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州市中小学思政课新结构教学设计基本信息姓名孙宾联系电话18933987585学段高中展示单元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3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设计单元名称第一单元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1. 单元教学设计说明 根据2020年修订的新课标,以统编教材为依托,培养学生树立科学思维,学会遵循逻辑思维的规律,处理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2. 单元目标与重点难点描述常见的思维活动,体会思维是人所特有的属性,了解思维的基本形态和特征;懂得正确思维的基本条件;区分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掌握科学思维的特点,体会学会科学思维的意义;辨析常见的逻辑错误,掌握形式逻辑的三个基本规律。3.单元整体教学思路(介绍单元整体教学实施的思路,包括
2、课时安排、教与学活动规划,以结构图等形式整体呈现单元内的课时安排及课时之间的关联等)按照一框一节课进行教学,单元结构图如下:课时教学设计课题2.2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1. 教学内容分析(分析本课时教学内容在单元中的位置,包括学习内容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功能价值,蕴含的正确价值观念等)本节课内容为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第二课“把握逻辑要义”第二框“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2020年修订的新课标对本框内容提出了如下要求: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素养,通过科学思维的训练,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思维的基本要求,把握逻辑思维的方法;给出了以下教学提示:列举生活中正、反两方面的事例,通过不同形式,分享如何运用科学
3、思维处理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提出了以下学业要求: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明确科学思维的重要意义,学会遵循逻辑思维的规律,处理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笔者在教学中主要以新课标为依据、统编教材为基础开展探究式教学。2.学情分析(分析学生与本课时学习相关的学习经验、知识储备、学科能力水平、学生兴趣与发展需求、发展路径等)在学习哲学与文化之后,学生基本上掌握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容,为思维的科学性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也让学生理解“存在的辩证性特征”,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辩证的分析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逻辑与思维作了衔接与补充,内容由本体论转向方法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认识
4、论在思维领域中的延伸和具体化。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明确科学思维的重要意义,学会遵循逻辑思维的规律,处理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3.目标确定(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指向学科核心内容、学科核心素养,描述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后,应达成的具体学习目标)(1)培养学生科学精神核心素养,即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取向,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能对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和人类文明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2)掌握必备知识,概述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3)提升关键能力,树立科学的思维,并学会遵循逻辑思维的规律,处理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4.
5、学习重点难点(确定重点和难点的原因分析、突破策略)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确定以下内容为教学的重难点,主要通过探究法教学、对比法分析法教学进行突破。(1)教学重点:概述形式逻辑的三个基本规律(2)教学难点:运用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辨析常见的逻辑错误,剖析生活实例5.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教学环节中呈现的学习情境、提出驱动性问题、学习任务类型等)学生活动(学生在真实问题情境中开展学习活动,与教的环节对应)评价活动(从知识获得、能力提升、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价值观念培育等方面设计过程性评价的内容、程序与工具等;基于学生行为表现证据判断学习目标的达成度)环节一:导入新课导入材料探究一甲:“
6、你们这样通宵达旦、吵吵闹闹地在宿舍打牌,影响别人休息。”乙:“影响别人,又不影响你。别人没有怨言,你有什么不平的?”甲与乙的对话中有没有逻辑问题?谈谈你的理由。通过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使学生懂得甲与乙的对话中有逻辑问题,因为在两人的对话中,乙偷换了概念,把甲排除在别人之外,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设计意图:导入新课,调动学生学习什么是同一律的兴趣,进而抛开问题逻辑的基本要求又有哪些?今天我们就来揭开“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的神秘面纱。环节二:新课讲授议题一:不要“偷换概念”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一)同一律的公式、内容教师导语: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确定性的思维。要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事实与规律,
7、必须让思维确定下来,该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能游移不定。这就要遵循同一律的要求。通常用公式“A是A”来表示同一律的内容。这个公式的意思是说: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如果是真的,就是真的;如果是假的,就是假的。(二)同一律的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故意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叫作“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三)同一律的条件性在不同的时间或不同的条件下,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的概念或判断,同一律并不要求它们一定是同一的。同一律并不否认认识对象的复杂多样性及其变化和发展。同一律所反对的只限于在时间、条件不变的情况
8、下,任意变更概念或判断。1.示例评析:有逻辑错误吗?材料:买茶人:“你这儿有好茶吗?”卖茶人:“我这儿全是好茶,从来不卖变质的茶。”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卖茶叶的人的回答犯了什么错误?2. 学以致用:(1) 老师:你是怎样认识孙中山的?学生:老师,我不认识孙中山。(2) 小张去年还是学生,现在已经是教师了。(3)长期以来,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进入新时代,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学生思考:材料中的论断有没有违反同一律的要求?买荼叶的人所说的“好茶”指的是品质优良的荼叶,卖荼叶的人说的“好
