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届高考历史(全国版)二轮复习参考专题检测(六) 近现代中国思想的交融嬗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10500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高考历史(全国版)二轮复习参考专题检测(六) 近现代中国思想的交融嬗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1届高考历史(全国版)二轮复习参考专题检测(六) 近现代中国思想的交融嬗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1届高考历史(全国版)二轮复习参考专题检测(六) 近现代中国思想的交融嬗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1届高考历史(全国版)二轮复习参考专题检测(六) 近现代中国思想的交融嬗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1届高考历史(全国版)二轮复习参考专题检测(六) 近现代中国思想的交融嬗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21届高考历史(全国版)二轮复习参考专题检测(六) 近现代中国思想的交融嬗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21届高考历史(全国版)二轮复习参考专题检测(六) 近现代中国思想的交融嬗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跟踪检测(六) 近现代中国思想的交融嬗变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北京东城区二模)洋务派以“西学中源”来反驳顽固派,认为“彼机器一事,亦以算术为主,而西术之借根方,本于中术之天元,彼西土目为东来法中国亦务求实用,焉往不学?”这表明洋务派()A否定魏源“师夷长技”的主张B忽视中西思想文化的差异C论证学习西方科技的合理性D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解析:选C“彼机器一事中国亦务求实用,焉往不学”表明西学源自中学,这是论证学习西方科技的合理性,故选C项;洋务派是延续了魏源“师夷长技”的主张,不是否认,排除A项;“彼西土目为东来法中国亦务求实用,焉往不学”表明认识到了中西思想文化的

2、差异,排除B项;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技术,不是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排除D项。2据统计,从1840年到1861年止,至少出现了22种有关世界史地方面的著作。如姚莹的康輶纪行反映了当时中国的边疆和世界形势;夏燮的中西纪事分析西方殖民扩张史,提出中国已被纳入世界局势变化的轨道中。这()A直接引发了中国近代化运动B揭露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C推动国人重新审视世界格局D反映国人对西学的迫切要求解析:选CA项“直接”表述错误,B项“瓜分”不符合1840年至1961年的史实,均排除;当时大多数国人沉浸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D项排除;大量有关外国著作的出现有利于打破国人传统封闭的思想,故选C项。3(2019北京门

3、头沟区一模)某学校历史研学小组在研学过程中搜集到的相关历史资料有: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奕、丁韪良、星学发轫格物入门万国公法从闭关到开放、京师大学堂。这个研学小组研究的主题应该是()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实践与应用B洋务运动中派遣留学生的历史研究C戊戌维新推动西学东渐思潮的发展D从京师同文馆看西学在中国的传播解析:选D“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奕”是洋务运动时期的机构和代表人物,京师同文馆是洋务运动时期开办的新式学堂,万国公法、京师大学堂等都与西方思想文化有关,故可知该小组研究的是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时期西学在中国的传播,故选D项;万国公法、京师大学堂出现在维新变法时期,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涉及派遣留学生

4、的内容,排除B项;戊戌维新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奕”不符,排除C项。4(2019山东济南高三联考)1862年,京师同文馆初创时,只设有英文馆,学生十人。后又增设法文、俄文、天文、算学等专业。馆内课程既有三千多条的礼仪,也有外国教习讲的万国公法课,宣传强国压迫弱国的逻辑,同时“基督文明”亦在校内被广泛宣扬。由此可知京师同文馆()A打破经史之学垄断教育的传统B突破“师夷长技”的范畴C旨在培养具有大国意识的人才D是中国外交近代化的产物解析:选A题干内容主要论述的是学校的学习内容,内容较丰富,不仅有科技,还有中外礼仪,甚至宗教,说明教育内容的变化,故选A项;题干主要叙述教育的内容,这并没有突破“师夷长

5、技”的范畴,排除B项;题干主要论述京师同文馆的教育内容,其根本目的还是维护清王朝统治,排除C项;题干内容是教育内容,不是外交的内容,排除D项。5据统计,18191840年,西人传入中国的世界史地著译约13种;18401860年,新增加了 12种,这些新著对世界的描绘比较具体、详细。材料现象()A推动了闭关锁国政策的瓦解B为洋务运动开展奠定基础C利于国人对世界认识的深化D强化了西方对中国的控制解析:选C“18191840年,西人传入中国的世界史地著译约13种;18401860年,新增加了 12种,这些新著对世界的描绘比较具体、详细”,可知使国人对世界认识更加深刻,故选C项;“1860年”止,还没

6、有直接证据说明清政府已经放弃闭关锁国政策,排除A项;“洋务运动”只对西方的坚船利炮感兴趣,排除B项;“世界史地著译约13种;18401860年,新增加了 12种,这些新著对世界的描绘比较具体、详细”属于文化交流的范围,与政治控制无关,排除D项。6(2019河南郑州三模)1861年,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君民不隔不如夷”之说,他提出的重儒官、复乡职、公选举以及复陈诗等论,都立足于“通上下之情起见”,体现了西方的公举和公论的某些色彩。该主张()A属于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思想B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体用的藩篱C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D明确提出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解析:选B冯桂芬主张“通上下之情”和学习西方

