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八章 城市与城镇化 第2讲 城镇化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22465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八章 城市与城镇化 第2讲 城镇化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八章 城市与城镇化 第2讲 城镇化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八章 城市与城镇化 第2讲 城镇化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八章 城市与城镇化 第2讲 城镇化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八章 城市与城镇化 第2讲 城镇化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2讲 城镇化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城市常住人口不等同于户籍人口。下图为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比较图。据此完成13题。 1.导致两类城镇化率差异的直接原因是()A城市用地规模的不断扩大B进城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多C城市商品房价格的不断上涨D城乡收入差距的不断缩小2缩小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差距,将有益于()A抑制城市房价上涨B增加城市居民的就业机会C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D提高更多人口的公共服务待遇3自2014年开始,两类城镇化率差异呈减小趋势,其原因可能是()A回乡再就业等政策实施B城镇内就业机会减少C农村人均耕地增多D户籍管理趋严解析:第1题,图中常住

2、人口城镇化率明显高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这些人员虽成为城镇的常住居民却没有当地户口。选B。第2题,缩小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差距,就是非城镇户籍人口得以落户,从而享受城镇居民的待遇,将有益于提高更多人口的公共服务待遇,D正确。第3题,两类城镇化率差异减小,说明进城务工人员减少,而回乡再就业等政策实施可能导致进城务工人员数量相对降低,A正确。答案:1.B2.D3.A绿道是一套受机动车干扰的绿色步行通道系统,连接城市内各个大小绿地。目前,我国城市绿道建设局限于局部公园、道路绿化,与城市整体景观及市民休憩活动联系不强,呈散点状分布,景观质量

3、有待提高。据此完成45题。4建设城市绿道的目的主要是()A改善城市景观,提升环境质量B构建新型道路系统,改善城市交通状况C加强城乡联系,促进城乡一体化D合理规划,提高土地利用效率5目前,我国城市绿道呈散点状分布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规划建设滞后B城区人口密度较大C城区土地价格较高 D城市建设资金不足解析:第4题,读材料,“绿道是一套受机动车干扰的绿色步行通道系统,连接城市内各个大小绿地”且绿道建设“局限于局部公园、道路绿化”,说明我国目前的城市绿道主要用于改善城市景观,提升环境质量,A对。第5题,目前,我国城市绿道呈散点状分布的主要原因是城市规划建设滞后,不能让绿道与城市各交通线路有机整合。选

4、A。答案:4.A5.A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标志着中国城镇化发展方向的重大转型。下图示意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城镇化与新城镇化模式对比。据此完成68题。6.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城镇化和新城镇化的主导因素分别是()A生产要素、技术B技术、生产要素C基础设施、生产要素 D基础设施、技术7与传统城镇化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新城镇化()A企业具有较强竞争力B城市建成区面积缩减C人口急速向城区汇集D“大城市病”更加突出8快速实现珠江三角洲地区从传统城镇化向新城镇化过渡的主要途径是()A加大生产要素投入 B加速产业集聚C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D加大政策扶持

5、解析:第6题,读图可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传统城镇化是由生产要素推动的,而新型城镇化主要由科技创新推动。故选A。第7题,与传统城镇化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新城镇化由科技创新推动,企业具有较强竞争优势,城镇发展质量更高,建成区面积扩大。故选A。第8题,珠江三角洲地区要实现从传统城镇化向新城镇化的过渡,关键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故选C。答案:6.A7.A8.C日本都市圈建设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即雏形阶段加速阶段调整阶段成熟阶段。下图示意日本都市圈建设阶段的空间结构。据此完成911题。 9.日本都市圈建设四个阶段中,人口集中程度最高的是()A雏形阶段 B加速阶段C调整阶段 D

6、成熟阶段10日本都市圈建设过程中,加速阶段可能出现的主要问题是()A核心城市劳动力短缺B城市商业中心外移C都市圈圈层出现萎缩D基础设施建设滞后11日本都市圈建设过程中,成熟阶段城市具有的特征是()A形成多核心、多圈层空间结构B核心城市快速增长为主要特点C核心城市与外围地区差距拉大D已实现城市与乡村的协调发展解析:第9题,图中雏形阶段资源都流向中心城市,且中心城市的圈最大;加速阶段和成熟阶段资源除流向中心城市外,还流向次级城市,因此人口集中程度最高的是雏形阶段,A正确。第10题,加速阶段因城市化速度较快,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D正确;加速阶段有大量人口流入城市,不可能出现劳动力短缺和都市圏圈层萎

