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湖北省随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综合测试语文试题 PDF版含答案.pdf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30979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3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随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综合测试语文试题 PDF版含答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湖北省随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综合测试语文试题 PDF版含答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湖北省随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综合测试语文试题 PDF版含答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湖北省随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综合测试语文试题 PDF版含答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湖北省随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综合测试语文试题 PDF版含答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湖北省随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综合测试语文试题 PDF版含答案.pdf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湖北省随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综合测试语文试题 PDF版含答案.pdf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湖北省随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综合测试语文试题 PDF版含答案.pdf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湖北省随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综合测试语文试题 PDF版含答案.pdf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答案及命题说明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及应用1.在句子空格处依次填入词语,正确的一项是:(3 分)人们不难想象,那的天穹,的大海,从黎明前的暗夜里,升起第一线,燃起第一支火炬,这该是何等壮观。刘白羽 日出A.寥廓苍茫深沉霞光B.寥廓苍莽深沉曙光C.雄浑苍莽沉沉霞光D.雄浑苍茫沉沉曙光【说明】答案:D文本阅读的首要能力是品味语言,该题考查和引导学生品味语汇的能力,从词语本身内含到语境的规定性和暗示性,都是考生需要注意的因素。从语境角度考虑,“寥廓”不可用;从表意的准确性角度考虑,取“苍茫”“曙光”;“深沉”属于干扰项。2.加点字意思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3 分)A.则

2、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指责)体无咎言(诗经氓)(灾祸)B.披荆斩棘(后汉书)披帷西向立(鸿门宴)(分开)C.问渠哪得清如许(观书有感)渠会永无缘(孔雀东南飞)(第三人称代词)D.巧言令色(论语)便言多令才(孔雀东南飞)(美好)【说明】答案:A正确运用词汇的前提是准确理解词汇含义。材料选用课内原文与成语,体现学考统一的命题思路。3.在表达方式上,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3 分)A.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挨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宗璞紫藤萝瀑布)B.昔我往矣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采薇)C.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司马迁鸿门宴

3、)D.绿色是多宝贵的呀!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陆蠡囚绿记)【说明】答案:D考查学生对语文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前三项描写,D 项议论。4.下列与课文相关的文化常识,叙述错误的一项是:(3 分)A.“再拜献大王足下”中“足下”与“阁下”相近,是较常用的敬称。殿下是对皇后、王子、诸王的敬称,对皇帝敬称“陛下”。B.“永和九年”是用年号纪年,这一方法始于汉武帝刘彻。一个皇帝使用一个年号,所以皇帝登基也被称为“改元”。C.归园田居作者名潜,在他成年行冠礼时取字“渊明”,古人忌讳直呼其名,所以我们一般称他“陶渊明”有尊重的意思。D.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从烛之武退秦师可以看

4、出,秦和郑属于伯爵,晋属于侯爵,爵位高于秦和郑。【说明】答案:B古代文化常识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该题四个选项内容均来自课本内,教考统一,引导考生平时中,对相关知识读懂理解。同时设项力图以点带面,每项分别涉及古人谦敬称呼、纪年方法、名号、爵位官职四个方面,都是常见的重点知识。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8 个字。(6 分)在热播剧长安十二时辰每一集的片头,导演都会巧妙地利用日晷报时。日晷由晷盘、晷针组成。带有刻度和文字的圆盘,称为晷盘。以晷盘中心为基点,均匀的分出刻度,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这“”来表

5、示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相当于今天的两小时。穿过晷盘中心,与晷盘保持垂直角度的铜针,称为晷针。晷针与地轴平行,起着“”的作用,而当太阳光照到晷针上时,会在晷盘表面上“见影”,根据针影位置所在的晷度,就能知道现在是什么时辰。日晷计时简单可靠,:一是日晷依赖阳光,如果是夜晚和,日晷就失去了计时作用;二是春分和秋分时节,太阳运行轨道与赤道和晷盘平行,日晷上没有影子,也就无法标示时间。【说明】答案:十二天干(未答“十二”减 0.5 分)立竿见影(唯一答案,其他不得分)但也有局限性(转折 1 分,与“局限”类似的“不足”也正确)阴雨天(“阴”或“雨”缺失减 0.5;“没太阳的时候”减 1 分)语言建构与运