9、荼”指的是没有变质的茶叶。卖茶叶的人的回答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把不同概念当作同个概念来使用,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在不同的时间或不同的条件下,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概念或判断,同一律并不要求它们一定是同一的。设计意图: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掌握:同一律的公式、内容;同一律的要求;同一律的条件性。议题二:不要自相矛盾矛盾律:思维的一致性要求探究二:韩非子难一载:“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一)矛盾律的公式、内容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维。要避免思维出现
10、不融贯致的逻辑错误,就要遵循矛盾律的要求。通常用公式“A不是非A”来表示矛盾律的内容。这个公式的意思是说: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它的否定论断“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二)矛盾律的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违反矛盾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自相矛盾”。(三)区别自相矛盾和客观矛盾。1.这位楚人为什么“弗能应”?2.下列论断有没有违反矛盾律的要求?小明想画一个方的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人类的认识能力既是无限的,又是有限的。这几周的军训太紧张了,但已经不知不觉地过去了。通过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分析点评,使学
11、生明白这位楚人犯了“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明白思维中的自相矛盾不同于事物的客观矛盾。矛盾律及其要求是就同一时间、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作的论断而言的,自相矛盾的论断是对客观实际的错误反映。客观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客观事物是发展变化的,此事物可以变成彼事物。从不同时间、不同方面对同一事物所作的相反论断,并不是自相矛盾的。设计意图: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掌握:矛盾律的公式、内容;矛盾律的要求;区别逻辑矛盾与客观矛盾议题三:不能骑墙居中排中律:思维的明确性要求探究三:在一次讨论会上,关于某部古典作品是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优秀作品,出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评价
12、意见。有人认为它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有人认为它不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讨论结束时,会议主持人表态说:“我反对第一种意见,也反对第二种意见。”(一)排中律的公式、内容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明确性的思维。逻辑思维既要排除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也要反对在“是”与“非”之间骑墙居中,在矛盾关系的论断之间持“两不可”的态度。这就要遵循排中律的要求。通常用公式“A或者非A”来表示排中律的内容。这个公式的意思是说: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二)排中律的要求排中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
13、都不成立。也就是说不能同时否认“A”,又否认“非A”,对“是”与“非”各打五十大板。违反排中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两不可”。(三)矛盾律与排中律的关系矛盾律表明,论断“A”和“非A”必有一假;排中律进一步表明,“A”和“非A”必有一真。识别与把握“A”和“非A”这种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的矛盾关系,对于提升逻辑思维能力有重要意义。1. 会议主持人的话是否合乎逻辑,为什么?2.结合P11页知识,分析两个情境乙违反了排中律还是矛盾律吗?材料一:甲:下周去香山看红叶,你去吗?乙:谁说我不去?甲:你去,请登记吧乙:我要是去,早就登记了甲:那么,你是不去呀?乙:我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学生思考:乙的回答犯了什么
14、错误?总结:乙的回答同时否定了“去”与“不去”,违背了排中律(不能同假,必有一真),犯了“两不可”的错误。材料二:甲说:下周去香山看红叶,你去吗?乙答:我去,也不去。甲说:你到底是去还是不去?乙说:我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学生思考:乙的回答犯了什么错误?总结:乙的回答同时肯定了“去”和“不去”,违背了矛盾律,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不能同真,必有一假)。通过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分析点评,得出主持人的话不符合逻辑,违反了排中律。因为两个判断构成矛盾关系,对两个具有矛盾关系的判断之一加以否定,必须对另一判断予以肯定(二者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逻辑思维反对在“是”与“非”之间骑墙居中,在矛盾关系的论断之间持
15、“两不可”的态度。设计意图:通过探究活动,对比分析,使学生掌握:排中律的公式、内容;排中律的要求;能够区别矛盾律与排中律课堂小结: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6.板书设计(板书完整呈现教与学活动的过程,最好能呈现建构知识结构与思维发展的路径与关键点)7.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关注作业的针对性、预计完成时间,发挥作业对复习巩固、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的作用;包括基础达标、拓展提升、开放实践等类别)(1)阅读书目推荐逻辑学十五讲(【中国】陈波);逻辑新引怎样判别是非(【中国】殷海光)。(2)课后活动建议(与同学分享)阅读亚里士多德关于三大逻辑规律的论述,寻找并分析现实生活中违背形式逻辑的三个基本规律的典型案例。8
16、.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结合教学特色和实际撰写)依托多媒体,充分挖掘教材,让学生学有所得9.教学反思(从学习、教学、评价和一致性四个基本问题的角度,进行教与学的经验性总结,如基于学情分析和目标达成度的对比反思、教学自我评估等)本框的内容主要是形式逻辑的三大规律,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其基本知识并学会遵循逻辑思维的规律,处理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能力得到培养,思辨和创新能力得到提升,学生能够概述形式逻辑的三个基本规律,并运用它们辨析常见的逻辑错误。需要改进的是在综合评述与运用形式逻辑的三个基本规律剖析生活实例的深度挖掘上还需要再下功夫。10.使用与改进建议(给使用本课教学设计的同行们提出的建议,包括本课教学评应该注意的问题,本课教学实施可以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改进教学的设想等)本节课主要以夯实基础知识为主,拓展深化的内容相对较少,对于学有余力或者层次较高的同学,可以对教材和课件的内容进行适当拓展,比如“混淆概念”和“偷换概念”的区别,跟形式逻辑三大规律有关的典型案例的分析与运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