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6-2017学年高中(湘教版 )地理必修3检测: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09460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2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2017学年高中(湘教版 )地理必修3检测: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6-2017学年高中(湘教版 )地理必修3检测: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6-2017学年高中(湘教版 )地理必修3检测: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6-2017学年高中(湘教版 )地理必修3检测: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6-2017学年高中(湘教版 )地理必修3检测: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2016-2017学年高中(湘教版 )地理必修3检测: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2016-2017学年高中(湘教版 )地理必修3检测: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2016-2017学年高中(湘教版 )地理必修3检测: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2016-2017学年高中(湘教版 )地理必修3检测: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2016-2017学年高中(湘教版 )地理必修3检测: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2016-2017学年高中(湘教版 )地理必修3检测: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2016-2017学年高中(湘教版 )地理必修3检测: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2016-2017学年高中(湘教版 )地理必修3检测: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2016-2017学年高中(湘教版 )地理必修3检测: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综合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1图中甲、乙、丙、丁区域()A是按照综合指标划分的B边界有实有虚C属不同层次的区域 D相互间差异大2有关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区域光照充足而热量不足B乙区域降水少但季节变化大C丙区域河流长而流量变化小D丁区域土层厚但土壤肥力低3实时获取丙区域植被生长状况的信息,所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A地理信息系统 B遥感C全球定位系统 D数字地球解析:第1题,甲、乙、丙、丁四区域的划分依据是植被;边界具有过渡性,是虚的;属于同一层次的区域;但彼此之间区域差异大。第2题,甲区域为地中海气候,光照、热量都比较充

2、足;乙区域属于热带沙漠气候,降水量少,季节变化也小;丙区域处于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交界处,河流流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第3题,遥感技术可监测获取植被生长状况。答案:1.D2.D3.B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也不同。读黄河流域图,回答46题。4黄河流域作为一个区域,其划分的方法是()A利用单一指标划分 B利用综合指标划分C以行政区划为指标 D利用气候、地形等指标5甲湖泊面积不断缩小,要及时获取湖泊面积变化情况,最快捷的途径是()ARS技术 BGPS技术CGIS技术 D实地考察6图中乙、丙、丁三地的最主要

3、环境问题分别是()A气候干旱、洪涝灾害、生物多样性减少B酸雨、水土流失、赤潮C荒漠化、水土流失、海洋污染D水土流失、荒漠化、泥沙淤积解析:第4题,流域主要是指某个河流水系的集水范围,因此属于按单一的自然指标划分的区域。尽管地形因素是影响流域划分的主要因素,但气候特征不是流域划分需要考虑的因素,因此不要错选为D项。第5题,获取地物的信息,最快捷的方式是RS技术。而GPS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导航等;GIS的主要功能是查询、筛选、模拟分析等。第6题,通过空间位置判断,乙位于内蒙古高原,主要环境问题为土地荒漠化;丙位于黄土高原,主要环境问题为水土流失;丁位于渤海,主要环境问题为海洋污染。答案:4.A5.

4、A6.C对黄土丘陵沟壑区某地,相同面积、不同土地覆盖下径流量、泥沙量的观测结果如下表。据此完成78题。降雨量(mm)降雨强度混交林地坡耕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径流量(L)泥沙量(kg)径流量(L)泥沙量(kg)径流量(L)泥沙量(kg)径流量(L)泥沙量(kg)33弱1110.115541.31534.71541814很强290.532739.4710.82122519强280.31131.2510.4520.67相同降雨强度下,泥沙量由小到大依次为()A混交林地坡耕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B混交林地油松幼林地坡耕地荒草地C混交林地油松幼林地荒草地坡耕地D混交林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坡耕地8下列判断中,符合

5、该地情况的是()自然恢复植被的生态效益优于人工单一树种针叶林开垦坡地可有效改善当地生态森林树种越丰富,生态效益越优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优于退耕还草A BC D解析:解答该题的关键是:(1)抓关键信息,横向对比。要抓住设问中关键信息“相同降雨强度”,从表中任意选择一个降雨强度,如降雨强度为“弱”,横向对比不同土地覆盖下泥沙量的大小,明确设问是“从小到大”,根据数值可以判断依次为:混交林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坡耕地。(2)找相关数据,具体分析。对比油松幼林地和荒草地的各项数据,可以发现荒草地保持水土的作用强;在相同降雨强度下坡耕地泥沙量最大,生态效益最差;对比混交林地和油松幼林地的各项数据,可以看

6、出混交林地比油松幼林地生态效益好。荒草地生态效益远好于油松幼林地。答案:7.D8.B下图表示某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读图回答910题。9这种能源消费结构易引发的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土壤肥力下降土壤污染严重水体污染严重AB CD10改变上述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是()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多种能源营建速生薪炭林推广生活用煤用电进行炉灶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大力发展畜牧业加强交通建设A BC D解析:第9题,薪柴、秸秆的大量燃烧容易造成土地荒漠化、土壤肥力下降。第10题,改变当地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是: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多种能源、营建速生薪炭林、推广生活用煤用电、进行炉灶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答案:9.A10.

