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优化方案》2014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试题:第3单元单元综合检测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89766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化方案》2014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试题:第3单元单元综合检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优化方案》2014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试题:第3单元单元综合检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优化方案》2014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试题:第3单元单元综合检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优化方案》2014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试题:第3单元单元综合检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优化方案》2014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试题:第3单元单元综合检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2013年12月20日,“汉语盘点2013”揭晓,国内字和词分别是“房”和“正能量”,国际字和词是“争”和“曼德拉”。下列关于汉字的认识,正确的是()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汉字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文明标志汉字是我国现阶段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汉字是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A BC D解析:选A。本题考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和中华文明的基本标志,符合题意。大众传媒是我国现阶段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互联网是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错误。2中国结,全称为中国传统装饰结,是中华民族流行千载的手工编织

2、艺术品。其始于上古,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漫长的文化沉淀使得中国结渗透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纯粹的文化精髓,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近年来在华人圈里广为流行。这说明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已被世界各民族所接受具有鲜明的民族性A BC D解析:选A。中国结流行千载,渗透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纯粹的文化精髓,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体现了中华文化一脉相承,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符合题意。中华文化已被世界各民族所接受不符合事实。3浙江是文化大省,浙江人摇着河姆渡的小船,穿着丝绸之府的睡衣,捧着南宋官窑的饭碗,喝着卧薪尝胆的老酒,唱着情意绵绵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如果给以上文字加

3、一则标题,确切的是()A潜移默化,琳琅满目B一方水土,一方文化C尊重差异,包容多样D薪火相传,独善其身解析:选B。材料说的是浙江的地域文化特点,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区域性特征,故选B项。4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种中国威胁论不绝于耳。2013年7月9日,日本内阁通过了一年一度的防卫白皮书。这份白皮书颠倒黑白,矛头直指中国,妄称中国的海上行动对日本的安全和地区稳定“构成威胁”。下列观点可以批驳中国威胁论的是()中华文化具有求同存异的美好品质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在气质中华文化是激励人们奋斗的力量之源A BC D解析:选A。中华文化具有特有的包容性,能够与其他民族

4、的文化和睦相处;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故西方国家渲染“中国威胁论”是荒谬的,符合题意。表述正确但均与题意不符。5京剧藏戏文成公主中,藏戏与京剧相结合,剧中松赞干布演唱的藏戏和文成公主演唱的京剧巧妙结合,别具韵味。因此,京剧藏戏文成公主获得2013年底26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实现文化创新必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中华文化具有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的特点文化创新需要民族文化间的借鉴与融合中华文化具有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特点A BC D解析:选B。藏戏与京剧巧妙结合,别具韵味,体现了民族文化的融合和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特点,故选。强调的是如何对待外来文化,强调的是中华

5、文化的独特性,都不符合题意。6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吉祥物“凤舞东方”是一只载歌载舞、欢乐喜庆、吉祥美丽的凤凰形象。古代有“凤鸟至,河出图”,象征文化盛世的吉祥和瑞的说法,凤凰形象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它是象征吉祥的瑞鸟,民间有“百鸟朝凤”的说法,以凤凰作为吉祥物,喻示着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伟大复兴和繁荣发展。可见,“凤舞东方”吉祥物的设计()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体现了只有东方文化才是中华文化宝库的瑰宝 “凤凰”已化身为伸展凤翼、踏歌起舞的小女孩 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 A BC D 解析:选A。古代有“凤鸟至,河出图”、民间有“百鸟朝凤”等说法,体现了;以凤凰

6、作为吉祥物,喻示着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伟大复兴和繁荣发展,体现了。观点片面;与题意无关。72013年11月30日,山东大学举办子海首批重大成果发布暨“两岸古籍珍本合璧工程”论证会。中华文化是连接海峡两岸最好的桥梁,两岸古籍珍本合璧可透过两岸同胞的集体记忆,促进文化交流,提高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这表明()两岸同胞对同根文明和文化的认同 民族精神体现了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品质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优秀的文化典籍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A BC D 解析:选B。两岸古籍珍本合璧可透过两岸同胞的集体记忆,促进文化交流,提高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说明两岸同胞对同根文明和文化的认同,传统文化是维

7、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故选。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民族精神的特征。错误,优秀的文化典籍本身不会转化为物质力量。8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以国家统一为乐,以山河破碎为忧。天下一家,民胞物与,四海之内皆兄弟的观念,成为凝聚全社会的巨大精神力量。这主要体现了中华民族()A睦邻友好、崇尚交流的品格B开拓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C不畏强暴、英勇顽强的品质D注重团结、呼唤统一的精神 解析:选D。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材料主要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与题意无关,应排除。9下列语句与“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一致的有()位卑未敢忘忧国老骥伏

8、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天下兴亡,匹夫有责A BC D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的理解。题干中语句体现的是爱国主义精神,均与之一致。体现的是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10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的“民族心”和“民族魂”,历来是鼓舞我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伟大旗帜。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A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B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C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D弘扬民族精神,繁荣社会主义文化解析:选C。本题考查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应选C项。A、B、D三项不符合题意。11一个人只有为国家和民族贡献自己的智慧,只有把自

