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泰一中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2018.11.3说明:本试题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I卷 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先秦有思想家认为:“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这体现了A 民贵君轻的主张 B 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C 克己复礼的思想 D 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2孔子曾说:“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孟子也说:“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2、!”董仲舒也认为:“夫仁人者,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据此可知,三人都A 代表了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 B 体现了不同时期儒家思想的治国之道C 体认、遵循和信奉仁义之道 D 提升了儒家思想在当时的地位和影响3下表是有关孔子诞辰的记载,据此可以得出较为合理的推论是A 公羊传成书最早,故说法最可信B 史记记载最详细,故说法最可信C 海昏侯墓葬文物是地下最新发现,故说法最可信D “纸上之材料”应与“地下之新材料”相互印证4春秋战国民本思潮的重心有二:在人类与自然关系(天人关系)方面,突出人的地位;在人类社会关系(君民关系)方面,强调民的作用。这种民本思潮A 证明了儒家思想成为主流 B 成为了秦
3、国统一的指导思想C 反映了天命观念影响深远 D 有利于缓和紧张的社会矛盾5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主张“仁”和“礼”,法家强调“法”和“刑”,老子强调自然的静态平衡,这些主张的共同之处是A 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 B 重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C 都阐释了各自的“和谐”思想 D 都体现“礼”、“法”并用思想6老子说:“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这意味着A 老子认为仁礼很重要 B 老子把道德仁义礼等量齐观C 老子认为道是最高境界 D 老子融合了道家和儒家思想7战国时期,某位思想家提出,人生下来就有物质欲望。物质欲望得不到满足,就有争夺。争夺使社会秩序紊乱,这就产生了维持社会秩序
4、的礼。该思想家是A.孟子 B.荀子 C.韩非子 D.庄子8易中天教授曾经评价先秦某思想家说:“在他心目中,民权高于君权。在他看来,君权虽为天授名为天授,实为民授。”以下各项中,能够为上述观点提供依据的是A “我无为而民自化” B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C “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 D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9.“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这段话反映了A.孟子“仁政”学说 B.韩非子的变法革新C.墨子“兼爱”思想 D.庄子“齐物”观点10.战国时期,儒家学说和墨家学说在民间广为流行,形成了“非儒即墨”的局面。但主要诸侯国的统治者却纷纷采用法家学说,兴起了变法运动
5、。官方采取与民间不同的态度A.是因为儒家思想不利于巩固统治 B.是出于实现统一全国目标的需要C.是出于应对政治军事形势的需要 D.是出于建立和谐社会目标的需要11.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下列选项中体现的思想与这一主张属于同一派别的是:A.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B.法不阿贵,绳不绕曲C.人不畏威,则大威至矣 D.俭节则昌,淫佚则亡12.史料是历史片段的记录和遗存,历史研究离不开史料。下列不属于史料的是A.殷墟出土的刻有卜辞的牛骨 B.明朝内阁大堂旧址C.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的主张 D.史记、汉书13萧公权说:“董子虽以言灾异下吏,然观汉书天文、五师两志所述,足知
6、天人相与已成为西京之显学,而仲舒乃其重要之大师。抑吾人当注意,董子言天人,其意实重革命而轻受命,详灾异而略祯祥。”他认为该学说A 遭到了封建士大夫的批判 B 迎合君主谋取权位的需要C 限制君权以防止专制弊端 D 鼓吹革命推动反专制斗争14人类自古便喜欢仰望天空。每逢日食,现代人不分阵营,不论信仰,纷纷驻足观看这宇宙奇观。历史上,西汉宣帝年间发生一次日食时,宣帝即刻下诏说:“皇天见异,以戒朕躬,是朕之不逮、吏之不称也。”汉宣帝的认识和做法体现了哪种主张A 独尊儒术 B 大一统 C 天人感应 D 君权神授15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向全社会敞开,但那繁琐的过程,漫长的求学之路,实际上却有利于那些足够财力进
7、行多年的学习和准备的阶层。这说明科举制A 阶层的流动性有限 B 没有改变平民的等级观念C 具有封闭性 D 违背了公平原则16唐诗“慢束罗裙半露胸”“绮罗纤缕见肌肤”,描写了唐朝服饰的艳丽著华和开放。但宋朝时的服饰却简洁质朴,女装拘谨、保守,色彩淡雅恬静。唐宋服饰的演变,反映了人们审美观的变化,此种审美观的转变主要是由于A 专制集权的巩固 B 封建经济的衰退C 理学思想的影响 D 审美意识的觉醒17胡道静称“朱熹是历史上一位有相当成就的自然科学家”,李约瑟也认为:“理学的世界观和自然科学的观点极其一致,朱熹是中国历史上最高的综合思想家”。二者的评价主要基于朱熹A 唯心主义的世界观 B 格物致知的