7、D读下图,回答1112题。11图示河流建有众多的大坝,用于发电。但乙图中河流大坝的发电使用年限大大低于设计年限,其原因主要是()A工程质量低 B设计不准确C人为破坏严重 D泥沙淤积严重12目前,甲图河流不仅不再建大坝,而且开始拆除某些水坝。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A已找到了比水电更好的能源B水电运营成本不断增加C水坝防洪功能丧失D恢复原始生态环境解析:第11题,乙图中河流位于我国西南地区,由于上游植被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增大,泥沙在库区淤积,致使库容减小,发电受限。第12题,甲图中河流位于法国境内,法国电力构成以核电为主,拆除水坝是为了恢复原始生态环境。答案:11.D12.D结

8、合材料,回答1314题。材料一我国目前部分优势粮食生产基地分布示意图。材科二中国粮食流通格局正呈现出“北粮南运”、“中粮西运”的态势,粮食生产地域重心发生了由南向北、由东向中的逐渐转移。13关于甲、乙、丙三个粮食生产基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人均耕地多,而且水热条件优越B乙地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但水源不足C丙地光、热、水充足,且土地的集中性好D甲、乙两地光、热、水条件相同,但农作物类型不同14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作为商品粮基地,地位下降的原因可能是()A土地相对集中,适宜机械化生产B河网密布,交通不便C当地人的食物结构发生了根本的改变D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解析:第13题,甲地纬度位置

9、较高,光热相对不足;乙地深居内陆,气候的大陆性强;丙地人口稠密,地块狭小,生产规模小,土地的集中性不足;三地的光、热、水差异明显。第14题,商品粮基地地位下降与其粮食播种面积减少有关,这应从耕地面积减少和农业结构调整分析。答案:13.B14.D读我国部分区域图,回答1516题。15图中阴影地区的城市化发展模式是()A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B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C小商品经营个体私营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D森林、矿产资源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16黄河三角洲与图中阴影地区相比,社会经济发展突出的区位优势是()A资源 B交通C政策 D技术解析:第15题,图中阴影地区为我国

10、长江三角洲地区,其城市化发展模式是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的发展促进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第16题,黄河三角洲地区有丰富的资源和能源,但长三角地区却缺乏。答案:15.B16.A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不少中小型加工制造业企业受劳工荒、电荒、油荒、原材料涨价等因素影响,目前生存困难,面临倒闭或需要外迁到江西赣州等内地城市。结合下图回答1719题。17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小型加工制造业企业的区位选择大多符合()A模式1 B模式2C模式3 D模式418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小型加工制造业企业外迁到江西赣州等内地城市,最主要的原因是()A国家中部崛起的需要 B地理区位相同C当地基础设施完善 D寻求更好的区位条件19对珠江三角

11、洲地区众多的加工型企业而言,目前最需要采取的措施是()A开展技术创新,实现产业转型和升级B缩小生产规模,加大资金投入C降低劳动力报酬,节省成本支出D申请破产保护,谋求东山再起解析:第17题,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小型加工制造业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模式2相同。第18题,企业外迁到江西赣州等内地城市,主要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即寻求更好的区位条件。第19题,产业转型和升级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答案:17.B18.D19.A读不同国家产业变化过程示意图,回答2021题。20由图可知()A类国家工业发展早,科技水平高B在产业转移过程中、类国家处于有利地位C、类国家产业升级速度取决于

12、类国家D产业转移是产业升级的主要动力21我国在产业调整中应()A加快乙类产业的引进,推进工业化进程B加快有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C与类国家分工合作,集中发展甲、乙两类产业D只接纳高新技术产业的转移解析:第20题,类国家为产业转出地区,为发达国家;、类国家为产业转入地区,为发展中国家,在产业转入过程中,可能导致环境污染加重;、类国家产业升级速度主要取决于本国经济的发展;产业升级的主要动力为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第21题,在产业调整中,我国要加快科技创新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业的发展,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答案:20.A21.B下图为我国“北水南调”工程规划示意图,读

