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年高三校际联合检测历 史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7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第II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和其他笔。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2、。第I卷(选择题,共40分) 第I卷共20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1“权耙扫帚扬场掀,碌碡簸箕使牛鞭;筛子抬筐麻袋囤,胶轮条筐和车绊锄镰锨镢样样有,各种农具要健全。”该农谣反映出古代农耕经济怎样的特点()A自给自足 B精耕细作 C男耕女织 D家庭经营【答案】B考点: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从材料“各种农具要健全”,说明一个家庭要从事多种多样的农业劳动,生产工具的进步能够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符合“精耕细作”的特点,故B项正确;A项是古代农业生产的目的,C、D项是古代农业的组织形式,都与材料无关,故A、C、D项错误。2史记中记载,战国时期申子“
3、本于黄老而主刑名”,韩非“喜刑名法术而归本于黄老”。这说明()A不同学派间互相融汇吸收 B道、法两家主张一致C道家和法家学说最为流行 D思想领域实现大一统【答案】A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材料认为法家代表人物申子、韩非子的思想来源于道家的黄老思想,从这里可以看出法家和道家不同学派间互相融汇吸收,故A项正确;道、法两家代表不同阶级阶层的利益,主张不可能一致,故B项错误;儒家和墨家学说最为流行,故C项错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领域尚未实现大一统,故D项错误。3据晋代三国志记载,诸葛亮“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应变将略,非其所长”。而在宋元时期文人的笔下,诸葛亮的形象被大加美化或神化,志在
4、北伐一统、兴复汉室的诸葛亮成为民族英雄、爱国志士,更成为呼风唤雨、用兵如神的神奇军师。这一变化的主要是因为()A文学风格的发展 B主流思想的演变C统治政策的需要 D民族矛盾的尖锐【答案】D考点:宋元时期文学特色。魏国司马氏灭蜀国,后建立西晋,陈寿站在统治者立场上,贬低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宋朝与北方少数民族对峙,后北方沦陷于金人之手,元朝汉人处在蒙古族的统治下,文人“志在北伐一统、兴复汉室”, 诸葛亮的形象寄托着他们的愿望,因此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民族矛盾的尖锐,故D项正确;A、B、C项都会影响文学创作,但与材料题意无关,故A、B、C项错误。4一位学者认为唐宋时期江南曾经实施稻麦轮种制(不同农作物
5、轮换种植),并引用白居易任职苏州时写的诗句“去年到郡日,麦穗黄离离;今年去郡日,稻花白霏霏”证明自己的说法。关于这位学者的看法,以下哪项较为合理()A诗里提到麦作、稻作,足以作为稻麦轮种的佐证B诗中指出稻、麦产於不同季节,足以说明轮种制C诗中并未指明稻、麦产自同一块土地,不足为据D诗人的描述多不精确,不适合运用在历史的讨论【答案】C考点:史学理论史学论证。轮种制是指是在同一块土地上,一年播种和收获两次以上的耕作方法。白居易的诗只是说明看到苏州粮食作物生长的情况,并没有说明是江南其它地区的具体情况,不具有普遍性,故A、B错误,C项正确;文学作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也可以作为史料,故D项错误。5中国
6、古代史上,曾有西北边境官员向朝廷报告紧急军情,皇帝即刻召集宰相及相关长官共商对策。由于宰相无权调动军队,乃由主管军事的长官提出作战方案,由主管财政的长官调度后勤物资,经皇帝裁决后,才调动军队增援前线。以上场景最有可能发生在()A西汉 B唐代 C宋朝 D明代【答案】C考点:宋代加强中央集权。依题意可知,宰相参与军事事务的决策,但军权和财权受到限制,从西汉到宋朝相权总体上呈现削弱的趋势,宋朝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削弱了宰相的职权,因此以上场景最有可能发生在宋朝,故C项正确,A、B项错误;明朝废除了宰相和宰相制度,故D项错误。6罗马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说:“皇帝
7、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对这句话理解准确的是()A皇帝的权力来自于法律 B罗马法保护皇帝的权威C法律可以消除社会矛盾 D罗马法治意识比较浓厚【答案】D考点: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强调用法律巩固皇帝的威严、光荣,这样“总是可以将罗马治理得很好”,重视法律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反映出罗马法治意识比较浓厚,故D项正确;皇帝的权力来自于世袭,故A项错误;罗马法保护皇帝的权威,最终目的是维护罗马帝国的统治,故B项错误;法律可以缓和但无法消除社会矛盾,故C项错误。7朱维铮在重读中国近代史中有这样的叙述:“(缔造者们)言辞的
