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3届高三语文暑假天天练必修知识点复习题13.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73056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8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高三语文暑假天天练必修知识点复习题1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3届高三语文暑假天天练必修知识点复习题1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3届高三语文暑假天天练必修知识点复习题1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3届高三语文暑假天天练必修知识点复习题1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3届高三语文暑假天天练必修知识点复习题1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2013届高三语文暑假天天练必修知识点复习题13.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2013届高三语文暑假天天练必修知识点复习题13.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2013届高三语文暑假天天练必修知识点复习题13.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2013届高三语文暑假天天练必修知识点复习题13.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2013届高三语文暑假天天练必修知识点复习题13.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2013届高三语文暑假天天练必修知识点复习题13.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2013届高三语文暑假天天练必修知识点复习题13.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2013届高三语文暑假天天练必修知识点复习题13.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2013届高三语文暑假天天练必修知识点复习题13.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2013届高三语文暑假天天练必修知识点复习题13.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知识点复习题13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近年来,一种神奇的保健品“钛项圈”在市场上热销。“钛项圈”种类款式不一,有手链、腰带、护膝、颈带等,价格从几十元至几千元不等。这些产品的非法广播宣称,“钛项圈”可以缓解疼痛,消除疲劳,甚至还能治愈颈椎病。不少消费者也声称,他们戴了“钛项圈”后脖子比以前舒服多了。这些“钛项圈”真的具有治疗颈椎病的奇特功能吗?实际上,这是安慰剂效应在起作用。所谓安慰剂效应是指让病人服用对治疗的疾病完全没有药效的中性药剂,但病人却得到了和服用真药一样甚至更好的效果的现象。人类使用安慰剂的历史相当悠久。在抗生素发明以前,医生常常给病人服用一些明知无用的粉末,以安抚那

2、些求生的病人。不过,有些病人果真奇迹般地康复,甚至还平安地度过了鼠疫猩红热等“鬼门关”。目前,常用的安慰剂有两类,一类是无特殊治疗作用的药物,如葡萄糖乳糖生理盐水等;另一类是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与治疗的疾病无关的药物,如维生素类葡萄糖酸钙氨水等。虽然安慰剂本身是无治疗作用的或与治疗疾病无关的一些药物,但在临床应用之后常常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研究发现,安慰剂能像止痛药一样促进可止疼的内啡肽的释放,对病人的大脑扫描显示安慰剂“点亮”了大脑中的内啡肽。还有研究发现,安慰剂也会促使帕金森病人多巴胺的释放。2004年,医学专家贝内德蒂发现,经过多次条件反射后,生理盐水和真实药剂所引起的帕金森病人的大脑神

3、经细胞模式是一样的,并且都能减少震颤症状。当然,安慰剂并非对所有疾病所有病人都有效。这是因为每个人的生活经历文化程度精神状态疾病性质都各有不同,对安慰剂及环境语言文字的刺激也有不同的反应。所以,有时安慰剂的治疗常需要与心理疗法相配合才能收效。安慰剂在临床中常用于治疗疼痛哮喘食欲不振精神病神经衰弱癔病麻醉药品成瘾等疾病。虽然安慰剂可用于治疗许多疾病,但仍应避免滥用。因为安慰剂本身疗效不确切,治疗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并非人人有效。同时,有些安慰剂也会产生一定的副反应,可能对人的身体造成一定的损害。目前,安慰剂效应已经成为某些医生或者诊疗机构医疗造假的工具。安慰剂到底有没有效果,在临床上是否应该使用安

4、慰剂,以及药物是否通过安慰剂效应发挥作用,目前还没有一个清晰明确的答案。但是,就像很多复杂问题一样,这个问题的答案绝不会是个“一刀切”的结论,对于不同的病人不同的药物不同的疾病,答案各有不同。事实上,这并不矛盾,现代医学已经从生物医学模式转向了“生物精神社会”医学模式,苦涩的药片冰冷的手术刀的医学时代已经过去了,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在人类疾病产生和治愈过程中的作用已经得到医学界的共识。(1)下列各项中对“安慰剂效应”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安慰剂效应是指让病人服用对治疗的疾病完全没有药效的中性药剂,但病人却得到了比服用真药更好的效果的现象。B安慰剂效应是通过使用对治疗的疾病完全没有药效的中性药剂

5、,使病人收到疗效的现象。C安慰剂效应是让病人服用完全没有药效的中性药剂,通过心理作用使病人收到疗效的现象。D安慰剂效应虽然并非人人有效,但使用的是对身体没有损伤的中性药剂,所以可以广泛应用。(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葡萄糖葡萄糖酸钙乳糖生理盐水等安慰剂药物虽然没有特殊治疗作用,但在实际应用中常常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B安慰剂并非对所有疾病所有病人都有效,它常需要与心理疗法相配合才有效,这与病人的个人差异有关。C由于安慰剂效应在起作用,因而市面上销售的“钛项圈”都能缓解疼痛,消除疲劳,甚至还能治愈颈椎病。D现代医学已进入“生物精神社会”医院模式,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在人类疾病治愈过程

6、中起主要作用。(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治疗某种疾病的药物没有发明之前,医生可以尝试用安慰剂对这种疾病进行治疗,或许会出现奇迹。B安慰剂效应不仅仅是心理作用,它还可以通过心理因素对大脑的生理状态产生调节作用。C病人的精神状态越乐观生活阅历越丰富文化程度越高,安慰剂对他们的治疗效果越好。D安慰剂效应告诉我们,原来“身”与“心”关系如此微妙,生活中不妨多给自己点积极暗示,这有利于身体健康。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文化创新与创新文化文化创新与创新文化,是既相互区别又具有内在关联的。一方面,实现了某种形式的文化创新并不等于生成了一种整体性的创新文化,而一种