9、己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连在一起,才能赢得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最高尊重,才能把自己的人生价值最大化。这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爱国主义这一主题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的一致性知识分子是弘扬民族精神的主体A BC D 解析:选A。本题考查解读信息并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说法正确并且符合题意,说法错误,人民群众才是弘扬民族精神的主体,不仅仅是知识分子。122013年5月21日至23日,习近平在四川芦山地震灾区看望慰问受灾群众,对抗震救灾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他强调,要继续大力发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让灾区人民早日走出灾难阴影,开始美好新生活。下列对抗震救灾精神认识正确

10、的是()抗震救灾精神为民族精神增添了新的时代内容抗震救灾精神彰显了民族精神的先进性和时代性抗震救灾精神是民族精神在抗震救灾中的突出表现抗震救灾精神由民族精神决定,并推动民族精神发展A BC D解析:选C。抗震救灾精神是在抗震救灾的实践中形成的,是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体现了民族精神的先进性和时代性,故符合题意。中“抗震救灾精神由民族精神决定”说法不妥,故排除。13201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程开甲院士,是我国核试验科学技术的创建者和领路人,在研制原子弹、氢弹和导弹的过程中,发扬了崇高的“两弹一星”精神,为我国核武器事业和国防高新技术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下列对“两弹一星”精神认识正确的

11、是()它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了新的时代内容 它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它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体现 它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A BC D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符合题意。错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14党的十八大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弘扬中华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振奋民族精神。之所以要振奋民族精神是因为民族精神()是维系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渗透在整个民族文化的各个方面A BC D解析:选A。本题考查弘扬民族精神

12、的原因,正确且符合题意。与题干构不成因果关系,应排除。15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中国精神可以()传播正确的价值观,为民族振兴提供物质力量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积聚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发挥先进文化作用,决定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凝聚强大精神力量,为国家富强提供重要保证A BC D解析:选D。本题考查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符合题意。表述错误,应排除。二、非选择题(共40分)162013年2月4日,习近平指出,要着眼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对称的文化软实力,提高中

13、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8分) (2)结合所学知识,为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提出建议。(12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等知识。第(1)问,首先要指出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然后分别表述每个特征的表现。第(2)问,要注意整合教材知识,从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继承传统文化、文化创新、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等角度提出建议。答案:(1)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汉字和史书典籍是重要的见证。(4分)博大

14、精深是中华文化的又一基本特征。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的成就体现了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各地区文化相互交流、借鉴,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之瑰宝,中华民族之骄傲,它们共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 (4分)(2)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要全面认识祖国的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要立足社会实践,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不断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创新。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人民发展中华文化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15、 (每点3分)17某校高二年级时政小组围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一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您参与其中。【“震区”的民族精神】芦山地震发生后,华夏儿女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神州大地到处涌动着炎黄子孙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到处迸发着华夏儿女心系灾区的无疆大爱。灾区人民更是戮力同心、守望相助,他们以坚强的意志开展自救互救,救亲人、救邻居、救陌生人的事迹感天动地。现在,灾区人民又以不屈的精神开始了灾后重建。从汶川到芦山,灾区群众在承受灾难和痛苦的同时,展现的是一脉相承的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道德精神。这种精神穿越时空,滋养着当代华夏儿女,闪耀出更加耀眼的人性光辉,绽放出更加灿烂的精神之花。(1)震区的感人事迹向

16、世人展示了怎样的中华民族精神?(6分)(2)结合材料,简要说明在抗震救灾过程中中华民族精神所发挥的作用。(7分)【“身边”的民族精神】时政小组中某同学就“你认为应该怎样弘扬民族精神?”对部分同学进行了采访,下面是几位同学的回答。同学甲:我觉得我们应该把民族精神落实到身边小事中,比如每周的升旗仪式上,我们必须做到服装整齐,纪律严明,态度严肃,坚决杜绝交头接耳,嘻嘻哈哈,东倒西歪。同学乙:我认为弘扬民族精神应该继承“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同学之间不比吃穿,只比学习,要养成随手关灯、节约用水等好习惯,为节约资源贡献力量。同学丙:我认为弘扬民族精神还需要坚决抵制外来文化。比如国外的电影、电视剧、动画片

17、等都不应该进口,这样才能保持民族精神的本色。(3)现请你围绕采访的问题对上述三位同学的发言进行总结概括。(7分)解析:本题考查民族精神的内涵、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和途径。将民族精神的五个基本内涵和材料对照进行筛选,即可回答第(1)问。回答第(2)问,可将教材中民族精神的地位、弘扬民族精神的必然性与抗震救灾的过程联系起来进行表述。解答第(3)问,首先要辩证地看待材料中三位同学的观点,尤其是丙的观点;然后结合教材知识概括如何弘扬民族精神。答案:(1)华夏儿女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灾区人民自救互救,展示了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2分)华夏儿女心系灾区的无疆大爱,展示了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2分)从汶川到

18、芦山,灾区人民表现出的不屈精神,展示了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2分)(2)中华民族精神是团结各族人民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战胜灾难和困难的精神支撑和精神动力,是中国人民战胜灾难和困难的不竭力量源泉。(2分)在抗震救灾过程中,中华民族精神展示了中华儿女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儿女的价值追求。(2分)在抗震救灾过程中,中华民族精神也起到了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作用,也展示和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坚定了我们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3分)(3)甲同学的回答说明,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应该把弘扬民族精神贯彻到我们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中。(2分)乙同学的回答说明,弘扬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2分)弘扬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丙同学认为“弘扬民族精神还需要坚决抵制外来文化”是错误的。弘扬民族精神既要借鉴外来文化的长处和有益成果,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自觉抵制西方腐朽思想侵蚀。(3分)必修3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