6、用是新课程标准中语文核心素养的最重要内容,本题考查学生根据语境建构通顺语言的能力。虽采用主观题形式,但填写内容相对确定,易于评卷。每空 1.5 分6.书法家于右任先生曾为朋友书写过一副对联,上联是“根深则果茂”,请写出你认为符合要求的下联内容:(6 分)【说明】答案:于右任先生原作下联:渊源而流长对应必修一“梳理探究”中的“奇妙的对联”,考查学生对对联最基本常识的掌握程度。全句结构不能形成对仗不得分;“根深”“则”“果茂”三处,一处不对仗减 2 分;下联虚词仍用“则”减 1 分;下联末字仄声减 2 分。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32 分)(一)阅读下面一篇论述文,完成 79 题朱自清是现代名家,他的

7、文学活动从五四到 40 年代末约 30 年,是诗人也是散文家,是学者也是文学教授,影响很大。综观他的一生,我认为他是一个带有古代士大夫气的现代作家。从小深受私塾教育熏染,家教严格,养成温和规矩的“小卒”性格。他结婚早,子女多,家累重,好读书不好交际,求学北大期间对五四风潮也反应不太急切。大学毕业后,长期在师范和中学教书,过着平静清平而又师道尊严的生活,即使在成了大学教授之后也脱不了“土气”(叶圣陶陈竹隐皆提到这点)。他的生活缺少大波大澜,缺少激烈地情感撞击,缺少灵魂撕咬的痛切,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日常生活的中和主义”,是“中性人生观”,这跟中国古代的“温良恭俭让”“发乎情,止乎礼”很近似。他

8、爱诗爱文的方式也未尝不带有旧式文人的情怀,山水校园、诗酒唱和、教书著文,是朱自清一生典型的生活方式。他的诗太过平凡与他的生活与性情太过平实相关,其成就在散文,实因五四新文学诸文体中惟散文与旧文学冲突最小,与他性情较为相融。他的散文没有主体的张狂、自由的激情、人性的飞扬。一手流畅的白话中多少流露了旧时士大夫的情调。背影这篇脍炙人口的散文,除了语言表达是白话外,其内容与古代感怀赋得之作并无二致。现代人并非不要亲情,但这篇散文中全然不见人与社会的关系,不见个人的力量,只有家道中落的感喟。荷塘月色中只有对思想自由的暗恋没有对言行自由的追求,这种不完整的自由观显不出五四的时代风彩,而与独善其身的古人近似

9、。而在一番荷色美景的描述之后,他的审美思维习惯性地滑向了古代帝王与采莲女的“风流”,并忍不住叹息道:“可惜我们无福消受了!”这是一种典型的古代才子腔。(节选自杜秀华朱自清评价)7.对文中“土气”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 分)A.是诗人也是散文家,是学者也是文学教授。B.深受私塾教育熏染,家教严格,性格温和规矩。C.他结婚早,子女多,家累重,好读书不好交际。D.习惯于平静清平而又师道尊严的生活。【说明】答案:A论述文是高考重要的考查内容,但在高一高二语文教学中几乎不接触,这形成教考的严重分离,所以,宜从高一开始对论述文进行考练。本题考查学生对论述文中重要概念的理解。8.对文中相关内容的理解,错误

10、的一项是:(3 分)A.朱自清一生过着山水校园、诗酒唱和、教书著文的生活,他爱诗爱文的方式也带着旧式文人的情怀。B.散文无需主体的张狂、自由的激情、人性的飞扬,这与朱自清的性情较为相融,所以其成就在散文。C.背影流畅的白话所表现的内容却只是家道中落的感喟,这与旧时士大夫的感怀赋得之作并无二致D.荷塘月色不仅自由观显不出五四的时代风彩,而且审美思维还流露出一种典型的古代才子腔。【说明】答案:B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设题时对文本表述进行了适度改变,考生须辨析语言,比较异同。B 项将“他的散文”变为“散文无需”,属于以偏概全的错误。9.荷塘月色开篇就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而本文作者却说朱

11、自清生活中“缺少激烈地情感撞击,缺少灵魂撕咬的痛切”。对这一问题,你的观点是什么?请结合文本内容和课堂学习情况做简要论述。要求 100 字左右,书写工整。(10 分)【说明】评分要点:(1)观点明确 2 分;(2)有具体例证,且对材料有分析,没有逻辑错误 7 分;(3)书写工整清晰 1 分,有涂抹或错字不得分;(4)能运用例证法之外的论证方法,在得分基础上加 2 分,到 10 分为止;(5)能用驳论,加 2 分,到 10 分为止。本题选文上力图贴近教材,而且相似观点在教材课文之后的材料中有体现。本题也尝试在考试中落实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和“用于探究”这些重要内容,且

