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板块综合检测(五)一、选择题1(2020广东深圳二模)1703年,彼得大帝首次命名“圣彼得堡”(源自德语);1914年,圣彼得堡更名为“彼得格勒”;1924年彼得格勒更名为“列宁格勒”;1991年,“列宁格勒”又更名为“圣彼得堡”。圣彼得堡的历次更名反映了三百年来俄罗斯()A与西欧的矛盾不断加剧B政治制度发生多次变革C社会主义革命曲折发展D国内外政局的屡次变动解析:由材料“1924年彼得格勒更名为列宁格勒;1991年,列宁格勒又更名为圣彼得堡”可知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因圣彼得堡一词来源于德语,更名为彼得格勒,1924年列宁逝世后,为纪念列宁以及十月革命,更名为列宁格勒,1991年苏
2、联解体俄罗斯独立,经市民投票恢复历史名称圣彼得堡,故圣彼得堡的更名体现了国内外政局的变动,故选D项;材料不能体现出与西欧的矛盾,排除A项;更名并不是由政治制度的变革引发,排除B项;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开始于1917年,排除C项。答案:D2(2020山东聊城二模)美国前总统杜鲁门曾一再声称:“我们赢得的胜利把领导世界的持续重担放到了美国人民的肩上”,“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制度”。这一观点的实质是()A承担国际责任 B推广美国制度C遏制社会主义 D推行霸权政策解析:根据材料“领导世界”“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制度”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美国实力的膨胀,企图推行霸权政策,故选D项;材料的主旨是推行霸权
3、政策,而不是承担国际责任,排除A项;“推广美国制度”是手段,排除B项;材料强调美国推行霸权主义,不涉及遏制社会主义,排除C项。答案:D3(2020福建泉州一模)1960年,石油输出国组织成立后,通过石油生产配额制提高石油价格,增加收入,科威特、沙特阿拉伯等国迅速跃居世界富国行列。1973年,阿拉伯石油输出国还对美国、西欧和日本实施石油禁运。由此可知()A新力量中心的崛起导致旧经济秩序崩溃B新兴国家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自身地位C经济区域集团化极大的冲击了两极格局D发展中国家的斗争导致世界经济多极化解析: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是阿拉伯石油生产国为维护自身利益、反对西方石油公司的垄断和剥削而建立的组织,
4、根据材料“还对美国、西欧和日本实施石油禁运”可知,其利用自身优势对欧美等强国施压,反映了新兴国家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自身地位,故选B项;20世纪70年代,旧经济秩序并未崩溃,虽然新兴国家极力倡导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但因发达国家的强大,新秩序目前仍尚未建立,排除A项;根据材料“还对美国、西欧和日本”可知,石油输出国组织主要针对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并未体现对两极格局的冲击,排除C项;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成立是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表现,区域集团化并不等于世界经济多极化,世界经济是向着全球化的趋势发展的,而非多极化,排除D项。答案:B4(2020河南六市联考)有学者说:“冷战结束后,追求公平正义和多边主义的价
5、值理念日益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愿望。”这一愿望折射出()A不结盟成为国家关系的主流B多极化发展趋势得到加强C霸权主义被国际社会所抛弃D“一超多强”局面遭到削弱解析: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趋势得到了加强,出现追求公平正义和多边主义的普遍愿望,故选B项;当今世界结盟仍是国家关系的主流,美、英、法等大国仍是结盟国家,排除A项;虽然大多数国家反对霸权主义,但霸权主义仍然存在,并没有被抛弃,排除C项;材料中的愿望是“一超多强”局面加强的结果,而不是削弱的结果,排除D项。答案:B5(2020湖北高三5月调研)1921年4月,列宁在论粮食税中主张:“重新审查和修改投机倒把活动的一切法令。这样才能做到把某种程度
6、上不可避免的、而且为我们所必须的资本主义发展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在这里,列宁主要针对的是()A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B外国资本家经营的合法性C僵化的经济政治体制D农民的商业行为的正当性解析:根据材料“列宁在论粮食税中主张”可知,新经济政策中的以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措施已经在农村中实行,又根据材料“不可避免的、而且为我们所必须的资本主义发展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及所学知识可知,在新经济政策背景下,农村中出现了被视为资本主义的自由贸易,但按照新经济政策的做法,并不是直接消灭,而是“为我们所必需”“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说明农村中出现的这种现象是对当时经济恢复与发展有利的,是正当的,故选D项
