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唐诗三首第一课时(教学石壕吏)朗诵诗歌石壕吏至少 遍。通过课文注释、工具书等梳理诗歌大意。课后搜集有关杜甫的相关资料。杜甫是 代大诗人,字 ,他被称作 ,其诗作被称作 ,都收集在 。“三吏”是指杜甫写的 、;“三别”是指他写的 、。“三吏”“三别”是他现实主义诗篇的光辉顶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用原文填空。()说明兵役之苛酷:()说明战争之惨烈:()说明战争破坏严重:()表现老妇丧子的悲痛和含悲度日:()能概括全诗内容的:基础知识 给加粗字注音。()老翁逾墙走 逾()()三男邺城戍 邺()戍()()如闻泣幽咽 咽()()老妪力虽衰 妪()解释下面加粗的词。()吏呼一何怒一何:()老翁逾墙走逾:
2、走:()急应河阳役应:()独与老翁别别:翻译下列诗句。第 六 单 元()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拓展提升 石壕吏一诗所叙的故事发生在唐代有名的 这一历史事件之中。诗中写“吏”与“妇”尖锐矛盾的诗句是 。诗人“暮投石壕村”时“翁”与“妇”均在家中,“天明登前途”时竟“独与老翁别”。请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老翁此时是怎样的心情?()诗人此时的感想是什么?发散思维 把石壕吏改写成一篇记叙文。要求:通过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进行合理想象,有一定的环境描写,用多种方法刻画人物。第二课时(教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风怒号 高者挂罥 沉塘坳 倚杖 俄顷 布衾 大庇 突
3、兀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词义。()八月秋高风怒号 ()卷我屋上三重茅 ()忍能对面为盗贼 ()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 默写填空。()茅飞渡江洒江郊,。(),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下列对课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这首诗属于近体诗。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语言朴实、准确、形象、生动并带有很强的感情色彩,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全诗通过屋破漏雨情节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在战乱年代的贫困生活和关心天下寒士的善良愿望。全诗将叙述、描写、抒情三者融为一体,用忧国忧民这根感情线索把它们交织在一起,意境深远
4、。各用一个词语概括四个自然段的意思。(每一个词语不超过 个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本文语言朴素自然,句式错落有致,请结合具体的例子加以说明。对于南村群童的举动你是如何理解的?“自经丧乱少睡眠”中的“丧乱”是指什么?请你简要地介绍一下有关情况。你是怎样理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句话的?把你积累的有关杜甫的情况写在下面。基础知识 给下面的多音字注音并组词。()厦:()()()长:()()()处:()()()丧:()()解释加点的词。()八月秋高风怒号 ()下者飘转沉塘坳 ()公然抱茅入竹去 ()忍能对面为盗贼 ()秋天漠漠向昏黑 ()长夜沾
5、湿何由彻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翻译句子。第 六 单 元()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判断下面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屋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拓展提升(一)阅读下列两则诗话,完成后面的题目第一则杜牧之作赤壁诗云:“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
6、锁二乔。”意谓赤壁不能纵火,为曹公夺二乔置之铜雀台上也。孙氏霸业,系此一战。社稷存亡,生灵涂炭都不问,只恐捉了二乔,可见措大(指士人)不识好恶。(许觊彦周诗话)彦周(许觊的字)诮杜牧之赤壁诗,社稷存亡都不问,只恐捉了二乔,是措大不识好恶。夫诗人之词微以婉,不同论言直遂也。牧之之意,正谓幸而成功,几乎家国不保,彦周未免错会。(何文焕历代诗话考索)第二则唐诗绝句,今本多误字,试举一二。如杜牧之江南春云,“十里莺啼绿映红”,今本误作“千里”。若依俗本,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杨慎升庵诗话卷八)“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
7、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此杜牧江南春诗也。升庵谓“千”应作“十”,盖千里已听不着看不见矣,何所云“莺啼绿映红”耶?余谓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此诗之意,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诗家善立题者也。(何文焕历代诗话考索)(选自周振甫诗词例话)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折戟()沉沙()社稷()存亡()彦周诮()杜牧()升庵()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生灵涂炭()社稷存亡()彦周未免错会()莺啼绿映红 对“夫诗人之词微以婉,不同论言直遂也”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诗人的语
8、言轻微柔和委婉含蓄,不同于议论性语言的直截了当。诗人的语言轻微柔和委婉含蓄,与议论性语言简明扼要直接获得成功不一样。诗人的语言精深奥妙委婉含蓄,不同于议论性语言的直截了当。诗人的语言精深奥妙委婉含蓄,与议论性语言简明扼要直接获得成功不一样。赤壁一诗从反面假想周瑜失败后的情景,联系杜牧自己的才情和遭遇,请你说说他这样写的用意。依照许彦周的意见,杜牧赤壁 诗的后两句可改为:“东风不与周郎便,生灵涂炭国不保”。你认为“生灵涂炭国不保”与“铜雀春深锁二乔”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整首诗来理解。杨慎是明朝一位杰出的诗歌理论家,他的升庵诗话是明代有名的著作,在解读杜牧的江南春时居然犯了如此“低级”的错误!你能为
9、他找些理由作点“申辩”吗?(二)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子产不毁乡校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人名,是郑国大夫)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也: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然明曰:“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小人实不才。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岂唯二三臣?”仲尼闻是语也,曰:“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毁乡校,何如 ()我闻忠善以损怨 ()不闻作
