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跟踪检测(十三)(时间:40分钟满分:40分)一、新闻阅读(24分)阅读下面的新闻评论,完成后面的题目。迎着百姓的方向走郝斌生“彭市长,你别往正门走,有一群上访的人正堵在那里。”“那我从哪儿走?”“后门。”“后门要是也堵了呢?”工作人员被武安市市长彭学增问得哑口无言。他来到上访群众中,提高嗓门喊道:“我是彭学增,大家要反映什么问题,请说吧!如果时间短,我就地答复;如果时间长,请大家先回去,留下几个代表到我办公室来。”上访群众听了市长这番话语,憋在心里的气消了一半,围得水泄不通的大门顷刻畅通无阻,尔后大家心平气和地酝酿代表人选。“刘县长,你们快改道吧,有几个村民要截车。”易县县长刘建军从呼机
2、上读完这条“十万火急”的信息后,命令司机加速,把车开到村民要设卡的凌云册乡路口等候群众。过了一会儿,远远地走来一个村民,问清刘县长是在等他们之后,急忙招呼后面的人,“呼啦”一下,涌来一大帮。大家听说刘县长已在此等候他们多时,深受感动,一再催促县长快赶路程,他们的事回乡里找乡长说去。这是我省农村工作中的两组“特写镜头”,情节不复杂,但发人深省。为什么看似马上会激化的干群矛盾会瞬间平息?道理并不深奥,领导干部只要迎着老百姓的方向走,矛盾就能降温,对立就会变为对话,即使尖锐化了的矛盾也是可以妥善解决的。人民公仆不能怕群众、躲群众,不能“支应”群众。为什么有些地方原本不大的矛盾竟闹得不可收拾?恐怕与那
3、里的领导者不懂得“迎着老百姓的方向走”有很大关系。看来,处理干群矛盾的方法,已不再是一般的工作方法问题,而是关乎大局、关乎党的原则的大问题。群众直接找领导者反映问题,这是很正常的,是群众相信我们、依靠我们的表现;如果有了问题却不找我们,那才是不正常的、危险的。所以,群众来了并不可怕,哪怕是“民告官”,也不可怕。这往往正是给领导者提供了调查研究的好机会,提供了开展群众工作的好机会。工作做好了,干群关系中的摩擦、冲撞就会化解,还能成为建立干群鱼水关系的契机。所以,哪里有老百姓我们就到哪里去,哪里老百姓问题多、意见大、困难重,我们尤其要注意到哪里去。现在,有些干部把躲避老百姓视为一种“聪明”或“领导
4、艺术”。群众要求直接见张书记,张书记却把李书记推到前沿;群众要求李县长来答复,李县长却让秘书去和群众捉迷藏。如此拉锯、推诿、踢皮球,不但于事无补,反而会加剧矛盾冲突。老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是人民公仆,党的每一个干部,都应该以深厚的感情来对待群众反映的各种实际问题,并努力帮助解决,为之排忧解难,切不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心不在焉,敷衍塞责,漠然处之。更不能居高临下,动辄训人,把反映问题的群众视为“刁民”。对待群众的态度,应当成为新时期领导干部是否合格的一块试金石。迎着老百姓的方向走,绝不是说可以不讲原则,绝不是提倡违法上访、集体上访。相反,我们干部以积极的姿态到群众中去,是为了更好地贯彻落
5、实党的方针政策,引导群众摆正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从而使我们成为群众利益的真正代表。近闻涉县县委在旧城改造中,面对群众上访事件,县委书记杨志科没有回避矛盾,而是主动来到告状者中间,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组织告状群众代表到外地参观。告状的群众大都是一辈子没有出过太行山的人,他们到市里、省会和京城走了一遭后,观点来了个180度大转弯。他们说,我们涉县这儿哪像个县城,不动大手术,连马车都过不去,怎么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迎着老百姓的方向走,在这里变成了一堂最切实、最生动的思想政治工作课。1本文是一篇新闻评论,请仔细阅读文本,思考并简要分析本文是针对怎样的社会现实写作的。(4分)答:
6、_答案:本文是针对当时群众,特别是农民集体上访事件较多,干群关系紧张,矛盾激化的现实问题而写的。2请用自己的语言概述本文的中心论点。(5分)答:_答案:针对当时干群关系紧张的热点问题,摆事实,讲道理,阐述了领导干部要“迎着百姓的方向走”,深入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从而化解矛盾,理顺情绪,正确引导群众的道理。3本文结构严谨,逻辑性强。请仔细阅读全文,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7分)答:_答案:作者通过两则事实材料,生动地表明了干部“迎着百姓的方向走”就能使群众心平气顺,缓和矛盾。然后紧承上文,提出问题:为什么原本不大的干群矛盾会闹得不可收拾?并指出与那里的领导不懂得“迎着百姓的方向走”有很大关系