7、整体性的创新文化的出现也并不意味着完成了文化创新。另一方面,文化创新会有利于促进创新文化的生成,并不断丰富创新文化的内涵,可以说,文化创新的根本目标就是在全社会形成创新 文化。文化创新,一般指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以及传播手段的创新。在现代社会中,随着文化的经济、社会、政治功能的放大,与科学技术的结合更加紧密,文化已经具有了生产力的内涵,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通过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形成一批形式多样,体现民族文化特点的优秀文化作品;通过文化体制与机制的改革,形成文化创新管理体制,文化创新产业格局,培育文化创新市场体系,塑造文化创新市场主体;通过文化传播手段创新,实现文化传播技

8、术的创新、传播渠道的创新和传播体系的创新。这必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必将不断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创新文化指的是以创新为意旨的文化精神与文化理念的最终形成。它既指与创新有关的价值观、态度、信念等文化精神,即创新观念文化;亦指有助于创新的制度、规范等文化环境,即创新制度文化。它代表着一种塑造创新主体的总体文化精神和文化环境。它是文化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等一切创新活动的思想与社会文化基础。文化创新虽然与创新文化的含义不同,但是二者却有着紧密的内在关联。文化创新是创新文化形成的重要途径和必要条件,是实现创新文化的载体和道路;而创新文化则是实现文化创新的思想基础,是文化创新的

9、终极目标。我们知道,创新制度文化是创新文化的基本内涵。而创新制度文化的形成有赖于文化的制度创新。因为,文化创新既包括文化形式与文化内容的创新,也包括文化体制与文化机制的创新,而文化体制与文化机制的创新可以以有力的制度创新和政策创新为创新活动提供有力的保障,以不断丰富创新文化的制度内容。同时,文化创新又在创新型国家体系中担负着创新文化的功能。文化创新是其他方面创新的重要条件,其他方面的创新无不渗透着文化创新,体现着文化创新。文化创新对于激发创新活力、培育创新意识、倡导创新精神、营造创新氛围、建设创新队伍等,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只有大力推进文化创新,才有利于弘扬勇于创新的精神,倡导敢为人先、

10、积极进取的精神,引导人们积极投身于创新实践,为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文化创新虽然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实践中起着一定的精神基础、智力之源的作用。但是,作为一种部门创新形式,它与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一样,都以创新文化为精神基础和智力之源。因为,创新是以已有文化为基础的一种文化创造活动,它既受制于文化而又创新文化。创新不能无中生有、凭空而来,它离不开传统或既有文化,没有传统就失去了创新的基础;同样,传统也不能没有创造,因为传统失去了创造是要死的,只有不断的创造才能赋予传统以生命。文化创新以传统的创新文化为基础,又以创新文化的形成为目标不断进行文化创新,一种新的创新文化环境的形成是文

11、化创新追求的理性目标。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内在动力。让创新成为中华民族的基本素养,这就是文化创新的理论目标,也是整个社会创新文化的最终实现。(节选自光硝日报2009年9月24日,有删改)(1)下列选项中关于“文化创新”和“创新文化”关系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某种形式的文化创新并不等于生成了一种创新文化,而一种创新文化的出现也不等于完成了文化创新。B文化创新有利于促进创新文化的生成,并不断丰富创新文化的内涵创新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思想基础。C文化创新,一般指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以及传播手段的创新;创新文化代表着总体文化精神和文化环境D文化创新显实现创新文化的载休和道路;创新文化是文化创

12、新的精神越础和智力之源,同时担负着文化创新的功能。(2)下列不属于“文化创新”所追求的目标的一项是( )A促进创新文化的生成、丰寓创新文化的内涵、进而在全社会形成创新文化。B与科学技术紧密结台,使文化具有生产力的内涵,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C以传统的创新文化为基础,赋予传统以生命,形成新们创新文化环境。D让创新成为中华民族的基本营养,不断增强民族发展的内在动力。(3)下列表述中:符合原文意思的项是( )A在现代社会中,文化已已经具有了生产力的内涵,文化创是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B创新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既包括价值观、态度、信念等文化精神又包括制度、规范等文化环境。C大力推进文化

13、创新是弘扬用于创新精神,引导人们积极投身创新实践,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D文化创新离不开传统或既有文化,离开了传统或既有文化,文化创新就成了无水之源、无本之术。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朋友从网络上传来著名生物学家道金斯解析彩虹中译本书稿嘱评。其中提到诗人济慈认为牛顿用三棱镜将太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青、蓝、紫的光谱,使彩虹的诗意丧失殆尽,因此科学不仅不美,还会破坏美感。这位19世纪英国著名诗人的声音在当代也会产生回响。自古以来,明月为诗人所反复吟咏,写出了许多美丽的诗篇。民间也有不少关于月宫的浪漫神话:玉兔舂米、吴刚伐桂、嫦娥奔月,千古流传,脍炙人口。1969年阿波

14、罗号首次载人登月成功,传回的照片显示月球表面坑坑洼洼,像一张麻脸。更煞风景的是,什么玉兔、吴刚、嫦娥、桂花树等全属子虚乌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原来是李商隐自作多情!他们还可以举出更多这类事情,来证明科学的所作所为是焚琴煮鹤!对此我有话要说,试就上述二例剖析之。雨过天晴,彩虹当空,艳光四射,确实非常美丽。牛顿的分光实验揭开了彩虹之谜原来是太阳光折射所致。虹桥、天梯、霓裳羽衣等美丽的联想随之褪色,难怪有人感到失望而责怪牛顿,这是一方面。但还要看到另一方面:牛顿的实验开光谱分析之先河,从此以后,科学家利用这个工具,发现了科学世界中前所未见之旷世奇美。天文学家利用光谱分析,在弥漫太空

15、的星云中找到了有机分子。这一重要发现说明,茫茫天宇到处潜藏着生命的种子,原来我们并不孤独。套用王勃的话可谓: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不是也颇有诗意吗?天文学家利用光谱分析还发现,遥远星体发出光线之光谱有所谓“红移”光谱朝波长较长的红端移动,据此先后提出了宇宙膨胀说及宇宙起源大爆炸说。后者告诉人们:原来大千世界诞生于一百多亿年前,太阳初时是一团灼热的熊熊烈焰。这与盘古的混沌中开天辟地的神话异曲同工。宇宙大爆炸的威武雄壮瑰丽奇美难道比不上区区彩虹?“巡天归来再赏月,天上一轮才捧出”的玉盘忽然变成了大麻脸,固然令人扫兴;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太空人阿姆斯特朗从登月舱中跨出第一步踏上月球时,他说:“

