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6-2017年《金版学案》历史·选修1(岳麓版)练习:模块综合检测卷三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18598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2017年《金版学案》历史·选修1(岳麓版)练习:模块综合检测卷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6-2017年《金版学案》历史·选修1(岳麓版)练习:模块综合检测卷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6-2017年《金版学案》历史·选修1(岳麓版)练习:模块综合检测卷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6-2017年《金版学案》历史·选修1(岳麓版)练习:模块综合检测卷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6-2017年《金版学案》历史·选修1(岳麓版)练习:模块综合检测卷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2016-2017年《金版学案》历史·选修1(岳麓版)练习:模块综合检测卷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2016-2017年《金版学案》历史·选修1(岳麓版)练习:模块综合检测卷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2016-2017年《金版学案》历史·选修1(岳麓版)练习:模块综合检测卷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2016-2017年《金版学案》历史·选修1(岳麓版)练习:模块综合检测卷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2016-2017年《金版学案》历史·选修1(岳麓版)练习:模块综合检测卷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2016-2017年《金版学案》历史·选修1(岳麓版)练习:模块综合检测卷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模块综合检测卷三(时间:10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 “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这九个执政官是主要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后来朝愈益民主化的方向发展。”这表明()A执政官掌握立法权B雅典民主制度的形成得益于其优越的地理环境C雅典民主制度的发展呈现和平渐进的趋势D雅典民主制度使贵族独享政治权利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情况。雅典由贵族主持的寡头政治“朝愈益民主化的方向发展”,表明其和平渐进的特点,C项正确。A项与题干无关;雅典小国寡民的特点取决于其地理环境,但民主的进程与之无直接关系,排除B项;D项不能体现出题干所强调

2、的“民主化”趋势。答案为C。答案:C2促进社会转型的重要动力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在春秋战国时期则表现为铁犁牛耕的使用,不过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此他最有力的证据是()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中有耕、牛二字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牵引犁头启土状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耕经济,考查学生处理历史信息和进行基本历史研究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对历史研究方法的初步掌握。呈牛牵引犁头启土状字形的甲骨文,属于历史文物类资料。是证明商代可能出现牛耕的最有力的证据,故D项符合题意。商代遗址中出土的牛骨,只能证明牛在当时的存在,而不能说明牛已用

3、于农耕,A项错误;B、C两项反映的是西周至春秋时期的状况,时间不符合。本题易错选A项,主要原因是没有认清牛与牛耕的区别。答案:D3迁都丧失了拓跋贵族集团的强有力支持,造成洛阳新贵与平城老人之间的疏离和对立,导致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酿成日后的政治危机。北魏孝文帝迁都在地理位置上最明显的变化是()A由南迁到北B由北迁到南C由东迁到西 D由西迁到东解析:本题抓住最关键的信息“北魏孝文帝迁都在地理位置上最明显的变化”,结合所学北魏孝文帝迁都形势图可知由“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迁到“洛阳”,B项正确。答案:B4王安石在河北民诗中写道,边境百姓“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感慨他们生不逢时,“汝生

4、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这些诗句表现了作者()对冗兵冗官的不满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对唐代治世的向往对北宋孱弱的无奈A BC D解析:“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中的“事夷狄”是指北宋给辽和西夏岁币,据此可以判断正确;根据“汝生不及贞观中”,可以判断正确。与材料无关。 答案:D5上(明太祖)曰:“昔汉武帝用东郭咸阳、孔仅之徒为聚敛之臣,剥民取利,海内苦之。宋神宗用王安石理财,小人竞进,天下骚然,此可为戒。”明太祖()A肯定王安石变法,认为王安石为下层民众进入仕途提供了机会B否定王安石变法,认为历代变法都是对民众的盘剥,并不可取C否定王安石变法,认为君臣不能以变法为名行敛财之实而苦天下D肯

5、定王安石变法,认为孔仅等人是为君聚敛而王安石是为国理财解析:从“此可为戒”来看,明显的是否定了王安石变法,首先排除A、D项;“孔仅之徒为聚敛之臣,剥民取利,海内苦之”“小人竞进,天下骚然”仅是两个朝代的个别现象,不能归结为“历代变法”,故B项不符合题意。答案为C项。答案:C6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A主张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B否定信仰上帝C宣扬圣经至高无上D挑战了教会权威解析:A、C在材料中没有涉及;B说法错误,因为宗教改革前后都是信仰上帝的;材料

