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湖北省随州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综合测试生物试卷 扫描版含答案.pdf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30756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1.3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随州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综合测试生物试卷 扫描版含答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湖北省随州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综合测试生物试卷 扫描版含答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湖北省随州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综合测试生物试卷 扫描版含答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湖北省随州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综合测试生物试卷 扫描版含答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湖北省随州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综合测试生物试卷 扫描版含答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湖北省随州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综合测试生物试卷 扫描版含答案.pdf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湖北省随州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综合测试生物试卷 扫描版含答案.pdf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湖北省随州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综合测试生物试卷 扫描版含答案.pdf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湖北省随州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综合测试生物试卷 扫描版含答案.pdf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湖北省随州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综合测试生物试卷 扫描版含答案.pdf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湖北省随州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综合测试生物试卷 扫描版含答案.pdf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20192020 学年第一学期高一生物学科综合测试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 20 道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1、【答案】D【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因为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生物大分子是由许多单体连接成的多聚体,因此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A 项错误。脂肪酸和脱氧核糖的元素组成是相同的都是 C、H、O,B 项错误。植物细胞中的锰元素属于微量元素,虽然含量少,但对生命活动非常重要,C 项错误。核酸和 ADP 都含有磷元素,动物细胞吸收磷酸盐可以用于合成核酸和 ADP,D 项正确。2、【答案】C【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中的糖

2、类的组成和功能。糖类的组成元素只有 C、H、O,A项错误。食物中的淀粉水解后变成葡萄糖,这些葡萄糖除供细胞利用外,多余的部分可以在肝细胞中合成肝糖原储存起来,如果还有富余,就可以转化为脂肪和某些氨基酸,B 项错误。与糖类相比,脂肪中 C、H 的含量高,O 的含量很低,氧化分解时耗氧量更多,因此增加脂肪的摄入后,其体细胞中氧气消耗量增多,C 项正确。糖类是细胞中主要的能源物质,食物中的糖类物质如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无法为人体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3、【答案】A【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及其合成过程。脑钠肽属于分泌蛋白,首先在游离的核糖体中以氨基酸为原料合成多肽链,当合成

3、了一段肽链后,这段肽链会转移到粗面内质网上继续合成加工过程,边合成边转移到内质网腔内,再经过加工、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A 项正确。脑钠肽与双缩脲试剂在常温下发生紫色颜色反应,B 项错误。如果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或者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改变,就可能会影响其功能,C项错误。脑钠肽分子中含有的肽键数为 31 个,其氧原子数至少为:31(肽键中的氧原子数)+2(肽链末端的羧基中的氧原子)=33 个,D 项错误。4、【答案】D【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组成细胞的结构和功能。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携带信息的物质通过胞间连丝进入另一个细胞,进行信息交流,A 项正确。内质网是脂质合

4、成车间,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的磷脂分子在内质网中合成,B 项正确。水分子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但更多的是借助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C 项正确。黄花蒿属于高等植物,其茎分生区细胞中不含有中心体,而是从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D 项错误。5、【答案】A【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科学方法的应用。归纳法是指由一系列具体事实推出一般结论的思维方法,施莱登和施旺通过对部分动植物细胞的观察和研究,采用不完全归纳法找到动植物细胞的共性,建立了细胞学说理论,A 项错误。提出假说是指科学家首先根据已有的知识和信息提出解释某一生物学问题的一种假说,再用进一步的观察和实验对已建立的假说

5、进行修正和补充。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借助于具体的实物或其他形象化的手段,包括有物理模型、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等。桑格和尼克森运用提出假说和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对细胞膜结构进行探索,提出了流动镶嵌模型,B 项正确。同位素标记法是指用物理性质特殊的同位素来标记化学反应中原子的去向,卡尔文运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 CO2中的碳是如何转化为有机物中的碳的,C 项正确。对比实验是指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某种因素对实验对象的影响,鲁宾和卡门运用对比实验和同位素标记的方法研究出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源于水,D 项正确。6

6、、【答案】C【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鉴别细胞死活的方法。台盼蓝染色法鉴定动物细胞的死活可以体现细胞膜的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A 项正确。活的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可以阻挡台盼蓝的进入,不会被染色,死的细胞膜可以让台盼蓝进入而被染上蓝色,B 项正确。用较高浓度的尿素溶液处理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一段时间后有可能是活细胞已经先发生了质壁分离,又发生了质壁分离自动复原,从而导致未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不一定是死细胞,C项错误。氧化型美蓝为蓝色,还原型美蓝为无色,由于活细胞能进行新陈代谢,使细胞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因此,经美蓝染色后活酵母菌细胞为无色,死细胞为蓝色,D 项正确。7、【答案】B【答案解析】本