16、我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每当想起这句名言,心中就涌起一股不可抵制的激情人类自古梦想登天,如今美梦成真,这一步好大啊!由登天而激发出的灵感难道还不足以补偿失玉盘之憾吗?苏东坡泉下有知,一定会写出更精彩的诗篇,使他的水调歌头不致成为千古“绝”唱。(1)对“证明科学的所作所为是焚琴煮鹤”中的“焚琴煮鹤”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今文人面对美好的世界吟诗作文,写出极其美妙的作品B指责科学只顾自身的发展,不重视保护和发展美的艺术。C济慈等诗人墨客强调自己的作品展现了极佳的文学美感。D批评科学的发展破坏了艺术美感,糟蹋了古典美。(2)“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东隅”和“桑榆”在文中各有所指,所

17、列材料全部属于“东隅”范围的一项是(3分)( )乘坐俄国太空舱,日绕地球十六圈。 从宇宙飞船到太空港,中国航天越飞越高扬。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九霄云外处,展开“太阳镜”。人工可照明,此乃人造月。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ABCD(3)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人类会发现更多具有美感的天文现象,如果苏轼能再世的话,也会以此为题材去写作的。B吟咏明月的佳作不仅过去出现,今后也会出现,而且有的会更具科学色彩。C随着科学不断发达,新的研究疆域不断开拓,古典美将会逐渐消失,而由现代美所取代。D科学与艺术是对立统一的,一个追求真,一个追求美,

18、它们不仅是一枚硬币的两面,而且可以渗透和熔铸在一起。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论低碳消费方式“低碳经济”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最佳模式之一,低碳消费方式是其重要环节。低碳消费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根本要求,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低碳消费方式回答了消费者怎样拥有和拥有怎样的消费手段与对象,以及怎样利用它们来满足自身生存、发展和享受需要的问题。它是后工业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关系下,消费者消费理念与消费资料供给、利用的结合方式,也是当代消费者以对社会和后代负责任的态度,在消费过程中积极实现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的消费方式。这是一种基于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态化消费方式。低碳消费方式着

19、力于解决人类生存环境危机,其实质是以“低碳”为导向的一种共生型消费方式,使人类社会这一系统工程的各单元能够和谐共生、共同发展,均衡物质消费、精神消费和生态消费;使人类消费行为与消费结构更加科学化;使社会总产品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生产更加趋向于合理化。低碳消费方式特别关注如何在保证实现气候目标的同时,维护个人基本需要获得满足的基本权利。由于满足基本需要的人权特性和有限性,在面临资源与环境约束的情况下,应该把有限的资源用于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限制奢侈浪费。人们应该认识到:生活质量还包括环境的质量,若环境恶化,人们的生活质量也最终会下降。在环境资源日益稀缺的今天,低碳消费方式是一种更好地

20、提高生活质量的消费方式。低碳消费方式体现人们的一种心境、一种价值和一种行为,其实质是消费者对消费对象的选择、决策和实际购买与消费的活动。消费者在消费品的选择过程中按照自己的心态,根据一定时期、一定地区低碳消费的价值观,在决策过程中把低碳消费的指标作为重要的考量依据和影响因子,在实际购买活动中青睐低碳产品。低碳消费方式代表着人与自然、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式发展。低碳消费方式的实现程度与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社会消费文化和习惯等诸多因素有关。因此,推行低碳消费方式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从经济学上讲,消费包括生产消费和非生产消费。生产消费是指生产过程中工具、原料和燃料等生产资料和生产劳动的消耗。

21、非生产性消费的主要部分是个人消费,是指人们为满足个人生活需要而消费的各种物质资料和精神产品;另一部分是非生产部门如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在日常工作中对物质资料的消耗。因此,推动“高碳消费方式”向“低碳消费方式”的转变应该是全社会的共同职责,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实现国家利益、企业利益和公民利益的最大化。(1)下列对“低碳消费方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低碳消费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根本要求和必然选择。 B低碳消费方式是当代消费者对社会和后代负责任地积极实现“三低”的消费方式。C低碳消费方式是一种基于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态化消费方式。 D低碳消费方式是以“低碳”为导向,着力解决人类生存环

22、境危机的一种共生型消费方式。(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低碳消费方式关注在保证实现气候目标的同时,维护个人的基本需要获得满足的基本权利。 B面临资源与环境约束,应该把有限的资源用于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低碳消费是一种提高 生活质量的消费方式。 C消费者对消费对象的选择、决策和实际购买与消费的活动会受到心境与价值观的影响。 D消费从经济学上讲,消费包括生产消费和非生产消费,所谓非生产消费就是人们为满足个人生活需要而消费各种物质资料和精神产品。(3)根据本文所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低碳消费方式限制奢侈浪费,即使环境恶化,也能满足消费者个人的所有生存、发展和享受的

23、需要。 B人们如果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实现低碳消费,就必然可以解决当前存在的环境日益恶化的资源短缺问题。C推行低碳的消费方式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其根本原因是低碳消费方式代表着人与自然、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式发展。D不管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是团体还是个人,都在消费着各自所需的物质资料,因此,从“高碳消费方式”向“低碳消费方式”的转变应该是全社会的共同职责。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魏晋风度”的书法体征高长山魏晋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战国之后的第二个思想大解放时代。“魏晋风度”成为这一时期的一个文化符号而载入史册。就书法而言,正如文学进入自觉时代一样,魏晋时期的书法也从实用目的

