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同学间的交流,掌握用竖式连写的方法,会正确计算三个数的加、减法。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3、巩固10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重点:1、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连写的方法,会正确计算三个数的加、减法。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教学难点:灵活使用口算或加减法竖式等方法计算连加连减的问题。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主题图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1、口答。7+6+5 8+9-13 24-10-7 20+30+10 17-3+4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继续研究三个的加减法。
2、设计意图:复习引入,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二、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1)今年西瓜丰收,少先队员帮张爷爷摘西瓜,这是统计三个小组摘西瓜的结果: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28个 34个 23个少先队员爱帮助人的精神,真值得我们学习。可是,他们又遇到了新的数学问题,教师板书:连加连减。我们一起来克服它2) 自主学习 尝试理解1、自主学习例1 三个组一共摘了多少个?如何列式计算呢,学生独立列算式。 教师集体订正,可以列两个算式,也可以列综合算式。归纳比较综合算式简便些。2、自主学习例2 我们一共摘了85个西瓜,一组运走了40个,二组运走了26个,还剩多少个? 如何列算式计算,思考计算方法。教师小结:可以口算,也
3、可以列竖式计算。三、 合作探究 展示点评1、教师启发提问:在列竖式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回答。2、找学生上台演示,其他学生观察。教师讲解示范。四、练习巩固 拓展延伸1、完成28页做一做。2、练习五第1、2题。3、引导完成练习五第3题。算好后学生说说计算方法。五、课堂总结: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
4、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通过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掌握好?教师小结:在计算连加连减时,可以口算,也可以列竖式计算。在列竖式的过程中,注意把数位对整齐,不能只计算一步,看清楚加减号。第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