7、题主要考查细胞膜上蛋白质的功能。细胞膜主要是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蛋白质分子以不同方式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中,这些蛋白质在信息传递、物质运输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细胞膜的外表面还有糖类分子,它与蛋白质分子结合形成糖蛋白,糖蛋白与细胞表面的识别功能有密切关系,A 项正确。载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结合部位相适应的分子或离子通过,需要与相应的分子或离子特异性结合,而且每次转运时自身构象会发生改变,通道蛋白在运输过程中不与被运输的分子或离子相结合,B 项错误。载体蛋白不仅可以参入协助扩散,又可以参入主动运输,通道蛋白只能参入协助扩散,C 项正确。细胞膜是具有流动性的,主要表现为构成膜的磷脂分子可以移动,膜中的蛋

8、白质大多也能运动,D 项正确。8、【答案】B【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甲为线粒体,乙为叶绿体,其中是外膜,是内膜,是类囊体,是基质,在线粒体中,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从而增大膜面积,可以提供更多的酶的附着位点,A 项正确。线粒体的内膜和基质可以产生 ATP,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可以合成 ATP,B 项错误。生物膜系统是指细胞中所有的膜结构,结构都属于生物膜系统,C 项正确。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一部分将水分解产生氧气和形成 NADPH,NADPH 作为活泼的还原剂,参与暗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同时也储存部分能量供暗反应阶段利用,D 项正确。9、【答案】D【答案解析

9、】本题主要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由图可知,物质甲跨膜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物质乙跨膜运输方式为被动运输(可能为自由扩散,也可能为协助扩散),A 项错误。被动运输过程不需要消耗细胞呼吸所释放的能量,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因此,若添加呼吸作用抑制剂,则会影响甲的运输速率,不会影响乙的运输速率,B 项错误。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与膜的流动性有关,膜的流动性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的运动有关,而温度会影响分子运动,因此,若改变温度,物质甲、乙的运输速率都会受到影响,C 项错误。主动运输的速率与能量、载体种类和数量有关,因此,随着 O2浓度的增大,物质甲的运输速率不再增大的原因是载体蛋白的数量有限,

10、D 项正确。10、【答案】A【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溶酶体的结构和功能。溶酶体在动物细胞、植物细胞中都有分布,是细胞的“消化车间”,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A 项错误。由图可知,胞质溶胶中的 H+进入溶酶体腔,需要消耗 ATP,是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溶酶体腔中,维持溶酶体低 pH 环境,B 项正确。差速离心法主要是采取逐渐提高离心速率分离不同大小颗粒的方法。如在分离细胞中的细胞器时,将细胞膜破坏后,形成由各种细胞器和细胞中其他物质组成的匀浆,将匀浆放入离心管中,采取逐渐提高离心速率的方法分离不同大小的细胞器,C 项正确。细胞衰老和细胞凋亡属于正常生理过程,因此,在正常生理状态下,溶酶体会分解衰老

11、、损伤的细胞器,D 项正确。11、【答案】B【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酶的特性。酶的催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 pH 值,胃蛋白酶的适宜pH 值为 1.5-2.2,而小肠中的环境偏碱性,所以胃蛋白酶进入小肠后就几乎没有了催化作用,主要是 pH 值不合适,B 项正确。12、【答案】D【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 ATP 的结构与转化。图是高能磷酸键,储存大量的化学能,是普通磷酸键,故水解比水解能释放更多的能量,A 项正确。ATP 中的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结合而成,因此表示OH,B 项正确。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需要 ATP 水解供能,ATP 水解时键水解释放出大量能量,C 项正确。水解时可为吸能反应提供能量,D

12、项错误。13、【答案】C【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相关生物学实验的过程与方法。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时,首先找出分裂中期的细胞,然后再找前期、后期、末期的细胞,最后观察分裂间期的细胞,A 项错误。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实验中,有氧和无氧均是自变量,有氧和无氧两种条件下均为实验组,B 项错误。用低倍镜观察时应选择染色均匀色泽浅的区域,移至视野中央,将物象调节清晰再换用高倍镜观察,C 项正确。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放在清水中不会吸水涨破,因此观察叶绿体时先往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并且临时装片中的叶片不能放干了,要随时保持有水状态,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D 项错误。14、【答案】C【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光

13、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植物甲的最适温度高于植物乙,故植物甲比植物乙更适应高温环境,A 项正确。当温度为 35时,甲乙植物的氧气释放速率相等,即甲乙两植物的净光合速率相同,所以两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的差值相同,B项正确。当温度高于 35时,植物甲的氧气释放速率大于零,即植物甲的净光合速率大于零,所以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强度作用,C 项错误。导致甲乙两植株光合作用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DNA 的差异,直接原因是甲乙两种植株中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存在差异,D 项正确。15、【答案】D【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与 DNA 的变化。有丝分裂时 DNA 在 S 期复制(AB 段),分裂