24、性逐渐转化为审美目的性阶段,因而也成了书学自觉的时期。汉代的书法可以说是各种书体臻于完备,其基本格调是以实用做出发点,章法规整,追求整齐典雅,用笔严谨,其中所包蕴的苍茫混沌的自然美,成了后人孜孜以求的目标,尤其东汉时期书家们渴求从草书的墨迹中获得精神快感,认识到了书法可以体现人的品格与风节,并得到魏晋士人的继承和弘扬。魏晋士人面对社会动乱,作出了“全身远害”的政治性退避,从而把精力投注到书法艺术上来,从对书法的爱恋中寻觅人生的归宿和寄托。在许多文人士子的笔下,书法已不再是信手随意的书写,而提升到一种更深沉的人生态度和思想文化的境界。与汉代书法比较而言,一种真正抒情的“纯”书法成熟了。“魏晋风度

25、”在书法上的体现,王羲之是毫无疑问的代表人物。王羲之的重要贡献在于:他在前人无数功绩的基石之上,加以融会、贯通和改进,使纯粹出于自然发展的书法,走进玄远精致的神韵境界。其作品的神韵有二:一是表现多变的技法之美;一是表露种种人格之美。从技法上讲,王羲之书法已变汉代质朴书风而为妍美流变的新体。南齐书家王僧虔在笔意赞中提出的“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可以说是对王羲之及其这个时代书法作品基本特征的准确地概括。从表露人格之美上,王羲之行草书的外在形态率真朴实,章法气韵流畅自然,而内在却涌动着欲罢不能的动荡感,恰好表现了魏晋名士表面风流潇洒,内心却充满哀怨不平的心理和情绪。“神韵”还体现在书法理论

26、上。这一时期书法理论著述相继问世,内容广泛且具有开创意义,代表作有:索靖的草书势、卫恒的四体书势、卫铄(卫夫人)的笔阵图、王羲之的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书论、笔势说十二章等。探其肇端,卫夫人和王羲之的书论来源于东汉蔡邕,蔡邕对书法艺术的本质认识包括三个层面,即“神”、“势”、“形”,三者通过创作主体的努力,是能够协调起来并在书法作品中得到充分表现的。在此基础上,卫夫人的笔阵图鲜明地提出了“意前笔后”的创作思想,成为书法美学中的经典之语,为书法本体美学地位的确立打下了坚实基础。正是在魏晋时期这种文化背景下,在以王羲之为代表的文人雅士的推动下,书法艺术达到高峰,书法理论也渐入佳境,形成了对后世影响极大

27、的书学基础。 (选自人民日报2009年7月19日)(1)下列关于“汉代书法”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代书法比较注重章法规整,追求整齐典雅的效果。 B汉代书法承前启后,艺术审美价值取代了实用价值。 C东汉草书让当时的书家感到书法可以体现出人的精神。 D汉代书法所包蕴的苍茫混沌的自然美,为后人所追求。(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卫夫人在笔阵图里所提出的“意前笔后”的创作思想本质上源于东汉蔡邕有关书法艺术中“神”、“势”、“形”的一些深刻认识。 B王羲之在书法上的重要贡献在于:在前人的基础之上对书法加以融会、贯通和改进,使书法逐步走进玄远精致的神韵境界。 C王羲之书法作品

28、一改汉代质朴书风,技法多变,外在形态率真朴实,章法气韵流畅自然,而内在却涌动着欲罢不能的动荡感。 D南齐书家王僧虔在笔意赞中提出的“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是说书法的高妙之处在于书法之气韵,外形次之。(3)根据原文意思,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晋时期,由于文学进入了自觉时代,从而让书法也从实用目的性逐渐转化为审美目的性阶段,因而也成了书学自觉的时期。 B魏晋时期,书法艺术的“神韵”还体现在书法理论上,这一时期书法理论著述相继问世,内容广泛,为后世研究书法提供了参考。 C社会的动乱使魏晋时期的文人仕子不得不远离政治,从而有大量的精力融入书法并将书法提升到人生态度和思想文化境界。

29、 D书法艺术在魏晋时期达到高峰,书法理论也渐人佳境,都离不开这一时期的文化背景和以王羲之为代表的文人雅士之流的推动。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道德的科学解读 刘永道德也许是一个难以理解的概念,但我们却能很快领会它。一名学龄前儿童知道不该在教室吃东西,因为老师说过这样的话。但如果老师说,可以把另一个学生从椅子上推下来,这个孩子会犹豫,他会说:“不行,老师不该这么说!”孩子拒绝学坏,即便某个权威人士支持坏行为。这就是道德和社会习俗的区别。心理学家认为,孩子们天生就能察觉这种区别。当然,事实上,这个孩子有时会打人,也不会觉得这样做很坏,除非他被发现。大开杀戒的暴君也是如此。哈佛大学心理学

30、教授马克豪泽说:“不同人的道德判断力是相同的,但道德行为各式各样。”我们明白规则,但我们并不是总会遵守那些规则。道德最深厚的基础是同情,即明白伤害自身的事物也会令别人有同样的感受。其他物种也拥有这项品质。俄罗斯灵长类动物学家纳迪娅科茨是最早研究人类以外物种的认知能力的人之一。她在家里养了一只年幼的黑猩猩。当黑猩猩爬到房顶上时,为了让它下来,通常采用的策略是呼喊、斥责和拿出食物,但很少起作用。但如果科茨坐下来并假装在哭,黑猩猩会马上来到她身边。豪泽认为,所有人都掌握了他所谓的道德语法,但正如不造句语法就毫无价值一样,除非有人教你如何运用是非观,否则它也毫无用处。是我们周围的人教会了我们。不同群体

31、的不同的道德规范,因文化而异。在何时应该帮助别人、何时不应该的问题上,各个群体的观念冲突很大。普遍原则是:帮助与家族关系密切的人、忽视与家族关系疏远的人。一部分原因在于,亲眼所见的困境比耳闻的更加真实。另一部分原因在于,从前,你所在部落的幸福安宁对你的生存而言是不可或缺的,而敌对部落的幸福安宁则不是,甚至是威胁。然而,无须由国家制定道德规范,群体也能发挥这种作用。维护群体道德最有力的工具之一就是排斥某人。相对于食肉动物,人类是弱小、没有抵抗能力的,因此,免遭驱逐是很重要的。迫使我们遵守道德规范的机制很多,为什么还会经常出现不道德行为呢?美国国家精神卫生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对20位健康志愿者的脑部进