13、图完成2223题。22图示地区的南部需要从北部调水的主要原因有()a河流域内降水量不大,蒸发较强b河流域为我国主要商品粮基地,灌溉农业需水量大c河中下游地区人口较稠密,重工业较多,需水量大d河含沙量较大,水质较差Aa、b Ba、cCb、d Dc、d23该工程建设的有利条件是()A地势北高南低,可以自流引水B经过地区主要是沼泽等荒地,占用耕地少C输水线路短,线路里程不到300千米D输水干线经过地区以平原为主解析:第22题,辽河流域降水量相对较少,且季节变化大,与北部松嫩平原相比,蒸发量大,并且人口稠密,是重工业基地,工农业用水、生活用水量大。第23题,“北水南调”工程主要经过东北平原,工程难度小

14、,线路跨越约4个纬度,超过400千米。答案:22.B23.D广东产业高成本时代的到来,严重削弱了其产业竞争力和全省经济持续发展的能力。原有发展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如何应对“高成本时代”的挑战,转变产业发展模式,成为广东“十一五”期间谋求新发展的一个核心课题。回答2425题。24下列各项中,预示着广东进入21世纪后“高成本时代”到来的是()土地、能源、水资源和原材料供应趋紧劳动力成本增加、就业困难、失业率上升防治环境污染的投入不断增加人民币对外币的比值下降ABC D25应对“高成本时代”的到来,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下列各项措施中合理的是()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控制工业的规模构建以政府为主体,产学研

15、分工合作的创新体系加快区域协调发展步伐,提升区域合作水平加快绿色广东建设,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A BC D解析:第24题,关键是对“高成本时代”的理解,是指与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要素随经济发展发生了相关变化,导致生产成本提高。第25题,针对产业发展要素的变化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而控制工业规模不利于经济的发展,故A项错误;产、学、研分工合作的创新体系的构建,政府不应为主体;广东企业以私营、外资企业为主。答案:24.B25.C二、综合题(共50分)26读图,完成以下问题。(15分)(1)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在框图中填入下列所示适当的工业部门,完成煤炭生产的产业链。(6分)化工焦化炼铁炼铝发电

16、炼钢(2)该产业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主要包括(多选)(3分)()A废气污染 B水体污染C固体废弃物污染 D辐射污染(3)未来中国将实行“节能优先、结构多元、环境友好”的可持续能源发展战略。这一战略将会导致图示地区_工业的衰落,下列属于该地实施并促进产业转型和升级措施的是(多选)(3分)()A加强交通建设,提高外运能力B建设了一系列引水工程,缓解水资源不足C扩大煤炭开采量D一方面建坑口电站,另一方面发展炼焦业,并向外输出焦炭E延长产业链,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值F大力发展轻纺、高新技术、旅游业,降低重化工业比重(4)为做到“环境友好”,该地进一步采取了_、_ _和_等措施。(3分)解

17、析:本题主要考查山西能源基地能源的综合利用、基地的发展方向和环境保护。第(1)、(2)题,结合山西矿产的分布和相关的产业链即可正确作答。第(3)题,虽然扩大开采量和加强交通建设、提高外运能力都属于能源基地建设的内容,但属于该地产业转型和升级。第(4)题,主要考查能源基地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方法和手段。答案:(1)自上到下,自左到右:(2)ABC(3)煤炭DEF(4)提高煤的利用技术调整产业结构加强“三废”的治理27青菜头是制作榨菜的主要原料。重庆涪陵(10656E10743E,2921N3001N)位于乌江与长江汇合处,自然环境非常适宜青菜头的生产,其生产环节见下表。(8分)涪陵青菜头的生产环节示

18、意表生产环节生产时间气候播种9月20 25 ,较湿润出苗、移栽10月16 20 生长10月次年2月6 15 收获3月阴晴少雨“风脱水”晾晒、加工4月6月晴朗少雨(1)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涪陵种植青菜头的有利气候条件。(3分)(2)随着长江三峡水库蓄水量不断增加,涪陵青菜头的主要种植区逐渐被淹没,青菜头种植区海拔将逐渐升高。你认为当地政府和农民应采取哪些措施来应对这种变化?(2分)(3)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涪陵市各级政府在山地丘陵大力实行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加强生态环境建设,请结合图示,从地理学角度说明植被在涵养水源、水土保持方面发挥的作用。(3分)解析:第(1)题,涪陵榨菜全国知名,

19、这与其生长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依据所给材料,从青菜头的播种、生长和收获几个环节分别叙述即可。第(2)题,海拔升高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气温的降低,应该从提高作物本身的耐寒能力和进行保温、防冻两个方面的措施作答。第(3)题,植被的存在对于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方面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增加下渗量,从而改变地表径流与地下径流的时间与空间分配来实现的。答案:(1)秋季温暖湿润,有利于播种;冬季温和,生长期长;春季晴朗干燥,利于收获和后期加工。(2)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培育良种;加强保温措施,防御低温冻害。(3)植被有利于增强雨水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减轻对土壤的冲刷;植被能减慢地表径流,减弱对地表的侵蚀;植物根系具

