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单元测评(B)(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某历史学家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现在几乎均已为人所知,也都或详细或简略地被绘制成地图,除了无关紧要的例外情形以外,探险不再是发现,而是一种运动挑战”上述材料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A.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B.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D.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答案:B解析:解答本题需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每一个角落现在几乎均已为人所知”“探险不再是发现,而是一种运动挑战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组织的产生,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它们竞相奉行殖民扩张、建立庞大帝国的帝国主义政策,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故B项符合题意。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协约国联军总司令法国元帅福煦称赞华工“是第一流的工人,也是出色士兵的材料。他们在现代炮火下,可以忍受任何艰难,保质保量地完成各种任务”。材料主要说明了()A.赴法华工的表现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B.赴法华工为协约国赢得战争胜利作出了贡献C.中国的参战是协约国赢得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D.中国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并收回了一些主权和利益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第一次世界大战期
3、间法国元帅福煦对中国劳工的高度评价,可知B项符合题意。3.“德军初期进展迅猛,一度到达可用望远镜看到巴黎埃菲尔铁塔塔尖地区,法国政府被迫迁到了波尔多。但德军在协约国军队的抵抗下被迫退却。”材料描述的是()A.马恩河战役B.日德兰海战C.斯大林格勒战役D.萨拉热窝事件答案:A解析:1914年,德军进攻法国,9月法国与德国以150多万兵力在马恩河激战,德军战败。4.“我要回家!我要回家!子弹嘘嘘,大炮隆隆,我不想再待在这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英军中流行的这首歌曲在研究下列哪一问题时最有价值()A.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的反战情绪B.新式武器的广泛使用C.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各国伤亡情况D.英国的民族主义情
4、绪答案:A解析:材料“我要回家我不想再待在这里”说明士兵们已经厌倦了战争,B、C、D三项与材料无关。故选A项。5.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对德国宣战的日本占领了德国在中国山东半岛的租借地。华盛顿会议上,在有关山东问题方面,英美支持中国,其主要原因是()A.中国反帝斗争不断高涨B.日本独霸中国损害英美在华侵略权益C.借中国遏制苏俄D.维护中国的领土完整答案:B解析:材料中英美支持中国的主要目的是维护本国利益,B项正确;A项中国反帝斗争不断高涨是客观原因,C、D两项与题意不符,排除A、C、D三项。6.下面是一幅反映国际联盟的漫画。画中的兔子说:“我没有实际的进攻装备,我只能以我双眼的力量震慑它。”这幅
5、漫画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国际联盟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机构B.国际联盟的成立加剧了地区冲突C.国际联盟不能有效地维护世界和平D.国际联盟面临解散的危机答案:C解析:漫画中的“兔子”代表国际联盟,面对日、意、德法西斯的侵略扩张行为,国际联盟没有采取具体的制裁措施,这反映了国际联盟的姑息、纵容态度,因此其不能制止战争的爆发以维护世界和平。故选C项。7.俄国二月革命后,列宁指出:临时政府不可能给人民和平、面包和自由,目前俄国处于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的过渡,工人阶级团结农民,团结各国无产阶级,准备在革命的第二阶段取得胜利。列宁意在强调()A.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必要性B.俄国
6、的二月革命基本实现了民主政治C.暴力夺权是俄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必由之路D.列宁放弃对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幻想答案:A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1917年3月至11月是临时政府和苏维埃之间为权力而斗争的时期。在这场斗争中,临时政府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临时政府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的主要原因是()A.资产阶级残酷剥削工人B.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拒绝停战,没有满足人们对“和平、面包和土地”的要求C.经济大危机导致工人罢工D.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反对“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答案:B解析:二月革命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虽然进行了一些改革,但它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一直没有满足人民群众对“和平、面包和土地”的
7、要求,并镇压人民的反抗。故选B项。9.1920年9月,俄共(布)中央给各省省委的信中强调:“下达给乡的征集额,就是余粮额,居民要用连环保的方式予以完成。”同时,俄共(布)中央还决定,严惩劳动中的逃跑现象。这些措施()A.有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促进了苏俄经济的迅速发展C.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D.有利于击退国内外的敌对势力的进攻答案:D解析:材料“余粮额”“严惩劳动中的逃跑现象”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不利于苏俄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但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国内战争的胜
8、利,D项正确。10.“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开始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的商店又开始有了产品的供应了,物价也随之下降。”材料反映了新经济政策的影响是()A.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B.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C.迅速实现了苏联工业化D.推动了农业集体化进程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新经济政策实施之前苏俄实行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产品实行计划分配取消一切商品贸易,导致战后出现了经济和政治危机,1921年苏俄政府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来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新经济政策的实施,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11.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在美国纽约有个贸易
