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2届新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演练:第十一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单元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10804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届新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演练:第十一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单元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演练:第十一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单元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演练:第十一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单元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演练:第十一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单元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演练:第十一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单元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演练:第十一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单元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演练:第十一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单元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演练:第十一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单元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十一单元综合检测一、选择题1列宁在一次演讲中提到:农民的“个人主义”对社会主义是否可怕?他们的“自由贸易”是否可怕?不可怕勤劳的农民是我国经济振兴的“中心人物”。列宁的这一主张()A奠定了高度集中经济体制的理论基础 B丰富了苏俄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C重申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基本内容 D强调农民在苏俄工业化中的核心地位【答案】B【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列宁认识到农民阶级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性,这是对苏俄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的丰富,故B项正确。 21921年,列宁强调:“我们必须在经济上满足中农的要求,实行流转自由,否则,在国际革命推迟爆发的情况下,要在俄国保住无产阶级政权是不可能的。

2、”这说明新经济政策()A实施之初主要是出于政治目的 B利于集中全国财力战胜敌人C实现了向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 D迎合了国际政治革命的需要【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要在俄国保住无产阶级政权是不可能的”可知,1921年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是通过复兴经济来巩固苏维埃政权,即新经济政策实施之初是出于政治考虑的,故A项正确。31921年5月,俄共(布)十大关于经济政策的决议:“粮食人民委员部把用来进行商品交换的物资交给合作社,保证合作社有广泛的可能进行收购工作,反对无政府状态的商品交换,把商品交换主要集中在合作社手里,但不排斥正当的自由贸易。”这一决议表明苏俄()A在经济上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B初步建立

3、了计划经济体制C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经济建设D致力于发展商品自由贸易【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苏俄政府实行新经济政策,实质上是利用商品货币关系,逐步走上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故C项正确。4苏联“一五”计划时期某钢铁基地建设总工程师巴尔金曾记载:“大家都关心明天的建设,不仅是由于他们知道土方工作完结之后,他们将成为石工、水泥工、装置工每个人都知道,这是在建设足以生产千百万吨钢和铁的工厂,而这些钢和铁正是在鼓舞他们进行斗争。”据此可知,苏联()A计划经济体制的效能得到体现B工业化建设存在急躁冒进的倾向C极力抵制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D工业成就根植于人们的奋斗精神【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以钢铁

4、基地建设为代表的工人们的艰苦奋斗精神,对于苏联“一五”计划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这表明苏联工业化的建设得益于工人们的奋斗精神,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苏联工人们的奋斗和创业精神,A项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排除;材料不能说明苏联的工业化建设存在急躁冒进的倾向,排除B项;苏联不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一部分,受到西方经济危机的影响十分有限,排除C项。51929年,美国议员麦克法登这样描述:“最近仅一个州就有6万处房产和农场在一天中被拍卖。在密歇根州的奥克兰郡,有7.1万户房主和农场主被扫地出门。类似的情况正发生在美国的每一个郡县。”这一现象实质上说明()A经济危机爆发的必然性 B资产阶级本性贪婪C政府自

5、由放任政策失灵D阶级矛盾异常尖锐【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经济危机期间,美国大量城市平民和农场主破产,被扫地出门,体现了资产阶级冷漠、残酷和唯利是图的本性,故B项正确。6下图为漫画罗斯福的花园,对该漫画解读正确的是()A罗斯福“新项目”是指社会救济B罗斯福新政侧重于复兴工业C新政得到了美国社会的一致认可D国家干预经济是新政的特点【答案】D【解析】由漫画中的“复兴计划”“新项目”可知,罗斯福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等新项目,以缓解经济危机,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D项正确;漫画中的“新项目”是指“以工代赈”,排除A项;漫画没有涉及罗斯福新政的其他措施,无法得出侧重工业的复兴,排除B项;C项

6、在材料中无法体现且不符合史实,排除。7下图是19321939年美国货币存量变化。由此可知,罗斯福新政()A促进了美国银行业的恢复 B根除了经济危机的根源C核心措施是整顿美国金融业 D实行了紧缩的货币政策【答案】A【解析】根据图表中美国货币存量的增长数据可知,罗斯福新政措施中的银行政策促进了美国货币存量的增加,促进了美国银行业的恢复,故A项正确;罗斯福新政不能消除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因而无法根除经济危机的根源,排除B项;罗斯福新政的核心措施是复兴工业,排除C项;罗斯福新政放弃金本位,实行货币贬值,是宽松的货币政策,排除D项。8根据美国史学家路易斯凯尼格的统计,从1866年到1941年国会通过