32、行扫描,观察他们看到合法和违法场景时的反应。与关注虚拟犯罪场景关系最密切的脑部活动发生在杏仁核,这个位于脑部深处的结构帮助我们将错误的行为和惩罚联系起来,其活跃程度随着犯罪场景的严重程度上下波动。幸运的是,绝大多数人从未像连环杀手那样严重违背道德,但我们的确会在程度不那么严重的事情上违背道德。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并非必须在家中、社区和工作场所行为规矩,而是必须对我们所属的群体以外的人予以同等的道德关怀。(选自百科知识有删节)(1)下列关于“道德”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为一个概念,道德的含义很是抽象,也许难以进行简明扼要的清晰表述。B对人类而言,道德具有先天性,其是非观的运用能力

33、是与生俱来的。C道德判断力并不是简单的转化为人的自觉行为,知与行常常是相互割裂的。D道德是一种社会性的规范,是作为协调人与人关系的准绳而发挥作用的。(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任何人都具有大体相同的道德的判断力,但是日常道德表现却因人而异。B将心比心是人类乃至灵长类动物普遍拥有的品质,它构成了道德最为深厚的基础。C光凭道德自觉并不能约束个体行为,个体行为必须受到群体行为的制约。D道德规范具有强烈的社会性,不同的文化决定了不同群体之间难有共同的道德原则。(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心理学家对孩子是非分辨能力的研究成果,可以证实“人之初,性本善”。B遵

34、守公共道德规范,在某种意义上说事关所在群体乃至国家的幸福安宁。C既然道德具有先天性,那么在此基础上会很容易引导全体公民做好事,并蔚然成风。D道德建设上的最大难题,是跳出所属群体的小圈子,给予全人类以博爱。7阅读下面这段文章,回答(1)(3)题。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广义的艺术。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过一世生活好比做一篇文章。完美的生活都有上品文章所应有的美点。文章忌俗滥,生活也忌俗滥。俗滥就是自己没有本色而蹈袭别人的成规旧矩。西施患心病,常捧心颦眉,这是自然的流露,所以愈增其美。东施没有心病,强学捧心颦眉的姿态,只能引人嫌恶。在西施是创作,在东施便是滥调。滥调起于生命的干枯,也就是虚伪的

35、表现。“虚伪的表现”就是“丑”。“风行水上,自然成纹”,文章的妙处如此。生活的妙处也是如此。在什么地位,是怎样的人,感到怎样情趣,便现出怎样言行风采,叫人一见就觉其和谐完整,这才是艺术的生活。俗语说得好:“唯大英雄能本色。”所谓艺术的生活就是本色的生活。世间有两种人的生活最不艺术,一种是俗人,一种是伪君子。“俗人”根本就缺乏本色,“伪君子”则竭力遮盖本色。朱晦庵有一首诗说:“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艺术的生活就是有“源头活水”的生活。俗人迷于名利,与世浮沉,心里没有“天光云影”,就因为没有源头活水。他们的大病是生命的干枯。“伪君子”则于这种“俗人”的资

36、格之上,又加上“沐猴而冠”的伎俩。他们的特点不仅见于道德上的虚伪,一言一笑、一举一动,都叫人起不美之感。谁知道风流名士的架子之中掩藏了几多行尸走肉?无论是“俗人”或是“伪君子”,他们都是生活中的“苟且者”。像柏格森所说的,他们都是“生命的机械化”,只能作喜剧中的角色。生活落到喜剧里去的人大半都是不艺术的。 艺术的创造之中都必寓有欣赏,生活也是如此。一般人对于一种言行常欢喜说它“好看”、“不好看”,这已有几分是拿艺术欣赏的标准去估量它。但是一般人大半不能彻底,不能拿一言一笑、一举一动纳在全部生命史里去看,他们的“人格”观念太淡薄,所谓“好看”、“不好看”往往只是“敷衍面子”。善于生活者则彻底认真

37、,不让一尘一芥妨碍整个生命的和谐。一般人常以为艺术家是一班最随便的人,其实在艺术范围之内,艺术家是最严肃不过的。在锻炼作品时常呕心呕肝,一笔一划也不肯苟且。善于生活者对于生活也是这样认真。曾子临死时记得床上的席子是季路的,一定叫门人把它换过才瞑目。吴季札心里已经暗许赠剑给徐君,没有实行徐君就已死去,他很郑重地把剑挂在徐君墓旁树上,以见“中心契合死生不渝”的风谊。小节如此,大节更不消说。董狐宁愿断头不肯掩盖史实,夷齐饿死不愿降周,这种风度是道德的也是艺术的。我们主张人生的艺术化,就是主张对于人生的严肃主义。艺术家估定事物的价值,全以它能否纳入和谐的整体为标准。他能看重一般人所看轻的,也能看轻一般

38、人所看重的。在看重一件事物时,他知道执着;在看轻一件事物时,他也知道摆脱。艺术的能事不仅见于知所取,尤其见于知所舍。苏东坡论文,谓如水行山谷中,行于其所不得不行,止于其所不得不止。这就是取舍恰到好处,艺术化的人生也是如此。善于生活者不但能认真,而且能摆脱。在认真时见出他的严肃,在摆脱时见出他的豁达。孟敏堕甑,不顾而去,郭林宗见到以为奇怪。他说:“甑已碎,顾之何益?”哲学家斯宾诺莎宁愿靠磨镜过活,不愿当大学教授,怕妨碍他的自由。这几件事彼此相差很远,却都可以见出艺术家的豁达。伟大的人生和伟大的艺术都要同时并有严肃与豁达之胜。晋代清流大半只知道豁达而不知道严肃,宋朝理学又大半只知道严肃而不知道豁达

