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2届高考历史考点知识复习测试题32.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23572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高考历史考点知识复习测试题3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2届高考历史考点知识复习测试题3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2届高考历史考点知识复习测试题3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2届高考历史考点知识复习测试题3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2届高考历史考点知识复习测试题3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12届高考历史考点知识复习测试题32.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2高考历史考点知识复习测试题一、选择题1(2007海南)宋代理学的形成是由于()A道教思想融入儒学B佛教思想融入儒学C儒家的伦理观出现本质变化D吸收佛、道的思辨哲学阐释儒学的新发展解析:儒学在魏晋时期受到佛、道的冲击,出现三教并存局面,在宋代儒学家们吸收佛道的思辨哲学重新阐释儒学,形成理学。答案:D2下列引文符合程朱理学思想的是()A“夫盈宇宙者,无非物”B“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C“宇宙之间,一理而已”D“天,有形之大者也”解析:程朱理学的核心思想是“理”,认为“理”是世界的本源,必须通过格物致知的办法去把握“理”。答案:C3儒家思想到两宋时期发展到了新的阶段即理学阶段。理学的代表人

2、物北宋“二程”、南宋朱熹的共同主张是()A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原B学术研究要为现实服务C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D“天理”就是“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解析:理学的基本主张是万物皆源于“理”。所谓“理”在社会中的体现即指“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答案:D4(2010北京丰台模拟,13)“学问以格物致知为先,明善诚身为要,凡诗书、尚书等六经文字,孔子与孟子的遗言,都下过工夫”的学者是()A朱熹 B陆九渊 C王守仁 D李贽解析:材料强调做学问要“格物致知”,也就是要深刻探究万物以求得真“理”。这是朱熹的主张。答案:A5(2010广东深圳模拟,3)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

3、,“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C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解析:宋明理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旨在规范人们的行为和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统治秩序。答案:C6如果让王阳明穿越时空与朱熹对话,他们的共识应该是()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B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C知和行都产生于心D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天理”解析:王阳明是主观唯心主义心学大家,朱熹是客观唯心主义理学大师。A和C是典型的心学思想;D是典型的理学思想。符合题目要求的只有B。答案:B7明神宗实录记载:“乙卯,礼科给事中张

4、问达上疏劾_:壮岁为官,晚年削发,近又刻藏书、焚书、卓吾大德等书,流行海内,惑乱人心。以冯道为吏隐,以卓文君为善择佳偶,以司马光论桑弘羊欺武帝为可笑,以秦始皇为千古一帝”“_”中的人物最有可能是()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解析:结合材料中明神宗实录可知为明朝;材料中藏书焚书及赞扬卓文君善择佳偶等信息可判断为李贽。答案:A8(2009江苏徐州模拟,3)五四时期进步的思想家把李贽当作反孔的先 驱。冯元仲称赞他“手辟洪蒙破混茫,浪翻古今是非场。通身是胆通身识,死后名多道益彰”。以下观点哪一项最有可能是他的主张()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虽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C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

5、责焉D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解析:A项是孟子的主张,C项是顾炎武的主张,D项是程颐的主张。李贽认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因此选B项。答案:B9(2010山东淄博模拟)“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这里“新的历史条件”是指()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新的生产因素和生产关系的萌芽思想界因循守旧、陈腐不化王朝统治的专制腐败A B C D解析:注意题目中的关键字“新”。所谓新,即明清时期出现的现象,这些现象是以往朝代所没有的,依据这个思路,可以很容易地选出正确答案。答案:A10王夫之认为“天下唯器则已矣”,“据器而道出”,“无器而道毁”,

6、“无其器则无其道”。他所说的“器”指的是()A客观存在的事物 B人们的感知器官C科学实验的仪器 D万物发展的规律解析:王夫之是唯物主义思想家,他说的“器”是指的客观存在的事物,“道”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意识。答案:A11黄宗羲认为:“然则其(封建国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即论者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黄宗羲思想的核心是()A建立一家之法B法律是由人来决定的C反对君主专制,实行法治D建立君主立宪制解析:结合材料分析,认为封建社会实行的是专制,主张实行法治以取代人治,即君主专制。答案:C12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提出的进步思想的实质是()A彻

