来源,即来源于自然山水,从而找到回归造化之路。黄宾虹常提
21、到古代书法家从观察自然中有所领悟,如在雨后看车行泥沼,车轮在泥中转动犹如笔被纸墨所滞却仍圆转,不疾不徐、不粘不脱,由此笔法大进。他也常以自然山水之理来诠释自己的笔法,如“平”就是如风吹水动、一波三折;“圆”如行云流水、宛转自如,而石有棱角、树有桠杈,则是圆中有方;“变”则如石有阴阳向背、树有交互参差,山有起伏显晦、水有缓急动静。1922年他在给友人陈柱尊的信里说到,自己是以山水作字,而以来作画。可见,他已将山水自然之理、说文六书之法、书法、画法相互打通。现代画家以画为道抑或以画为艺,这种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上的对比,在黄宾虹和张大千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张大千一生充满传奇色彩,黄宾虹一生平静淡泊。
22、张大千1925年在上海举办第一次个人画展,26岁就扬名南北,后又去北平办画展,被称为“南张北溥”,可谓名满天下;而黄宾虹虽较早就有“南黄北齐”之称,但他直至1943年才在上海举办第一次个人画展,这时他已经80岁了。黄宾虹自来沪上就以鉴赏、鉴别真伪著称;而张大千仿作的石涛画,甚至瞒过了当时的大行家罗振玉、黄宾虹及其老师曾髯,可谓出神入化。还有对画与钱的关系,黄宾虹一生力避卖画,多以画赠友人知己,虽有润笔,与他的名气相比也很低,他一直严守传统士大夫不言阿堵的精神,过着清寂的学人生活;而张大千却有着对金钱的开通看法和潇洒追求,有过极高的润格,也卖商品画,出手阔绰。不同的人生态度最终体现在他们的画中,
23、黄宾虹的画是典型的恪守传统的雅正的士夫画,张大千的画则有趋向民间、时尚的意趣。两人都是一代宗师,只是在境界上和被认可的领域不同而已。(摘编自吴晶画之大者黄宾虹传)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针对当时沪上流行的细谨、涂泽的媚人习气和自矜才气、沦于放诞的欺人画风,黄宾虹推崇细腻、轻软的逸品画格,倡导做“真画者”。B由于我国书法、文字、金石、绘画同源异流,道归于一,要研究中国书法、绘画的笔法意蕴,就只能从上古时期的甲骨、古玉、铜器入手。C书画家常能从观察自然中领悟到艺术的真谛,如由雨后看车行泥沼悟得笔法的疾徐粘脱,由石的阴阳向背、树的交互参差悟出笔法的变化。D张大千有着深
24、厚的艺术修养,模仿的水平也极为高超,以至于他所仿作的石涛画,甚至瞒过了当时的书画大行家罗振玉等人。E本文通过记述黄宾虹博采众长、学习绘画的艰苦历程,描写了他在中国绘画艺术上的理论创见与突出成就,为我们展示了一位艺术家的感人形象。【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项“黄宾虹推崇细腻、轻软的逸品画格,倡导做真画者”有误。从原文“另一种是自矜才气、沦于放诞的欺人画风,以浮滑为潇洒、以轻软为秀润,真画者反不合时宜”可以看出其表述错误。B项,三代以上笔法可从甲骨、古玉、铜器中求之,不是“只能从上古时期的甲骨、古玉、铜器入手”。D项,应是鉴赏、鉴别真伪的大行家罗振玉。E项,本文没有记述黄宾虹博采众
25、长、学习绘画的艰苦历程,没有描写黄宾虹的突出成就。【答案】选C给3分,选D给2分,选B给1分;选A、E不给分。2.黄宾虹一生绘画艺术的大进展,多发生在他的隐居时期。这是什么原因?请简要分析。_【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作品个性化阅读的能力。这道题的答案有一定的开放性,抓住上下文中的关键语句“更可见章法布置之妙、悟出笔法要旨、认识到书法、文字、金石、绘画都是同一来源”,从金石文字的点画结构以及从金石拓本认识到书画同源对绘画的影响思考。【答案】从金石文字的点画结构中,他受到绘画笔法与章法布置方面的启发;从金石拓本认识到书画同源,悟出画艺回归造化的路径。4.尽管黄宾虹和张大千都是一代宗师,但二人的人生态
26、度、对金钱的看法以及艺道旨趣却大相径庭。这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解析】本题对答题的范围有较明确的限定,即要从“人生态度、对金钱的看法、艺道旨趣”三个方面作答。考生应该选择两位艺术家当中的一个来作答,这样思考点更为集中。【答案】观点一:恪守传统,力求雅正,甘于清寂淡泊,追寻艺术真谛。于平静淡泊中求真务实的人生态度;淡泊名利,不言阿堵,保持传统学人本色;避俗趋雅,不为流俗所动,寻求华滋浑厚的画风。观点二:创新与模仿并重,理想与时尚兼顾。创造与仿作兼顾;对金钱的开通看法和潇洒态度;注重民间时尚意趣。观点三:既恪守传统,又勇于创新,在追求自己理想的过程中享受人生。守正出新,继承