8、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对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作者评价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 D国民大革命【答案】A考点: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以建立平等的人间天国为口号发动贫民起义,但最终无法抵制封建特权思想的影响,实际上成为改朝换代的工具,符合题意中对比的反差,故A项正确;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与“平等的许诺”无关,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没有广泛发动民众,与“贫民失望”无关,故C项错误;国民大革命打倒列强除军阀,与“行为的凶暴”“特权的森严”无关,故D项错误。8“鸿章当功名鼎盛之时,自恃过高以为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制度,无一不优于他国,
9、所不及者惟枪炮、轮船、铁路、机器。故练兵不知有兵之本,筹饷不知有饷之源,支支节节,终无所成,皆由所取。“(孟世杰中国近百年史)作者批评洋务派()A骄傲自大,为个人捞取私利 B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C无勇气突破保守势力的阻碍 D军事为重点,忽视民用工业【答案】B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材料中李鸿章认为中国的封建制度比西方优越,只是在军事方面落后,因此只需要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而拒绝政治制度的变革,这符合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作者批评洋务派在其指导下“终无所成”,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反映出李鸿章捞取私利、缺乏魄力,故A、C项错误;洋务运动以军事为重点,发展民用工业辅助它,故D项错误。
10、9启蒙运动是1718世纪欧洲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以下言论与启蒙思想相符的是()A“既然已经认识上帝的意思,就不需要问别人”B“谁不尊重生活,谁就不配拥有生命”C“决不可能把自己没有明确验证的任何事物称为真理”D“我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答案】C考点:启蒙运动。B、D项出现在文艺复兴中,强调以人为中心,重视人的价值和现实生活,故B、D项错误;A项出现在宗教改革中,主张教徒阅读圣经与上帝直接沟通,都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核心,与题意不符合,故A项错误;C项强调理性的作用,与启蒙思想相符,故C项正确。10据记载,19世纪中期,在世界贸易中,英国所占份额超过五分之一。以下是18541856年间,
11、英国进出口贸易三种类型商品所占份额图。这表明()A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B英国成为世界工厂C英国对外贸易顺差 D英国实行自由贸易【答案】B考点:工业革命。从图示中可见,1840年前后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主要通过海外获得工业原料,同时输出工业制成品,而且在世界贸易中英国所占份额超过五分之一,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故B项正确;18世纪末19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故A项错误;图中没有英国进出口贸易额,因此无法判定英国对外贸易顺差,故C项错误;图中没有英国对外贸易政策,故D项错误。11美国独立宣言中说:“政府的正当权力,则系得自被统治者的同意。如果遇到任何一种形式的政府变成损害这些目的,那么,人民就有
12、权利来改变它和废除它,以建立新的政府。”这体现了哪些民主原则()人民主权 权力制衡 社会契约 法律至上A B C D【答案】A考点:独立宣言。独立宣言认为“政府的正当权力则系得自被统治者的同意”,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体现了“人民主权”思想,如果政府违反了民意,人民就有权推翻它,以建立新的政府,体现了“社会契约”思想,故A项正确;政府的权力受到人民的监督,它们之间没有权力的相互制衡,法律至上强调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神圣不可侵犯,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来,故排除,B、C、D项错误。12以下是18701913年世界工业生产的分布(%)。数字所代表的主要工业国依次是()年份18702332131019
13、00302017719133614167 A英、美、德、法 B美、法、德、英 C英、法、美、德 D美、英、德、法【答案】D考点: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法两国经济发展缓慢,美德经济迅速发展,赶上并超过英法,1894年美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首位,依据图表数据,推测数字所代表的主要工业国依次是美、英、德、法,故D项正确,A、B、C项错误。13最早的自行车产生于1790年,是木制的。此后,自行车先后出现铁制车轮、钢辐条、链条、无缝钢管用于自行车生产、橡胶充气轮胎的不断改进,至1898年奠定了现代自行车的雏形。由此可见,自行车的发展历程()A只利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B只利用了第二次