8、方法论C 明道德之善的情怀 D 求科学之真的精神18李贽并未绝对地否定孔子及其思想,在佛寺生活期间,他谈经读佛却还供奉孔子;他反对把孔子言论的价值绝对化和对孔子的盲目迷信。这在当时A 背离了传统儒家思想 B 开启了清代的考证学术之风C 有助于摆脱正统儒学的束缚 D 奠定了近代民主思想的基础19顾炎武说:“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黄宗羲说:“扶危定倾之心,吾身一日可以未死,吾力一丝有所未尽。”这说明他们都A 以天下为己任 B 抨击君主专制C 提倡民主法治 D 反对宋明理学20爱日斋丛抄中记载“大概唐末渐有印书,特术盛行,遂以为始于蜀也。当五季乱离之
9、际,经籍方有托而流布于四方,天之不绝斯文,信矣!”现此可知A 活字印刷术在唐末开始使用 B 唐朝四川地区印刷术最发达C 雕版印刷术推动了文化发展 D 造纸技术出现了重大的改进21三国时,吴国攻蜀国,用船装载茅草。兵士们每人一手执茅草一把,内藏硫磺和焰硝,自带火种;另一手拿刀枪,接近敌阵后,顺风点火,火势蔓延700里,蜀军大败。这一记载A 说明吴国有制造火药的技术 B 表明此时火药已经发明C 体现古人对火药材料的认知 D 反映火药开始用于战争22苏轼曾有这样的感慨:“余犹及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书,日夜诵读,惟恐不及。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
10、纸,学者之于书,多且易致。”可以看出,从“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到“多且易致”的原因是A 造纸术的革新 B 雕版印刷的推广C 活字印刷的普及 D 科举取士的需要23下表是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数据,由此可以得出:类别数学天文历法气象地学化学农学机械水利轻工兵器项数2225259257789A 儒家思想重人伦轻科技 B 科举制度推动科技发展C 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世界 D 中国古代科技为农业服务24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欧洲,“不仅对作战方法本身,而且对统治和奴役的政治关系起了变革的作用”;“以前一直攻不破的贵族城堡的石墙抵不住市民的大炮,市民的子弹射穿了骑士的盔甲。贵族的统治跟身穿
11、铠甲的贵族骑兵同归于尽了。”这从本质上说明了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到欧洲后A 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过程 B 促使生产关系发生了革命性变革C 促进了欧洲的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D 大大改善了欧洲各国的军事装备第II卷 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5题22分,第26题18分,第27题12分,共52分。)25(22分)儒学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孔子坚信道德和政治不可分离,政治即是建立在伦理基础上的控制。在孔子那里,“政”之语义源头是“正”,显然含有浓厚的道德寓意。他甚至直接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又说:“为国以礼”。孔子并不
12、愿意像法家一样,为执政者提供一整套的机构组织及法律设计,他始终相信道德的力量,以及道德表现形式礼的力量。宋石男孔子的历史和历史的孔子材料二: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以服务于当时阶级的、时代的需要。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选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材料三:如果一种思想成为拥有权力的意识形态而笼罩一切,这时,会有一些空洞的套话反复,这些话语不仅会常常写在书里而且会成为背诵的教条,甚至当作生活的金科玉律我曾经相当注意明代和清朝初期,皇权运用普遍主义的真理观念对思想的垄断和遏制。葛兆光中国思想
13、史导论思想史的写法(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孔子的治国理念及其理由。(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董仲舒的孔子”和“朱熹的孔子”的理解(12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之际中国思想界存在的问题,概括这一时期儒学的新发展。(6分)26阅读下列材料:(18分)材料一: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二:天理流行,触处皆是
14、: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朱子语类材料三: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下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请回答:(1)材料一集中反映了董仲舒哪些思想主张?(2分)有何影响?(6分)(2)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其“新”在何处?(6分)(3)材料三作者提出了哪些新的观点?(2分)这些观点形成的经济根源是什么?(2分)2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20世纪7
