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一经济常识知识、要求与训练第二课 适度消费与合理消费一、基本学习内容1个人收入与可支配收入在总收入中,扣除需要缴纳的税收和社会保障金的余下收入是可支配收入。个人总收入-(税收+社会保障金)=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分为消费和储蓄的两部分。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储蓄2决定家庭消费和储蓄比例的因素决定家庭消费和储蓄比例应从各个家庭的具体情况出发,但通常需要考虑以下两个因素:(1)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程度和家庭拥有财产的数量。(2)消费者的年龄和对未来收入的预期。除此之外,社会消费风尚、利率和物价水平等许多因素,也会对人们决定消费和储蓄的比例发生影响。3适度消费的含义和作用适度消费对于整个社会来
2、说,是指与国情及实际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消费;对于个人和家庭来说,是指与收入水平及社会风尚相适应的消费。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适度消费,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的作用。(1)促进经济发展和增加就业。生产决定消费,人们的消费水平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发展的水平决定的。消费具有动力功能,对经济发展具有拉动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需求量的增长,必然会推动生产量的增长,而生产的增长,自然会增加就业,减轻社会的就业压力。(2)促进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是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适度消费体现了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改善人民生活的生产目的。适度消费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创造,
3、必将促进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4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1)消费水平的高低。消费水平的高低是指一个家庭拥有的消费资料和服务产品的数量多少和质量好坏,这是提高生活质量的物质基础。(2)精神消费状况。精神消费与物质消费一样,是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3)闲暇时间的多少。闲暇时间是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是消费者享用自己的收入和进行文化娱乐交往活动的时间。在各种和闲暇时间之间找到适当的平衡,是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课题。(4)生活环境。生活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所以,改善生活,不能只注意增加收入、提高消费水平,还应当努力提高生活的质量。5生活水平提高了还要提倡艰苦朴素提倡艰苦朴素不是反对提高人民
4、的消费水平,而是反对脱离生产发展和个人收入水平的奢侈浪费。艰苦朴素是一种传统美德,也是一种适应时代要求的优良品质。提倡艰苦朴素,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有利于实现我们追求共同富裕的美好理想;有利于我们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助于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提倡艰苦朴素的传统美德要从日常的生活消费做起。6消费结构及其分类消费支出的不同项目之间的比例关系,构成了消费结构。按照不同的划分角度,消费大致可以分为:生存消费、享受消费和发展消费;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和服务消费;自给性消费和商品性消费;最直观的分类是将消费支出项目分为衣、食、住、行、用。合理消费就是在一定消费水平基础上实现消费结
5、构的优化,以提高消费的效益。7恩格尔定律和恩格尔系数恩格尔定律:食物消费比重随收入增加而减少的变化趋势。恩格尔系数 食物支出/消费支出总额 100 恩格尔系数的大小被广泛地用来反映一个国家或家庭的消费水平和生活水平的高低。8消费结构变化和进步的趋势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消费水平逐步提高,消费结构不断从低层次的消费结构向高层次的消费结构转化。消费结构的这种进步反映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消费结构变化和进步的趋势,主要表现为:(1)生存消费的比重逐步缩小,享受消费和发展消费的比重相应增大。(2)物质消费的比重逐步缩小,精神消费的比重相应增大。(3)非耐用消费品消费的比重逐步缩小,耐用消费
6、品和服务消费的比重相应增大。(4)自给性消费的比重逐步缩小,商品性消费的比重相应增大。(5)食物消费在全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逐步缩小,即恩格尔系数的降低。9消费的弹性和刚性消费的弹性和刚性是指消费需求受消费品价格和家庭收入变化等因素影响的大小。影响大则弹性强、刚性弱,影响小则弹性弱、刚性强。消费弹性归根到底是由不同消费项目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不同决定的。通常来说,消费需求弹性小的项目的重要性,要大于消费需求弹性大的项目。安排日常生活消费时,首先要保证需求具有刚性的项目,再根据支付能力安排需求弹性较大的项目。10培养健康的消费心理消费者的行为是受消费心理支配的。健康的消费心理,有助于帮助消费者实现合