27、与创新兼顾;怀抱艺术理想,追求名声事业;脚踏实地,享受人生。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数学奇才华罗庚无论研究数学中的哪一个分支,华罗庚总能抓住中心问题,并力求在方法上有所创新。他反对将数学割裂开来,永远只搞一个小分支或其中的一个小题目,而对别的东西不闻不问。他将这种做法形容为“画地为牢”。他曾多次告诫学生:“我们不是玩弄整数,数论跟其他分支是有密切关系的。”在数论导引中,华罗庚首先强调的就是数学的整体性与各部分之间的联系。1945年,尽管华罗庚已经是世界数论界的领袖学者之一,但他并不满足,决心中断他的数论研究,另起炉灶。关于他改变自己研究方向的主要原因,正如他以后多次说的,“假如我当时不
28、改行,大概再写几篇数论文章,我的数学生命也就结束了,但改行了就不一样了”。“在研究数学时,选准方向拼命进攻固然很重要,但退却有时也很重要。善于退却,把握住退却的时机,这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他的改行,实际上是其治学之道“宽、专、漫”中的“漫”,即他在搞熟弄通的分支附近,扩大眼界,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转到另一个分支,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漫”到其他领域。这样,原来的知识在新的领域还有用,选择的范围就会越来越大。他一直认为,从解析数论中“漫”出来是他一生研究数学的得意之笔。对于我国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华罗庚认为,主要出在太注意方法而忽略了原则。一个数学问题往往要教十几种方法,其实只要一种就够了。学会一种方
29、法,别的自然可以想到。在教学方法上,一种毛病是不少老师不愿意改作业,许多题目自己在黑板上演算一遍,让学生照抄了事;另一种毛病是不愿当堂答复学生的问题,这一种态度最坏。华罗庚上课时,对学生提的任何问题总要在课堂上答复,认为这样可以训练学生如何去“想”。有时实在解决不了,他也很坦白地告诉学生,他要回去继续想,而不是只顾面子,使问题解决得模模糊糊。他还讲到“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读书方法:“譬如我们读一本书,厚厚的一本,加上自己的注解,就会愈读愈厚,我们知道的东西也就由薄到厚了。但这还只是接受和记忆的过程,读书并不是到此为止。由厚到薄是消化、提炼的过程,即把那些学到的东西,经过咀嚼、消化,融会贯
30、通,提炼出关键性的问题来。”1979年3月底,华罗庚应英国伯明翰大学邀请,去英国讲学,历时八个月,其间还应邀到荷兰、法国与西德访问了一个多月。7月下旬,“解析数论会议”在英国达勒姆召开,华罗庚应邀参加,他的学生王元与潘承洞也参加了。王元代表华罗庚和他自己做了“数论在近似分析中的应用”的大会报告,潘承洞做了“新中值公式及其应用”的大会报告。一些白发苍苍的数学家用“突出的成就”、“很高的水平”等评语,赞扬中国数学家在研究解析数论方面所作的努力,并向华罗庚表示祝贺。通过对欧洲的访问,华罗庚深刻领悟到“班门弄斧”这个成语是要人隐讳缺点,不要暴露,不如改成“弄斧必到班门”。他每到一个地方去演讲,必讲对方
31、最拿手的东西,其目的就是希望得到帮助与指教。他形象地说:“你要耍斧头就要敢于到鲁班那儿去耍,如果他说你有缺点,一指点,我下回就好一点了;他如果点点头,就说明我们的工作有相当成绩。”在数论导引的序言里,华罗庚曾把搞数学比作下棋,号召大家找高手下,即与大数学家去较量。1982年,在淮南煤矿的一次演讲中,华罗庚还将“观棋不语真君子,落子无悔大丈夫”改成“观棋不语非君子,落子有悔大丈夫”。意思是说,当你看到别人搞的东西有毛病时,一定要指出来,当你发现自己搞的东西有毛病时,一定要及时修正,这才是“真君子”与“大丈夫”。可见,华罗庚的这些想法是一脉相承的。(摘编自王元华罗庚)5.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