7、缩问题;城市商业中心外移不属于城市化问题。第11题,图中成熟阶段形成多核心、多圈层空间结构,A正确;外围地区城市的快速增长为主要特点;核心城市与外围地区差距缩小;是否实现城市与乡村的协调发展从图中看不出来。答案:9.A10.D11.A二、非选择题(共56分)1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30分)2017年4月1日,我国决定设立雄安新区,这是我国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雄安新区规划范围涉及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3县及周边部分区域,人口较少,土地面积广,以农业用地为主,是河北省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下图为雄安新区位置图。(1)简析我国选择在雄安建新区的原因。(8分)(2)雄

8、安新区的定位首先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指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必要性。(6分)(3)“打造优美生态环境,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是雄安新区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指出雄安新区生态城市建设的合理措施。(8分)(4)位于雄安新区的白洋淀面积336平方千米,是河北省第一大湖泊,有人提出填埋部分湖面以扩大雄安新区用地规模。请从环境保护的角度阐明该做法不可行。(8分)答案:(1)距北京、天津近,有利于北京非首都功能的转入和京津冀的协同发展;有公路、铁路与京津等地相连,交通便利;有较大面积湿地,生态环境好;多农业用地,新区建设用地充足。 (2)北京交通拥堵;大气污染日趋严重;

9、城市用地紧张,地价高。“疏解”有利于缓解北京的城市化问题。 (3)调整能源结构,加大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比重;合理规划城市,加大湿地面积,提高植被覆盖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排放;加强宣传,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 (4)湿地面积减少,使生物多样性减少;调节气候的功能减弱;蓄水能力下降,该地为季风气候区,降水变率大,水旱危害加剧;净化环境功能降低,污染加剧。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城市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由自然生态环境和城市化过程所决定。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存在本地物种多样性降低、外来物种多样性增加等一系列问题。一般认为,城市中不

10、同功能区之间用地类型、性质、面积等存在差异,造成城市生态景观呈现破碎化,而植物和动物的生态活动范围也存在差异,从而出现了城市植物多样性远大于动物多样性的特征。研究发现,在城市土地利用转变较为剧烈的近郊区,其生物多样性不仅高于城市中心区域,而且显著大于当地的自然生态系统。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城市物种种类数量统计图。 (1)分析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内部本地物种多样性降低的原因。(9分)(2)解释城市中植物多样性远大于动物多样性的原因。(9分)(3)推测城市近郊区生物多样性较高的原因。(8分)解析:第(1)题,在城市化过程中,由于建筑、生产生活等人类活动强度的增加,局地气候等自然环境的改变,本地物种无法适

11、应生存;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追求植被统一,造成本地物种多样性减少;城市建设以及引进外来物种,侵占本地物种生存空间。第(2)题,城市中植物多样性远大于动物多样性一方面与动植物本身特性有关,如城市生态景观呈现破碎化,植物的生态活动范围较窄,在破碎的生态环境中生存能力强;而动物的生态活动范围较大,破碎化生态景观阻隔其活动,其生存需求难以满足;另一方面,城市建设过程中,人为引进外来物种以植物为主。两大原因都导致了城市中植物多样性远大于动物多样性。第(3)题,受城市和自然环境双重影响,城市近郊区土地利用类型多样,为生物提供了多样的生存环境,且外来物种和本地物种并存现象明显。答案:(1)人类活动强度的增加,局地气候(光照、气温、湿度、空气质量等)、土壤等环境改变,本地物种无法适应生存;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追求美学观赏性(统一标准绿化等),造成本地物种多样性减少;城市建设以及引进外来物种,侵占本地物种的生存空间。(2)城市生态景观呈现破碎化;植物的生态活动范围较窄,在破碎的生态环境中生存能力强;动物的生态活动范围较大,破碎化的生态景观阻隔其活动,其生存需求难以满足;城市建设过程中,人为引进外来物种以植物为主。(3)近郊区受城市和自然环境双重影响,近郊区的城市土地利用类型更加多样,为生物提供了多样的生存环境,外来物种和本地物种并存现象明显(外来物种与本地物种种类均较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