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卷.pdf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23344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510.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卷.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卷.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卷.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卷.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卷.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卷.pdf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卷.pdf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卷.pdf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卷.pdf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卷.pdf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唐山一中 2021-2022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 6 月份考试语文试卷命题人:王丽丽 赵梁丹审核人:朱建新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2将第卷答案用 2B 铅笔涂在答题卡上,第卷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答在答题卡上.。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 5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材料一:“距离”一词的本义是对时间和空间而言的。“心理距离”中的“距离”,不是指时空相隔的长度,而是指心理的距离。最早把“心理距离”作为一种美学原理理解的是英国美学家、心理学家爱德华布洛。他所说的“心理距离”,是指我们在观看事

2、物时,在事物与我们自己实际利害关系之间插入一段距离,使我们能够换一种眼光去看世界。这种距离的插入,是靠自己的心理调整实现的,所以叫做“心理距离”。古往今来,一切伟大的诗人、艺术家之所以能从寻常痛苦甚至丑恶的事物里发现美和诗意,就是因为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心理调整,将事物摆到一定的距离加以观照和品味。例如竹子,在一般人的眼里,它不过是可以架屋、造纸和当柴烧的寻常之物,但中国古代诗人面对竹子,却以另一种眼光发现了一个又一个鲜活、动人、美丽、清新的世界。“寒天草木黄落尽,犹自青青君始知”,“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这些诗人已彻底改变了看

3、待事物的普通方式,所以在他们眼中,普通的竹子已具有生命的颤动和美好的性格。竹子在诗人的“心理距离”的作用下,已进入了艺术世界,获得了美的意味。审美体验中的“心理距离”是存在内在矛盾的。一方面,艺术作品能否感动我们,引起我们的共鸣,这与艺术作品所描绘的生活情景跟我们自身独特的生活经验、体会相吻合的程度成正比。艺术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情景与我们的个人经历愈是吻合,我们对艺术作品的领会就愈是深切入微,艺术作品就愈是能打动我们。另一方面,艺术作品所描绘的生活情景与我们的生活经历愈是贴近,我们就愈容易把作品的艺术世界与自身的生活经历混为一谈,也就愈容易从艺术世界退回到自身经历的现实世界。如此一来,愉快的审

4、美鉴赏就可能变成痛苦的自伤身世了。上述两条规律似乎是不相容的,第一条规律强调欣赏时距离要小,第二条规律则强调欣赏时距离要大,所以称为“距离的内在矛盾”。那么如何来解决审美体验中的“距离的内在矛盾”呢?英国美学家、心理学家爱德华布洛提出,“无论是在艺术欣赏的领域,还是在艺术生产中,最受欢迎的境界乃是把距离最大限度地缩小,而又不至于使其消失的境界”。这种“不即不离”的境界之所以是理想的艺术境界,在于它对“距离的内在矛盾”作了妥当的安排既不因距离过远而无法理解,也不因距离消失而让实用动机压倒审美享受。这样,就使审美主体在面对审美客2体之时,既能“入乎其内”,又能“出乎其外”。就艺术创作而言,正如王国

5、维所言,“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当然,在审美体验中,能不能获得“不即不离”的距离,不但与审美客体相关,也与审美主体的思想文化修养相关。对于思想文化极其低下的审美主体而言,无论面对多么优秀的艺术品,也会因“距离丧失”而想入非非。艺术创作中经常运用的诗化原则、陌生化原则、变形原则、程式化原则,从一定意义上来说,都是艺术家为了使其艺术品获得理想的审美心理距离所采取的艺术处理。(摘编自童庆炳换一种眼光看世界谈审美心理距离,有删改)材料二:种田人常羡慕读书人,读书人也常羡慕种田人。竹篱瓜架旁的黄粱浊酒和朱门大厦中的山珍海鲜,在旁观者所看出来的滋味都比当局者亲口尝出来的好。新奇的地方都

6、比熟悉的地方美,东方人初到西方,或是西方人初到东方,都往往觉得面前景物件件值得玩味。本地人自以为不合时尚的服装和举动,在外地人看,却往往有一种美的意味。这全是观点和态度的差别。持实用的态度看事物,它们都只是实际生活的工具或障碍物,都只能引起欲念或嫌恶。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我们一定要从实用世界跳开,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欣赏它们本身的形象。总而言之,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我说“距离”时总不忘冠上“适当的”三个字,这是要注意的。“距离”可能太过,可能不及。艺术一方面要能使人从实际生活牵绊中解放出来,一方面也要使人能了解,能欣赏。距离不及,容易使人