7、底否定儒学B对宋明理学的否定C摆脱理学僵化模式的束缚D把儒学改造成为资产阶级化的思想体系解析:本题易误选A项或B项,原因在于误以为进步思想家对儒学和理学持否定的态度。实际上,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对儒学的批判,是为了摆脱僵化的理学的束缚,发挥传统儒学的“治世”功能,其经世致用、工商皆本、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都是对传统儒学的挖掘和发挥,目的是重新建立适应现实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儒学。答案:C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是以其(君主)未得之(天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

8、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材料二或曰:臣不与子并称呼?曰:非也。父子一气,子分父之身而为身。故孝子虽异身,而能日近其气,久之无不通矣;不孝之子分身而后,日远日疏,久之而气不相似。君臣之名,从天下而有之者也。吾无天下之责,则吾在君为路人。出而仁于君也,不以天下为事,则君之仆妾也;以天下为事,则君之师友也。夫然,谓之臣,其名累变。夫父子,固不可变者也。 以上材料均引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君主和天下百姓实际上是一种什么关系?作者的主张具有一种什么政治倾向?(2)根据材料二指出君臣与父子关系有何不同?(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与传统的

9、“民本”思想有何不同?答案:(1)君主是天下百姓的残暴统治者和剥削者。政治倾向:反对腐朽的封建专制主义制度。(2)父子血缘关系不能更改,而君臣关系则是可以“累变”的。(3)传统的“民本”思想是在不危害专制君主绝对统治的前提下,提出宽民、爱民、惜民的;而黄宗羲的思想则不然,其基本理论前提是“天下(人民)为主,君为客”,这就把传统的君民关系颠倒了过来。14(2009广东单科,26)下表是某中学研究性学习课上,三个研究小组展示的材料和所得的结论。组别材料结论东汉组史料记载,东汉桓帝是中国第一位实行道教及佛教教化政策的帝王,他也支持翻译佛经和其他佛教活动。据古正美从天王传统到佛王传统佛、道思想是中国传

10、统思想的主流。宋代组游酢和杨时去拜访老师程颐,程颐正用佛家打坐法瞑目而坐。游、杨二人遂恭敬地站在其身旁,等候良久,直到程颐发觉。据朱熹近思录中国古代有尊师传统。晚清组孙家鼐建议京师大学堂应“以中学(中国传统学术与政治思想)为主,西学为辅;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据孙家鼐等议复开办京师大学堂(1896年)这份奏折中,孙家鼐认为中学比西学重要。请回答:(1)上述各组的结论,哪些是从材料可以直接推导出来的?(2)上述各组的结论,哪些是不能从材料中直接推导出来的?你认为应补充怎样的材料或者修改成怎样的结论,才能使结论与材料相符?(若修改结论,不得照抄材料)(3)本堂课的主题是“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

11、请结合所学知识,紧扣主题,重新分析各组的材料,建立材料与主题的联系,说明中国传统主流思想在东汉、宋代、晚清三个时期的变化。答案:(1)晚清组。(2)东汉组、宋代组。学生可从增加材料或者修改结论两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但材料与结论必须相符。如:东汉组的结论可修改为“东汉桓帝受道教和佛教思想影响比较大”。宋代组可增加其他朝代学生尊师的典型事例、中国古代典籍中的尊师思想等。(3)东汉:佛教和道教成为某些帝王的治国理念,汉武帝以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治国思想被动摇,佛教、道教产生了较大影响。宋代:程颐吸收佛教的某些修习方法和思想,与其他思想家一起创立的理学逐渐成为中国占主流地位的思想。晚清:某些官员的教育思想受到西学影响,西学对中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儒家思想仍占主流地位。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