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过关检测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12310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过关检测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过关检测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过关检测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过关检测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过关检测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过关检测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单元过关检测(一)一 选择题1(2019海南枫叶国际学校高二期末)夏代最初几个君主不称王,而称为“后”(意思是生育,亦有祖先之意)。直到少康(夏朝第六世君主)才明确称“王”(意为天地人的主宰)。这一变化源于()A宗法观念影响消退 B中央集权制度强化C君主权威显著增强 D官僚体制逐渐完善答案C解析根据“直到少康(夏朝第六世君主)才明确称王(意为天地人的主宰)”可知,材料体现的是君主权威的加强,故选C项。宗法制是在周朝确立的,排除A项;中央集权制度是在秦朝确立的,排除B项;官僚体制是在秦朝确立的,排除D项。2(2019云南玉溪月考)周王朝实行诸侯领土领民制度。周天子作为“天下”共主,直属的领土原本

2、就只是“天下”之中的一国,受到周围大小诸侯领土的直接限制。后来不断“为诸侯所侵”,到周赧王时已经只剩洛阳周围那一小片地方、大约三万人的领土,不仅“与家无异”,而且是个小“家”。这反映了()A周朝的分封制从来就没有真正实施过B周天子的权威实际上只限于“周王国”C分封制是建立在实力基础上的等级制D分封制下诸侯可随意侵夺周天子领地答案C解析周天子直属的领土后来不断“为诸侯所侵”,反映出分封制下诸侯尊崇周天子为“共主”是实力对比的结果,在周天子实力不济的情况下,其地位也就岌岌可危,说明分封制是建立在实力基础上的等级制,故选C项。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在分封制下,周天子是“天下共主”,具有至尊权威,排除

3、B项;诸侯侵夺周天子领地现象是在分封制遭到破坏的情况下发生的,排除D项。3(2019浙江桐乡摸底)全球通史写道:“新皇帝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材料所说的行政管理制度()A具有浓厚的贵族政治色彩B使中央得以垂直管理地方C旨在充分发挥地方自主性D由秦始皇首创并推行全国答案B解析由材料“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可知是秦朝推向全国的郡县制,各级官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建立了一套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行政制度,故B项正确。郡县制的官员由皇帝任命,有任期,服从于中央统治,是官

4、僚政治的体现,排除A项;秦朝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地方自主性受到削弱,排除C项;郡县制起源于春秋后期,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已广泛实行,并非秦始皇首创,排除D项。4(2019辽宁师大附中高二期末)秦朝法律为关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来自楚地的刘邦集团入主关中后,采取了承秦制而定汉律的做法,此举得到了秦人的拥护。由此可知()A汉承秦制得到天下认同B秦楚文化冲突难以调和C文化传统影响制度选择D民心向背决定政治走向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来自楚地的刘邦集团入主关中后,采取了承秦制而定汉律的做法”可知,这体现的是文化传统影响制度的选择,故C项正确。“汉承秦制得到天下认同”的说法过于绝对,材料强调的是秦人的

5、认同,排除A项;“秦楚文化冲突难以调和”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民心向背决定政治走向”的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5(2019江苏苏州期末)东汉规定,各地“孝廉”推举名额必须与人口成比例,这种地区名额限制的规定为宋代之后科举制所沿袭。明清时期实行分省录取之制,即使文化、经济最落后的省份,也依然有最低的名额保证。从这种名额限制、分省录取的做法可以看出()A“国家取士,唯才是择”的公正性完全是骗人而已B科举制意义在于网罗最优秀的人才参加政府管理C完全取决于皇帝的个人好恶,缺乏任何客观依据D有利于保证中央政府和全国各个地区之间的交流答案D解析名额限制、分省录取的做法可以保证文化、经济最落后的省份,也

6、依然有最低的名额保证,从而使科举制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也能得到发挥,有利于保证中央政府和全国各个地区之间的交流,故选D项。材料不能反映科举制选人标准的欺骗性,排除A项;B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科举制具有客观标准,C项说法错误,排除。6(2020湖北部分重中起点考)有学者在论及古代某项政治制度时说:“此制度变乾纲独断为集体议政,且其形成的决策、监督、执行的权力运行机制,也使得我国古代的政治架构逐渐去除了原始的粗糙,内部的稳定性大大加强。”材料所指制度应是()A世卿世禄制 B三公九卿制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六部制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集体议政”“形成的决策、监督、执行的权力运行机制”,结合所学可知,唐