7、;根据材料“列宁在论粮食税中主张”可知,新经济政策已经实行,列宁针对的是在新经济政策背景下农村出现的新问题,排除A项;列宁所主张的内容是针对国内农村的情况,与外国资本家无关,排除B项;苏联模式在推行过程中出现了僵化的现象,但当时新经济政策并未僵化,排除C项。答案:D6(2020山东日照三模)据统计,19331937年,苏联普通高校培养出的专业人才将近37万人,比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增加了将近20万人;各类中等技术学校毕业人数达62万多人,比第一个五年计划几乎增加了1倍。这表明苏联教育发展的目标是()A提升全民的文化素质B顺应科技革命的潮流C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D建立完备的教育体系解析:题干中所涉及
8、的时间段是1933年到1937年,即处于苏联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其教育出的各级各类专业人才都比第一个五年计划有很大的提高,说明随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顺利开展,苏联加快了对经济建设速度的提高,这就需要更多的人才来支援社会的经济建设,即反映其目标是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服务,故选C项;在此期间,苏联培养出非常多的人才,会对国民的文化素质起到较大的提高作用,但其根本目的还是为经济建设服务,排除A项;科技革命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这与题干时间不一致,排除B项;题干中述及了“苏联普通高校”“各类中等技术学校”,不能扩大为苏联的整个教育体系,排除D项。答案:C7(2020吉林长春三模)1922年,英国通过了史
9、蒂文森法,在英属马来亚和锡兰控制橡胶产量,超过规定产量将提高税收,美国对此有组织地反对。这表明美国()A国内经济消费不足B工业受损最为严重C预感经济危机到来D倡导自由贸易政策解析:由材料“在英属马来亚和锡兰控制橡胶产量,超过规定产量将提高税收,美国对此有组织地反对”可知这一法案保护了英国橡胶种植业的利润,不利于美国的汽车业和轮胎制造业发展,所以美国希望通过贸易自由维护自身利益,故选D项;材料并未提及英国国内的消费情况,排除A项;橡胶产业影响的是美国的汽车业和轮胎制造业,排除B项;经济危机开始于1929年,排除C项。答案:D8(2020山西运城调研)新政时期,罗斯福认为低工资“无法购买使我们工厂
10、和农场保持完全运转所必要的衣、食和其他用品”。于是工人工资得到了增加,19331939年美国工人周工资从16.73美元增加为23.86美元。罗斯福这一举措的根本目的是()A缓和劳资双方矛盾B加快工业发展速度C提高社会福利水平D保护资产阶级利益解析:“19331939年美国工人周工资从16.73美元增加为23.86美元。罗斯福这一举措的根本目的”即罗斯福新政的根本目的,必然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故选D项;“工人工资得到了增加”会缓和矛盾,但不是根本目的,排除A项;“无法购买使我们工厂和农场保持完全运转所必要的衣、食和其他用品”这一做法也有对农业的成分,排除B项;“工人工资得到了增加”这只是福利的一
11、个小部分,不能代表社会福利,排除C项。答案:D9(2020河南开封三模)从1973年11月开始,意、英、美、日、法、联邦德国等国相继出现经济危机。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滞胀”阶段。对这次经济危机理解正确的是()A巩固了美元的中心地位B爆发的根本原因与以往不同C急需推行宽松货币政策D使经济政策具有回归自由主义倾向解析:根据材料“从1973年11月开始,意、英、美、日、法、联邦德国等国相继出现经济危机。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滞胀阶段”,可知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进入“滞胀”阶段,英美等国纷纷放松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回归自由主义,故选D项;20世纪70年代经济危机动摇了美元的中心地位,排
12、除A项;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还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排除B项;宽松的货币政策会加剧通货膨胀,推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并不是解决“滞胀”现象的良策,排除C项。答案:D10(2020湖北武汉六月供题)美国学者斯特恩斯说: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某种意义上变得越来越小的世界,其复杂程度并未降低。那些独具特色的传统继续在修正,有时甚至是在逆转看来强有力的同一性力量,而这种同一性力量也在坚持着。”作者意在强调()A经济区域化阻碍了经济全球化B科技发展密切了世界经贸往来C全球化进程与地区认同相互激荡D反全球化运动导致国际矛盾尖锐解析:“在某种意义上变得越来越小的世界,其复杂程度并未降低”一方面承认世界是一个整体,