7、,与上文形成对比。最后进一步明确,“迎着百姓的方向走”,绝不是说可以不讲原则,相反,我们干部以积极的姿态到群众中去,是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引导群众摆正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文章思路清晰,逻辑严密,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4从写作的角度,指出本文的一个亮点,并加以评析。(8分)答:_答案:(1)以小见大。这篇评论首先由两个看似简单的小事入手,从生活中常见的小事情中挖掘出一个深刻的主题,论述了应该怎样处理干群矛盾的重大政治主题。(2)情真意笃,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与说服力。这篇评论论述的是如何做好群众工作的主题,但不是那种“必须”“要”的套路,也不是训导者的口气,而是
8、有感而发,为党立言,为民说话,字里行间充溢着强烈的情感。(3)就事论理,昭示大义。作者叙述了两个“特写镜头”,生动地表明了“迎着百姓的方向走”,就能使群众心平气顺,矛盾得以缓和。然后从这两个新闻事实出发,对如何处理干群矛盾的重大主题进行了论述,观点鲜明,针对性强,具有说服力。(言之有理,持之有故,抓其一两点即可)二、新闻实践(16分)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8分)据1月24日长江日报报道,上海市同济、华东师大等六所高校自主招生测试密集举行, 考生人数逾万,有4所高校要么是理科生不考语文,要么是全部考生只考数学和英语两科。据一位高校招生办老师解释,自主招生之所以考英语不考语文,是因
9、为英语有利于学生的科学发展,英语不好往往没有前途。 (1)用一句话概括上述材料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字)(2分)答:_(2)你对上述现象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150字左右)(6分)答:_答案:(1)上海四所高校自主招生不考语文。(2)(示例一)高校自主招生考试应该考语文。语文天生重要,它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必要基础。功利教育的时代背景下,考试具有指挥棒的作用;不考语文,会产生学科歧视、弱化母语教学的负面导向,对中小学阶段语文的正常教学起到消极影响,高校应该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语文考试模式,努力提高语文考试的评价信度,促进基础教育阶段语文教学的改革。(示例二)对高校自主招生不考语文,不必过分苛责。
10、不考语文,并非是轻视语文学科的地位,而是为了减轻考生学业负担及应考压力,节约学校招考成本;不考语文,也并非不能判断考生的语文水平,自主招考的面试,也能考查学生的理解、思维和汉语表达能力;学生进入高校后,仍要接受大学语文的教育。我们应该尊重高校的自主权,给予选择、探索的自由。6阅读以下两则材料,完成后面题目。(8分)材料一:教育部近日指出,包括央视在内的全国多家电视台的台标不合规范,如央视台标CCTV是英文缩写,不符合国家语言文字法规要求,需改为汉字。央视则表示该台标非常珍贵,不能更改。材料二:面对教育部的批评,央视“不可能轻易更改”的回复,有人认为“太过霸气”,“央视敢于叫板的底气,无非还是来
11、自其特殊的地位”。这部分人力挺教育部,认为教育部是为了传统文化而做努力,应该支持。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两则材料所说的现象。(3分)答:_(2)针对以上的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简要分析。(5分)答:_答案:(1)央视台标引起争议。(或“央视台标要不要改”)(2)(示例一)“CCTV”早已深入人心。首先,CCTV多年来作为央视的标识,早已为国人乃至世界所认同,本身就具有非凡的文化意义,其品牌价值对央视、甚至是对国家而言,都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其次,央视还肩负着对国外宣传的重任,如果改成中文,肯定会给关心中国的外国朋友造成不便。(示例二)“CCTV”没有中国味。首先,作为汉语载体的方块形的汉字,沿用了五千多年,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是最具有中国味的。其次,汉字作为一种国家标准,它是国家形象的标志,央视是中国影响最大的媒体,肩负着张扬我们文化自信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