14、工业革命的成果C利用了前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D终结于工业革命的蓬勃进行时期【答案】C考点:工业革命。1790年和1899年分别处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自行车的发展利用了这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A、B、D项错误,C项正确。14意大利经济学家阿锐基在漫长的20世纪中写道:“为了拯救市场,拯救在市场条件下继续维持的自由资本主义,唯一的办法居然是中止市场!但中止市场又不是消灭市场,市场的一切形式都必须保留下来,买卖的过程也应该一如既往,需要的是一种能够控制市场的权力,而执行这种权力的恰恰是国家!”作者阐释的是() A英、荷的重商主义 B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C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D苏联的戈尔巴乔夫改
15、革【答案】C考点:罗斯福新政。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表明,经济活动完全靠市场调节的失灵,“需要的是一种能够控制市场的权力,而执行这种权力的恰恰是国家”,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英、荷的重商主义出现在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阶段(自由资本主义之前),与“继续维持的自由资本主义”不符合,故A项错误;苏俄的新经济政策、苏联的戈尔巴乔夫改革都是为了挽救社会主义,故B、D项错误。15右图为现存世极少的纸币,具有极高的历史收藏价值。该纸币出现在() A新经济政策时期的苏维埃俄国 B中国土地革命时期的根据地 C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敌后根据地 D解放战争时期的东北根据地【
16、答案】B考点:国共十年对峙。从图中看出,该纸币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发行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中共土地革命时期在南方建立的根据地政权,故B项正确;该纸币是中国发行的,使用列宁图像表明向苏联学习,故A项错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该政权已不存在,故C、D项错误。16抗日战争爆发后,原先割据一方的地方军阀纷纷请缨杀敌,电报如雪片般的飞向南京。抗战期间,川军、滇军、晋军、桂军等地方杂牌部队奋战在抗日前线,撑起了抗日战争的半边天。这反映了() A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全国 B全民族抗战局面正式形成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巩固 D中国的民族意识空前加强【答案】D考点: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1928年底东
17、北易帜后,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全国,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爆发,故A项错误;1937年9月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国共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全民族抗战局面正式形成,而材料反映的是国民党内部矛盾的变化,故B、C项错误;原先割据一方的地方军阀奋勇参加抗战,表明他们以民族利益为重,中国的民族意识空前加强,故D项正确。17右图:1989年11月9日,德国人民欢庆柏林墙倒塌。后来成为德国总理的默克尔说:这一天是“德国近代史上最令人高兴的一天”。这主要是因为柏林墙倒塌() A促进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B有利于世界形势的缓和 C结束了国家的分裂状态D标志着德国的重新崛起【答案】C考点:两极格局的瓦解。1
18、989年柏林墙倒塌,民主德国(西德)并入联邦德国(东德),德国结束了国家的分裂状态,重新实现统一,故C项正确;A、B、D项与德国人认为这是“德国近代史上最令人高兴的一天”无直接因果关系,故A、B、D项错误。1819911993年,全世界共有23个国家与中国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其中22个国家集中分布在两个大洲。这两个大洲是() A亚洲、非洲 B欧洲、美洲 C非洲、美洲 D亚洲、欧洲【答案】D考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冷战时期,亚洲、欧洲许多国家受苏联、美国两个大国的影响,不敢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1991年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亚洲、欧洲国
19、家纷纷与中国建交,故A、B、C项错误,D项正确,19在1992年南巡谈话中,邓小平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这段话体现了邓小平怎样的思想() A“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B“摸着石头过河” C“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D“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答案】B考点:邓小平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证券、股市,社会主义能不能用?要坚决地试,“摸着石头过河”,强调在实践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故B项正确;A项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C项提出结合中国国情建设社
