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冲关练1.(2016天津十二区县重点中学联考)有学者说,春秋战国时期,尤其是战国时期,既是血腥、残酷的时代,也是宽容的时代,“宽容”主要指()A.诸子百家争鸣 B.商人地位提高C.士的兴起 D.“学在民间”解析材料中“血腥”指诸侯争霸,而“宽容”主要指诸子百家争鸣,文化方面宽容的政策,故A项正确;战国时期已经开始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商人的地位开始下降,故B项错误;C、D两项属于诸子百家争鸣的条件。答案A2.(2016河北普通高中质检)鲁哀公十四年夏,齐国陈恒弑其君,孔子斋戒沐浴三天,向哀公恳请伐齐,哀公让他“告季孙”,孔子又向季孙(鲁国的卿家贵族,掌握鲁国实权)请求出兵,结果遭到拒绝。对
2、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分封制已经走向全面崩溃B.季孙拒绝出兵是为维护宗法制C.孔子伐齐是因为反对暴政D.孔子克己复礼的理想难以实现解析孔子出兵请求遭到拒绝,说明其克己复礼的理想难以实现,故D项正确;孔子生活的春秋时代,分封制已经逐渐瓦解,但还不是全面崩溃,A项错误;B项维护说法错误;礼乐制度遭到严重破坏,孔子要求出兵伐齐,是因为弑君事件破坏宗法礼乐制度,而不是暴政,故C项错误。答案D3.(2016湖北武汉调研)中国是一个文明传统悠久深厚的国度,又是一个广土众民的国度,其文化的时代性演进和地域性展开呈现婀娜多姿的状貌。读下图,下列思想与地域的搭配中,正确的是()A.俭节则昌,淫佚则亡B.安时而
3、处顺,哀而不能人也C.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以赏罚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解析“文化的时代性演进和地域性展开呈现婀娜多姿的状貌”,即文化和地域有一定的关系。D项是孟子的观点,鲁国人,和图中所示位置相吻合,正确;A项是墨子的观点,鲁国人,而图中A所示地域应该处于秦国,错误;B项是庄子的观点,宋国人,而图中B所示位置为中原地区,错误;C项是法家思想,应该是秦国,错误。答案D4.(2016湖南五市十校模拟)吕思勉先生说:“大同时代的境界,永存于人类记忆之中。不但孔子,即先秦诸子,亦无不如此。”如孔子主张“克己复礼”,老子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去,墨子主张“兼爱”思想。先秦诸子回归三代的复古情
4、绪,主要反映了()A.先秦诸子开历史倒车的落后思想B.社会的进步与付出的代价之间的矛盾C.社会变革是历史发展的潮流D.先秦诸子学说的多样性、复杂性解析社会进步,有时导致社会秩序遭到破坏,道德沦丧,因而孔子提出“克己复礼”等主张,A项,韩非子等法家思想家主张社会是向前发展的而不是开历史倒车,不符合;C、D两项材料未体现。答案B5.(2016福建三明质检)公元前三世纪写成的吕氏春秋中,有上农、任地、辩土、审时等篇专门讲述“农家之言”。据此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吕氏春秋是专业的农学著作B.注重总结农业生产经验C.战国时期农业科学体系已经形成D.百家争鸣已经接近尾声解析上农任地辩土审时等篇专门讲
5、述“农家之言”的篇目,说明吕氏春秋注重总结农业生产经验,B项正确;吕氏春秋是专业的历史著作,故A项错误;吕氏春秋中“农家之言”的存在,并不能说明C项;吕氏春秋的写作,与D项无直接联系。答案B6.(2016安徽淮南模拟)清朝文人赵翼在论诗中说:“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诗经和“楚辞”分别是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奠基之作。若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两者应分别列入()A.经部、集部 B.经部、史部C.子部、集部 D.经部、子部解析经:经书,指儒家经典著作;史:史书,即正史;子:先秦百家著作,宗教;集:文集,即诗词汇编。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属于经部。“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
6、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属于集部,选择A项符合题意。答案A7.(2016四川成都诊断)法律的地位和作用始终是政治生活中的重大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最早的法典,是李悝的法典。据陈群魏律序,是悝为魏文侯相,撰次诸国法所为。这一部书,在当时,算做一部佳作,所以商君“取之以相秦”,没有重撰。法经共分六篇,是(一)盗,(二)贼,(三)网,(四)捕,(五)杂,又以一篇著其加减。盗是侵犯人的财产,贼是伤害人的身体。盗贼须网捕,所以有网捕两篇。其余则并为杂律。吕思勉中国文化史材料二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无罪)而无耻(羞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规矩)。摘自论语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
7、爱民而霸。摘自荀子大略材料三这套西周三百年的典章制度,到春秋的时候,就出现了问题,所以我们叫它做“周文疲弊”。诸子思想就是为了对付这个问题,这个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它不是泛泛的所谓社会问题,也不是笼统地民生疾苦问题他们是针对周文疲弊而发。从这个地方讲诸子起源的问题,才是中肯的。 牟宗三 (1)依据材料一,概述法经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原因。(2)据材料二,从德(礼)刑(法)关系角度分别指出孔子和荀子政治思想的特点。(3)根据材料三,“周文疲弊”的涵义是什么? 为什么到春秋的时候会出现“周文疲弊”的问题?儒家和法家提出了哪些解决“周文疲弊” 的主张?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
8、概括;第二小问,法经产生的时代是春秋战国,结合当时政治、经济和思想特征总结。第(2)问,据“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无罪)而无耻(羞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规矩)”“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概括。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这套西周三百年的典章制度,到春秋出现了问题”,可以得出答案;第二小问,结合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状况来回答。 答案(1)特点:广泛吸收诸国精华;以刑法为主。原因:土地私有制日益发展,维护小农经济;以法家思想为指导,重罚轻礼。(2)特点:孔子:重德轻刑(德主刑辅);荀子:刑德(礼法)并重。(3)涵义:分封宗法、礼乐制度崩溃。 原因:争霸战争;铁制农具生产力进步;变革变法;地主新阶层出现。 主张:儒家礼治,以德治国,反对苛政战争等。法家强调法治,维护君主权威,加强中央集权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