7、理消费;而不健康的消费心理,则会妨碍合理消费。不健康的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是指那些违反社会公德的、违反精神文明的、或者影响合理消费的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1)生活中常见的消费心理主要有:攀比心理、炫耀心理、从众心理、逆反心理。(2)攀比心理表现为“别人有的我也要有”,全然不顾自身的收入水平和条件,也不管这样的消费的自己合适不合适。(3)炫耀心理表现为追求的是“别人没有的我也要有”,并以此作为荣耀。(4)从众心理表现为顺从社会大众的消费潮流,仿效多数人的消费行为。(5)逆反心理表现为排除社会大众的消费潮流,拒绝循规蹈矩,追求与众不同。消费中不良心理和不合理消费习惯,与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不成熟有关。
8、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不成熟常表现为:冲动购物、缺乏自制力、自觉不自觉地将购物作为宣泄情绪、疏解心理压力的手段。不健康的消费心理会导致不良的消费习惯,不良的消费习惯将形成不合理的消费结构,从而影响消费的总体效益。11依法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必要性()在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关系中,一般来说,经营者处于强势地位,消费者处于弱势地位。这是因为:首先,消费者和经营者之间“信息不对称”。通常情况下消费者的消费对象所掌握的价格、质量、成本等方面的信息,远远不如经营者。其次,消费者一般是个别消费的,而经营者多数是有组织的法人。正因为消费者与经营者相比处于弱势地位,因此要特别强调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消费者权益
9、的行为,有利于促进我国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有利于实现消费者与经营者良性互动、实现“双赢”。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行为使得违反诚信、违法经营的企业无法获利,使得假冒伪劣商品和坑蒙拐骗行为无法存在,尊重消费者权益的企业可以获得合理的回报,不断发展壮大。12消费者依法享有的权利消费者依法享有的权利,主要有安全权、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受尊重权、获得赔偿权。此外,消费者还有权对商品和服务的质量、价格、计量、经营作风、服务态度等提出意见,有权举报经营者的侵权行为和将有关情况如实向大众传媒反映;并享有获得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方面知识的权利;享有依法成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社会团体的权利。基于消费者的相对弱
10、势地位,我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给予了消费者特殊的保护,但并没有给消费者不正当维权的权利。消费者在勇于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同时,也应当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在消费时行为规范、举止得当,实现文明消费。13解决消费者权益争议的途径我国法律规定的解决消费者权益争议途径有:()与经营者协商和解。协商和解具有及时、方便、经济、有利于维持当事人之间友好相处的优点,因此是实际生活中运用最普遍的方法,也是消费者通常首先采用的方法。但是协商和解达成的协议是一种私下约定行为,并无法律效率。()请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调解。这种调解消费者消耗的时间和精力少,经济负担轻。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调解不是解决消费者权益
11、争议的必经程序。()向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申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受理消费者申诉实行调解制度,这种调解不具有强制执行的效力。()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仲裁机构的仲裁一经作出,当事人不能就此再向其他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也不能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仲裁具有法律效力。()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诉讼是解决消费者权益争议最有权威的方式。对消费者在时间、费用、精力等方面所承受的负担也比较重,消费者往往将此作为解决争议的最终途径。二、基本学习要求(一)识记1个人收入和可支配收入知道在个人总收入中扣除需要缴纳的税收和社会保障金后余下部分才是可支配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分为消费和储蓄两个部分。2决定家庭
12、消费和储蓄比例的因素知道决定家庭消费和储蓄比例应从各个家庭的具体情况出发,识记决定家庭消费和储蓄比例通常需要考虑的两个因素。3消费结构及其分类了解消费结构的含义及按照不同的划分角度消费大致可以分成的类型,知道合理消费就是在一定消费水平基础上实现消费结构的优化,以提高消费的效益。(二)理解4适度消费的含义和作用了解适度消费的含义,理解适度消费的标准就是与国情及实际经济发展水平、收入水平、社会风尚相适应,从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尤其是从消费的动力功能)的角度,理解适度消费的重要作用。5影响生活质量的因素知道影响生活质量的因素,理解消费水平和提高生活质量之间不能划等号。6生活水平提高了还要提倡艰苦朴
13、素知道提倡艰苦朴素的含义,认同艰苦朴素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努力养成艰苦朴素的生活习惯。7恩格尔定律恩格尔系数学会利用恩格尔系数的计算公式计算恩格尔系数,知道恩格尔系数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而降低的趋势。8消费结构变化和进步的趋势知道消费结构变化和进步是由于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能够收集有关资料说明消费结构不断从低层次向高层次转化的变动趋势。9消费的弹性和刚性知道消费的弹性和刚性是指消费需求受消费品价格和家庭收入变化等因素影响的大小,懂得消费弹性归根到底是由不同消费项目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不同决定的,学会在实际生活中根据消费的弹性和刚性安排日常生活,优化消费结构。10培养健康的消费心理在学习在要注