20、会主义,D项讨论的是中国是否可以发展市场经济,都与题意无关,故A、C、D项错误。20关贸总协定规则只适用于货物贸易,而世贸组织的规则涵盖了商品贸易、服务贸易、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知识产权协议等多个方面。由此可见,1994年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B贸易保护主义抬头C第三世界团结斗争 D国际格局发生剧变【答案】A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关贸总协定不是一个常设组织,而是一个临时适用的多边贸易协定,存在着诸多弊端,特别是在解决争端时缺乏法律性的强制措施,为了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规范化和法制化
21、的世界贸易体系开始建立起来,故A项正确;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第三世界团结斗争与这一变化无直接关系,故B、C项错误;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国际格局发生剧变,故D项错误。第卷 非选择题(共60分)第卷 共3小题,第21、23小题各19分;第22小题22分,共60分。21当今世界,品牌经济已成为市场普遍认同的概念。我国企业品牌意识的树立经历了漫长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清明上河图中看,汴京城十字街口的各种店铺都有明显的招牌商标。表明招牌广告已成为当时商家最基本的广告形式。在古代招牌广告中,许多商家把“仁”“义”“德”“信”等作为字号,刻写于牌额之上,公之于众。湖南沅陵出土的
22、元代油漆颜料包上印有“潭洲,升平坊内白塔街,大尼寺相对住,危家,自烧洗无比鲜红紫艳上等银朱,水朱,雌黄,坚实匙筋买者请将油漆试验,便见颜色与众不同”的字样和“父业子传”的印号。顺治元年,苏松府就牙商沈青臣“勾同别商,射利假冒布商三阳号”发布晓谕:“觊觎字号,串同客贾,复行假冒”者,“许即指名报官府,以凭立拿究解抚院,立法施行,决不轻贷”。 摘自中国近代商标标识设计流变与演绎浅谈中国古代品牌广告传播等(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工商业发展的哪些信息(5分)?【答案】(1)信息:商标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商标的命名深受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工商业者重视产品质量和信用的宣传;手工业者采取家庭经营
23、的模式;出现假冒他人品牌的侵权行为;政府发布法令打击假冒行为。(5分)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从商标出现原因看,“招牌广告已成为当时商家最基本的广告形式”,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者重视宣传;从商标内容看,“仁”“义”“德”“信”等字号体现传统文化的影响,“父业子传”反映出家庭经营的模式;从商标纠纷看,沈青臣案说明当时已经出现侵权行为,政府的处理措施表明对此类事件的严厉打击。材料二 1890年上海燮昌火柴公司的“渭水”牌商标,是我国最早的经政府批准的“注册商标”。资料显示,1923年以前,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商标只有一千多个,而外商在中国注册商标却达三万多个。中外商标注册数量
24、为1:30的比例。从1928年到1938年,这种情况发生较大的改变,在全国历年注册的33806件商标中,中国商人呈请注册的达14668件,占总数的43 %。1938年中外商标注册数量之比增大到1:4。在中国商人呈请注册的商标中,有一些成长为知名的、可与外来品牌相抗衡的民族商标。 摘自中国近代知名民族商标标志的构图类型与文化特点研究(2)结合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中的“l:30”反映出中国社会经济怎样的发展状况?从“l:30”到“l:4”,促进民族工业成长的因素有哪些?(5分)【答案】(2)状况:中国经济落后,民族工业处于初创阶段;中国门户被打开,外国产品霸占中国市场。(2分)因素:实业救国思潮的推
25、动;政治革命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地位;政府实行了一系列发展工商业的措施;思想解放和社会生活观念的进步。(3分) 考点: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第问材料中的“l:30”一方面反映出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落后,另一方面反映出列强对中国市场的争夺。第问即回答民国初年促进民族工业成长的因素,内因有民族资本家社会地位的变化、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外因有政府的鼓励措施、社会进步的推动。材料三 下是三幅商标图片,左中右依次为:石龙火柴社火花(1913年创办);东亚公司“抵羊(洋)”牌商标(1932年创办);华强火柴厂“77”牌火花(1937年创办)。(3)三幅商标图案的设计体现了民族资本家们怎样的民族情感?(3
26、分)【答案】(3)情感:拥护民主共和;实现国家富强;抵御外国的经济掠夺;挽救民族危亡。(3分)考点: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商标图片一反映出民族资本家们拥护中华民国,希望它能强盛,屹立于世界;商标图片二反映出民族资本家们希望通过民族工业的发展,抵制外国的经济侵略;商标图片三反映出七七事变后民族资本家们对国家命运的关注。材料四 建国后中华老字号同仁堂大事记(部分) 1954年,同仁堂掌门人乐松生在同仁堂公私合营协议签字:1955年,同仁堂制药厂被划归中国药材公司北京市公司管理,同仁堂被合并到“宣武区药厂”。同仁堂药店归大栅栏红旗街道管理。 1966年夏,大栅栏同仁堂药店的老匾被毁,同仁堂药店
