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作业2汉代儒学一、选择题(本大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直接原因是 ()A儒生攻击郡县制,非议秦始皇B儒生主张“非攻”,反对兼并战争C秦的暴政与儒家仁政思想相抵触D儒家的仁爱主张不利于秦始皇横征暴敛【解析】“焚书坑儒”是在儒生反对郡县制、抨击时政的背景下实施的,旨在为建立专制主义政治体制服务,故A项符合题意。【答案】A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A用政治上的统一保证思想上的统一B用阴阳五行的思想来巩固政治统一C用思想上的统一为巩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D使儒家思想逐步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解析】本题考查董仲舒思想的内在联系。“罢黜百家,
2、独尊儒术”是思想统一,“大一统”既是思想统一又是政治统一,因此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用思想上的统一为政治统一服务,C正确。【答案】C3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的目的是()A彻底抛弃法家思想B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C向西域传播儒家思想D使儒生成为官僚队伍主体【解析】这里的目的实质上就是根本目的。只有B项才能说明问题的本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根本目的是用思想的统一来巩固政治上的统一。【答案】B4后人评论汉武帝“有亡秦之过而无亡秦之失”。我们仔细研究会发现:汉武帝在许多做法上确实和秦始皇有着异曲同工之效,比如在思想文化上,汉武帝大力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秦始皇大搞“焚书坑儒”,实际上这两件事
3、的根本着眼点有着惊人的一致。你认为这“惊人的一致”应该是()A压制知识分子 B完善法律机制C满足个人喜好 D加强君主专制【解析】解题时要抓到“根本着眼点”,即根本目的和意图。汉武帝这一做法的根本目的是强化君主专制统治,秦始皇的举措虽然残暴,但从本质上讲,也是为巩固自身的专制统治。故选D项。【答案】D5汉书董仲舒传中说:“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是故阳常居大夏而以生育养长为事,阴常居大冬而积于虚空不用之处。”由此可看出董仲舒主张()A思想统一 B三纲五常C君权神授 D以刑辅德【解析】四个选项都属于董仲舒的思想。但题干中董仲舒强调德和刑如天之阴阳两面,缺一不可,故选D项。
4、【答案】D6下列选项中的“天”字,意思较为接近的是()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赋人权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A BC 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天人感应”中的“天”指上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中的“天”有宇宙之意;“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与“天赋人权”中的“天”相似,指自然(界),故本题选D项。【答案】D7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
5、使并进”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解析】A、B两项主要体现了儒家的德政思想;D项由“为天下,非为君也”可判断不符合题意;C项体现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是用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答案】C8秦汉时期,统治者致力于实现大一统,秦始皇的“坑儒”运用赤裸裸的暴力,而汉武帝的“尊儒”运用隐蔽的柔性手腕。统治者在对待儒学方面殊途同归的原因是()A统治者在重武还是重文之间摇摆B打击思想领域中的敌对势力,清除异己C皇帝个人的好恶D加强君主专制和思想控制的需要【解析】不论是秦始皇的暴力手段“焚书坑儒”,还是汉武帝的柔性手腕“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目的都是
6、加强君主专制和思想控制,努力实现大一统。【答案】D9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解析】本题提供的材料表明,精通儒家经典的平民公孙弘取得了位列三公的地位,天下学士纷纷效仿他研习儒学,再结合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重要事实,不难得出该题的答案应是儒学地位显著提高。B项是西汉初年的现象,A、C两项都不能从材料中得出。【答案】D10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孙家洲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中讲汉武盛世的历史透视时说:“汉武帝在推行儒术的时候,通过垄断
7、教育,进而控制仕途,树立儒学的主导地位。”汉武帝在这方面采取的措施不包括()A开创私人讲学之风B创设太学C建立地方教育系统D规定儒家经典必读教科书【解析】汉武帝兴办太学和建立地方教育系统,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并规定儒家经典为必读教科书,且有专门研究、传播五经的教官,使得教育被儒家垄断。创办私学是孔子的贡献。【答案】A11在汉武帝所采取的措施中,最有利于儒家思想社会化和民众化的做法是()A重用儒生B表彰六经C兴办太学D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教授儒学【解析】“最有利于儒家思想社会化和民众化”即最有利于儒学在民间的普及,故答案为D。【答案】D12英国“在18551870年的文官制度改革期间最大的
8、举措是借鉴和采用了中国科举制度的原则,对英国文官录用制度作出了革命性的变革”,孙中山因此认为“中国的考试制度,就是世界最好的制度”。孙中山持此观点的理由是中国科举制度()A公平公正体现了自由竞争原则B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C有益于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稳固D儒学成为执政者奴化臣民的工具【解析】本题考查对科举制影响的理解。科举制以考试作为选拔官员的方式,一定意义上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为英国所借鉴,故选A。【答案】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老百姓)。”丞相臣李斯昧死
9、言:“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制曰:“可。”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
10、董仲舒传请回答:(1)李斯和董仲舒的建议涉及什么根本问题?各自主张如何?(2)秦始皇与汉武帝是如何实施的?直接后果有何不同?【答案】(1)涉及问题:从思想上巩固国家统一和君主专制集权。主张:李斯主张定法家为一尊,用焚书、屠杀的暴力方式厉禁百家尤其儒术,严禁私学传播。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质是外儒内法。(2)实施及结果:秦始皇厉行焚书,结果事与愿违。儒学虽然遭到沉重打击,不但并未因此而消亡,还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也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速了秦统治的崩溃;汉武帝独尊儒术的同时,重用儒生。结果顺应了士心所向,适应了国力强盛时代大一统的需要,巩固了统一,加强了君主专制集权,也使儒学从此成为西
11、汉及以后整个封建时代的统治思想。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摘自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二(李斯上奏)“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皆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黔为城旦。所不去也,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下焚书之命,行偶语之刑”,从而造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被窒息,
12、广袤的思想原野上万马齐喑。摘自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三(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请回答:(1)三则材料反映了思想界怎样的发展趋势?原因何在?(2)材料表明,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自战国到西汉,先后推行过哪些思想文化政策?(3)如何评价西汉时期推行的思想文化政策?【答案】(1)发展趋势:从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原因:从国家分裂割据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与加强。(2)思想文化措施:战国时期,诸子努力用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秦朝时“焚书坑儒”、以吏为师、以法为教;西汉董仲舒提出用儒家学说统一思想。(3)评价:西汉“独尊儒术”虽也有钳制思想的消极作用,但提升了儒家思想的地位,也推动了教育与儒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