10、威以防怨 ()然犹防川 ()吾子之信可事也 ()小人实不才 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不如吾闻而药之也”句中“药”字用法相同的两项是()。毕礼而归之 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连,可烧而走也 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翻译下面句子。()岂不遽止?()吾不克救也。对待百姓的议政,子产和然明的态度各是怎样的?第 六 单 元 子产在阐明自己的观点时,用了什么样的手法使自己的议论生动形象、浅显易懂?请结合具体的例子加以说明。百姓对朝政总是有议论的,面对这些评议,你认为应该怎样去做?请简述理由。你认为仲尼(孔子)对子产的评价是否合理?为什么?发散思维 人们常说,杜甫的诗形象
11、地记录了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过程,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统治阶级的骄奢淫逸和政治腐败,真实地描绘了当时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和悲惨命运,成为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一面镜子。请写出几句你熟悉的杜甫的诗句,并就此谈谈你的体会。第三课时(教学卖炭翁)下列对卖炭翁一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以外貌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辛酸劳作。“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以心理描写反映了卖炭翁悲惨的生活境遇。“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以神态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勇敢反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以动作描写揭露了宫使凶残掠夺的面目。下列对卖炭翁一诗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这首诗是一首讽
12、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从题下自注“苦宫市也”,可以看出诗的主题在于揭露唐朝宫市的公开掠夺性。白居易是宋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与唐代的李白、杜甫一样都是著名诗人。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受压榨受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运用叙述,“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则运用说明,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下列对卖炭翁一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卖炭翁一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地蛮横掠夺。“手把文书
13、口称敕”中的“文书”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来的平行公文,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有什么表达作用?“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一词表现了宫使怎样的形象?“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惜不得”说明了卖炭翁怎样的心理?全诗反映了封建社会怎样的情况?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基础知识 诗中的“驱将”的意思是 。写出文中相应的词语或诗句。()状其劳动环境之脏:。()写其长期烧炭之劳:。()绘其饱经风霜之衰:
14、。()诉其生活无着之苦:。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满面尘灰烟火色”体现卖炭翁劳作的辛苦。“心忧炭贱愿天寒”突显卖炭翁内心的忧伤。诗歌揭露了宫使们巧取豪夺百姓物品的行径。诗歌表达了对受“宫市”之苦的人民的同情。“半匹红纱一丈绫”一句反映了唐代商务交易,绢帛等丝织品可以代货币使用。当时钱贵绢贱,半匹纱和一丈绫,比一车炭的价值相差很远。这句诗反映了。卖炭翁中揭示卖炭翁悲苦处境和矛盾心情的诗句是:。拓展提升(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第 六 单 元暮江吟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诗人
15、为什么觉得“九月初三夜”是可怜的?试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二)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望月有感白居易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时难年荒世业 空,弟兄羁旅 各西东。田园寥落 干戈 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 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注释】世业:世代传下的产业。羁旅:指漂泊。寥落:冷落。干戈:本是两种武器,这里指战争。九秋:秋天。诗歌的颈联有哪些意象?“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一句除了运用对偶,还运用了比喻,请结合全诗对该句比喻修辞的作用作具体分析。发散思维 用自己的话把卖炭翁的故事讲给同伴听。一个卖炭的老翁,在终南山里一年到头地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完全是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的头发已经斑白,十个指头像乌炭一样黑。卖了炭得到一点钱,拿来做什么用呢?只不过是为了身上的衣裳和口中的饭食。可怜他身上的衣服破旧又单薄,但他却担心炭价太低,只盼望天气更加寒冷 展开想象对课文故事进行续写。从终南山中到长安,路那么遥远,又那么难行,当“市南门外泥中歇”的时候,已经是牛困人饥;如今又“回车叱牛牵向北”,把炭送进皇宫,当然牛更困,人更饥了。那么,当饿着肚子走回终南山时,卖炭翁又会想些什么呢?他往后的日子,又怎样过呢?请大家想象一下,口头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