7、回到实用世界;距离太远,又容易使人无法了解欣赏。艺术都是主观的,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但是它一定要经过几分客观化。艺术都要有情感,但是只有情感不一定就是艺术。富于艺术材料的生活何以不能产生艺术呢?艺术所用的情感并不是生糙的而是经过反省的。蔡琰在丢开亲生子回国时绝写不出悲愤诗,杜甫在“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时绝写不出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两首诗都是“痛定思痛”的结果。艺术家在写切身的情感时,都不能同时在这种情感中过活,必定把它加以客观化,必定由站在主位的尝受者退为站在客位的观赏者。一般人不能把切身的经验放在一种距离以外去看,所以情感尽管深刻,经验尽管丰富,终不能创造艺术。(摘编自朱光潜谈美,

8、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审美体验中的“心理距离”有别于时空相隔的“距离”,它需要审美主体具有一定的思想文化修养或通过一定的艺术处理而获得。B诗人要获得审美意味,就必须改变看待事物的普通方式,在一定的距离外对事物进行观照和品味。C审美主体如果能做到既“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就可以进入到“不即不离”的理想审美境界。D一般人即使拥有深刻的情感和丰富的经验,如果不能对其进行客观化的艺术处理,也不能创造艺术。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3A品味古代诗人笔下的绿竹形象时,要彻底改变对竹子的观念认知,才能发现其被诗人赋予的生命力和美好

9、品质。B在生活中尽量拉开审美体验的“心理距离”,能够使本来寻常、熟悉的事物变得光耀夺目,从而获得美的享受。C悲愤诗是诗人蔡琰痛定思痛之后的创作成果,可见艺术创作是需要站在客位进行观赏,情感并不能产生艺术。D陶渊明的笔下多写闲逸的田园图景,少见农人耕种的艰辛,是因为他能够从实用的世界跳开观赏田园生活本身。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各项最能从正面体现“不即不离”这一审美理论的一项是()(3 分)A陈其元在庸闲斋笔记中曾述,某商人女儿“明艳工诗,以酷嗜红楼梦致成重疾”。B唐吉诃德中,看多了游侠小说的唐吉诃德以为自己就是游侠,于是行侠仗义走天下。C登上泰山时,我们不禁感叹“岱宗天下秀”;面对长江之时,我们不

10、禁“羡长江之无穷”。D雾海航行,水手和乘客暂忘海雾的危险,欣赏水天一色的美景,获得了自由、恬适之感。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4 分)_52020 年 12 月 17 日,嫦娥五号航员带回了月球表面的照片,网友纷纷表示大失所望,这不是那古典诗词中熟悉的月亮形象,甚至开玩笑地说:“好失望,瞬间对月球失去了好奇心”。网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看法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的理解。(6 分)_(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 4 小题,16 分)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 69 题。最后一个渔佬儿李杭育这两年,因为葛川江里打不到鱼,小柴村的渔佬儿全都转业了,只剩下福奎一个。太阳落山的当儿,福奎想起该去收一趟滚

11、钓了。收钓归来,他拎着刚钓上来的一条鲥鱼和一堆小鲳条子走上了东溪的堤坡。福奎的船棚搭在堤岸下一条小水沟上,远远望去像座坟墓。福奎的船棚是茅草苫的。他穷得恐怕死后也住不上考究的屋子,只配缩在草窝里升天。堤坡上,福奎碰上了村里的阿七。寡居多年后,阿七准备嫁给对江的官法。4“我走了,公社味精厂就缺一个打杂的。我跟队长说了,他答应让你顶我的缺,只要你自己再找大贵求个情,这事情就成了。到厂里做,生活轻松,又有固定收入,比在这连根毛儿都不见的江里打鱼牢靠多了。福奎!人老了,总得有个靠头。”大贵是社管会委员,也是福奎的表外甥。福奎不言语。他加快步子回家收拾鲥鱼。鲥鱼最好清蒸,光搁几片葱叶就成。福奎坐在水缸旁