7、的各种法律中,授予总统处理经济问题的自由裁夺权条款共110条,其中1933年前的67年中仅32条,而1933年后的8年中却增加到78条。这说明当时美国()A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 B政府积极调整劳资关系C分权制衡原则遭到破坏 D立法权转移到总统手中【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出美国总统权力有所增强,特别是在罗斯福新政期间,为遏制经济危机的蔓延,美国国会授予总统处理经济问题的权力大增,这是美国政府在凯恩斯主义的影响下大力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的表现,故A项正确。9美国自独立之初到20世纪30年代,保护主义是其贸易政策的主线,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关税高达49%。二战后,美国才把自由贸易作为长期的政策来推行。这

8、种变化反映了()A美国积极推动全球经济的发展 B经济实力决定国家的对外政策C二战后美苏之间冲突不断加剧 D世界经济向着制度化方向发展【答案】B【解析】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特别是两次工业革命的进行,美国的经济实力有所增长,到二战后美国把保护主义政策调整为长期的自由贸易政策,这反映了经济实力决定了国家外交政策,故B项正确;美国调整贸易政策的实质为了维护本国的经济利益,A项错误;美国调整贸易政策不能反映美苏间冲突的不断,C项错误;美国调整对外贸易政策,不能说明世界经济向着制度化方向发展,D项错误。 10赫鲁晓夫强调:必须要大胆提拔在工作中成长起来的青年干部。如乌克兰在市党委书记和区党委书记、市和区执

9、行委员会主席中间,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位是工业专家或农业专家。这一举措()A解决了干部特权腐败化问题 B有利于防止执政集团趋向僵化C消除了苏联的个人崇拜现象 D挫伤了大批领导干部的积极性【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赫鲁晓夫执政后,提倡大胆提拔年轻化、专业化、知识化的干部,打破了斯大林时期干部终身制和日益僵化的执政集团,故B项正确。11据日本史记载: 1973年,日本在全世界办厂1 747个,到1983年增加到4 176个;1985年末,日本的海外净资产额达到1 298亿美元,约为1981年的12倍;到1986年底,日本的银行、证券公司等在海外设置的分行等是1979年的2.5倍。对美国来说,“同

10、日本的斗争比同苏联的斗争更重要”。据此可知,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A投资回报率日益增长提高 B由债务国成功地转变为债权国C金融机构国际化程度加深 D与美苏构成了三足鼎立的格局【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80年代,日本海外投资的规模和比例迅速增多,体现了国际金融机构深化的特点,故C项正确。12下表是勃列日涅夫时期工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表。这反映出苏联 ()时间工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196619708.44.1197119757.42.5197619804.41.7A苏联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 B社会的经济体制亟待改革C苏联模式阻碍经济发展 D农业发展水平大幅

11、度下降【答案】C【解析】与前期相比,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后期,工农业总产值的平均增长率明显下降,反映出苏联模式日益僵化,阻碍着经济发展,故C项正确。13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曾这样报道:“失业者的日子并不好过,但他们确实还能设法比一些有工作的最穷邻居拿回较多的钱就业后的收入要纳税,但从失业救济金中得来的收入却不需纳税。”材料意在强调( )A英国税收制度的改革迫在眉睫B失业救济制度缩小了贫富差距C社会保障制度要兼顾公平公正D福利制度造成了新的社会矛盾【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英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不公平的现象,失业者收入比工作者收入还高,作者意在强调要构建公平公正的社会保障制度,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社

12、会保障制度的弊端,而不是税收制度,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失业救济制度缩小了贫富差距,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福利制度存在一定问题,而不是造成了新的社会矛盾,排除D项。141987年通过的苏联国营企业法一方面规定企业可以“独立自主地制定和批准五年计划”、独立核算和自筹资金,另一方面又要求企业计划须建立在“国家计划的基础之上”。这反映出当时苏联()A体制改革矛盾重重 B强化对经济的干预C国企改革不断深化 D经济政策实现转型 【答案】A【解析】苏联国营企业法对企业的规定自相矛盾,一方面希望给企业以自主权,一方面又要求企业计划必须以国家计划为基础,这反映出当时苏联改革的艰难,故A项正确;材料中的做法是试

13、图减少干预,排除B项;“深化”在材料信息中未体现,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制度改革并未从根本上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排除D项。15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政府相应地减少了国防开支,加大了高科技开发方面的投入,同时政府还扩大就业,鼓励投资,在福利政策上强调医疗、福利改革,使95%以上的人受益。由此可知,此时的美国()A在美苏争霸中处于绝对优势 B逐步建立起福利国家制度C经济政策的核心是凯恩斯主义 D消除了周期性经济波动的隐患【答案】C【解析】美国政府减少国防开支,加大科研投入,扩大就业,鼓励投资,在福利政策上强调医疗、福利改革,使95%以上的人受益,说明政府在经济方面的干预力度较大,反映了当时的经济政策