14、意理解在经济生活中人们比较广泛存在的消费心理本身体有其合理的因素,不能简单将其归入不健康的消费心理。但是,如果这种消费心理走到极端就可能成为不健康的消费心理。要学会克服和纠正不良的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11依法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必要性理解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必要性,知道特别强调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道理。12消费者依法享有的权利知道消费者依法享哪些权利,理解消费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同时也必须履行一定的义务。13解决消费者权益争议的途径知道解决消费者权益争议有哪些途径,比较这些途径的区别,学会利用这些途径解决消费者权益的争议。(三)运用14适度消费和合理消费包括的知识点:(1)适度消费含义和作用(2)影响
15、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3)生活水平提高了还要提倡艰苦朴素(4)合理消费的含义(5)消费结构变化和进步的趋势(6)消费的弹性和刚性(7)培养健康的消费心理。学习中可以调查和分析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为培养健康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提出合理的建议。也可以运用适度消费的作用分析扩大内需有关政策。15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包括的知识点:(1)消费者依法享有的权利(2)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必要性。(3)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有效途径学习中,可以对目前消费活动中所出现的侵权现象进行分析说明,也可以结合消费者维权的案例提出方案并说明理由。三、学科活动指引1以“怎样才能得到幸福”为主题,组织一次班级辩论会。
16、正方的观点为“有钱就有幸福”,反方的观点为“有钱未必就有幸福”。 2小鬼当家:可以分析家里的消费现状,找找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也可以和父母进行沟通,要求掌管一个月的经济大权,在父母的监督下负责家庭的日常开支;还可以学生自由组合,对虚拟月收入5000元的三口之家进行一个人月的家庭消费安排,看看谁更会当家。3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本班或本校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进行调查,找出其非理性消费的几种表现,并且为克服这些行为提出可行的建议。4收集一个自己熟悉或感兴趣的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案例,设计一个维权方案在班级中交流。 四、基本训练示例(一)单项选择题1.第十一届上海国际艺术节上,上海的不少剧
17、场每晚都高朋满座,精彩的中外舞台艺术轮番上演。上海国际艺术节带给观众的不仅是各国文化的特色,更是一种高雅的艺术欣赏。从消费的分类来看,艺术欣赏属于( )A物质生活消费 B生存消费 C实物消费 D享受消费2国务院扶贫办拟定的扶贫标准调整办法把贫困标准从1067元提高到1300元。这一标准不仅关注贫困人口维持基本生存所需要的收入,还考虑他们在教育、医疗方面的支付能力。上述材料可以看出( )A贫困线标准的提高不利于我国减贫事业的发展B与国际标准接轨是减贫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C贫困线标准的提高标志着我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D新标准在保障基本生存的基础上纳入了保障发展的理念32014年我国部分城镇居
18、民个人收入的增量高于应缴纳的税金、社会保障金的增量,因此该年度他们的个人可支配收入(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变动不确定4.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了解决消费争议的多条途径,其中解决消费争议的最终途径是( )A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B请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调解C向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申诉 D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5.2015年从除夕到大年初七的八天时间,全国手机短信发送量超140亿条,平均每个手机用户发送短信超过30条。短信服务的推出带动了“拇指经济”的发展,这说明( )A生产决定消费,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B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是生产的动力C新的消费热点能带动新的产业的出现和成长D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19、没有消费就没有生产(二)不定项选择题1.近年来的节日期间,国内一些大商场、超市的烟酒茶等传统礼品柜台重现“豪华版”。商家不惜“重金”包装礼品,看中的是中国人喜送礼、“爱面子”。要根除豪华包装、“重金”包装这一痼疾,从居民消费的角度看,应( )A加强对厂家、商家过度包装的管理和限制 B增强资源节约意识,自觉抵制过度包装 C通过税收等调节手段,限制过度包装 D树立正确消费观念,倡导绿色消费、适度消费2在一些银行理财产品宣传单上常出现包赚不赔,高收益等字眼,而必要的风险提示很不明显。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此举侵犯了消费者的( )A结社权 B知情权C受尊重权 D获得赔偿权3节俭是传统美德