27、改名为北京中药店。 1979年,经北京市政府批准,同仁堂厂、店牌号恢复,同仁堂焕发出新的生机。 1989年,“同仁堂”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认定为驰名商标。 1992年,同仁堂单独挂牌。“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公司”成立。 1997年,同仁堂从集团拆分出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在上证所上市。 2000年,同仁堂组建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创业板上市。(4)据材料,结合相关背景知识,分析50年代以来国家政治经济生活的变迁对同仁堂发展的影响。(6分)【答案】(4)影响:社会主义改造使同仁堂由私人资本主义企业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文化大革命对同仁堂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破坏;改革开放政策
28、的确立迎来了同仁堂的春天;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了同仁堂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走上市场经济之路。(6分) 考点:三大改造;“文化大革命”;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国有企业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50年代以来国家政治经济生活的变迁对同仁堂发展的影响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955年对民族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改造,转变为公有制企业;1966年文革期间遭到破坏;1979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焕发生机;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朝着股份制、现代企业制度方向发展。22男女双性和谐发展是和谐社会构建的一个重要方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纵观中国女性的生存轨迹,在近代以前的私
29、有制社会中女性被排斥在社会生活之外,因而女性只有单一的家庭角色定位,即在家中扮好“贤妻”、“良母”的角色,相夫教子。这是一种典型的家庭主妇角色,女性最高的人生价值、道德规范就是做一个贤妻良母这种价值观的形成是长期经济生活、历史文化积淀的结果。 论戊戌维新至五四时期的女性角色定位(1)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中国古代女性地位低下的社会根源。(4分)【答案】(1)根源:小农经济以种植业为主的特点和男耕女织的社会分工;儒家思想宣扬的纲常观念和伦理思想。(4分,答传统宗法观念也可)考点:小农经济;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从经济角度看,男耕女织的小农社会,妇女“女性只有单一的家庭角色定位”,被束缚在
30、家庭中,相夫教子;从思想文化角度看,儒家传统伦理道德导致妇女社会地位低下,“女性最高的人生价值、道德规范就是做一个贤妻良母”。材料二 近代不同时期中国女性角色定位和价值取向变化简表:(2)据材料二,分析近代中国女性角色定位和价值取向变化的特点,并结合相关背景知识,扼要归纳中国近代女性角色定位变化的原因。(10分)(3)综合以上材料,以“我看妇女社会地位的变化”为题,写一篇不超过100字的短文,谈谈你的认识。(8分)【答案】(2)特点:体现了女性追求自由、平等和解放的价值追求;伴随着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而逐渐深入发展;女性由家庭责任逐渐发展到社会责任(家庭社会并重)。(4分) 原因:西方先进思
31、想文化特别是民主、自由、平等思想的影响;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资产阶级政治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的推动;近代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的变化。(6分) (3)提示:古代传统的男尊女卑观念阻碍着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是落后的,反动的;近代以来女性思想解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女性解放经历了艰难曲折的过程;女性解放是近代化的表现,是进步的;女性性社会地位的提高推动了思想解放,有利于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8分)考点: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第问近代中国女性角色定位和价值取向变化经历了:从拥有女性素质、强健体魄到尽爱国责任、国民义务,再到追求自由独立。从中反映的既有女性的自我解放,社会责任的增
32、强,也有社会进步的推动。第问背景知识分析,结合戊戌变法到五四运动的阶段特征,从外部列强的入侵、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内部近代社会变革、社会习俗的变迁等方面分析。(2)综合上述分析,从历史上妇女的地位低下,中国近代女性角色定位变化,影响妇女地位的因素三个方面写作小论文。23国家对外战略取决于综合国力,其制定和实施都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整体发展的需要。上世纪70年代,美、苏两大国的对外战略都有重大调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杜鲁门政府在1947年发表咨文,声称美国必须“支持那些自由国家人民抵抗武装少数人或外来的奴役阴谋”“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艾森
