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届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 第4讲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09785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 第4讲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1届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 第4讲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1届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 第4讲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1届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 第4讲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1届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 第4讲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21届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 第4讲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时作业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0福建厦门质检)洪武年间,朱元璋罢御史台,在中央设都察院,与六部同级;罢谏官,设置独立的机构六科给事中,长官为正七品,分别有权对六部奏请及实施之事进行审查、驳议和纠正。这些举措(D)A表明当时官员贪腐严重B有利于分割六部的行政权C导致了官僚机构的膨胀 D有助于全面监察官僚机构解析:材料没有反映官员的贪腐情况,且朱元璋时期厉行重拳治贪,使官吏不敢贪污,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都察院、六科给事中监督六部,非分割六部权力,故B项错误;材料只是涉及两个机构都察院、六科给事中的设立,故C项错误;材料中都察院、六科给事中“有权对六

2、部奏请及实施之事进行审查、驳议和纠正”,有利于监察官僚机构,故D项正确。2(2020西平县第四初级中学高三月考)嘉庆帝亲政之初,认为凡事“必专责之军机大臣,则其权过重”,与“乾纲独断”的家法不符,强调军机大臣不过“承旨书谕”而已,皇帝并非“将臣工翊赞之职尽责此数人”。这表明嘉庆帝认识到(D)A必须责罚军机大臣B军机处有利于皇帝高度集权C军机处应予以撤销D军机处可能给皇权造成危害解析:根据材料中“则其权过重”“与乾纲独断的家法不符”“强调军机大臣不过承旨书谕而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嘉庆帝认为军机大臣权重,并强调军机大臣只是奉旨行事,反映出嘉庆帝认识到军机处的危害,即可能对皇权造成危害。故答案为

3、D项。A项,材料并未体现出来要责罚军机大臣的意思,排除;B项,该项表述是军机处的作用,与材料中皇帝认为军机大臣权力过大可能威胁到皇权内容不符,排除;C项,材料并未涉及撤销军机处的内容,排除。3(2020福建泉州调研)明朝前期,内阁成员大多是资历浅、品阶低的官员,对皇帝的旨意绝对服从。明朝中后期内阁成员中有不少资历深、品阶高的元老,对皇帝的决策形成严重制约。不少皇帝采取“打老提新”的手段,频繁更换内阁成员,却始终无法改变这种局面。这说明了明朝(D)A君权与相权矛盾不断激化B君主专制程度不断强化C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D专制皇权不断受到挑战解析:题干中“明朝中后期内阁成员中有不少资历深、品阶高的元

4、老,对皇帝的决策形成严重制约。不少皇帝采取打老提新的手段,频繁更换内阁成员,却始终无法改变这种局面”等可知,皇权受到挑战,故选D项;明朝初期已经废除宰相,排除A项;B项与题干意旨刚好相反,排除;题干强调君主专制演进情况,而中央集权反映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C项。4(2020遵义航天高级中学月考)徐中约指出,“这样一种高度的集权,在康熙、雍正和乾隆辈足智多谋的君主统治下尚能运转良好,一旦最高首脑踌躇徘徊时,这艘国家之舟便放任自流了”。在此,徐中约着重强调(D)A晚清君主统治脱离国情B康乾盛世值得后世铭记C皇帝勤政事关国家存亡D皇权专制暗含统治危机解析:依据材料中“一旦最高首脑踌躇徘徊时,这艘

5、国家之舟便放任自流了”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清朝设立军机处,其大臣只是跪受笔录皇帝的旨意,标志着中国古代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权力集中在皇帝一人手中,君主的个人智慧与能力对于国家治理显得尤为重要,所以他强调的是皇权专制暗含统治危机,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晚清君主统治的情况;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康乾盛世的功绩;C选项错误,材料旨在说明高度集权下可能带来的危机,并未涉及皇帝勤政的内容。5(2020江西重点中学盟校联考)下表反映的是明代内阁大臣在阁年限统计情况。这种状况(D)年限1年 以下1 2年2 5年5 10年10 15年15 20年20年以上 阁臣数(人)303742251211

6、4 占比(%)18.6322.9826.0915.537.456.832.49 A促进了官吏队伍的年轻化B反映了明朝官僚机构膨胀C说明了内阁辅助作用不大D削弱了国家政策的稳定性解析:由材料可知内阁大臣在职多为5年以下,其中1年以下也有较大比例,频繁更换内阁大臣不利于国家政策的稳定,故选D项;材料强调的是内阁大臣在职年限而非官吏年龄,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内阁大臣在职年限而非整个官僚机构队伍,排除B项;内阁大臣的任职年限与内阁是否发挥辅助作用没有必然的联系,排除C项。6(2020安徽皖江名校联盟)永乐九年(1411年),明成祖正式设立奴儿干都指挥使司,作为管辖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的最高地方军政机

