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东省招远市第二中学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 单元过关测试题 .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14153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招远市第二中学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 单元过关测试题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山东省招远市第二中学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 单元过关测试题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山东省招远市第二中学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 单元过关测试题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山东省招远市第二中学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 单元过关测试题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山东省招远市第二中学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 单元过关测试题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山东省招远市第二中学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 单元过关测试题 .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山东省招远市第二中学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 单元过关测试题 .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山东省招远市第二中学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 单元过关测试题 .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一历史 第一单元 单元测试 2016.11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 在商代,巫总管一切“神事”,所有的“民事”又都要涂上“神事”的色彩。这表明() A政权与神权结合紧密 B权力尚未高度集中 C民本色彩较为浓厚 D宗法制度雏形初具2. 中国有一史学家认为“封建之制,实为吾国雄长东亚,成为大一统之国家之基;而外观虽号统一,内部之文化实分为无限之阶级。”这里的“封建之制”是指 A分封制 B王位世袭制 C宗法制 D郡县制 3. 学者徐增阳说:“在农民的心目中,理想的国家政治关系成了家族关系的自然放大,官吏被称为父母官,理想的皇帝就是爱民如子的慈父。”这主要体现了传统中国() A家国同构

2、观念 B宗法血缘关系 C中央集权意识 D安土重迁理念4. 千秋兴亡秦朝一书中提到:“秦始皇试图将赢氏家天下传之永远的想法,不过是一场白日梦。但他从千秋万代着眼而精心构造的帝制和一整套国家制度,却开创了延续2000年的中华帝国的基业。”在此,作者肯定的是 A世袭制B中央集权制 C郡县制 D皇帝制5. 美籍华人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史上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次“转型”的主要表现是() 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C行省制代替郡国制 D内阁制代替三省制6. 汉朝早期,统治者试图在周朝松散的政治联盟和秦朝严格的中央专制间走

3、一条中间路线。”材料中的“中间路线”是指() A、郡国并行制度 B、中朝制度 C、刺史制度 D、察举制度7. 明代王夫之说:“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郡县制“弗能改”的主要原因是( ) A符合中央集权需要 B两千年惯性使然 C符合地方发展需要 D古今上下皆安之8. 日本学者和田清认为中国官制的一个特色是“波纹式的循环发生”,即“天子个人左右的微臣逐渐获得权力,压倒了政府的大臣,终于取而代之。但取代之后,其中又别有私臣变成实权者,再来取代现有的政府大臣。如此后浪推前浪式的往复不已。”以下官职的设置符合这一特色的是 A秦朝的三公九卿 B汉朝的“中朝

4、”C隋唐的三省六部 D宋朝的枢密院9. 唐书百官志云:“自开元以后,常以领他职故时方用兵,则为节度使;时崇儒学,则为大学士;时急财用,则为转运使。”其目的是: A兼职兼用,提升宰相特权 B架空相权,使之徒有虚名 C按需定权,加强君主专制 D侵夺相权,直至废除丞相10. 据旧唐书刘祎之传记载:宰相刘祎之得罪了武则天,则天借故下敕惩治他,祎之见敕文未经中书门下附署,遂说:“不经凤阁(中书)鸾台(门下),何名为敕?”对这一故事的阐释,正确的是 A武则天时期相权在与皇权的斗争中处于上风 B唐代三省六部制有效限制、约束了皇权 C武则天的做法违背了权力中枢的运行程序 D唐代皇帝的诏令、制敕需经中书门下批准

5、11. 唐太宗即位之初担任门下省属官的魏征,对中书省起草的有关征兵的敕书,尽管已经皇帝签署下发到门下省,但他坚持不肯署敕,该敕书终没有颁下施行。此后门下省逐渐具有封还敕书的权力。此外,尚书省奏抄也要经过门下省审驳。上述现象说明 ()A门下省在日常政务中居枢纽地位 B唐代初期皇权与相权形成制衡C门下省具有独立的行政决策权力 D三省制是唐代的最高决策机制12. “品”是我国古代官吏的级别,分一到九品。在隋唐时期六部最高长官是正三品,到了明代提升为正二品。这主要是因为明代()A官员晋升相对容易 B中枢机构设置调整 C.科举选拔趋向严格 D.中央集权不断强化13. 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以知人出名。田

6、歆对他说:“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我想自己选一位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之。”为此,促使了下列哪一制度的实施() 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14. 吕思勉中国通史中写道“隋炀帝本好辞华,所设的进士科,或者不过是后汉灵帝的鸿都门学之类。这是制度本身的变化,不能执后事以论其初制的。科举所试之物,虽不足取,然其取士之法,则确是进步而可纪念的。”以上材料主要反映了() A德主才辅的人才观逐渐形成 B科举从学术研究转为选才手段 C选官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D选官考试内容日趋经世致用化15. 隋唐均规定:“工商不得入仕。”宋太宗在淳化三年(992)三月二十一日的

7、诏书中,规定:“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宋会要辑稿选举)。甚至还出现“有道释之流还俗赴举”现象。由材料可知() A.宋代科举取士逐步取消了身份职业限制 B.宋代统治者奉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C.科举考试成为宋代文人入仕的主要途径 D.宋代科举取士条件相对放宽16. 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在其史学名著国史新论中写道:“汉代的宰相是首长制,唐代的宰相是委员制”,对此论断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汉代宰相权倾天下 B.唐代宰相轮流坐庄 C.宰相权力不断集中 D.宰相权力走向分散17. 新唐书百官志:“唐之官制,其名号禄秩虽因时增损,而大抵皆沿隋故”。下列制度符合该论述的有() 科举制