32、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华罗庚认为,研究数学如果把它割裂开来,只研究某个分支或其中一个小题目,不考虑“左邻右舍”,就无异于“画地为牢”。B在华罗庚看来,研究数学选定一个方向深入钻研很重要,但也要善于把握进退时机,该退却的时候就应该及时退却。C王元与潘承洞在国际数论学术会议上,报告了他们各自在解析数论方面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受到与会代表的好评。D通过对欧洲的访问,华罗庚深刻认识到,只有得到国外数学界“鲁班”的指点与肯定,才能达到“耍斧头”的最高境界。E本文撷取华罗庚的若干人生片断,描写了他刻苦自学成才、研究数学的传奇经历,表现了一位杰出数学家的重要成就和贡献。【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的信息筛选并
33、整合的能力。解答本题要仔细推敲文中与各选项相关的信息,哪怕是细微的差别也不放过。在辨别时要重点检查选项有无无中生有、张冠李戴、强加因果、因果倒置、强加条件的情况,检查在时间、地点、数量、范围、程度等方面是否一致。D项属于强加条件,得到国外数学界“鲁班”的指点与肯定是“耍斧头”的目的,而不是达到“耍斧头”的最高境界的条件。E项是无中生有,文章并没有描写他刻苦自学成才,“表现了一位杰出数学家的重要成就和贡献”的说法也不正确。全文是谈华罗庚的治学之道的;文章写解析数论会议上的报告受到赞誉,目的不是表现他的重要成就和贡献,而是表现他“弄斧必到班门”的治学之道。C项概括不准确,研究成果不只属于王元与潘承
34、洞两个人,因为文中说,王元代表华罗庚和他自己做了“数论在近似分析中的应用”的大会报告。【答案】答A给3分,答B给2分,答C给1分,答D、E不给分。6.从解析数论中“漫”出来是华罗庚一生研究数学的得意之笔,这是什么原因?请简要分析。_【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的信息筛选并整合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解答本题要注意理清文段内部层次。本题涉及信息在第三段,第三段分三层,要注意提示语,比如,问题“主要出在”、“在教学方法上”、“他还讲到读书方法”。理清层次就不会犯要点不全的错误,只需抓住关键词语进行整合即可。【答案】不仅注重方法,更注重原则;重视改作业和回答学生问题,启发深入思考;教给学生“从薄到厚”、“
35、从厚到薄”的读书方法。8.“班门弄斧”、“观棋不语真君子,落子无悔大丈夫”都是具有广泛影响并流传至今的熟语,华罗庚却从另一个角度翻出新意。对此,你认为华罗庚的改动有没有道理?请谈谈你的看法。_【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所反映的人物观点的探究能力,能力层级为F级。这是一道开放题。如果赞成,就要结合文章最后一段,紧紧围绕作者的解释来分析、阐述;如果反对,难度就大一些,可以根据原熟语的本义来分析。当然,也可以折中。只要观点明确,论述合理,理由充分即可。【答案】观点一:有道理。华罗庚的改动很有创造性。“弄斧必到班门”,敢于与高手过招,才能得到帮助与指教,提高自己;“观棋不语非君子”,发现别人的研究有不足,
36、应主动指出来;“落子有悔大丈夫”,发现自己的研究有缺点,也一定要及时改正。观点二:没有道理。华罗庚的改动会造成对这些熟语的误解。“班门弄斧”只是告诫人们不要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善于藏拙,才能扬长避短;比赛场上,必须尊重棋手,“观棋不语真君子”;遵守比赛规则,“落子无悔大丈夫”。观点三:两种说法都有道理,但又都有特定的适用范围。为人做事,切忌“班门弄斧”;求知问学,“弄斧必到班门”;赛场观战,“观棋不语真君子”;乐于助人,“观棋不语非君子”;弈棋对决,“落子无悔大丈夫”;知错即改,“落子有悔大丈夫”。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梁宗岱先生温源宁像宗岱那样禁不住高高兴兴的人,我从来没见过,他
37、那种高兴劲儿有时候把你吓一大跳,即使他确实知道灾祸临头,我敢说,他还是过那种无忧无虑的快活日子,他会特别重视仅有的那一丁点儿阳光,因而完全忘掉美景背后的一大堆影子和黑暗。宗岱热爱人生,热爱得要命。对于他,活着就是上了天堂。他一息尚存,便心满意足。他笑着过生活。我们许多人,因为对生活有求而不得,也只好笑一笑,宗岱呢,因为对生活无所求,所以笑得最好。这种高高兴兴的性情,在他的脸上不是表现为一团笑纹的微笑,就是表现为欢快地扬眉张口,似乎急于把人生献给他的一切狼吞虎咽地吃下去,再用咂得乱响的双唇像回声一样说着全能的上帝所说的话:“看哪,这很好!”他那轮廓鲜明的相貌和锐利的眼睛,透露出来高超的智慧,它渴