7、构,其主要官员初为流官,后为世袭。奴儿干都司的设立(B)A完善了地方监察体制 B加强了中央对边疆的管理C改变了中央行政体制 D缓解了中央与地方的对立解析:奴儿干都指挥使司是明朝设置的管辖边疆地区的机构,不是地方监察机构,故A项错误;它的设立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故B项正确;奴儿干都指挥使司是中央在地方设置的机构,没有改变中央行政体制,故C项错误;它的设置有利于加强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不是缓解中央和地方的对立,故D项错误。7(2020山东滨州模拟)明朝地方设“三司”,互不统属。清朝固定督抚制度,十八省均设巡抚,为一省之长,每两至三省设总督一名,相当于大军区长官,不再设立巡按御史。清朝行政机构

8、的调整(A)A有利于地方事权的统一 B从根本上防止吏治腐败C降低了地方的行政效率 D违背了中央集权制原则解析:材料中讲述的清朝把原来的明朝地方设“三司”互不统属变为固定的督抚制度,实际上把行政权力归三为一,把权力进一步集中了,有利于地方事权的统一,故A项正确;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了行政制度调整不可能从根本上防止吏治腐败,故B项错误;材料中讲到把原来的三司合为巡抚,总督实际上是把权力集中了,能够有效地增加地方行政效率,并非降低行政效率,故C项错误;材料中体现了对地方行政机构的调整,由多长官制变为一长官制,实际上能够加强中央集权,故D项错误。8(2020衡水模拟)清朝初年,沿袭满洲贵族议事的旧制,设

9、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军国大事。康熙帝亲政后,加强皇权,议政王大臣会议权限逐渐削弱。由此可知(A)A清朝初年君主的权力受到较大制约B议政王大臣会议削弱了六部的权力C议政王大臣会议避免了决策的失误D康熙帝的做法削弱了满洲贵族权力解析:材料“设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军国大事”说明皇权受到制约,故A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出议政王大臣会议削弱六部权力,故B项错误;材料仅仅说明议政王大臣会议和皇权的关系,且并不能避免决策失误,故C项错误;康熙帝是为了加强皇权,并不是削弱满洲贵族的权力,故D项错误。9(2020石家庄模拟)清初皇帝用奏折的形式与总督、巡抚这一级封疆大吏建立直接的统辖关系,后来总督、巡抚的属官布政

10、使和按察使也有了直接向皇帝呈递奏折的权利。这一改变(C)A遏制了地方官僚腐败 B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C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D扩大了地方行政权限解析:材料并未反映官僚的腐败现象,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中央对地方官吏的管理,不能体现出行政效率的提高,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皇帝对地方的管理,由总督、巡抚到其属官布政使和按察使也有了直接向皇帝呈递奏折的权利,说明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故C项正确;材料中并未表明扩大了地方行政权限,故D项错误。10(2020保定模拟)清雍正五年浙江布政使孔毓璞请求:“蒙圣谕藩臬(官员)皆赐折奏。仰恳圣恩,赐臣一例用折。”孔毓璞从而获得了越过一切中央机构直报皇帝的密奏之权。

11、材料反映清朝(A)A非理性化统治的趋势日益明显B军机处设立带来保密性的加强C议政王大臣会议开始受到制约D地方实力的加强迫使中央妥协解析:根据材料“获得了越过一切中央机构直报皇帝的密奏之权”,体现了超越体制制度,增强主观性的一面,反映了非理性化统治的趋势日益明显,故A项正确;材料不能表明孔毓璞与军机处的关系,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议政王大臣会议,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地方官员获得密奏之权,不能体现地方实力的加强,故D项错误。11(2020山西晋中调研)清朝雍正帝创立秘密立储制度,由皇帝亲书立储谕旨一式两份,一份密封在锦匣内,安放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另一份皇帝自己保存。不再公开立皇太子

12、,直到自己驾崩之后,由谁来继承皇位才真相大白。雍正就是用这种新的制度选立了乾隆皇帝。这一制度创立反映了(D)A传统宗法观念的彻底瓦解B贵族政治发展到了新阶段C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完善D专制皇权得到进一步强化解析:雍正帝创立秘密立储制度,未来的皇帝还是出自皇子,传统宗法观念依然存在,故A项错误;材料主旨是秘密立储制度而不是贵族政治,故B项错误;中央集权制度主要说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故C项错误;根据题干信息,这一制度最终的决定者只是皇帝一人,专制皇权得到进一步强化,故D项正确。12(2020广东五校联考)1776年,乾隆帝谕曰:“明季诸人书集、词意抵触本朝者,如钱谦益等,均不能死节,妄肆狂狺(吠)

13、,自应查明毁弃。刘宗周、黄道周立朝守正,熊廷弼材优幹济,诸人所言,若(明政府)当时采用,败亡未必若彼其速,惟当改易字句,无庸销毁。”这体现出(C)A经济发展瓦解传统伦理B清政府招抚明代知识分子C乾隆寓褒贬宣扬忠孝义礼D官府罗织罪名迫害文人解析:乾隆强调对君主应当效忠,且当时经济发展维护传统伦理,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清政府对明朝诸人书集的不同处理政策,故B、D项错误;乾隆对明代朝政进行反思,且认为知识分子的节操尤为重要,故C项正确。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20太原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贞观十四年(公元 641 年),魏征上书唐太宗,说