15、0年代初期,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说:“就中国人来说,几千年来,比世界上任何民族都成功地把几亿民众,从政治文化上团结起来。他们显示出这种在政治、文化上统一的本领,具有无与伦比的成功经验。”截至17世纪的千余年间,中国人在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方面都远远走在世界其他民族的前面,对人类文明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正如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所说,此时的中国“走在那些创造出著名的“希腊奇迹的传奇式人物的前面,和拥有古代西方世界全部文化财富的阿拉伯人并驾齐驱,并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着一个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摘编自张西平向世界说明中华文化的现代价值根据材料,提取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任意一条历史信
16、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材料的观点(12分)(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逻辑严谨)。新泰一中实验学校高二上学期历史测试(一)参考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DCDDCCBDBCBCCCA161718192021222324CBCACCBDA25.(22分)(1)理念:为政以德;为国以礼。(2分)理由:道德和政治不可分离;政治是建立在伦理基础上的控制。(2分)(2)董仲舒继承并发展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学说,融合法家,道家,阴阳家建立新的儒学体系。主要思想观点有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礼法并施等。其影响是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
17、流地位。(6分)理学家把儒学发展到理学的高度,朱熹是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主要思想观点有“理”是世界之本源,理即是三纲五常,格物致知,“存天理,灭人欲”等。其影响是发展了儒学,使儒学思辨化,强化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6分)(3)问题:理学走向僵化;思想文化专制。(2分)发展:批判君主专制;追求个性解放;提倡工商皆本;经世致用。(4分)26.(18分)(1)主张: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分)影响:有利于巩固政治一统(有利于加强皇权或中央集权);推动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促进儒学确立中国传统文化主流地位。(6分)(2)“新”:把理和儒家传统道德结合起来(儒家传统道德上升到理的高
18、度);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思辨化、哲学化;(6分)(3)观点:批判君主专制,限制君主权力;工商皆本思想;(2分)经济根源: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2分)27(12分)示例1:论题:儒学精髓造福于人类社会。(2分)阐述:儒家注重积极有为的人生实践,求道、求真、求诚的价值本体论培育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儒家强调真善美的统一价值原则培育了讲道德、重教化的民族精神,为中国人树立了正人君子观念,对建立道德观念、协调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培育中华礼仪之邦起到了根本的指导作用;儒家向往的理想社会是一个天下为公的小康社会和大同社会,培育了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魂。孔子“已欲立而立人,
19、已欲达而达人”的忠恕思想,以及儒家和合观念有助于化解国与国、民族与民族、宗族与宗族之间的矛盾冲突,既认同自身,又尊重他人,从而发挥儒家思想在当代的积极作用,使东方文明的精髓造福于人类社会。(10分)示例2:论题: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先民为世界留下的成就。(2分)阐述: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及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重要创造,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且这些发明经由各种途径传至西方,对世界文明发展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造纸术的发明为人类提供了经济、便利的书写材料,掀起一场人类文字载体革命;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指南针的发明为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提供了条件;火药武器的发明和使用,改变了作战方式,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摧毁了封建堡垒,加速了欧洲的历史进程。(10分)示例3:论题:中国科举制实为西方文官制度的源头。(2分)阐述:中国科举制度是一种通过公开考试选拔官吏的政治制度,其内涵是公开考试,择优录取人才。近代随着西方传教士东来,也将这一制度传入西方并为西方国家推崇和借鉴,西方文官政体是西方各国结合本国国情所创立的一种崭新的政治制度,西方文官政体源于中国的科举制,而又在中国的科举制基础上有了很大的发展。(言之成理即可)(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