12、的一块大橡树桩上,剖开鱼腹,挖出肚肠外边忽然响起手扶拖拉机的突突声,越来越近,最后在他家门外停住了。来者是大贵,他的表外甥,一进门便像个大喇叭似地哇啦起来:“好哇,二舅,听阿七说你今日钓上一条鲥鱼。我那塘子里养不活鲥鱼。今日借你的光,来尝尝。”“鱼蒸上了么?”大贵坐到床上,朝灶间那边使劲抽了抽鼻子。“不急先做饭。”福奎咕噜了一句,走进灶间,呆呆地盯着那条搁在大盘子里的鲥鱼。他不是小气鬼,换作任何一个村里乡亲来跟他分享今日的口福,他都乐意,而偏偏对大贵,他一百个不情愿。不过渔家从没有轰客人出门的道理。福奎揭开锅盖,为难地瞅着那条上面撒着些葱叶的鲥鱼。一只黑猫跳上锅台,战战兢兢地凑近鱼碗。“啥!你

13、也想尝鲜?”他抓起老猫,想从窗口把它扔出去;可转念一想,反倒把鱼扔给了它。今日能帮他打发走大贵的,看来只有这畜生了。这倒也爽快!他宁肯自己也不尝。黑猫大口大口地撕咬着鲥鱼。他走进隔壁屋里。大贵问道:“鱼蒸上了吧,二舅?”“叫猫叼去了。”“啥?”大贵像个爆仗似地蹦了起来,忽地冲进灶间,差点踩着饕餮而食的老猫。“哎呀呀,该死的畜生!”他刚抬腿,那猫便倏地溜了,那鱼都被它撕烂了。无论如何,鱼是吃不成了。大贵没精打采地跟福奎闲扯了几句,败兴地走了。福奎望着大贵的手扶拖拉机蹦蹦跳跳地开上了大桥,快活得哼起小曲儿来。不过他哼得不成调儿,倒更像哞哞的牛叫。晚上九点多钟,他晃过神来。今晚还得去江里收一趟滚钓。

14、匆匆吃下凉饭,提着马灯出了家门。从家往江边去,要经过阿七的小屋。尽管夜里很黑,她还是老远便认出了他的像头公牛的身影。“大贵他没去你家?”她问。“嘻嘻去是去了,没尝着!”阿七疑惑地盯着福奎这副孩子气的兴奋的面孔,听他有声有色地说完刚才怎么捉弄大贵的详情细节。“你真糊涂!”她正要开口大骂,忽又心里一软,可怜起他来。她今天是存心安排大贵去福奎那儿“尝鲜”的,为的是让福奎借此机会跟大贵提提去味精厂顶她缺的事。“福奎,”她还抱着一线希望问道,“你跟大贵提过顶缺的事情吧?”5“提个啥!我可不想到工厂去受罪。”福奎没把她的好心当回事儿,“照着钟点上班下班,螺蛳壳里做道场,哪比得上打鱼自由自在?那憋气生活我做

15、得来么?”他说的是实话。葛川江上打鱼,老大的天地,自由自在,他从十四五岁起就干这门营生了。叫一个老头改变他几十年的生活方式,他一定很不情愿。对这生活,他习惯了,习惯得仿佛他天生就是个渔佬儿,在娘肚子里就学会撒网、放钓了。阿七是个明白人,知道让一条狗去啃草或者让一头牛改吃荤腥,都是徒劳的。她眼巴巴地望着福奎朝江边走去,去碰他的运气他来到江边,点起马灯,把小船划出了船棚。岸上那片草虫咕咕的叫声越来越远,渐渐被扑通扑通的水声盖住了。这声音是一群小鸡毛鱼搅起来的,它们团团围着小船,跟随着他的灯光,一同往江心游去,仿佛虾兵蟹将簇拥着龙王。每天夜里,他要是照准它们撒一网的话,他如今的日子不会弄得这么寒酸。