14、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DE 段),A 项错误,D 项正确。染色单体在分裂间期形成,在分裂前期可见,B 项错误。分裂中期时,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上,称为赤道板,赤道板并不是细胞结构,不可见,只是一个空间位置,C 项错误。16、【答案】B【答案解析】本题考查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图甲中光照强度为 b 时,氧气的产生总量为 3 个单位,二氧化碳的释放量为 3 个单位,故呼吸作用的总强度为 6 个单位(图甲中的 a 点二氧化碳的释放量为 6 个单位、而无氧气的产生量,也可知呼吸作用的强度为 6 个单位)因此呼吸作用速率大于光合作用速率,A 项

15、错误;图甲中光照强度为 d 时,氧气的产生总量为 8 个单位,而呼吸作用总强度为 6 个单位,因此单位时间内细胞从周围环境吸收 2 个单位的二氧化碳,B 项正确;图甲中 c 点氧气的产生总量为 6 个单位,呼吸作用的总强度也为 6 个单位,则 c 点应对应图乙中的 f 点,C 项错误;图乙中限制e、f 点的光合作用因素为光合强度,而限制 g 点的光合速率因素不是光照强度,而应该是二氧化碳浓度等其它因素,故 D 项错误。17、【答案】B【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实验操作。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需在酸性的条件下与乙醇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故 B 项错误。18、【答案】B【答案解析】本

16、题主要考查有氧呼吸的过程。图中为线粒体外膜,为线粒体基质,为线粒体内膜。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A 项错误。为线粒体基质,发生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有 CO2生成,B 项正确。无氧呼吸的场所均在细胞质基质,乳酸或酒精都是在细胞质基质中生成,C 项错误。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产生的H都可以在线粒体内膜被利用,处消耗的H来自线粒体基质和细胞质基质,D 项错误。19、【答案】A【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无丝分裂的过程。无丝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分裂过程一般是细胞核先延长,核的中部向内凹进,缢裂成为两个细胞核,A 项正确,B 项错误。原核生物的细胞分裂方式为二分裂,有丝分

17、裂和无丝分裂都是真核细胞才有的分裂方式,C 项错误。无丝分裂过程中,不存在核膜和核仁的周期性消失与重建,D 项错误。20、【答案】B【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的过程。图中结构表示叶绿体中的类囊体堆叠形成的基粒,光反应在此部位发生并产生氧气,A 项正确。CO2的固定场所在叶绿体基质,B 项错误;NADP+与 H+结合形成 NADPH(还原性辅酶)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C 项正确。在类囊体薄膜上发生光反应阶段,能将光能转化为 ATP 中活跃的化学能,D 项正确。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6 小题,共 60 分)1、【答案】(共 9 分,每空 1 分)(1)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2核糖体4核仁(2

18、)7叶绿体1线粒体2核糖体能量(ATP)载体蛋白(3)末期【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菹草根部细胞属于真核细胞,蓝细菌属于原核细胞,两者在细胞结构上最显著的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两者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在真核细胞中,核仁与某种RNA 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2)若该细胞为处于一定浓度的完全培养液中的菹草根尖成熟区细胞,不会存在的细胞器是叶绿体,该细胞对矿质元素吸收为主动运输过程,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和载体蛋白的协助,因此,与该细胞对矿质元素吸收有关的细胞器主要是线粒体和核糖体,前者提供能量,后者提供载体蛋白。(3)若该细胞为菹草根尖分生区细胞,结构6高尔基体参与植

19、物细胞壁的形成,在有丝分裂末期,在赤道板的位置出现一个细胞板,细胞板逐渐扩散,形成新的细胞壁。因此,结构6在有丝分裂末期活动旺盛。2、【答案】(共 11 分,除标记外,每空 2 分)(1)因为号位的被标记的3H 原子在脱水缩合反应中参与形成水,从而导致形成的蛋白质没有放射性,不能被标记追踪(2)核糖体-内质网-囊泡-高尔基体-囊泡(或“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或“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或“核糖体-内质网-囊泡-高尔基体-囊泡-细胞膜”以上答案均可,但一定要写出“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才能得分)(3)胞吐作用消耗能量,需要囊泡运输,不需要载体蛋白(2 分,答出 2 点即可得分)

