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短新闻两篇别了,不列颠尼亚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奥斯维辛集中营广义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狭义消息新闻消息是以简要的文字迅速报道新闻事实的一种体裁,也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体裁。消息通常由三个部分构成,即标题、导语和正文。香 港 回 归 纪 念 碑新闻的特点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报道迅速及时。语言简明扼要。新闻的六要素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起因 事件发展 事件结果标题:全文的“眼睛”,可以只有一个大标题,也可以有副标题。导语:一般是开头第一句或第一段。是对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括。主体:正文部分,是导语内容的具体化。阐述生动、具体的新闻事实。新闻的主要结构新闻的一般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景
2、背:对新闻事实进行解释的事实材料。结语:用来小结、展望、评价、激励等。别了,别了,“不列颠尼亚不列颠尼亚”历史反思、不忘国耻19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英国两次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和北京条约,把香港岛和九龙割让给英国。1898年,英国又通过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新界”99年,从而侵占整个香港地区。香港被侵占,是中国近代受屈辱的一个历史缩影。南京条约是西方列强强加在中国人民身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鸦片战争是中国由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转折点。列强对中国的野蛮侵略,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相结合对中国人民形成的双重压迫,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苦难和中华民族的危
3、机。香港回归谈判:香港回归谈判:19821982年年66月至月至19831983年年66月月,英国提出继续统治香港英国提出继续统治香港,不不肯归还,邓小平坚决地说:肯归还,邓小平坚决地说:“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中国政府没有回旋的余地,我论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中国政府没有回旋的余地,我们可以明确告诉你们,中国在们可以明确告诉你们,中国在19971997年要收回的不仅是新年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和九龙。如果在新中国成立界,而且包括香港和九龙。如果在新中国成立4848年后还年后还不收回香港,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不收回香港,任何一
4、个中国领导人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代,甚至不能向世界交代。代,甚至不能向世界交代。”邓小平又说:邓小平又说:“中国希望中国希望和平收回香港,谈判收回。如果谈不成,中国也要收回。和平收回香港,谈判收回。如果谈不成,中国也要收回。”19831983年年77月至月至19841984年年99月。英国这时企图以主权换治月。英国这时企图以主权换治权。对此,中国政府寸步不让,因为主权是不可分割的权。对此,中国政府寸步不让,因为主权是不可分割的,终于经过两年的谈判,两国在,终于经过两年的谈判,两国在19841984年年1212月签署了月签署了中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香港回归场面 三、
5、生字词 凝重(nng)紫荆(jng)停泊(b)掩映(yn)世人瞩目(zh)旗帜(zh)接载(zi)四、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理清本篇新闻的结构。导语(第1自然段):交代“不列颠尼亚”号将最后完成接载查尔斯和彭定康撤离香港的使命,香港即将回归中国。主体(第2-10自然段):按照时间顺序,具体叙述了英国殖民者的告别仪式。结语(第11自然段):为英国在香港统治的历史做了小结。1、如何理解“别了,不列颠尼亚”标题的含义?一方面,字面上看是写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乘坐游轮“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消失在茫茫南海夜幕中,这是现实的场景;另一方面,“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去,象征着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终结,中华民族的
6、一段耻辱被洗刷。2.导语有什么作用?一是点题。点明了英国国旗降落后,查尔斯王子和港督彭定康将乘坐“不列颠尼亚”号回国。“不列颠尼亚”号将最后完成接载英国王子和港督撤离的使命。这样就赋予了“不列颠尼亚”号以象征意义。二是揭示全文主旨。在港飘扬了156年的英国米字旗即将下降,香港即将回归。三是导语结束在时间上,为主体部分的时序顺序奠定基础。3.概括主体部分写到的场景,这些场景有什么作用?每次降旗又有什么样的意义?场景一:6月30日下午4:30,末代港督告别港督府,降港督旗帜。意义 港督府告别仪式是英国告别仪式的序幕。场景二:晚6:15,添马舰东面广场英国举行告别仪式。意义 象征着英国长达年统治的结
7、束。场景三:7月1日子夜,中英交接仪式上的易帜。意义香港正式回到祖国怀抱场景四:0:40,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离开。场景作用:通过对四个特定的场景的描述,真实地再现了香港回归祖国怀抱这一历史时刻,几个特定场景中着重描述了几次升旗与降旗。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与标志,英国米字旗的降下象征着英国一百多年的殖民统治的结束,五星红旗的升起则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作者郑重地记录下这一历史时刻,含蓄地表达了一种祖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时的庄严与喜悦的心情。1.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港督从这里升起。强调了这次升旗是有标志意义的最后一次,象征着英国殖民者在香港统治的结束。理解句子的含义:
8、2.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不列颠尼亚”号和巨幅紫荆花图案构成形成鲜明对比,说明英国在香港的统治即将结束,而作为特别行政区象征的紫荆花图案将在香港上空冉冉升起,香港即将回到祖国的怀抱。3“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应怎样理解?“从海上来”-是说当年不可一世的英国远征军强占了中国的领土,开始了殖民统治。“从海上去”-明着是写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暗写英国的殖民统治结束,点明题意。这里既没有讽刺,也没有痛骂,我们却可以在看似平实的语言中,感受到作者心潮的起伏。1.“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一个多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有什么作用?这句话表面上说的是港督的建筑,实际上是在告诉人们,香港已经回归祖,末代港督已经离去,中国人民一段屈辱的历史已经永远地成为过去。问题探究 2.为什么说英国的告别仪式是“日落仪式”?英国曾经被称为“日不落帝国”,喻指在它的领土上,永远都有阳光照耀。香港作为英国在东方的最后一块殖民地,于1997年脱离英国统治,回归祖国,可以说在中国香港的土地上,英殖民统治的太阳落下了。所以把英国的告别仪式称为“日落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