33、豪威尔政府(19531961年)提出“解放”战略和“艾森豪威尔主义”,力图把社会主义国家“从共产党的统治下解放出来”,纳入到西方“自由世界”中,保护“任何请求军事援助的国家防止共产主义侵略。”60年代肯尼迪、约翰逊政府奉行“两个半战争”的战略,即准备同时与苏联和中国打大战,在世界其他地区打局部战争。(1)二战后初期到60年代末,是美国全球战略确立的阶段。依据材料,归纳美国全球战略的基本特征。(4分)【答案】(1)特征:以称霸世界为基本目标;遏制共产主义,以苏联、中国为对手(具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干涉其它国家的内政;具有侵略性、扩张性和进攻性。(4分)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材料中杜鲁
34、门主义揭开冷战的序幕,反映出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目标;艾森豪威尔政府提出的“解放”战略和“艾森豪威尔主义”是对主权国家内政的干涉;约翰逊政府奉行“两个半战争”的战略具有极强的进攻性。材料二 1970年2月,尼克松向国会提出咨文,将“两个半战争”改为“一个半战争”,即准备在欧洲或亚洲(同苏联)打一场全面战争,同时在其它地区打一场局部战争。1971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1973年,美越达成结束越南战争恢复和平的协议,体面结束了越战:在中东和波斯湾增强军事力量,阻止苏联的渗透和扩张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二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演变历程(2)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外政策发生转变的原因
35、。你如何看待美国这次对外战略的转变?(5分)【答案】(2)原因:美国经济地位相对下降;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打击了美国的霸权政策;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中苏关系的恶化等。(3分)看待:一方面有利于世界形势的缓和,值得肯定;另一方面,战略转变的目的是加强与苏联的争夺,美国并没有放弃霸权政策。(2分)考点: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第问美国对外政策发生转变的原因,从内因看,经济发展放缓、对外战争的拖累都导致美国实力的相对下降;从外因看,西欧、日本的经济崛起对美国霸主地位的冲击,中苏关系的恶化,有“联中抗苏”的可能性。第问对这一变化的评价要一分为二,既要看到它有利于世界局势的缓和,也要看到它不可能真正消
36、除美苏对世界和平的威胁。材料三 勃列日涅夫执政初期,苏联经济不断发展,1975年,电力、原油、钢等项产品的产量,均大幅度超过了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由1950年相当于美国的33%上升到1975年的53%,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通过庞大的军费开支(相当于美国的2倍)和同样巨大的重工业投资(占工业投资的85%),70年代时,苏联军事力量已经与美国平起平坐,在常规力量、洲际导弹等方面还超过了美国。70年代中期,苏联的国家战略开始转向了,勃列日涅夫明确指出:“经济力量和防御力量的加强使苏联胜利地在国际舞台上展开积极的攻势。”苏联一方面把大量资源投入与美国的军备竞赛,一方面通过提供巨额援助、武力干涉,扶植代
37、理人等形式,加强对第三世界的扩张、渗透和争夺,阿富汗战争是这一政策的顶点。历时10年阿富汗战争不仅使该国成为最不发达国家,也给苏联带来了自毁性的厄运,67个国家和地区抵制了1980年的莫斯科奥运会。 摘编自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的外交战略及其对其它社会主义国家的启示(3)分析材料三,评析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的对外攻势战略。(10分)【答案】(3)评析: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的对外攻势战略是失败的,对苏联的发展和世界局势产生了消极影响。尽管苏联的经济实力有所增长,但与美国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不具备采取攻势战略的实力。由于过度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导致经济比例失调,影响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巨额的军事开支、军备竞赛和对外援助,给国家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在世界其它地区的侵略扩张,虽然有助于苏联影响的扩大,但导致了世界局势的紧张,损害了苏联的国际形象。(10分)考点:勃列日涅夫改革。评析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的对外攻势战略,从对苏联影响角度看,虽然勃列日涅夫执政初期,苏联经济不断发展,但为了对外攻势战略的需要,仍然以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为中心,提高了军事实力,也加剧了苏联经济发展的经济比例失调;从对世界局势影响角度看,军备竞赛、对外扩张虽然扩大了苏联的国际影响力,但在经济上拖垮了苏联,也加剧世界局势的不安。整体上看这一战略是失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