7、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集体议政,决策、审核、执行分权运行,故C项正确。世卿世禄制指古代官吏可以父死子继,世袭此职,世代享有该职俸禄,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A项;三公九卿制指秦统一六国后,实行的中央集权的决策体制,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总管政治、军事、监察等事务,不符合“形成的决策、监督、执行的权力运行机制”,排除B项;内阁六部制,明成祖成立内阁以后,把原来宰相拥有的决策权牢牢把持在自己手中,议政权分给内阁,行政权分给六部,无法体现“形成的决策、监督、执行的权力运行机制”,排除D项。7(2020西南名校联盟月考)自隋唐以来,尤其明清时期,“官本位”思想已经在每个读书人的心里

8、牢牢地扎根了。读书做官已成为科举时代的主导思想。这导致()A不学无术之风发生了逆转B一批锐意创新人才的产生C专制统治的基础得以扩大D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科举制将读书与做官紧密结合。通过科举制,将优秀的人选拔到政权中来,不论其出身如何,都有通过考试成为官员的机会,这就扩大了封建专制统治的基础,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到科举产生之前人们对学习的态度,不能得出“逆转”,排除A项;明清时期的科举制日益僵化,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导致中国读书人缺乏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B项错误;D项是军机处设置的影响,不符合题意。8(2019福建厦门一中一模)北宋蔡襄指出:“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

9、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郡,文士也。”这一做法()A有利于中央决策的制度化B意在避免唐末五代藩镇之弊C促成了宋代大一统的局面D推动宋代科举制发展到顶峰答案B解析北宋在选官方面“崇文抑武”,避免了唐末五代时期地方节度使大多为武将,掌握地方军政大权,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的弊端,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中央决策机构的变化,排除A项;宋朝时期没有出现大一统局面,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科举制的发展状况,排除D项。9(2020江西临川一中适应考)洪武元年颁布的大明令申明,“不许乞养异姓为嗣,以乱宗族”。明朝后期修订的问刑条例则规定,“其财买义男,

10、如恩养年久,配有室家者,照例同子孙论”。这一变化可以说明当时()A纲常伦理受到严重冲击B宗法关系渐趋松弛C异姓承继取代嫡子继承D社会风俗急剧转变答案B解析从明朝初年禁止收养“异姓为嗣”到明朝后期承认并且保护养子权益,说明当时社会上下的血缘观念有所淡化,B项正确。国家规范收养,不会严重冲击封建人际关系,不会败坏纲常伦理,A项错误;异姓承继的存在是传统的嫡子继承的补充,是没有嫡子的情况下传宗接代的办法,与嫡子继承不矛盾,排除C项;国家修改法律顺应了民情,不存在社会风俗“急剧转变”,排除D项。10(2020河南非凡联盟调研)洪武九年(1376年),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将行中书省改为承宣布政使司,简称“布

11、政司”“布政使司”“藩司”,派布政使到地方掌管一省之民政与财政。明太祖这一改革的主要目的是()A抑制地方藩王割据势力B提高地方机构的行政效率C削弱丞相行政管理职权D改变地方权力过大的弊端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元朝实行中书省制度,行省长官集地方军政、财政和民政等大权于一身,权力较大,明太祖将行中书省改为承宣布政使司,派布政使到地方掌管一省之民政与财政,分割地方权力,改变了地方权力过大的弊端,故D项正确。明太祖朱元璋设立三司的目的是分散地方权力,并非抑制地方藩王割据势力,A项错误;分散地方权力不利于提高地方的行政效率,B项错误;材料涉及的是削弱地方权力,与中央官员丞相无关,排除C项。11(201

12、9四川绵阳高二期末)清代非常重视对全国性地图、地志的纂修。从康熙到乾隆,清政府先后三次纂修大清一统志,并且对台湾、西藏、新疆等边疆地区进行了详细的测量。这反映了清代()A近代国家主权观念的兴起B政府致力于巩固一统局面C具有浓郁的边患危机意识D测绘技术水平在迅速提高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清代时期重视全国性地图的纂修,并对边疆地区进行测量,反映了清代政府致力于巩固国家统一的诉求,故B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主权观念强调的是处理国际关系时表现出来的观念,材料描述的是对中国领土的测绘,故A项错误;材料描述的是全国性地图的绘制而不是处理边患问题,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测绘技术,排除D项。12(2019

13、安徽阜阳月考)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A君主专制被颠覆 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C君权至上的后果 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答案C解析君主专制被颠覆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中央集权体制主要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材料主要涉及君权,与中央集权体制无关,故B项错误;皇帝受制于各种势力,表面上看是君主权力受到了制约,实际上这并非皇权的衰落,而是皇权的旁落,其根源就在于君权至上,各种势力借君权而制天下,故C项正确,D项错误。二 非选择题13(2019湖南长沙一模)阅读材