12、引导高一学生开始掌握基本的论证方法。(二)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 1012 题。怀念陆蠡陆蠡因为留下了海星竹刀囚绿记三本散文集,翻译了不少外国书籍,而被誉为“绝代散文家”。他更是一位崇高的爱国主义者。芦沟桥事变第二年,陆蠡来到已沦为“孤岛”的上海,主持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工作,出版了大量抗日书籍。1942 年,巡捕拿着陆蠡的照片到出版社抓人。这时陆蠡恰好外出,回来后,为了营救被抓走的两位同事,找巡捕房交涉,当即被拘捕,不久转到日本宪兵队。在日本人面前,陆蠡表现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日本人提审陆蠡:“你爱不爱国?”陆蠡 回答:“爱国。”又问:“你赞不赞成南京政府(指汪精卫伪政府)?”他 回答:“不赞

13、成!”再问:“依你看,日本人能不能把中国征服?”他 答道:“绝对不能征服!”一字一句,气壮山河。后来,陆蠡没有了音讯,他就这样在世界上永远地消失了。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人们似乎忘记了这位杰出的天台人。我们应该重新认识陆蠡,重新认识他那带着浓郁乡土味的优美散文和独具个性的人格魅力。陆蠡从小便有神童之称。7 岁时,县知事到学堂视察,命陆蠡作文,他略作思索,便提笔成文。知事大为赞赏,当即掏出随身携带的所有银元,奖励陆蠡,一时传为佳话。12 岁时,陆蠡又由耶稣堂一位先生带到杭州补习英语。第二年,跨越初中,直接考入高中。以后,陆蠡相继进入杭州之江大学、上海国立劳动大学,完成学业后先后在泉州、上海、临海等地

14、中学任教,后来再到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工作。走南闯北的二十多年里,陆蠡写下了许多向往光明、追求快乐的优美的散文。三十年代,陆蠡的散文最是奇丽明朗,清新可诵。故乡天台山的神秀山水给了他聪慧和灵气,一直是他创作的源泉。写到故乡,陆蠡的笔端总是满蘸着深情。陆蠡的血脉中涌动着天台山人特有的激情,这不仅体现在他的散文中,更体现在他的为人品格上。忠诚善良,讲义气,富有正义感,不趋时媚俗,有一副热心肠,为朋友可以赴汤蹈火。他平时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只知默默耕耘。但在关键时刻,总会挺身而出。诗人柯灵说:“他不趋时,不阿俗,切切实实,闭门劳作,殷勤地献与世人。他是淳朴的,一个地道的山乡人。这点淳朴使他在品格上显得

15、高,见得厚,也正是他能默默地为祖国献出生命的根基。”在他失踪以后的半个多世纪中,许多熟悉或者不熟悉他的人,一直不停地写纪念文章,最为敬仰、最为赞道的是他的崇高心灵和无私品格。巴金先生在怀念他的文章中深情地写道:“我认识不少人,然而像他这样有义气、无私心,为了朋友甚至可以交出生命,重视他人的幸福甚于自己的人,我却见得不多。古圣贤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他可以当之无愧。”这样的评价,可能在巴金先生的一生中再也没有献给过第二个人了。我们的时代需要陆蠡的精神,需要陆蠡那样的硬气和实干,需要那种知难而上、百折不挠的信念。(文章有删改)10.按顺序给文中空格处填上相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16、3 分)A.毅然坦然断然B.坦然断然毅然C.断然毅然坦然D.坦然毅然断然【说明】答案:D该题继续考查学生辨析词语,品味语言的能力。1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A陆蠡才华出众,文思敏捷。他幼有神童之称,文采令县知事赞赏,12 岁时到杭州补习一年英语后,跳过初中,直升高中。B陆蠡散文的主要内容是回忆故乡。天台山给了他聪慧和灵气,一直是他创作的源泉。写到故乡,他总会满含深情。C.陆蠡是一个无私的人。他重视他人的幸福甚于自己的,可以为朋友赴汤蹈火,更可以默默地为祖国献出生命。D.陆蠡的崇高品德令无数人钦佩。诗人柯灵、作家巴金都对他有很高的评价,半个多世纪中,许多人一直