16、城里人嘴馋,鱼苗苗也照样买了吃。哪怕他每天只撒一网,他也能挣些钱的。可是他绝对不肯撒网捕小鱼。他想得很美:既然他是这条江上的最后一个渔佬儿,那么,江里的鱼就全都是他的,他要等这些鱼长大了再捕。到那时候,从前的运道就会再来,从前的日子还会他划到了江心,顺着滚钓划了个来回。整串滚钓上一无所有。那些浮标全都懒洋洋地漂在水面上,一动不动。福奎也懒洋洋地躺下身来,乱蓬蓬的脑袋枕着船尾的坐板,一双光着的大脚插进船头的板空里。他想,要是死的时候也能这么安安稳稳地躺着,那就好了。他情愿死在船上,死在这条像个娇媚的女子似迷住了他的大江里。死在岸上,他会很丢脸的,因为他不能像别的死鬼那样住进那种开着窗户让死鬼透气

17、的小屋子;他会被埋到地底下去,埋他的人会用铁锹把坟堆上的土拍得很结实,叫他透不上气来。而死在江里,他没啥可抱屈的了。那群小鱼依然尾随着他的小船,好像还越聚越多了。福奎搬过那只甏子,一把把地往江里撒着蚯蚓从前,“喂鱼”这个词是渔佬儿的耻辱,不过,从前的好多规矩眼下都不管用了。(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阿七准备离开家乡,嫁给对江的官法,想让福奎顶替自己在味精厂的工作,福奎听后不言语,体现了福奎内心的矜持与自傲。B在对待大贵的态度上,福奎没有现代人的圆滑,又不愿意坏了渔家不轰客人出门的老规矩,这实际上是传统的道德观念在起作用。C在大贵沮丧地走后,福奎“快活得

18、哼起小曲儿来”“哼得不成调儿,倒更像哞哞的牛叫”,这体现了福奎巧妙骗走大贵后的开心。D福奎渴望死在船上、死在江里,不仅因为从十四岁就开始出没于江中打渔,更因为他“仿佛天生就是个渔佬儿”,在江里灵魂才能安息。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小说通过精当的选材、精雕细刻的工笔描绘和对葛川江风土人情的描绘,塑造了福奎这个最后一个渔佬儿的形象。6B小说开头福奎在“太阳落山的当儿”去江上,小说结尾福奎又在昏暗的灯光中荡舟江中,开头结尾环境类似,形成照应。C福奎、鲥鱼、滚钓,这些人、物都可能是葛川江的最后一个,选择这些人、物使小说具有怀恋、凄凉的审美特征。D小说结尾写福奎在江

19、面上独自躺在小船里,一群鱼围着他。渺小的人与博大自然的对比,造成一种孤独感与苍凉感。8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福奎的人物形象。(4 分)_9小说标题“最后一个渔佬儿”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分)_二、古代诗文阅读(41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

20、减半。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沈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徙知湖州,上表以谢。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御史李定等摭其表语,并媒糵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轼与

21、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元祜四年知杭州。杭本近海,地泉咸苦,居民稀少。唐刺史李泌始引西湖水作六井,民足于水。白居易又浚西湖水入漕河,自河入田,所溉至千顷,民以殷富。湖水多葑,自唐及钱氏,岁辄浚治,宋兴,废之,葑积为田,水无几矣。轼见茅山一河专受江潮,盐桥一河专受湖水,遂浚二河以通漕。复造堰闸,以为湖水畜泄之限,江潮不复入市。以余力复完六井,又取葑田积湖中,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者。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杭人名为苏公堤。轼二十年间再莅杭,有德于民,家有画像,饮食必祝。又作生祠以报。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选自宋史苏轼传,有删改)10.下列

2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7A.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B.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C.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D.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冠,又称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成年时举行加冠的礼仪。后

23、代冠礼虽废,但仍保留“加冠”“已冠”“弱冠”等说法。B.台,也叫乌台,指的是御史台,是专门弹劾百官的中央机关。汉代时御史台外柏树上有很多乌鸦,所以人称御史台为“乌台”。C.生祠,指为活着的人建立祠庙而加以奉祀,其对象一般是官员。“祠是为纪念伟人、名士和祖先而修建的庙堂。D.建中靖国,宋徽宗的年号,用来纪年。赤壁赋中“壬戌之秋”中的“壬戌”用的则是干支纪法,古代专用来纪年。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苏轼家教良好,学识广博。母亲程氏亲自把书上知识传授给他。等到弱冠,博通经史,每天写文章可以写数千字。B.苏轼恪尽职守,防患未然。任职徐州时,黄河决口,城墙将