14、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清朝康熙时期,为消灭郑氏政权,1683年清廷派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率军收复台湾。次年,清政府在台湾设立一府三县,隶属福建省,置台厦兵道及总兵,拨兵万名防守。为防止台湾再次成为“乱薮”,清政府颁布种种法令,限制大陆移民到台湾。福建、广东等地的贫苦人民则不顾清政府的缉捕,成群结队“偷渡”台湾,掀起移民高潮。迫于形势,清政府于1732年解除移民携带或接家眷禁令。从此,台湾人口激增,从1683年的约20万人增至1811年的194.4万人(不包括原住民)。摘编自台湾历史的潮流材料二1874年,日本以琉球渔民被杀事件为借口,以保护琉球“属民”为由,派兵入侵台湾,最终,清廷赔偿日本军费5

15、0万两换取日本撤军。1875年,清廷派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桢到台湾办理防务,并完全废除渡台禁令。中法战争期间,法军舰队试图入侵台湾但被击退。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刘铭传成为首任台湾巡抚。刘铭传治台期间,整顿吏治,协调民族关系,兴建铁路、公路,发展邮电、交通事业,开矿并举办各类实业,振兴教育和文化事业。在沈葆桢、刘铭传等人的积极招募下,到1893年,台湾人口已达254.5万人。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 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时期台湾开发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 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朝开发台湾的历史作用。答案(1)特点:清政府由限制开发到积极开发;由自发移民开发为主到政府主

16、导开发为主;深受外来侵略影响;移民开发者主要来自邻近省份;移民开发者从非法移居到合法定居。(2)历史作用:促进了台湾的开发与发展;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理;缓解了大陆人地矛盾;促进了民族交融、文化交流和先进技术的传播;有助于抵御列强侵略。解析第(1)问,可结合材料一中的信息从清政府限制移民到被迫解除禁令,邻近省份百姓出于生计考虑大量自发移民,以及逐步取得合法居住权等方面进行概括;结合材料二中的信息概括出朝廷对台政策与日本侵华相关。第(2)问,结合材料一 二和所学知识从台湾自身的发展、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理、海峡两岸的交流、人地矛盾以及抵御侵略等方面进行分析,表达时应注意答题视角的多维性,避免从

17、某个单一角度进行分析。14(2019河北邢台高二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官制是政治制度中最繁复的一门。一则历代设官既多且随意,再则时有变迁而不系统。它的变迁不是审察事实和制度不合而条理系统地改正的,而是听其迁流之所致。于是有其名而无其实的,亦有其实而无其名的。名实既不相符,循其名遂不能知其实。而各官的分职,亦多无理论可循。求明白其真相,就很不容易了。然官制毕竟是政治的纲领。因为国家要达其目的,必须有人以行之。这行之之人,就是所谓官。所以明于一时代所设之官,即能知其时所行之政。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阅读材料,围绕“官制与政治”自拟一个主题,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予以阐释。(要求:明确

18、写出所拟论题,阐释须有史实依据)答案(示例一)主题:古代官制变迁客观上顺应政治统治的需要。阐释:汉武帝时任用身边的侍从、秘书等做尚书令、侍中,以削弱相权、加强皇权;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制,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宋代实行二府三司制,进一步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明朝裁撤中书省,废除宰相制度,使君主专制高度强化;后设立非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内阁,以辅助皇帝处理政务;清朝雍正帝为了加强君主专制,增设军机处,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因此,中国古代官制变迁是顺应政治统治需要而做出的调整。(示例二)主题:封建君主使官吏名不符实以加强专制集权。阐释:汉代,丞相是名义上最高行政长官,掌握行政大权,但是汉武帝通过设

19、立中朝,使以丞相为代表的外朝权力受到抑制,而与皇帝关系密切的内朝官员则成为事实上的决策核心;宋代,实行二府三司制,用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权力;明朝设立的内阁,表面看相当于宰相机构,行使宰相的权力,实际并非宰相,只是皇帝的辅政机构,职权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因此,中国古代封建帝王加强官吏的管理,通过使官吏名不符实来加强专制集权。解析本题为开放型试题,材料主旨是讲官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的,并且变化复杂,从材料“有其名而无其实的,亦有其实而无其名的。名实既不相符,循其名遂不能知其实”可以理解为有些官职有名没有实权,有些官职有实权却没有名,但是不管怎么变化,都是为封建统治服务的。据此拟定论题,然后寻找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论点。比如“统治者通过名不符实的官职加强统治”就可以找出很多这方面的事例,如宰相权力很大,而汉武帝设立内朝,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宋朝设参知政事、枢密使等分割相权,明代废宰相设内阁等,加强专制集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