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字情深近来读季羡林的寿作人,一则往事很使我感动。当年画家吴作人和季羡林私交甚好,他们曾一起收藏国画,还在赴印度和缅甸访问时一起度过仿佛在云端的愉快日子,真挚的友谊一直充盈两人心间。吴作人88岁患了重度中风,他的夫人萧淑芳女士说,他对以前的事记得清楚,对眼前的事过目皆忘。一天,江苏文艺出版社的张晶华应约到他家为他拍照。拍完后,因出版需要,张晶华请吴作人签名。他把签名册送到吴作人手中,一页一页翻过,当见到季羡林签的那页时,吴作人十分激动,用手指着签字双唇颤抖,眼含泪花,执意要将自己的名字签在季羡林的签名旁。他夫人怕他弄损了季羡林的签字不好制版,请他在另一页上签,他固执不签,十分生气。最后,他还是
2、在另一页上签了。令人悲伤的是,尽管他夫人一再提醒,但是一代大师竟然连自己的名字也记不得了,反倒写了一堆介乎美术线条的草字,但清晰可辨提一个“林”字。写着写着,他流泪了当时神志不清的吴作人对友人的情感却是清醒的,他完全沉浸在对季羡林的美好回忆中,一个“林”字流露出他内心对朋友的真挚,十分感人。沈从文有过一段韧性的爱情,他非常喜爱秀美文静的才女张兆和,便情不自禁给这位学生写起了情书,从此一发不可收。情书被张兆和交给校长胡适,胡适说:“喜欢就可以交往,不喜欢也不是太大的错。”从此,张兆和才敢看他的信,爱的情愫也悄悄萌发。1932年张兆和毕业,沈从文想去她苏州的家提亲,因父母不在身边,张兆和没有答复沈从文,沈从文怏怏不乐地回了青岛。在得到开明的父亲许可后,张兆和与天性厚道的二姐张允和同去邮局给沈从文发电报。张兆和在电报中说:“乡下人,喝杯甜酒吧。”二姐张允和的电报则只有一“允”。一个“允”字,虽出自二姐之手,却也道出了许多真情,让沈人文长达4年的追求终于有了圆满结局。在保家卫国的自卫还击战场上,一位只有十八岁的年轻小战士,在被敌人炮弹击中,生命的最后时刻,用自己的鲜血在之前写好地址的信封上颤颤抖抖地写下一个“国”字,而后就牺牲了。这是他给家里唯的亲一母亲写的最后一封信。一个“国”字,体现了年轻战士为国家安危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这真是,人间沧桑多事事,一字真情动古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