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I卷(非选择题,共180分)现在一些新建道路的两旁使用了“风光”路灯一种利用太阳能和风能的“风光互补”型路灯。图是某游客近距离拍摄的该路灯照片,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 下列有关太阳能和风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太阳能是常规能源,风能属于新能源B太阳能和风能都属于可再生的能源C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能源,风能不是D太阳能和风能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使用2. 在该游客拍摄照片时,当时吹的风向不可能是南风北风东风西风A B C D【答案】1. B 2. A【考点定位】能源类型及特征,风光路灯的特点。【名师点睛】能源分常规能源和新能源,太阳能、风能都是新能源。从可再生角度分析,都是可再生能源。根据集热板的安装特点
2、,朝向正南方向。风能发电,为保证稳定的风力,风杆常与街道延伸方向一致。读下图为北半球某地等高线图,完成下列各题。3. 对图中规划公路叙述错误的是A最大高差可能为160米 B走向为东北西南C长度约为4千米 D穿越鞍部地区4. 下列剖面线图和沿图ab绘制的地形剖面线图一致的是【答案】3D 4. C【考点定位】等高线图,比例尺,地形剖面图。如图示意我国某区域冬、夏季日照时数空间分布。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1115. 下列四地中冬、夏季日照时数差异最大的是A B C D6. 导致该区域西部冬、夏季日照时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太阳高度 B天气状况 C昼夜长短 D海拔【答案】5. A6. C【考点定位】等值
3、线图的判读,区域日照时数差异的主要因素。【名师点睛】根据图中等值线数值,计算出各地冬夏日照时数的最大差异,进行判断。影响区域日照时数差异的主要因素有大气、昼夜长短、海拔等。冬夏日照时数差异,主要是昼夜长短的变化。美国“凤凰”号着陆探测器项目小组发布信息说:“凤凰”号在加热火星土壤样本时鉴别出有水蒸汽产生,从而确认火星上有水。读下表中的相关数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7. 升空后的“凤凰号”不属于下列哪个天体系统的天体_A太阳系B银河系 C河外星系D总星系8. 在八颗行星中,人类首选火星作为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行星,主要是因为火星上的一些现象与地球上的一些现象很相似,主要表现为_火星有类似地
4、球的极昼极夜现象火星、地球自转周期的长度都比较适中火星、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都比较适中火星上和地球上都有四季变化AB C D【答案】7. C 8. C【考点定位】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下表为乌鲁木齐地区2016年高三年级第一次诊断性测验时间表。读表完成下列各题1119. 此次考试期间,乌鲁木齐与喀什相同的是A.昼夜长短 B.日出时间 C.正午太阳高度 D.地球公转速度10. 地理学科考试结束时,乌鲁木齐某中学门口指挥交通的警察恰好位于路灯的杆影处,其位置最可能位于图中的A.处 B.处 C.处 D.处【答案】9. D 10. B【考点定位】地球自转、公转的特征及意义,日出日落方向与影子朝向。【名师点睛】
5、掌握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与纬度的关系,日出日落时间与经度的关系。了解地球公转的特征及意义。日出日落时间的季节变化,太阳方位与日影方向相反。江西三清山是花岗岩山岳峰林地貌的一个天然博物馆,被中外专家一致称为是“西太平洋地区最美的花岗岩区”。其中“东方女神”、“巨蟒出山”两处标志性造型景观,为世界“绝景”。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1. 形成图甲风景的岩石属于图乙中的AA BB CC DD12. 形成该景观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是A岩浆喷出地壳抬升外力作用 B地壳抬升岩浆喷出外力作用C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作用 D外力作用岩浆侵入地壳抬升【答案】11. A12. C【考点定位】地壳物质循环,岩石类型与地貌
6、景观。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右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1113. 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A.向陆地方向推进 B.向海洋方向推进 C.位置稳定 D. 反复进退14. 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A.形成新的贝壳堤 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 C.形成河口三角洲 D.迫使河流改道15. 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 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 1111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 D
7、.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答案】13. C 14. B 15. D14. 结合前面分析,形成新的贝壳堤需要海岸线相对稳定,A错。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则会使海岸线向海洋方向前进,进而使得新的海岸线距离贝壳堤愈来愈远,B对。河口三角洲是河水搬运的泥沙在河流入海口处堆积而形成的,C错。河流改道发生在内陆地区,不会发生在海岸线位置,D错。【考点定位】贝壳堤形成过程,位置变迁的原因。【名师点睛】了解贝壳海岸的形成过程及条件,形成过程中,位置相对稳定,形成贝壳沉积区域。泥沙在河流入海口堆积,海岸向海洋延伸,离贝壳海岸越来越远。第II卷(非选择题,共120分)46下图
8、甲是我国黄河中下游部分区域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回答问题。(24分) (1)简述甲区地貌的类型及形成过程。(12分) (2)说出R河自M至N的流量变化特点,并分析流量变化原因。(12分)【答案】111.Com(1)甲区域为冲积扇(3分),河流上游地形坡度大,水流搬运能力强,河流将上游泥沙带到出山口(3分);在出山口因坡降骤减,水流搬运能力大为减弱,(3分)部分挟带的泥沙堆积下来,形成从出口顶点向外辐射的扇形堆积体。(3分)(2)流量变小(3分)。原因:MN 河段为地上河,流域面积小(3分),少支流汇入和地下水补给(3分);沿途下渗和人为用水使流量变小(3分)。(从收支两方面来作答,共12分)【考点定位】区域地貌类型,主要形成过程,河段流量变化特点及原因。47(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示意贺兰山东麓堆积地貌及其纵剖面(1)描述图中沉积物分布特点。(6分)(2)以河流的出山口为界,说明河流流经地区等高线的变化特点(10分)【答案】(1)呈半环状分布(3分) 从扇顶到冲积扇末端沉积物颗粒逐渐变小。(3分)(2)出山口前等高线向西北弯曲且较稠密(4分) 出山口后向东南弯曲且较稀疏,(4分)数值自西北向东南递减(2分)【考点定位】冲积扇的特点,等高线变化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