20、(4)流动性(1 分)【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1)因为脱水缩合反应中形成水中的 H 来自氨基和羧基,号位的被标记的3H 原子在脱水缩合反应中形成水,形成的蛋白质没有放射性,不能被标记追踪。(2)用3H 标记亮氨酸培养浆细胞(一种可以分泌抗体的动物细胞),一段时间后,先后在核糖体-囊泡-内质网-囊泡-高尔基体(-细胞膜)中可以检测到放射性。(3)抗体属于分泌蛋白,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属于胞吐作用。该过程的特点是消耗能量,需要囊泡运输,不需要载体蛋白。(4)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可以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3、【答案】(共 12 分,每空 2 分)(1)渗透(自由扩散)(2)渗

21、透系统所处的温度环境漏斗内液面高度的变化烧杯中水的体积/蔗糖的体积/蔗糖的浓度/保温的时间(答 2 点给 2 分、答 1 点给 1 分)(3)a.将等量的相同大小的切片放在不同温度的蒸馏水中处理 1 分钟后取出;b.再分别放在等量的清水中浸泡 1 小时而获得不同的切片浸出液受 60 以上的温度处理后膜的透性大大增加(2 分)【答案解析】本题通过渗透作用的知识考查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重点是考查实验的对照原则,要求学生会区分自变量和因变量、会设计对照实验、会找观测指标。由题意某实验小组要对“低温是否会影响物质的跨膜运输”进行实验探究,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为温度,因变量是通过观测指标来衡量的,结合课本

22、中的实验可知“液面上升的高度”可以作为观测指标。对照实验必须遵循单一变量的原则,自变量只有一个,无关变量有很多(如烧杯中水的体积/蔗糖的体积/蔗糖的浓度/保温的时间等等),但无关变量必须相同且适宜。要得出实验结论必须分析曲线图的变化趋势,低于 60 花青素的吸光度基本无变化,高于 60 以上的温度处理后膜的透性大大增加。4、【答案】(共 10 分,每空 2 分)(1)光照强度过低,呼吸作用速率大于光合作用速率,CO2的产生速率大于消耗速率,导致装置中 CO2浓度升高。(2)细胞质基质,叶绿体,线粒体(缺一不可,答对得 2 分,答不全不得分)DB 和 D(答对得 2 分,答不全不得分)(3)左下

23、【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1)据图分析,AB 段对应时间为 0:00-6:00,此时无光照或光照强度过低,植物呼吸作用速率大于光合作用速率,因此 CO2产生速率大于消耗速率,密闭的容器中 CO2浓度升高,曲线上升。(2)C 点时叶肉细胞同时进行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因此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均有 ATP 生成。D 点时容器中 CO2的含量最低,有机物的净积累量最大。图中曲线的拐点 B、D点均表示植物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相等的点。(3)若温度设置为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20变为 25),此时,光合作用强度增强,呼吸作用强度不变,重复此实验,AB 段时呼吸作用速率仍大于

24、光合作用速率,但是 CO2的释放量与之前相比下降(B 点会下移),植物体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相等的时间点提前(B 点会左移),因此 B 点向左下方移动。5、【答案】(共 10 分,除标注外、每空 2 分)(1)抑制(2 分)葡萄糖(2 分)(2)(加入定量的效应物后)持续增加底物浓度,检测反应速率是否能恢复到正常反应速率(4 分)A(1 分)B(1 分)【答案解析】本题通过设置新情景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及运用酶的基础知识设计实验的能力。由四种糖类物质对酶 W 催化活力影响的曲线可知随着四种糖类(效应物)浓度的增加,酶 W 催化活力下降,所以四种糖类对酶 W 的作用是抑制作用,其中添加葡萄糖后的

25、下降幅度最大。要想探讨效应物影响酶 W 催化活力的作用机理,需要加入定量的某效应物,然后持续增加底物浓度,检测反应速率是否能恢复到正常反应速率。如果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最后能够达到与对照组一样的速率(即图 2 中的 b 曲线),则模型 A 成立。反之如果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最后始终不能够达到与对照组一样的速率(即图 2 中的 c曲线),则模型 B 成立。6、【答案】(共 8 分,除标记外,每空 1 分)(1)C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E(2)400(3)2BC(2 分)【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与 DNA 的变化。(1)据图分析,ABCDE 分别代表分裂间期、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其中,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较清晰,整齐的排列在赤道板上,便于观察。有丝分裂末期纺锤丝逐渐消失。(2)D 为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离,染色体数目加倍为 40 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数目变为 0。(3)图 2 所示的染色体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因此 1 条染色体含有 2 个 DNA 分子,在有丝分裂前期,染色质螺旋缠绕,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并且每条染色体上包含由同一着丝点连接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在有丝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故图 2 可对应的时期为B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