24、破,苏轼让富民出城躲避,自己调兵筑堤,守住了徐州城,之后又请求筑旧城、修木堤来预防洪水。C.苏轼受人陷害,随缘自适。苏轼遭受陷害,被捕人狱,幸得皇上怜惜,只是被贬黄州,这样以后他还能与农夫老翁融洽相处。D.苏轼政绩斐然,受民爱戴。两次在杭州任职,均有德于民,百姓家家挂他的画像,饮食时为他祝福,甚至建了生祠来报答他。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1)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4 分)译文:(2)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4 分)译文:14.苏轼在赤壁赋中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的描述。对苏轼来说,“美人”意味着“治国平天下

25、”的政治理想。本文有多处记述了苏轼为了实现自己“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想的实际做法,请简要概括。(3 分)答:8(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5-16 题。(9 分)题弟侄书堂唐杜荀鹤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注】杜荀鹤,晚唐诗人。曾经历黄巢之乱。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首句两个“穷”字含义不同。前者指“生活贫穷”,而后者则作“缺少”讲。B.颔联上下两句形成对比,以战乱中社会的纷扰反衬了弟侄静心好学尚礼的品格。C.尾联是对侄子的慰勉之辞,作者以长辈的身份直抒

26、胸臆,赞美并鼓励了弟侄。D.这首诗语言上通俗浅近,平易自然,仿佛从诗人心中流出,没有雕琢的痕迹。16.诗歌颈联情景交融,请简析其妙处。(6 分)答:(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12 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屈原离骚中“,”两句揭露和批判了当时楚国士大夫阶层背弃规矩与法度,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不良风气。(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 开 山”神 话歌 颂 一 代 又 一 代 的 蜀 国 人 不畏 艰 险、最 终成 功 打 通 蜀 道 的 句子是“,”(3)杜甫蜀相中的“,”以高度凝练、精辟的语言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和才德。(

27、4)在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陈述了自己的家庭情况,其中提到生活孤单没 有 依 靠,每 天 只 有 自 己 的 身 体 和 影 子 相 互 安 慰 的 两 句 是:“,”。(5)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6)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表明自己对生和死,长寿和短命的看法。三、语言文字运用(14 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中国画有“山水画”这一门类。为什么叫“山水”而不叫“风景”?因为“山水”是人格化的图像,其重点是借用自然的形态,表达自己的理想和精神境界。(),这里的传神可以有三个层次:一

28、是画家描绘出所画对象的精神;二是画家通过描绘对象体9现出自己的精神;三是画家通过描绘的对象及运用笔墨揭露普遍的人们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境界。所以,在传统中国画的审美标准中,形似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造型元素的组合来表达画家的精神境界和人文理想。杜甫在丹青引赠曹将军霸中写道,“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就是赞扬画家曹霸的绘画充分表现其内在的精神气质。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A中国绘画的精髓在于传神而不在于形似B中国绘画的精髓不在于形似而在于传神C中国绘画的精髓不只在于形似,而更在于传神D中国绘画的精髓更在于传神,而不只在于形似1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

29、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 分)()A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B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C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D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3 分)(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 1 小题,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2 题。民间有种说法,有外伤不能吃酱油,否则伤口会变黑。真的是这样吗?首先请爱吃酱油的小伙伴放心,因为酱油不是光敏感食物,并没有增加光敏感的功能。它无法促进黑色素细胞的合成、运输、分解,也就不会引起皮肤的色素沉着。那么,?受伤后新生的皮肤比较娇嫩,容易受到紫外线的侵害。当紫外线照射到上面,它会

30、激活酪氨酸酶的活性,以酪氨酸为材料生成黑色素,从而导致浅表创面愈合后的黑色素沉着,于是伤口就变黑了。最后提醒大家,应尽快采取措施来消除炎症,避免感染。伤口一旦发生感染,会严重破坏皮肤的真皮层,并导致肉芽组织增生,从而大大提高色素沉着的概率。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9 个字。(5 分)10四、写作(60 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上”者上进,“止”者知止,“正”者守正。“上”“止”“正”这三字高度概括了人生的成长历程,包孕着国人从古至今的人生哲学与生命智慧;这三字也与每个人的求学、处友、从业等具体生活实践息息相关,深蕴待人处事之道。上述材料能给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