7、实现“君民不隔(统治者与人民要有沟通互动)”,这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体用的藩篱,故选B项;这一时期冯桂芬的思想仍属于洋务思想,排除A项;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思想为戊戌变法提供理论基础,排除C项;只是有西方的“民权”色彩,没有明确提出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排除D项。7(2019江苏苏锡常镇二模)1898年,落第举人王某见京师大学堂有生活津贴,于是报名参加。不料,有人写对联嘲讽他,“孝悌忠信礼义廉,一二三四五六七”,意为“无耻”“忘(王)八”。王某懊悔“失节”,竟在京师大学堂开学前夜悬梁自尽。王某的悲剧从侧面反映了()A传统文化良莠并存B“中体西用”思想盛行C维新变法阻力较大 D民主革命即将到来解析:

8、选C举人参加维新变法办的京师大学堂受到很大的非议,从侧面说明维新变法阻力较大,故选C项;材料不是讨论传统文化,排除A项;19世纪末洋务运动破产,维新思想广泛传播,排除B项;1898年正是维新运动迅速发展之际,排除D项。8对于“共和”,梁启超持稳健态度,侧重于学理探究,更多考虑西方共和传统与中国社会文化的适应问题,在行动上主张缓行共和;孙中山则以行动家自认,更强调实际行动,追求跨越式的政治变革,主张速行共和。这反映了()A梁启超的思想日趋保守B孙中山的主张更符合中国国情C近代共和之路曲折艰难D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之争解析:选C据材料“梁启超在行动上主张缓行共和;孙中山则以行动家自认,更强调实际行动

9、”说明资产阶级对于“共和”有不同的认识,说明近代共和之路曲折艰难,故选C项;据所学,梁启超曾经主张君主立宪而现在主张探究“共和”可知其思想进步,排除A项;材料说明孙中山和梁启超的不同主张但不能说明主张的影响,排除B项;梁启超和孙中山都是资产阶级,排除D项。9(2019湖北武汉四月调研测试)1895年,康有为曾记载道:入江宁居二十余日,说张香涛(张之洞字香涛)开强学会香涛不信孔子改制,频劝勿言此学,必供养吾告以“孔子改制大道也,岂为一两江总督供养易之哉?”这反映出()A新旧势力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B教条主义使改革潜伏失败危机C维新派主导社会改革急于求成D维新变法思想得到了广泛传播解析:选B根据材料

10、“孔子改制大道也,岂为一两江总督供养易之哉”,表达了康有为变法革新的决心,但同时也体现了他的固执与缺乏变通,不能有效争取更多实权派的支持,故选B项;材料反映的是个例,“矛盾不可调和”表述绝对,排除A项;根据材料“1895年”,维新派主导的社会改革尚未正式开启,排除C项;材料恰恰反映了维新思想在宣传过程中遇到阻力,排除D项。10晚清至民国,中国在外抗强权和内求变革的过程中遇到重重阻力。先进中国人针对 “传统文化的习惯势力”和“在这种制度和文化统治下的民众的种种弱点”提出了()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民族、民权、民生”D“民主”“科学”解析:选D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倡

11、导民主、科学,反对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决定从思想上改变国民的愚昧落后,故D项正确。11(2019江苏盐城三模)新文化运动期间,钱玄同提出了“废孔学、废汉文、灭道教”等过激主张,陈独秀对此虽表理解但并不予支持,并公开声明:“像钱先生这种用石条压驼背的医法,本志同人多半是不大赞成的。”这反映出当时陈独秀()A继续维护儒家学说统治地位B理性批判中国传统文化C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改造社会D有选择地吸收西方文明解析:选B“驼背”反映了批判,不赞成的是“用石条压驼背的医法”反映了理性,理性批判与材料中“过激主张,陈独秀对此虽表理解但并不予支持”相符,故选B项;A项与材料中“驼背”不符,排除A项;材料中未涉及马

12、克思主义,排除C项;材料中针对“废孔学、废汉文、灭道教”,并未涉及西方文明,排除D项。12李大钊将十月革命理解为“庶民的胜利”,并呼吁中国的青年“应该到农村去,拿出当年俄罗斯青年在俄罗斯农村宣传运动的精神,来做些开发农村的事”。李大钊意在说明()A中国革命需要民众的支持B农业落后急需青年去发展C应该效仿苏俄的革命道路D青年代表中国革命的未来解析:选A根据材料“李大钊将十月革命理解为庶民的胜利呼吁中国的青年到农村去来做些开发农村的事”,希望中国革命获得农民的支持,故选A项;材料的主旨是中国的革命问题,排除B项;学习苏俄是材料所陈述的一种历史现象,排除C项;材料的主旨是中国革命需要发动广大农民,排

