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期中复习题(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期中复习题?一、想一想,填一填。(25分) ( 1-6题每格1分计13分)1、10.56元读作( )。 零点零九元 写作( )。43.60读作( )。 三十点零八 写作( )。八十元零8分写成小数是( )。 3元7角8分用小数表示是( )元。6.08元是( 元 角 分)。2、计算小数加减法,一定要把( )对齐。3、最大的两位数乘最小的两位数,积是( )。4、4520相乘积的末尾有( )个零。5、25的32倍是( )。 76个24连加的和是( )。6、新星机械制造厂平均每天制造机器28台, 15天共制造机器( )台。7、仔细观察下面图
2、形后再填空。(2分) 8、画出下面的图形对称轴。(2分)图中的图形向( )平移了( )格。9、在里填上“、或=”。 (8分)1元4角8分 1元9分 3.06元 3.60元 4.59元 4.58元9元 1元5角6 0.1元 0.08元 5.68元 5.70元7.5元+0.4元 7.5元-0.4元 3.2元+11.5元 20元-5.5元二、我是小法官,对错我来判。(14分)1、下面的描述,对的打“”,错误的打“”。(5分)小明拿10元买了一本8元5角的故事书,应找回2元5角。 ( )妈妈把墨水瓶瓶盖拧开这个动作是旋转现象。 ( )两位数(整数)乘两位数(整数)的积的末尾最多只有3个0。 ( )两个
3、乘数的末尾没有0,积的末尾一定没有0。 ( )4825与2548的结果一样,说明积与乘数位置无关。 ( )2、下面各图是对称图形的打“”,不是的打“”。(4分)3、下图中是旋转现象的画“”,是平移现象的画“”。(5分)(1)在算盘上拨珠的运动。 ()(2)自行车的踏脚运动。 ()(3)电梯里的上下运动。 ()(4)时钟的时针、分针、秒针的运动。 ( )(5)风扇的运动。 ( )三、步步细心,我是计算小能手!(30分)1、直接写出得数。(9分)2.3元 + 4.6 元= 5.2 元- 0.7 元= 10 元- 8元6角 =790 = 24 50 = 120 30 =26 50 = 123 3 =
4、 30380=2、列竖式计算。(6分)29.7元 + 7.9元= 16.5 - 0.6= 45 38 =3、用递等式计算。(6分)14617 1012-3825 (232 -198)544、列综合算式计算。(9分)(1) 24乘26与74的和,积是多少?(2) 1500减去21乘60的积,差是多少?(3) 3.5与1.8的差再加上2.9,和是多少?四、画一画。(8分)1、在方格纸上按照图上给出的对称轴,画出对称图形。(4分)2、画出下面图形向上平移3格后的图形,然后画出它继续向左移动10格后的图形。(4分)五、走进生活,解决问题。(23分)1、今年如果过“六一”儿童节,朱老师打算买玩具梅花鹿给
5、班上的24个小朋友做礼物,每人一个,每个玩具16元。朱老师带了400元钱,钱够吗?(5分)2、看清信息,认真作答。商 品 苹果汁 橙汁 可乐 汉堡 面包价格(元) 1.5 3.2 2 7.5 1.8(1)如果小红要买一份饮料和一份点心,一共有( )种选择。(2分)(2)一个汉堡比两份面包贵多少元?(4分)(3)小红带了10元够买一个汉堡和一盒橙汁吗?(4分)3、语文、数学两位老师带24名同学去租船,怎样租船最省钱?。(6+2分共8分)租船处大船 每艘16元,限乘客10人小船 每艘12元,限乘客6人完成下面租船方案。大船数/艘 小船数/艘 可坐人数/人 租金 /元方案一方案二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
6、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
7、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方案三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
8、,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方案四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