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师必备:我国古代的宇宙观 从远古时代起,我国古代的先民们就对宇宙结构、天地关系等问题作出种种推测,很早就有了天圆地方、天高地卑的盖天说。战国时期,随着天文观测材料的积累,人们对天圆地方提出了质疑,出现了第二次盖天说。它认为,天是半圆形的,地是拱形的,日月星辰附着天而平转,不能转到地的下面等。这一学说一直到西汉时还很流行。 汉代,人们对宇宙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出现了浑天说和宣夜说,它们和盖天说一起被称为“论天三家”。浑天说是一种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理论。它认为,天形浑圆如鸡蛋壳,地居天内似蛋黄,天地乘气而立,载水而行,比较近似地说明了天体的运行。宣夜说则阐述了“天无形质”的思想,认为天是没有形质的,七曜星辰均浮空,依靠气的作用而运动。它打破了其他宇宙论中认为存在一个有形质的天球的思想,在人类认识宇宙的历史上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魏晋南北朝时期,又出现了三家宇宙理论,它们是断天论、穹天论和安天论。断天论是由孙吴太常姚信所创。他认为,天之体类人,南低北高。冬至太阳离人远,所以变冷,夏至太阳离人近,所以天热。穹天论是晋虞耸提出,其理论不出盖、浑两家所论。而安天论则是由晋虞喜据宣夜说而创。认为天高地深皆无穷,星辰运行,犹江海之有潮汐。一直到西方现代天文学说传入以前,我国在宇宙理论上再没有大的突破。w.w.w.k.s.5.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