14、:“臣闻君为元首,臣做股肱君虽明哲,必藉股肱以致治。”唐太宗也经常对臣下说:“主欲知过,必藉忠臣。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规谏。”贞观时期被后世称道的原因在于君主给了臣子更多的尊重和参政机会,让这些臣子在君臣道义的要求下去参与社会治理,进而在制度设计上为君臣共治的实现提供了许多条件。摘编自王亚南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研究材料二:在明代,以官员批评皇帝为核心的君臣冲突表现得尤为突出。成化四年,宪宗为满足生母周氏愿望,命大臣于帝陵外另选址以葬英宗嫡后钱氏。此事有违礼制,群臣极谏争之,“伏哭文华门,竟得如礼”。明中期以后,“占夺民业,而为民厉者,莫如皇庄及诸王、勋戚、中官庄田为甚”。于是“科道”谏言

15、,“天子以四海为家,普天率土莫非所有,何必置立庄田与贫民较刀锥之利哉”?宪宗迫于群臣压力,对弊政有所厘清。天启年间,熹宗纵容魏忠贤介入朝政,南北诸臣纷纷上疏要求惩处魏忠贤,熹宗皆不纳。摘编自张廷玉明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贞观时期君臣共治得以实现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君臣冲突加剧的主要表现及其影响。(8分)(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唐到明君臣关系演变的根源。(9分)答案:(1)唐初统治者吸取隋亡教训;政治环境宽松,君主善于纳谏;三省六部制成熟完备,提供制度保障;儒家思想有关君臣之道的约束。(2)表现:群臣针对皇室的礼仪、财用问题大加指责;官僚集团和

16、宦官集团争权。影响:导致党争加剧,朝政混乱;统治危机日益严重。(3)君主专制的日益强化;官僚集团争权夺利。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中的第二个省略号分层,结合两层的信息和唐朝的政治体制综合分析原因所在。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命大臣于帝陵外另选址以葬英宗嫡后钱氏。此事有违礼制,群臣极谏争之”,可知群臣对皇室有违礼仪加以谏争极力反对;根据材料二“占夺民业,而为民厉者,莫如皇庄及诸王、勋戚、中官庄田为甚宪宗迫于群臣压力,对弊政有所厘清”可知,群臣对皇室等占夺民业的现象予以反对;根据材料二“熹宗纵容魏忠贤介入朝政,南北诸臣纷纷上疏要求惩处魏忠贤”可知,群臣反对宦官专权。第二小问,官僚对皇室、

17、宦官集团的指责,不利于政局的稳定,易引发党争加剧。第(3)问,由材料一唐代君臣共治到材料二的君臣冲突,可知君主专制强化,引发官僚集团对权力的向往与争夺。14(2020邢台质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面是中国古代公文文种演变概况表。时期文书概况 西周周王通过诰、誓、命、训、令等文书来管理国家,这一时期文种简单,划分粗略 秦汉秦汉时期文书的文种体系日益庞大,划分也越来越细,比例最大的有两类,一类是君对臣的专用文种(诏敕类),一类是臣对君的专用文种。从下行文种来看,秦代的诏敕文书主要有“制”和“诏”,据史记解释:“命为制,令为诏。”“制”和“诏”分别是皇帝颁布重大命令和一般命令时使用的文种

18、。到了汉代,诏敕文书的文种有所增加,蔡邕独断卷上记载:“一曰策书,二曰制书,三曰诏书,四曰戒书。”唐朝唐代的正式公文有15种,主要的变化在君臣专用文种。其中皇帝专用的文种除原有的制、诏、令、册外,新增和变动的主要有批答和敕,需要指出的是,在“王言之制”外,还有一个特殊的“堂贴”,是开元后中书门下(又称政事堂)独立指挥百司的公文文种,“堂贴”不必奏请皇帝批准,由三省宰相直接裁决,集体签署,其公文效力相当于国家最高政令 明清明代皇帝专用文种有十种,新增了谕旨,又称圣谕(上谕),有宣谕、口谕、手谕,其中手谕如需保密,可以不抄发,而到了清代,这种保密谕旨逐渐制度化。而在臣子上奏的文种中,有一特殊的公文

19、“密疏”,是可直达御前的 整理自何庄古代公文文种变迁原因探析等从表中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12分)答案:示例:论题:古代公文的演变适应了古代君主专制加强的趋势。阐述:秦汉时期,随着封建大一统王朝的建立与发展,中国的君臣、中央与地方的概念才逐渐强化,因此这一时期的中国公文才开始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出现了君臣专用文种;唐代“堂贴”的出现,表明三省六部制下宰相协助天子处理政务的权力增强;明清时期,皇帝的谕旨和大臣上疏的保密化,则体现了明清君主专制继续强化的事实。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的题目,从材料“这一时期文种简单,划分粗略”“秦汉时期文书的文种体系日益庞大,划分也越来越细,比例最大的有两类,一类是君对臣的专用文种(诏敕类),一类是臣对君的专用文种”“唐代的正式公文有15种,主要的变化在君臣专用文种”“明代皇帝专用文种有十种,新增了谕旨”中分析归纳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相关知识,具体分析观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