20、。但经济学家凯恩斯却提出节俭悖论,认为节俭对个人、家庭来说是美德,对社会来说则意味支出减少,导致有效需求不足,阻碍经济发展,造成失业增加,收入减少。这一悖论要求( )A个人应该坚持节俭,社会应该扩大消费 B消费决定生产,政府应适当刺激消费C既要勤俭节约,又要适度消费 D应重视消费对生产的影响,积极引导消费4我国已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并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这一举措( )A旨在通过有偿使用制度提高塑料生产行业的利润B表明使用塑料购物袋将受到法律的制裁C有助于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D必将促进企业增加塑料袋的厚度及产量5近年来,上海市城镇居民
21、消费的恩格尔系数正在不断下降。这说明上海市大部分城镇居民( )A消费水平在提高 B生活质量在提高C生活正朝着富裕目标稳步前进 D消费日趋适度和合理(三)简答题1如果每天只有23小时,你最能压缩的事情是什么?如果每天有25小时,你最渴望做的事情是什么?近日上海市统计局就此对上海市民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部分结果如下:根据数据,推断在假设每天增或减1小时的情况下,接受调查的上海市民对“工作赚钱”的看法。你是否赞成这种看法?从生活质量的角度加以评析。2根据数据,推断接受调查的网民的消费意识。根据上图,你是否赞成这种消费意识?请从消费的弹性和刚性角度对上图加以评析。3、根据问卷星关于“消费者维权意识调查
22、问卷”的网上调查,消费者“一旦遇到消费纠纷是否会想到主动维权”的调查结果如下:根据数据,推断接受调查的网民的主动维权意识。你是否赞成这种意识?从消费者维权或生产目的的角度加以评析。第二课答案(一)1、D2、D3、A4、D5、A(二)1、BD2、B3、CD4、C5、ABC(三)1答案示例1:接受调查的上海市民对“工作赚钱”的意愿相对较低。我赞成这种看法。生活质量与闲暇时间的多少密切相关。市民希望在工作与闲暇之间找到适当平衡,在工作挣钱的同时,享受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消费,以提高生活质量。答案示例2:在假设每天增加1小时的情况下,“工作赚钱”在最渴望的事情中位列倒数第二,而在假设减少1小时的情况下
23、,则在最能压缩的事情中位列前三,表明在两种情况下,上海市民对“工作赚钱”的意愿相对较低。我不赞成这种看法。生活质量是以一定的物质条件为基础的。只有努力工作才增加收入,从而使家庭拥有更多、更好的消费资料和服务产品。在物质财富还不丰富的今天,我们要努力工作,为提高生活质量打下基础。答案示例3:接受调查的上海市民对“工作赚钱”的意愿相对较低。这有一定道理但不全面。闲暇时间与生活质量密切相关。有闲暇时间才能享受工作获得的收入,提高生活质量。但享受闲暇时间要有物质基础,那就需要努力工作提高收入。我们应当在工作与闲暇之间找到适当的平衡。2赞成。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消费支出项目的弹性是不同的。大米的消费支出
24、项目,不论它的价格和家庭收入发生了什么变化,人们对它的消费支出都差不多,大米的弹性就比较小,也可以说大米的消费具有刚性。反之,有些消费支出,例如上图的金项链属于高档奢侈品,则与家庭收入的增减以及这些商品或服务本身价格的升降关系比较大,即消费弹性比较大,也可以说这些方面的消费不具有刚性。消费弹性归根到底是由不同消费项目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不同决定的。通常来说,消费需求弹性小的项目的重要性,要大于消费需求弹性大的项目。安排日常生活消费时,首先要保证需求具有刚性的,也就是弹性比较小的项目,然后再根据支付能力安排需求弹性较大的项目。3、【答案示例1】:接受调查的网民的主动维权意识较差。我不赞成这种意识。
25、消费者相对经营者来说,处于弱势地位,国家为此专门制定法律保护。消费者如果遇到纠纷而不主动维权,不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维护,而且也使合法经营者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还使国家法律落空,不利于我国市场秩序的维护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答案示例2】:接受调查的网民的主动维权意识较差。我不赞成这种意识。消费者如果遇到纠纷而不主动维权,使那些违反诚信、甚至违法经营的企业得益并加快发展,这就侵犯和损害了其他合法经营者和其他消费者的利益,背离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答案示例3】:接受调查的网民的主动维权意识比较务实。我赞成这种意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者应当成为理性消费者。表中根据事情大小来决定是否主
26、动维权,是冷静比较维权成本与所损利益大小的理性务实之举,这对维护个人合法权益是有利的。【答案示例4】:接受调查的网民的主动维权意识比较务实。我不赞成这种意识。表中根据事情大小来决定是否主动维权,考虑了维权成本与所损利益的大小,从个人角度来看是合理的。但是,作为消费者,还要考虑到整体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考虑到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只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经营者依法诚信经营,消费者整体合法利益得以有效维护,无论事情大小,消费者合法权益被侵犯的现象就会降到最低程度。【答案示例5】:接受调查的网民的主动维权意识比较务实。我不赞成这种意识。表中根据事情大小来决定是否主动维权,考虑了维权成本与所损利益的大小,从个人角度来看是合理的。但是,要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就必须把每一经济主体包括消费者的行为都要纳入其中。如果对于侵犯自身小权益的行为采取容忍态度,就使那些违反诚信、甚至违法经营的企业得益并加快发展,这就侵犯和损害了其他合法经营者和其他消费者的利益,背离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