13、除D项。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春秋时,孔子对西周礼乐文明进行多方面阐述,形成了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战国时,一大批思想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汉武帝独尊儒术,确立儒学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正统地位。魏晋玄学,唐朝佛学繁荣,传统儒学受到挑战,也促进了儒学的创新和发展。到了宋代,儒佛道学说相互渗透,形成吸收佛道思想阐释儒学的新学派理学。宋元时期,科技、史学、文化、艺术高度繁荣。明清之际,个性解放的思想出现。清初,君主专制高度发展,文字狱愈演愈烈,禁锢了中华文化的发展。 摘编自冯天瑜中国文化史材料二1915年,

14、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了以改造国民性为主要目的的新文化运动。他们认为,国民性的改造归根到底是革除旧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建立新的与共和制度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其根本之点就在于重视“人的价值”、树立“独立人格”。为此,他们喊出三个响亮的口号:个性主义、科学、民主。新文化运动中,他们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批判“吃人礼教”,提出要“以科学和人权并重”。中国文化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大体实现了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变。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人们在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时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正确取舍,而不能一股脑儿都拿到今天来照套照用。 摘编自在

15、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文化运动时期传统文化向近代转向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15分) (2)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10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二“国民性的改造归根和道德观念”可以看出新文化运动彻底批判传统的封建礼教,倡导新的资产阶级的道德价值观念,由为专制服务到为民主政治服务;从材料二“其根本之点就在于提出要以科学和人权并重”来看新文化运动主张个性解放,提倡自由平等、民主科学。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新文化运动向近代的转向是由中国社会现实决定的。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民族危机的加

16、深、推动了这场思想解放运动的开展;辛亥革命之后,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西方思想的广泛传播为这次思想解放运动的转向提供了条件。第(2)问,传统文化凝聚了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文化心理认知,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维护国家统一;传统文化的传承有利于丰富民族精神,为当代国家治理提供借鉴,还可以为世界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答案:(1)表现:由维护封建礼教转变为批判礼教;由压抑人的个性转变为重视人的个性;由为专制统治服务转变为适应民主政治;由重等级秩序转变为重自由平等。原因:民族危机的严重;北洋军阀统治下政治黑暗;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17、西方思想的传播,冲击了国人的思想。(2)价值: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强化民族认同;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有利于丰富民族精神;为国家治理提供借鉴和参考;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14(2019山东聊城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郑观应,中国近代最早具有完整维新思想体系的理论家、启蒙思想家,也是实业家、教育家、慈善家和爱国者,早年任英商宝顺洋行、太古轮船公司买办,历任上海电报局总办、轮船招商局帮办、总办。他“考究各国政治得失利病,凡有关于安内攘外之说者,随手笔录”,著成盛世危言。该书于1894年正式出版,书中写道:“新序曰:强必以霸服,霸必以王服。恭维我皇上,天亶聪明,宅中驭外,守尧舜文武之

18、法,绍危微精一之传。诚使设大小学馆,以育英才,开上下议院,以集众益,精理农商,藉植富国之本,简练水陆,用伐强敌之谋,由强企霸,由霸图王,四海归仁,万物得所,于以拓车书大一统之宏规而无难矣。”该书是中国思想界中一部较早地认真考虑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著作。就其对当时许多问题的思考,它是一个全面系统地学习西方社会的纲领,被重印20余次,是中国近代出版史上版本最多的书。百年之后仍然不能抹杀其具有现实意义的光辉。 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知识,从材料中提炼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2分)解析:首先依据材料相关信息得出相应观点,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依据材料“中国

19、近代最早具有完整维新思想体系总办”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郑观应的相关行为或主张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然后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示例如下:郑观应的思想行为有利于中国近代化。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阅历丰富,目光敏锐,富有爱国情怀的郑观应提出了从政治、经济、教育等多方面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的方案。在政治上,改革政治体制,主张建立君主立宪政体;在经济上,主张由民间组建工商业团体,大力发展工业,与外国进行“商战”;在教育上,学习西方自然科学,兴办新式学校。这些思想包含了深厚的爱国情感,有利于唤起民族觉醒,推动中国的近代化。答案:【示例一】 论题:郑观应明确提出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列强进行“商

20、战”。论述近代以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国力增强,为掠夺原料、抢占商品销售市场,西方列强用炮舰打开了中国国门,西方商品的大量倾销,使中国逐渐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为此,郑观应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列强进行商战,抵抗其经济侵略,这一思想冲击了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对中国近代思想史及工商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示例二】 论题:郑观应主张进行政治变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论述近代以来,随着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地主阶级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中体西用”等主张,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洋务运动,但是仅局限于学习西方的技术层面。伴随着洋务运动的

21、开展、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对西方国家认识的逐步深入,郑观应明确提出进行政治变革,建立君主立宪制度,这体现了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深化, 有利于推动中国政治的近代化和救亡图存。【示例三】 论题:郑观应提出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较为完备的方案,实现国家的独立和富强。论述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阅历丰富,眼光敏锐,富有爱国情怀的郑观应提出了从政治、经济、教育等多方面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的方案。在政治上,改革政治体制,主张建立君主立宪政体;在经济上,主张由民间组建工商业团体,大力发展工业,与外国进行“商战”; 在教育上学习西方自然科学,兴办新式学校。这些思想包含了深厚的爱国情感,有利于唤起民族觉醒,推动中国的近代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