39、。陶渊明和杜子美庶几算得恰到好处。 选自朱光潜慢慢走,欣赏啊(1)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A因为俗人和伪君子苟且偷生,都只能作喜剧中的角色,所以他们的人生大半是不艺术的,叫人起不美之感。B魏晋风流名士的架子之中往往掩藏着不少行尸走肉,他们心里没有天光云影,生活没有活水源头,他们只知道豁达而不知道严肃,他们的人生算不上艺术的人生。C艺术家要知道取舍,善于生活的人也知道取舍。艺术家在艺术范围之内是最严肃不过的,在生活中则不然;同时具有严肃和豁达之胜的人生才是艺术的人生。D一个人的生活是否俗滥,在于他是否保有本色,在于他的言行风采与他的地位、与他的情趣是否和谐一致;若是虚伪的人,便绝不会

40、有艺术的人生。(2)不能论证“人生的艺术化”就是主张对于人生的严肃主义的一项是( )A董狐宁愿断头不肯掩盖史实,夷齐饿死不愿降周B善于生活者则彻底认真,不让一尘一芥妨碍整个生命的和谐。C苏东坡论文,谓如水行山谷中,行于其所不得不行,止于其所不得不止。D艺术家在锻炼作品时常呕心呕肝,一笔一划也不肯苟且。(3)怎样的人生才是艺术化的人生?请结合本选段文字谈谈你的看法。(6分)答:_ _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先秦理性精神儒道互补李泽厚孔子在塑造中国民族性格和文化心理结构上的历史地位,已是一种难以否认的客观事实。孔子之所以取得这种历史地位是与他用理性主义精神来重新解释古代原始文化“礼

41、乐”分不开的。他把原始文化纳入实践理性的统辖之下。所谓“实践理性”,是说把理性引导贯彻在日常现实世间生活、伦常感情和政治观念中,而不作抽象的玄思。继孔子之后,孟、荀完成了儒学的这条路线。这条路线的基本特征是:怀疑论或无神论的世界观和现实生活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孔子不是把人的情感、观念、仪式(宗教三要素)引向外在的崇拜对象或神秘境界,而是把这三者引导和消融在以亲子血缘为基础的世间关系和现实生活之中,使情感不导向异化了的神学大厦和偶像符号,而将其抒发和满足在日常心理与伦理的社会人生中。这也正是中国艺术和审美的重要特征。乐论(荀子)与诗学(亚里士多德)的中西差异(一个强调艺术对于情感的构建和塑造作用,

42、一个重视艺术的认识模拟功能和接近宗教情绪的净化作用),也由此而来。中国重视的是情、理结合,是以理节情的平衡,是社会性、伦理性的心理感受和满足,而不是禁欲性的官能压抑,也不是理智性的认识愉快,更不是具有神秘性的情感迷狂(柏拉图)或心灵净化(亚里士多德)。理性精神是先秦各派的共同倾向。名家搞逻辑,法家倡刑名,都表现出这一点。其中,与美学艺术领域关系更大和影响深远的,除儒学外,要推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道家作为儒家的补充和对立面,相反相成地在塑造中国人的世界观、审美兴趣上,与儒家一道,起了决定性作用。孔子世界观中的怀疑论因素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知其不可而为之”等等),一方面

43、终于发展为荀子、易传的乐观进取的无神论(“制天命而用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另一方面则演化为庄周的泛神论。孔子对氏族成员个体人格的尊重(“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一方面发展为孟子的伟大人格理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另一方面也演化为庄子的遗世绝俗的独立人格理想(“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表面看来,儒、道是离异而对立的,一个入世,一个出世;一个乐观进取,一个消极退避;但实际上它们刚好互相补充协调。不但“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经常是后世士大夫的互补人生路途,而且悲歌慷慨与愤世嫉俗,“身在江湖”而“心存魏阙”,也成为中国历代知识分子的常规心理及

44、其艺术意念。但是,儒、道又毕竟是离异的。如果说荀子强调的是“性无伪则不能自美”,那么庄子强调的却是“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前者强调艺术的人工制作和外在功利,后者突出的是自然,即美和艺术的独立。如果前者由于以其狭隘实用的功利框架,经常造成对艺术和审美的束缚、损害和破坏,那么后者则恰恰给予这种框架和束缚以强有力的冲击、解脱和否定。浪漫不羁的形象想象,热烈奔放的情感抒发,独特个性的追求表达,它们从内容到形式不断给中国艺术发展提供新鲜的动力。庄子尽管避弃现世,却并不否定生命,而对自然生命抱着珍贵爱惜的态度,这使他的泛神论的哲学思想和对待人生的审美态度充满了感情的光辉,恰恰可以补充、加深儒家,而与儒家一致

45、。所以说,老庄道家是孔学儒家的对立和补充者。 (选自美的历程先秦理性精神,有删改)(1)根据文意,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儒家的“出世”和道家的“入世”互相补充协调。 B儒家关注世俗人生,道家侧重对自然的抽象玄思。 C庄子部分思想来自孔子并补充儒家而与儒家一致。 D儒道之外的名家法家等也对中华文明产生了影响。 E中国重视艺术的外在功利,西方重视其心灵净化。(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儒家艺术和审美观念的是( )A强调艺术的人工制作和外在功利 B独特个性的追求表达 C强调艺术对于情感的构建和塑造作用 D重视情、理结合,重视以理节情的平衡(3)根据文意,先秦孔学对中华文化有哪些贡献?(4分)(4

46、)根据文意,儒道是如何“互补”的?请从世界观和审美兴趣两个方面简要概括。(4分)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过传统节日翁敏华 过节是全世界各民族的普遍文化现象,并非中国独有。英语作boliday,含有神圣(holi-ness)的意味;日语作“祭”,突出节日活动;但是这些都不如“节日”来得形象生动。2005年11月,韩国的“江陵端午祭”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这一事件让我们警醒。三年来,每到端午节,我们心里总有一丝隐痛。它让我们认识到:所谓国家意识,绝不仅仅指空间上的领土。 派定哪些日子作为节日?西方每每同历史上的人事相关,无论是圣诞节、