38、望对心灵作深入的探险。宗岱有运动员的体格。中等身材,稍有些瘦,哪一天他都可以当个马拉松健将。实际上,他是个出色的善于跑路的人。他洋洋得意地说他走路比汽车或者比飞机还快。他也爱游泳,在这方面,他认为他的勇敢大大超过了实际的限度,我不大相信,不过,我说,必然可以超过一点儿。此外,为了保健,他操练孙唐的锻炼功法等等下了苦工夫。宗岱喜好辩论。对于他,辩论简直是练武术,手、腿、头、眼、身一齐参加。若一面走路一面辩论,他这种姿势尤为显著:跟上他的脚步,和跟上他的谈话速度一样不容易,辩论得越激烈,他走得越快。他尖声喊叫,他打手势,他踢腿。若在室内,也完全照样。辩论的缘由呢,为字句,为文体,为象征主义而最难对
39、付的往往就是为某两位诗人的功过优劣,要是不跟宗岱谈话,你就再也猜不着一个话题的爆炸性有多大。多么简单的题目,也会把火车烧起来。因此,跟他谈话,能叫你真正筋疲力尽。说是谈话,时间长了就不是谈话了,老是打一场架才算完。对文学,宗岱最有兴趣。他崇拜的是陶渊明、法雷芮、蒙坦、莎士比亚、拉辛和巴斯如。他们的著作,他读起来永远放不下。法雷芮的诗,他极喜欢,但我们若听他朗读,却往往无法注意诗句的美妙,而全被他朗读的架势吸引了令人很容易幻想着自己正在听一个宗教狂的狂热宣传。旁人看来,宗岱的翻译简直是件苦差,纸上的文字仿佛都和他有仇,他一个一个地计较,死盯着不放,不独一字字地译,连节奏和用韵都力求和原作一致。他
40、这样难为自己几近傻气,但他译的蒙坦的随笔及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是公认的接近原著,只怕无人能与之媲美的。法雷芮的格言“要行动,不要信念”,是宗岱衷心信服的。但宗岱的人生哲学还不止于此。实际上,他并不相信上帝、天路历程和永生。无疑,他就是相信自己,相信人生可恋,学可喜,女人可爱。如果有人长期埋头于硬性的研究之中,忘了活着是什么滋味,他应该看看宗岱,便可有所领会。如果有人因为某种原因灰心失望,他应该看看宗岱那双眼中的火焰和宗岱那湿润的双唇的热情颤动,便可唤醒自己对世界应有的兴趣。我整个一辈子也没见过宗岱那样的人,那么朝气蓬蓬,生气勃勃,对这个荣华世界那么充满了激情。他活多少年,我一定相信多少年,相信激情
41、、诗情和人生是美妙的东西不,应该说是人回老家以前所能得到的最美妙的东西。(选自一知半解及其他,南星译,有删改)【注】梁宗岱(19031983):广东新会人,诗人、翻译家。孙唐:德国体育家。9请分别指出文中段画线部分所用的修辞手法,并具体说明这些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表述效果。(1)他走路比汽车或者比飞机还快。_(2)对于他,辩论简直是练武术,手、腿、头、眼、身一齐参加。_10.三段文字写出了梁宗岱在文学活动中的哪些性格特点?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一般要从具体的关于人物的描写入手,对于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以及作者对环境的一些描写来分析人物的具体性格特征。解答本题必须
42、结合本文三段文字,主要在作者的叙述和评价基础上作答。【答案】为人富有激情,尤其在辩论时更能显示雄辩的才华。随性洒脱,朗读起来气势磅礴,任由性情勃发。治学严谨,才华横溢。一个字一个字计较,力求和原作一致,翻译作品达到接近原著。11如何理解第段中画线部分的内容?请结合全文回答。_【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重要的句子的能力。所谓重要的句子,通常指以下几种语句:结构比较复杂,意思难懂的句子;使用了修辞,内涵丰富的句子;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统摄全篇,或揭示文章中心、主旨、观点、情感的句子。解答此类题主要应着眼于句子本身的分析,将思维指向句子的内部,对句子的内容进行理解和阐述。通常的做法有两种:一是将使用了修辞手法的形象化的语句转化为概括性的直白的语言,二是将抽象含蓄的概念或句子转化为具体化的阐释。【答案】画线部分高度赞扬了梁宗岱先生仁爱生活、激情似火、热爱生命、乐观豁达的性格和人格魅力,号召人们像梁宗岱先生学习,用激情点燃生命之火,用乐观豁达面对生活,热爱生命和生活,使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