20、有固土护坡的作用。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辽河地处我国东北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其干流水量主要来自东侧支流,泥沙则主要来自西侧支流,有“东水西沙”之说。流域内人口密集,工农业生产集中,水资源量远小于其北部的松花江流域,为此国家规划实施“引松济辽”调水工程。下图为辽河流域局部区域图。(1)分别说明辽河流域“东水”和“西沙”形成的自然原因。(4分)(2)目前辽河某些河段在枯水期出现地下水不再补给河水的现象,分析其原因。(4分)(3)“丁坝”是辽河河道整治中常采用的一种工程。图中右上角为丁坝景观图。试推断丁坝的作用。(2分)(4)指出建设“引松济辽”调水工程、打造东北黄金水道,对辽河干流地区经

21、济发展的积极意义。(4分)解析:第(1)题,“东水”“西沙”体现了河流流量及含沙量的差异,影响因素中的自然因素包括降水量的多少和强度、地表植被的覆盖情况等。第(2)题,河流水与地下水的互补关系,是由水位决定的,当河流水水位高于地下水水位时(一般为河流汛期),河水补给地下水,当河流枯水期时,一般是地下水补给河水,而此时如果不能补给河水,只能是河流水水位在枯水期比地下水水位高,成因一是形成了“地上河”,原因是泥沙淤积造成;二是过度开采地下水,使地下水水位下降。第(3)题,“丁坝”是一种疏导河流、保护堤岸的水工建筑物。一端与堤岸连接成丁字形,能改变水流,使堤岸不受冲刷,丁坝可使泥沙在坝田里淤积,以造

22、成新岸。所以,“丁坝”的建设既可以保护河岸,又可以减少泥沙在河床中部淤积。第(4)题,考查跨流域调水工程的积极影响,根据题意以及所学知识,可以从生态、生产、生活等多方面说明。答案:(1)“东水”:干流东侧年降水量较大。“西沙”:干流西侧支流上游地势起伏较大;流经沙地,植被覆盖率较低;降水集中,多暴雨。(2)生产生活用水量大,过度开采地下水;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地下水位低于河流水位。(3)保护河岸;提高枯水季节河流水位,利于通航;提高河流流速,减少泥沙在河床中部的沉积。(答对一点即可)(4)增加水资源量,促进工农业发展;发展内河航运,加强区域间的联系;改善环境,促进旅游业发展(或优化投资环境)。

23、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材料一国务院批准重庆设立两江新区,两江新区可开发面积约为650平方千米。 两江新区要建设成为内陆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建设成为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建设成为内陆开放的重要门户、科学发展的示范窗口。材料二重庆1998年2008年的城镇化率与三大产业贡献率分布表。年份城镇化率三次产业贡献率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199832.64.836.259.0199934.30.859.539.7200035.62.955.541.6200137.44.451.444.2200239.96.854.039.2200341.96.058.235.820

24、0443.55.857.936.3200545.25.450.144.5200646.76.856.550.3200748.36.857.335.9200849.995.056.938.1(1)促进重庆市形成和发展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1分)()A河流 B资源C地形 D气候(2)材料二显示,对重庆的社会经济发展贡献最大的产业是_;重庆的城镇化水平的变化趋势是_。(2分)(3)两江新区的建设将会首先导致数值明显上升的是(1分)()A第一产业贡献率 B第二产业贡献率C第三产业贡献率 D城镇化率(4)为什么许多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都要进行新区建设?(4分)(5)如何从地理的角度理解重庆两江新区的设立对我

25、国西部大开发带来的积极影响? (5分)解析:本题主要借助重庆两江新区设立的材料考查区域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关系等相关知识。解答时应注意重庆的位置,其位于嘉陵江与长江的交汇处,水陆交通便利;从材料二中可看出第二产业在重庆的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由此也可以分析出工业经济的发展对城市化的促进作用。建设新区的原因要结合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答案:(1)A(2)第二产业持续提高(3)D(4)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许多城市在其发展中,人口和产业规模逐步扩大,城市发展面临着诸如交通拥挤、居住紧张、环境恶化、污染严重等一系列城市环境问题,土地资源日益紧张,城市发展空间不足,这一切都制约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为了分散产业和人口,获得充足的发展空间,都会进行新区建设。(5)重庆是我国西部地区的最大城市和唯一的直辖市,是我国西部地区的交通枢纽,位于我国中部和西部的结合点位置,因此其辐射带动作用强;从国务院对设立两江新区的功能定位上看,重庆市将建设成为内陆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建设成为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建设成为内陆开放的重要门户、科学发展的示范窗口,必将对我国的西部大开发带来积极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