47、万圣节还是情人节;中国却不是这样。你看:一月一“元旦”,一年中第一个冉冉升起的旭日;三月三上巳,蛇开始活跃了,让我们亲近春水;五月五端午,毒虫百脚需要好好对付,才能平安度夏原来,中国的节日尽是太阳的、月亮的、星星的、山的、水的节日,其本质就是一个和谐天人的节日。我国的岁时节日还非常强调“节物”,比如,梅花是新年的节物,桃花是三月三的节物,石榴花是端午的节物,桂花属于中秋,菊花属于重阳。新年的饺子年糕、元宵的汤圆、清明的青团、端午的粽子、七夕的巧果、中秋的月饼、九月九的重阳糕,包括腊月初八的腊八粥,凡此等等,也同样是“节物”。 传统节日,历来还是国人和谐人事的一个有效的时间节点,是国人沟通人心的

48、一个有效的平台。在孔夫子时代,人们过年,就是“乡人傩,一国皆若狂”,举国狂欢,真正起到了凝聚人心的作用。我们能以什么样的名义凝聚在一起,温习、积累和增加我们的缘分?在我看来,再也没有比传统节日更好的名义了。 “缘”,大概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个独特的命题,他国语言中很难有一个对应的译词来与之匹配了。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缘”字:相互关联的人们,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共同祭祀。多少年过去,现代人也许早已不再记得传统节日各自的崇拜对象和初始起源了,但是,一种共同血脉的感觉还在,一种“我们感”在这些日子里显得格外强烈:因为我是中国人,所以我今天过节。我们的传统节日在一年四季中分布匀称,大小交替,大致一两个月必

49、然有一节,也就是说:“竹筒”有段时日了,该“竹节”一下了,聚一聚,聊一聊,深化一下感情。 我们江苏中秋节有一个奇俗叫“摸秋”。这一天晚上,无论男女,都可以到别人家的田地里偷一个瓜吃什么的。人性中的一些缺点,比如说小偷小摸,一味的“堵”也不成,有的时候,得给它们一点出路。它是民间的一种约定俗成:平时不许偷,中秋夜允许他们稍稍地去过一下“偷”瘾。注意:只许“偷”别人家地里的东西,而且是小东西。第二天就不行了。这与西方的“万圣节”,孩子们戴着各种可怕的面具,到各家各户恶作剧,去闹、去讨糖果吃,有异曲同工之妙。平日里,西方社会是最忌随便打搅别人的。或许,安顿人们不太光彩的欲望,和谐人们疲惫的身心,原本

50、就是节日的一个题中之义。在一个个自古及今的节日里,我们善解天意,善解人意。明天,也许我们又要各奔东西,但至少今天,借助传统节日,我们可以温暖自己,温暖别人。(1)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2分)( ) A“所谓国家意识,绝不仅仅指空间上的领土”的潜台词是:民族文化的传统节日也在时间上体现了国家意识。 B“摸秋”故事的插入,使得平实的论述一下子生动起来;画龙点晴的议论,有力地升华了节日故事背后的意义。 C孔夫子时代举国狂欢的节日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有效的时间节点”,真正起到了凝聚人心的作用。 D我国岁时节日“节物”可以从两个维度分类:实用的与审美的。这二者又是与人及自然密切相连的。(2)根

51、据文章内容,归纳西方的“节”与中国传统节日的异同。(3分)答:异 同 (3)阅读文章,你认为作者提出“过传统节日”主要意义有哪些?(3分)答: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公众掌控遥控板是最大的时务央视新闻联播是中国的脸。因此不难理解,为什么当新闻联播十年来最大规模的新政即将启动的消息传出,会引来中外舆论那么强烈的关注。其实2006年新闻联播更换主持人,就已经有国际媒体惊呼:“天哪,他们居然面带微笑播新闻了。”显而易见,新闻联播主持人的表情已经不是他们个人的表情,而是国家的表情,是国家形象的一部分。所以,当他们微笑出镜时,会让外部世界惊讶。原来中国并不总是那么沉闷,那么紧张,那么

52、单调乏味。中国也会微笑,而且笑得那么亲切,那么明亮。人人蓝装像群蓝蚂蚁的传统中国形象,从此一去不复返。代之而起的是一个鲜艳的中国,一个多姿多彩的中国。无须高声强辩,悄然之间这已颠覆了世界对中国的观感,一个人性化的中国,一个不仅可敬而且可亲的中国,开始得到世界的认同。人性化也是中国新闻变革的主题。相对于急剧变化的社会现实,新闻显得过于滞后,久被抑制的变革冲动也就愈加强烈。人民日报评论版在河南王帅案中执著地追问,英文版中国日报在邓玉娇案中仗义执言,环球时报英文网站对当下前沿话题毫不回避,都显示了难得的职业勇气。新闻联播此次最大规模的新政,客观上是对强大的社会心理的回应。这无疑是一个积极的回应。无论

53、播报风格向轻松、活泼的转化,还是领导人新闻比例的压缩,从形式到内容的这些变革不管怎样千差万别,旨趣都只有一个,那就是更尊重公众的需求,更尊重新闻价值和传播规律。如果说,中国硬实力的爆发性增长,中国经济在世界上的崛起,发端于市场化供给,即发端于消费者主权的回归;那么中国软实力的爆发性增长,中国新闻在世界上的崛起,同样有待新闻的市场化供给,有待新闻消费者主权的落实。识时务者为俊杰。遥控板早已掌握在公众手中,公众的关切,公众的偏好,公众的选择,正决定着频道的方向、新闻的方向,对新闻界来说,这就是最大的时务。(1)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他们居然面带微笑播新闻了”,说

54、明在2006年新闻联播更换主持人之前,播报新闻的主持人是从来不会微笑的。B当代表国家形象的主持人微笑出镜时,国际媒体为之惊讶,而这种形态改变之前,新闻联播很少受到外部世界的关注。C新闻联播主持人形象的改变,同整个中国社会的变革一样,很快改变了世界对中国的印象,新闻主播形式开始得到世界的认同。D要求新闻播报风格向轻松、活泼化转型,是目前较为强烈的社会心理,迫于这种公众压力,新闻联播节目才不得不作出必要的改革。(2)联系文本内容,概括“世界对中国的观感”的具体内容。(6分)(3)结合全文,分条概括促使新闻变革的主要目的和意图。(6分)参考答案1(1)B(A原文第二段第一句话说“和服用真药一样甚至更