9、机构,登广告招募6 000名熟练技工,报名应聘的竟达10万人之多,其中有管子工、化学家、教员、牙科医生等。出现这一现象的背景是()A.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劳动力的流动B.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C.美苏间敌对关系得以根本性改变D.苏联工业化建设迅速开展答案:D12.甘地曾说:“使用曼彻斯特布,我们还只是损失了金钱,但如果在印度也产生了一个曼彻斯特我们生存的道德基础就要被摧毁了。”由此可知,甘地()A.主张抵制西方工业品B.反对西方资本控制印度C.主张用道德力量治理国家D.反对印度走工业化道路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使用曼彻斯特布,我们还只是损失了金钱”,可知抵制西方工业品并不是甘地最终的目的,故A项
10、错误;B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排除;根据材料“但如果在印度也产生了一个曼彻斯特我们生存的道德基础就要被摧毁了”,可知甘地认为资本主义工业化是不道德的,会破坏印度生存的“道德基础”,而不是主张用道德力量治理国家,故C项错误;材料“我们生存道德基础就要被摧毁了”实际上反映了甘地反对资本主义工业化,主张复兴印度传统手工业,故D项正确。13.卡德纳斯认为,“墨西哥并不存在一个共产主义政府。我国宪法是民主的和自由的。的确,其中有些温和社会主义的特征,比如有关国家领土和劳资关系的部分。然而,这些并不比其他民主国家甚至那些保存君主制度的国家更激进”。这说明卡德纳斯改革()A.属于资产阶级的民主改革B.建立了
11、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C.不利于维护国家主权D.没有注意保护工农大众的基本权益答案:A解析: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属于资产阶级民主改革,卡德纳斯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注意保护工农大众的基本权益,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但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范畴,A项正确。14.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和深刻反思。以下事件中,意在阻止形势恶化但客观上却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是()A.国际联盟的建立B.慕尼黑协定的签订C.联合国的成立D.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答案:B解析: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并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英法实行绥靖政策,与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把苏台德等地区割让给德国,助长了法西斯国家
12、的侵略野心,B项正确。15.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苏美领导人曾分别谈道:“英国雄师一声吼而天下震撼一切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如今,英国已经吓不倒任何国家。它已失去一个帝国,但至今还不知该扮演什么角色。”导致英国从“震撼一切”到“吓不倒任何国家”的主观因素是()A.美国的强大B.经济实力的削弱C.苏联的强大D.联合国的成立答案:B解析:解答本题需注意题干中的限定词“主观因素”。A、C两项是客观因素,D项与题干材料无关,B项正确。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欧洲方面,德意帝国主义集团和英法帝国主义集团之间,为了争夺对殖民地人民统治权的帝国主
13、义大战,是迫在眉睫了。在战争中,为了欺骗人民,为了动员舆论,战争的双方都将不顾羞耻地宣称自己是正义的,而称对方是非正义的。毛泽东关于国际新形势对新华日报记者的谈话(1939年9月)材料二这一太平洋战争,是日本法西斯为了侵略美国、英国及其他各国而发动的非正义的掠夺的战争,而在美国、英国及其他各国起而抵抗的一方面,则是为了保卫独立自由与民主的正义的解放的战争全世界一切国家一切民族划分为举行侵略战争的法西斯阵线与举行解放战争的反法西斯阵线,已经最后地明朗化了。中国共产党为太平洋战争的宣言(1941年12月)(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说明中国共产党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性质的不同认识。(10分)(2)根据材
14、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国共产党产生上述两种认识的国际背景。(10分)参考答案:(1)帝国主义战争(非正义战争);反法西斯侵略的解放战争(正义战争)。(2)帝国主义战争:英法采取绥靖政策,苏德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战争最初在英、法、德等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展开。反法西斯侵略的解放战争:苏德战争爆发;太平洋战争爆发;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中。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允许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尤其是在农业和贸易方面。对列宁来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
15、进两步”。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1928年,斯大林开始实行由国家计划委员会制定的一系列五年计划中的第一个。在农业方面虽然苏联政府成功地消灭了几乎所有的私人农场,但集体化农业的产量却被证明是非常令人失望的。这里应该强调指出的一点是,苏联经济的发展是在不顾苏联公民的愿望、使他们受损的情况下取得的;苏联公民被迫为将来而努力工作,忍受现在的贫困当时消费品不仅匮乏而且昂贵并且质量低劣。尽管苏联取得了五年计划的成就,但苏联社会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仿效的社会主义乐园。不过另一方面,大多数西方人也都要承认,没有在五年计划下的工业的增长,苏联就不可能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打败希特勒作出那
16、么大的贡献。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工业化的特点。并分析大多数西方人认为苏联不值得仿效的原因。(10分)(3)有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与苏俄(联)新经济政策有相似之处。请根据材料对该观点进行说明。(6分)参考答案:(1)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发展商品经济。(2)特点:政府主导;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强调经济发展的高速度。原因:片面发展重工业,使农业、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忽视消费品的生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斯大林领导的建设社会主义的体制机制即“苏联模式”不符合西方的价值观念。(3)苏俄(联)新经济政策和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都是利用商品、市场和货币的关系来发展社会经济,突出了市场的作用;都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