6、的意思是宗教改革后教徒和上帝能直接沟通,所以宗教改革挑战了教会权威。答案:D7“依附于土地的农民在法律确定的期限内将被授予自由耕种者的一切权利”,此法令的颁布者是()A林肯 B明治天皇C威廉一世 D亚历山大二世解析:亚历山大二世于1861年下诏废除了农奴制,其核心有两点:一是宣布废除农奴制,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包括迁徙、婚姻、改变职业、拥有财产、订立契约等;二是规定全部土地为地主所有,农民可按照规定赎买一小块土地,赎金数额为土地实际价格的两三倍,农民支付一部分,其余由政府以有偿债券方式代付,农民必须在49年内还清本息。答案:D8挑战与应战对埃及早期现代化探索的思考一文中提到:“由于阿里认为拥有和

7、西方一样的军舰、大炮和机器设备。就可以与欧洲并驾齐驱;他不懂传统结构的留存,相应的整体功能保持不变,国家的现代化无法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据此,你认为阿里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马木路克势力的破坏和反扑B未从根本上触动原有的封建生产关系C穷兵黩武、对外扩张D欧洲列强的干涉解析:材料的关键信息是“传统结构的进展”,说明原有生产关系的存在是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故选B项。答案:B9关于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使两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推动了两国的工业化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根除了封建生产关系A BC D解析:本题考查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通过改革两国走上

8、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推动了两国的工业化,但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正确,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答案:C10近代一位日本官员说:“这就像乘坐三等火车一样,最初这里有足够的座位,但是,当更多的乘客进后,这里就没有位子给他们坐了。假如你在肩肩相擦、用双臂支撑自己时失去了自己的地方,那么你就不可能再恢复原来的位置必然的逻辑要求人们既要站稳脚跟,又要将双肘伸向任何可能出现的空间。”据此可知,这位官员主张()A大力发展交通 B努力发展经济C学习欧美文化 D进行对外扩张解析:材料“最初这里有足够的座位必然的逻辑要求人们既要站稳脚跟,又要将双肘伸向任何可能出现的空间”的信息说明作者主张进行对外扩张,故本题

9、答案为D。答案:D11梁启超在总结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时说:“日本之实行宪法也,在明治二十三年;其颁布宪法也,在明治十三年;而其草创宪法也,在明治五年。当其草创之始,特派大臣五人,游历欧洲,考察各国宪法之同异,斟酌其得失;既归而后,开局以制作之。”由此可见梁启超认为()A日本推行宪法进程太慢B明治维新确定了共和制度C中国应效法日本立宪救国D只有君主立宪才能挽救中国解析:梁启超分析日本在明治五年草创宪法,实行宪法则在明治二十三年,也就是说日本在实行宪法前经过了长期的准备,所以日本的君主立宪成功了,也就说明戊戌变法要想成功应效法日本立宪救国,C项正确。A项错误,梁启超并不是说日本推行宪法进程太慢。日

10、本没有实行共和政体,B项明显错误。梁启超并没有说君主立宪的重要性,故D项错误。 答案:C12天津著名中药企业达仁堂至今已有百年历史。20世纪50年代纳入国家集中统一管理后,原有分号与其全部脱钩,达仁堂只管生产,不管销售。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发展中,该企业曾一度“拔剑四顾心茫然”。造成其“茫然”的主要原因是()A集中统一管理使企业失去活力B企业产品质量下滑C企业失去分号,力量削弱D企业尚未适应市场经济解析:20世纪50年代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20世纪90年代中期是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时期,“茫然”的原因是对该转变尚未适应。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1、13(10分)下面是高二(9)班同学在学习了商鞅变法后用课余时间排演的一个话剧(片段)。旁白(高兴地):八年后的一农户家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主人忙着迎接客人,邻里纷纷道贺,你想知道他们在说些什么吗张三:祝贺你啊,同魏国这一仗,你立了大功,国君赏了你二级爵位,还有9亩田宅,过去只有贵族老爷才有资格享受这些,真羡慕你啊!主人(一脸喜庆):同贺同贺!去年你向国库上缴了那么多的粮食,不也受到奖励了吗!李四:诸位,自新法实施以来,咱老百姓安心务农,家给人足,路不拾遗,山无盗贼,百姓生活改善很多呀!今年,我又买了几亩良田,粮食多得吃不完。 主人:秦国不仅富了,而且在七国中,还是强国。我打了十年仗,只有