55、好的效果的现象”。C并不是“完全没有药效”,而是“对治疗的疾病完全没有药效”D原文第四段最后一句话“有些安慰剂也会产生一定的副反应,可能对人的身体造成一定的损害”,看出“没有损害”错,第四段第一句话“安慰剂并非对所有疾病所有病人都有效”看出不能“广泛应用”。)(2)B (A原文第二段看出葡萄糖是“无特殊治疗作用的药物”,葡萄糖酸钙是“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与治疗的疾病无关的药物”。B从第三段得出。C“都能缓解疼痛”错。D最后一段最后一句话看出起“主要作用”错。)(3)C(A第二段二三四句话推出。B从第三段推出。C太绝对,第三段第二句话只说安慰剂的疗效和精神状态生活阅历文化程度等有关,不一定成正比

56、。)2(1)D(“创新文化担负着文化创新的功能”的说法有误,应为“文化创新担负着创新文化的功能)(2)B(文化本身已经具有生产力的内涵,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不是“文化创新”所追求的目标)(3)B(扩大了创新文化的外延,必须是“与创新有关”的或者是“有助于创新”的文化精神和文化环境)3(1)D(A、C意思说反了。B言出无据)(2)C(属于科学发展的范畴,是文中“桑榆”所指内容,其余都属于“东隅”所指内容。)(3)C(“古典美将会逐渐消失”于文无据。)4(1)A(张冠李戴,原文是“低碳消费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根本要求,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2)D(从原文最后一段可知,非生

57、产消费还包括非生产部门对物质资料的消耗)(3)D(A“所有”过于绝对,应是“基本需要”;B“必然可以解决”不当,原文无此意;C说法绝对)5(1)B(汉代的书法还是以实用为氆发点,实用价值并未被艺术审美价值取代)(2)C(C“外茬形态率真朴实,章法气韵流畅自然,而内在却涌动着欲罢不能的动荡感”指的是王羲之的行草书法而非其所有作品)(3)A(A两者并无因果关系)6(1)B(错在“其是非观的运用能力是与生俱来的”的表述,原文是说“除非有人教你如何运用是非观,否则它也毫无用处。)(2)D(错在“不同的文化决定了群体之间难有共同的道德原则”的表述,根据文章,人类的不同群体具有普遍的道德原则)(3)C(错

58、在“会很容易”的表述,根据文意,人们对道德是“知易行难”)7(1)D(A,因果关系倒置;B,张冠李戴,没有“天光云影”的是“俗人”;C,“在生活中则不然”错,属主观臆断,文中并无此意。)(2)C(C项是用苏东坡论文为喻来论证人生应当洒脱豁达)(这道题还是选下面的四项合适些吧?)(3)艺术化的人生是本色的人生,俗滥和虚伪都非本色。艺术化的人生是严肃认真的追求和谐的人生。艺术化的人生是善于取舍的豁达的人生。(每一点2分)8(1)A E(A:认知错误,儒家是“入世”道家是“出世”;E:以偏概全,重视艺术的外在功利的仅仅是儒家,并且儒家的这种“狭隘实用的功利框架”被道家冲击、解脱和否定。B:老庄哲学发

59、展至魏晋称为“玄学”,在本文中“抽象玄思”是相对于关注世俗人生来说的,从本文中也可以看出道家的“抽象玄思”的特点。如“庄子的遗世绝俗的独立人格理想”“突出的是自然,即美和艺术的独立”“泛神论的哲学思想”“浪漫不羁的形象想象”都属于“抽象玄思”。C:原文“演化为庄周的泛神论”“他的泛神论的哲学思想和对待人生的审美态度充满了感情的光辉,恰恰可以补充、加深儒家,而与儒家一致”,庄子的泛神论、遗世绝俗的独立人格理想(出世思想)都来自孔子。D:儒道两家在塑造中华文明上起了决定性作用,“决定性作用”之外还有“非决定性作用”, “理性精神是先秦各派的共同倾向”,诸子百家在塑造中华文明上都起了作用)(2)B.

60、 为道家的艺术和审美观念(3)把原始文化纳入实践理性的统辖, 建立了怀疑论或无神论的世界观和积极进取的人生观。把人的情感、观念、仪式引导在现实生活之中,形成了中国艺术和审美的重要特征。孔子思想演化为庄周的泛神论和独立人格理想。儒(先秦孔学)道互补, 在塑造中国人的世界观、审美兴趣上,起了决定性作用。(每点一分,答对要点即可)(4)世界观上,儒家的入世、乐观进取和道家的出世、消极退避表面上是对立的,(1分)但实际上刚好互相补充协调,成为后世士大夫的互补人生路途。(1分)审美兴趣上,儒家以狭隘实用的功利框架,造成对艺术和审美的束缚,(1分)道家则以其对美和艺术是独立的认识,从内容到形式,冲击、解脱

61、和否定了这种框架和束缚。(1分)不断给中国艺术发展提供新鲜的动力。9(1)C(C项“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有效的时间节点”阐述有误)(2)异:西方的“节”含有神圣的意味,不如中国传统节日形象生动;(1分)(2)西方的“节”多同历史上的人事相关,中国传统节日是一个和谐天人的节日。(1分)同:中西方节日都有和谐人的身心的特点。(1分)(3)和谐天人,对自然的亲近;和谐人事,对人情的呼唤;和谐身心,对生命的关怀。(每点1分)10(1)C(A项“从来不会微笑”不符合实际情况;B项“很少受到外部世界的关注”在文中没有落脚点;D项“不得不作出必要的改革”不符合文意)(2)新闻主持人沉闷、紧张、单调乏味;人人蓝装像群蓝蚂蚁;缺少人性化。(每点2分)(3)新闻变革应符合社会公众的个性化需求;新闻变革应尊重新闻价值和传播规律;新闻变革应十分关注公众的热点和选择。(三个要素各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