17、不停地写文章纪念他。【说明】答案:B本题每项中含“概括”与“分析”两部分。12.在朱自清评价一文中,作者用出自论语的“温良恭俭让”来评价朱自清。其实每一个深受中国古典文化滋养的人身上,都有修齐治平的品格。请你用论语的一个词句来评价陆蠡,并结合该文内容用 50 字左右的篇幅阐述理由。(10 分)【说明】该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同时对应必修一“名著导读”中的论语,考查学生对论语内容的理解和灵活运用,综合性较强。评分要点:(1)词句出自论语,且适用于陆蠡。3 分(2)阐述能结合文本内容,无逻辑错误。6 分(3)书写工整清晰,有错别字和涂抹不得分。1 分第三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一)阅读下面

18、文章,完成 1314 题。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

19、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13.对该段文字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3 分)A.苏轼赤壁赋遵循了“赋”这种文体自产生以来所具有的主客问答的形式,而内容上又能独抒新意。B.夜游赤壁,客顿生怀古之思,由曹操雄盛而没,感慨个人生命的短暂与渺小,思想悲观,感情低沉。C.苏子对客的想法深以为是,他认为世界处于无尽的变化之中,劝慰客人不必悲伤,只享受声色之乐就好了。D.苏轼在遭受一系列打击之后,对天地人生有了更为深刻的感悟,贬谪黄州期间所做大量名篇,印证了诗文“穷而后工”的说法。【说明】答

20、案:C该题从文体知识、思想感情、知人论世三方面考查学生对已学文本的掌握程度,是阶段性考试应该具备的内容。C 项中的“深以为是”错误。14.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14 分)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7 分)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7 分)【说明】答案:(1)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相连,一片郁郁苍苍。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2)时间流逝就像这水,可是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可是终究没有增减。评分要点:每错一处减 1.5 分,减完 7 分为止。(二)阅读下面一首诗作,完成 1516 题。河广

21、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跂予望之。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谁谓宋远?曾不崇朝。【注】选自国风卫风。杭:通“航”。刀:通“舠”,小船。崇朝:终朝,早晨。1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从内容看,这是一位寄居卫国的宋国人隔着黄河思念家乡,而吟诵出的一首诗。B.“曾不容刀”是说黄河很窄,连一条小舟都容纳不下,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C.“曾不崇朝”是说时间不长,很短的一个早晨就可以从卫国渡过黄河回到宋国。D.全诗运用反问手法,逐层推进,将思念故乡而不得回的忧伤心情步步引向深入。【说明】答案:D选文对应课本中的先秦诗歌,考虑到高一学生实际情况,所选诗歌内容相对浅近。本题重点考查学

22、生对文本的理解,“读懂”即可。四组问句到底是反问还是设问,可能会有争议,但“逐层”“步步引向深入”显然是不符合作品实际的。16.“近而易达”似乎不该产生强烈的思乡之情,你怎么看待这种矛盾的现象?(8 分)【说明】答案思路:既然空间和时间上的一切困难都是小问题,那么什么是大问题,是什么让人不能归家而思想情切呢?只能是社会原因!只能是人为的原因!本诗感情强烈,却以实衬虚,含蓄隐晦。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难度。评分要点:(1)清楚表达黄河再宽广,对思乡的自己都不算什么之类意思(4 分)(2)有其他原因(2 分)(三)按要求写出相应的诗文语句。(6 分,每空 1 分)17.诗经氓女主人公以“总角之宴

23、,言笑晏晏”两句,回忆自己与男子青梅竹马的情意。屈原在离骚中,以“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直抒胸臆,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话来批评: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说明】重点课文,理解性默写。第四部分 写 作(60 分)18.请以“我想握住你的手”为题,写一篇文章。不能写成诗歌,不少于 700 字。【说明】该题为 2006 年上海高考作文题。试题人文色彩浓厚,题材不设限制,既有利于学生写表达对社会的观察和思考,也有利于学生表现阅读思考。要写好,必须材料具体,感情真挚,非常适合高一学生练习在写作中运用材料。作文评分应拉开档次,对选材恰当,感情真挚,具有人文关怀的文章应给到 55 分以上,内容空洞、脱题、言语幼稚的文章应给不及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