12、这几年才真正扬眉吐气,次次凯旋啊!阅读后请回答:(1)请你为上面一幕话剧拟定一个题目。(2分)(2)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商鞅变法实行了哪些措施?(8分)解析:本题通过一个情景材料考查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解题的关键在于结合所学商鞅变法的内容逐一分析材料,注意不要漏答。答案:(1)略(本问为开放性试题,题目只要围绕着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拟定即可)(2)奖励军功;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织。14(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汉书食货志材料二在20世纪末叶提及王安石,我们只更感到惊异:在我们之前900

13、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当日世界里任何其他地方提出。当王安石对神宗赵顼说“不加税而国用足”,他无疑地已知道可以用信用借款的办法刺激经济之成长。当生产增加货物流通时,即使用同一税率也能在高额的流通状态里收到增税之成果。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所反映的根本问题和对秦国发展产生的影响。(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用信用借款的办法刺激经济之成长”的措施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改革的认识。(9分)解析:本题考查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第(1)问从材料中“坏井田,开阡陌”的信息可知商鞅变法从根本上改变了旧的

14、生产关系,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回忆教材知识回答“影响”。第(2)问回忆王安石变法中的理财措施可知是青苗法、市易法。从改革的艰巨性、改革家的个人命运、改革家的政治策略等角度回答“认识”。答案:(1)商鞅变法从根本上改变了旧的生产关系(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激发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秦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使秦国力量强大,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2)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市易法。认识: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阻挠,不可能一帆风顺,要充分考虑到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改革成败的关键要看其积极成果能否得以保留和维持,不以改革者的个人命运为转移;改革措施要针对实际情况,行之有效,在改革的过程中要用

15、人得当;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答出三点即可)15(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阿里)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具体包括:效仿欧洲建立一批世俗小学和技术学校;减少宗教课程,增加现代科学内容;聘请外国教师任教;派遣留学生到欧洲(主要是法国)学习;等等。通过改革,现代世俗教育制度出现雏形。由于阿里对埃及现代教育的突出贡献,其被后人称之为埃及“现代教育之父”。 季诚钧、徐少君埃及教育世俗化的历史考察材料二(日本明治维新以后,统治集团)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他们又特别重视初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同时出于自身统治利益的目的,大力提倡“爱国”“忠君”的德育教育观。 杨世武明治统治集团教

16、育改革刍议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阿里教育改革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6分)(2)有学者认为明治政府的教育改革是其改革成功的关键所在,而也有学者持相反意见,认为正是其教育改革才最终导致明治维新走向歧途。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选择其中一种观点,说明理由。(7分)解析:第(1)问据材料关键信息归纳其特点;作用紧扣材料叙述的举措回答。第(2)问理解材料信息并做出选择,据观点迁移明治维新的措施和影响来回答理由。 答案:(1)特点:学习西方,世俗化,现代化。作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同意前者,理由:提高了日本国民的文化素养;培养了大量人才;促进日本

17、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同意后者,理由:宣扬忠君爱国思想,促使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对外侵略扩张,给亚洲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16(14分)福泽谕吉是日本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对近代日本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革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到达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来似乎容易,实际上此路不通。 福泽谕吉文明论概略(1)结合日本历史,说明福泽谕吉为什么提出“汲取欧洲文明”的主张。明治维新中有哪些“汲取欧洲文明”的做法?试举两例。(8分)(2)材料认为“汲取欧洲文明”的理

18、想途径是什么?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说明理由。(6分)解析:第(1)问实际考查明治维新的原因,需结合当时日本面临外来侵略和西方文明的特点回答,做法考查明治维新的内容,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任举两例即可。第(2)问先概括理想途径是什么,“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革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即先学文化再学制度最后进行物质建设,然后明确观点,阐述理由时要史论结合,语言规范。答案:(1)原因:欧洲文明是工业文明,代表历史发展方向;日本门户被美国打开,出现民族危机;日本长期闭关锁国,国力落后,需要壮大自身实力;中国深受列强欺凌的现实引起日本有识之士的警觉。做法: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答出建工厂、办学校、穿西装、练军队等具体措施亦可)(2)途径:先学文化再学制度最后进行物质建设。赞同。福泽谕吉学习西方必须思想、制度、经济多管齐下的主张很有见地,遵循先难后易的原则,有利于减少阻力,对明治维新有指导和推动作用。或不赞同。所列出的文化制度经济的学习顺序具有理想化和机械化的弊端,在实践中很难操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