8、三省六部制 内阁制 二府三司制 A B C D18. 分析下面表格中有关察举制与科举制的相关内容,不能得出的结论是()察举制科举制品德、学问、议政能力“以文取士”长官举荐自由报考“人、门兼美”“取士不问家世” A.由强调门第到取消门第限制 B.由地方推荐到考试选拔 C.由注重整体素质到注重知识才能 D.由世袭制到任期制19. 一位历史学家评价某制度是“皇权下的民主”、“现代分权制度的雏形”、“具有集体领导的性质”。下列选项中最适合这一制度评说的是 A秦朝三公九卿制 B唐朝三省六部制 C宋朝二府三司制 D明朝殿阁大学士20. 历史学家钱穆以为古代中国:“皇室的权,总是在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在逐

9、步降。”下列史实体现这一观点的是()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 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北宋设立枢密院 清朝设置军机处 A. B C D21. (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上学期月考)明朝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皇帝不满内阁票拟,发回重拟时,如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以上材料主要表明( ) A明朝内阁的权力高于皇权 B内阁事实上成为决策机构 C明朝皇权较前代有所弱化 D内阁对皇权存在一定制约22.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从秦朝到清朝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秦朝在全国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 汉初吸取秦亡教训,推行郡国并行制 元朝设置中书省

10、 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清初“军国政事” A. B C D23. 据说清代乾隆年间,有个翰林,把“翁仲”误写成“仲翁”,乾隆批以诗“翁仲如何作仲翁?十年窗下少夫功。如今不许为林翰,罚去江南作判通”进行挖苦。诗中“判通”是“通判”的故意颠倒,“通判”这一官职设置的时间和目的是() A宋朝监察、控制地方官 B明朝巡查地方、检查政令贯彻情况 C汉朝巡行郡国、监督诸侯国D唐朝代天子出巡、检查地方法纪24. 元史张雄飞传记载,元世祖忽必烈问政于汉臣张雄飞,张雄飞答道:“古有御史台,为天子耳目。凡政事得失,民间疾苦,皆得言;百官奸邪,贪秽不职者,即纠劾之。为此,则纪纲举,天下治矣。”元世祖遂设立御史台。从材料

11、中可以看出御史台的主要职能是() A行政管理 B访贫问苦 C监察官吏 D缉捕侦查25. 洪武十二年,明王朝颁布了大明律,它规定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内乱等为 “十恶”重罪,属于“常赦所不原”。“大臣专擅选官”“交结朋党紊乱朝政”“交结近侍官员”“擅为更改变乱成法”等列罪条款又为明律所特有。这些规定() A表明皇权专制的继续强化 B规范内阁机构的运作程序 C协调了君权与相权的关系 D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26. 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调整与变革,下列措施反映强化中央集权的是()A“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B“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

12、迁之宗”C“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D“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郡县又远于一省,若有边徼之事者,则置宣慰司以达之”26(13分)一部国家或王朝史,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历史。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是实行层级制管理的国家面临的一项长期任务。皇帝中央政府郡县三公九卿制郡守县令材料一(1)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国古代何种政治制度?其突出特点是什么?(3分)材料二: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困平城,病流矢,陵迟不救者三代。后乃谋臣献画,而离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

13、始,郡国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柳宗元封建论(2)依据材料二,指出与“秦制“相比,汉制出现了什么失误?(3分)材料三 宋朝的发展轨迹上,承载着晚唐五代以来太过沉重的历史教训。“祖宗之法”立意于防范“意外仓促之变”,以制度的平缓调适保证政治的稳定。这一方针,有效地杜绝了内部的重大变局,使得宋代以后,中国历史上再没有出现通过兵变或所谓“禅让”等方式篡取中央政权而成功者,也没有发生严重的地方分裂割据局面。 创新与守旧,从“祖宗之法”看宋代的政治基调(3)依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在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时,是如何贯彻“防范意外仓促之变”方针的?请简要评价之。(4分)(4)综上所述

14、,你认为怎样才能协调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2分)26(1)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上。(3分)(2)汉初在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实行分封制,郡国并行,导致王国实力膨胀,威胁中央集权。(3分)(3)采取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等办法削弱地方权力;(2分)加强了中央集权,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分裂割据局面,但导致“冗官”、“冗兵”、“冗费”问题。(2分)(4)科学合理地划分中央与地方的职责权限;加强中央的宏观调控;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中央和地方管理体制。(2分)第一单元过关答案1-5 AAAAC 6-10 CAABB 11-15 ADB DDD17.【答案】(1)变局:统治阶层在西周由世袭贵族组成 ,到西汉建立时皇帝和大臣大多出身布衣。(2分)变化:从分封制到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逐步确立。(4分)18.【答案】(1)内容:汉朝:设御史大夫监察百官;派遣刺史监察郡国。(4分)明朝:对中央主要行政部门进行对口监察;监察官员可风闻奏事;设厂卫等特别机构监督官员。(6分)特征:君主专制统治强化(封建制度腐朽没落)。(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