13、即全球化,另一方面也承认多样性,即地区的相互认同,故选C项;“有时甚至是在逆转看来强有力的同一性力量,而这种同一性力量也在坚持着”由于这两种方向同时存在,不存在对谁阻碍的问题,排除A项;“在某种意义上变得越来越小的世界,其复杂程度并未降低。那些独具特色的传统继续在修正,有时甚至是在逆转看来强有力的同一性力量”无法看出科技的作用,排除B项;“那些独具特色的传统继续在修正,有时甚至是在逆转看来强有力的同一性力量,而这种同一性力量也在坚持着”无法体现反全球化的尖锐矛盾,排除D项。答案:C11(2020陕西咸阳二模)下表是狭义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主要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比较(2012)。据此对狭义丝绸之路经济
14、带认识正确的是()组织名称成员国数量面积(万km2)人口(亿人)GDP(万亿美元)北美自由贸易区32 158.114.7019.24欧盟28432.485.0916.69狭义丝绸之路经济带163 962.1231.4713.42东盟10477.766.082.32A打破了经济集团相互隔绝的状态B将成为世界最大区域性合作组织C促进世界经济力量向多元化发展D整体经济实力优于其他经济集团解析:区别于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世界三大区域经济组织以及新兴的区域组织东盟,狭义丝绸之路经济带突破了区域组织以地理为单位的特征,形成了以经济路线构建的经济集团,有利于推动世界经济力量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故选C项;世界
15、各区域集团相继成立后,它们之间并没有中断交流与合作,排除A项;根据狭义丝绸之路经济带2012年的数据可知,它仅在面积和人口领域超过了其他区域组织,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区域性合作组织是亚太经合组织,排除B项;从GDP总量来说,狭义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整体经济实力低于北美自由贸易区和欧盟,排除D项。答案:C12(2020安徽淮南二模)分析1987年至1994年527所美国企业数据,发现计算机化在短期内提升了生产率,并在长期产生更大的正向效应。进一步分析179所大型上市公司的商业实践与信息技术投资调查数据,发现由数据驱动决策的公司的生产率更高。材料反映()A经济全球化正面效应显著B国际经济新秩序亟待建立C工
16、业产值取决于信息技术D信息技术提高企业生产率解析: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公司企业的生产率有了较大的提升,故选D项;材料没有反映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强调计算机化的作用,与国际经济新秩序无关,排除B项;“取决于”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答案:D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在世界推行由其倡导并控制的自由贸易和投资政策,经济全球化浪潮逐渐形成。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得到了加速发展。发达国家推行的不同类型的市场经济模式,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和形势变化,正在进行调整和改革,不断加以完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经济转轨国家,也先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
17、市场经济体制转化。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缩小了经济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距离,加速了经济信息在全球范围内的传递。“东西方”由对抗走向对话,为全球经济发展与合作奠定了新的基础。摘编自程建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材料二世界贸易组织负责实施与管理的贸易协定和协议中,贯穿了一些基本原则,体现了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比如它要求WTO成员都应被平等地给予“最惠国待遇”。不应在本国和外国的产品、服务或人员之间造成歧视,要给予它们“国民待遇”。薛荣久国际贸易(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举措。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主要因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