14、依然是以凯恩斯主义为核心,故C项正确;20世纪90年代苏联已经解体,排除A项;美国在罗斯福新政时期就逐渐建立了福利国家制度,排除B项;D项“消除”说法错误,排除。 16从1991年到2000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持续高增长,2000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达到4.1%; 1999年,美国的互联网产业产值达到5 070亿美元,超过其他传统产业,成为美国第一大产业。材料中所述现象主要得益于()A国家干预的加强 B混合经济的完善C第三产业的兴起 D信息技术的推动【答案】D【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90年代,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美国经济实现了长达10年的持续增长,故D项正确。二、

15、非选择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世纪初到19世纪中期,孤儿避难所成为照料贫困家庭儿童的一种普遍方式,教会及慈善人士通过建立孤儿院、儿童救助站等福利机构对儿童予以救助。但在工业革命后,由于城市中孤儿与弃婴数量的增多带来了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机构养育也因其缺乏家庭养育氛围等种种弊端遭到诟病。因此,自19世纪50年代开始,一些城市中的贫困儿童开始基于反机构化、反城市化的理念被安排到农村家庭去。然而进入20世纪,特别是经济大萧条对美国社会福利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从前人们认为社会福利主要依靠自救与互助的想法被抛弃,民众要求政府担责。1935年,美国社会保障法颁布,以法律的形式正式确立了对儿

16、童权利的保护。同年,实施了面向孤儿、单亲家庭或失能父母家庭儿童的“家庭援助计划”,由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共同向儿童支付津贴,联邦政府承担总支出的50%79.6%。摘编自满小欧、李月娥美国儿童福利政策变革与儿童保护制度从“自由放任”到“回归家庭”(1)根据材料,概括19世纪以来孤儿救助方式的变化。(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社会保障法颁布的意义。【答案】(1)变化:19世纪上半叶是受到教会及慈善人士的救济;19世纪下半叶因反城市化倾向而下乡;20世纪初民众要求政府担责进行救助。(2)意义:有助于保护儿童的权利;改善民众的生活;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经济恢复发展。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7、一随着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与苏俄经济的发展,市场化中计划化的倾向慢慢地表现了出来。在新经济政策实施期间非但没有形成为新经济政策所必需的宽松的政治环境和民主化的政治制度,政治的集中倾向反而进一步趋于制度化。斯大林认为新成长起来的“富农”是新生的“资产阶级”,认为富农是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政权的威胁,应该进一步强化阶级斗争观念,强化专政中暴力镇压的部分。1929年,斯大林决定加快农业集体化的速度,结束了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从此,苏联社会主义进入了苏联模式的轨道,苏联在苏联模式下实行现代化,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摘编自孙旭东新经济政策实施困境分析材料二在私人企业发展过程中,联邦政府除了不断地制定扶植政策之外,

18、不对经济活动作任何干预,这造就了一大批企业巨头、家族财团和金融寡头。20世纪30年代为了应对经济危机,由政府出面,运用行政手段来监控全国市场就显得非常必要和迫切。新政时期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不仅仅是暂时应付危机的手段,而且是使国家对经济干预走向全面化、经常化的开始,它不只是行政性的手段,而是通过立法程序化、法律化,它不仅涉及流通领域,而且还参与到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再生产过程。摘编自沈亚男罗斯福新政与美国现代化新模式(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上半期苏俄与美国经济政策的转变,并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苏两国政府调整经济的不同方式及影响。【答案

19、】(1)苏俄:由新经济政策转到苏联模式。原因:外部环境受帝国主义的威胁;国家落后需要发展重工业;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没有转变思想观念。美国:由自由主义经济政策转向国家干预。原因:生产社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难以应对经济危机。(2)美国:政府全面干预经济,立法保障,长期实施。影响:美国经济恢复发展,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苏联:政府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指令性计划),具有强制性。影响:苏联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基本实现了工业化。同时,也带来了发展不均衡,降低了人民生活水平,压制了农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兴起于1518世纪早

20、期的重商主义以英国托马斯孟为代表,认为货币是财富的唯一源泉,货币来自于对外贸易,争取外贸顺差,以防止货币外流和增加金银财富。18世纪中晚期,以英国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派提出自由放任的经济主张,认为价格是市场调节的“看不见的手”。1936年,英国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以美国弗里德曼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学派,主张制止通货膨胀和反对国家干预。摘编自颜昌盛近现代西方经济思想的变迁与趋势及其影响分析综合材料中的主题思想,从中提取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答案

21、】示例论题:经济政策的创新、调整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论述:重商主义经济政策的实施,助推了欧洲的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与发展。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兴起,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掠夺原料、开拓市场,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进一步发展。20世纪30年代,面对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冲击,凯恩斯提出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二战后,西欧各国普遍实行凯恩斯主义,迎来了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20世纪70年代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推动主张减少国家干预的新自由主义盛行,形成混合经济,资本主义社会获得新发展。总之,经济政策的调整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