18、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阐述世界贸易组织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举措”,根据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经济全球化浪潮逐渐形成”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和两大组织方面回答;第二小问“因素”,根据材料“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推行的不同类型的市场经济模式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东西方由对抗走向对话,为全球经济发展与合作奠定了新的基础”回答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基本原则”,根据材料二可以得出非歧视原则,公平贸易,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二小问“关系”,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得出世界贸易组织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它的成立
19、和发展又进一步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答案:(1)举措:建立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立关贸总协定。因素:市场经济体制为更多的国家接受;信息技术的发展;冷战对峙结束,国际局势趋向缓和。(2)原则:非歧视原则;公平贸易;市场开放。关系:世界贸易组织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它的成立和发展又进一步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14(2020山东日照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美英在东南亚非殖民化问题上的较量1949年1月,杜鲁门总统提出了针对非西方国家的“第四点计划”,旨在促进广大附属地区及新独立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把其纳入西方“自由”阵营,抵制共产主义的扩张。针对美国的“第四点计划”,1950年1
20、月,英国以及英联邦成员国在锡兰(现斯里兰卡)科伦坡召开会议,提出了一个促进经济发展以对抗苏联威胁的“亚洲马歇尔计划”(即“科伦坡计划”),主要意图在于使亚洲较富裕的国家或者那些对该地区感兴趣的国家加入进来,以提高东南亚人民的生活水平。到1954年,美国以及大多数东南亚国家成为“科伦坡计划”的成员或伙伴国。英国希望把美国的资源与英国在东南亚的统治经验结合起来,进而争取东南亚保留在西方阵营之内结果,英国人发现与自己的初衷相反,远非是在利用美国的力量,而是美国的东南亚政策大大削弱了英国的策略。美国迅速成为影响东南亚的主要角色。据孙建党美国在英属东南亚殖民地非殖民化过程中的政策及其作用根据材料并结合所
21、学知识,评述“美英在东南亚非殖民化问题上的较量”及其结果。(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解析:根据材料中所述及的“美英在东南亚非殖民化问题上的较量”的结果“英国人发现与自己的初衷相反,远非是在利用美国的力量,而是美国的东南亚政策大大削弱了英国的策略。美国迅速成为影响东南亚的主要角色”可知该结果反映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根据材料“英国希望把美国的资源与英国在东南亚的统治经验结合起来,进而争取东南亚保留在西方阵营之内”与“美国的东南亚政策大大削弱了英国的策略。美国迅速成为影响东南亚的主要角色”进行对比可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在
22、冷战形势下,美、英尽管在遏制共产主义方面立场基本一致,但在对待东南亚非殖民地化问题上,两国都试图按照各自的设想来塑造东南亚:对美国而言,它希望凭借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借推进非殖民地化,排挤传统殖民国家势力,如英国等;而英国却不愿放弃传统在东南亚的利益,希望借助美国的力量继续保持在远东的影响力;而在这种国家力量的较量过程中,美国逐渐成为东南亚地区外最重要的强权大国,开始主导战后东南亚地区的事务。这一变化充分体现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由于美国经济实力的增长,其希望主宰世界的欲望非常强烈,体现出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答案:英美在东南亚的较量反映了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世界格局的变化、美国的霸权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在冷战形势下,美、英尽管在遏制共产主义方面立场基本一致,但在对待东南亚非殖民地化问题上,两国都试图按照各自的设想来塑造东南亚。凭借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借推进非殖民地化,排挤传统殖民国家势力;英国不愿放弃传统利益,希望借助美国继续保持在远东的影响力。在较量过程中,美国逐渐成为东南亚地区外最重要的强权大国,开始主导战后东南亚地区的事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美在东南亚力量的消长,是力量对比变化的反映,体现了美国的霸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