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蒙古包头市四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长期以来,我们国家在“中国文化如何走出去”这个问题上存在着一个认识误区,即将其简单地理解为一个翻译问题。最近几十年来的中国比较文学译介学理论和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都已经揭示,翻译不是一个在真空中发生的简单的语言文字转换行为,而是一个受到译入语国家政治、意识形态、时代语境、民族审美情趣等许多因素制约的文化交际行为。因此,想要让翻译取得预期的效果,产生应有的影响,我们必须从单纯的语言文字的转换层面跳出来,关注翻译行为以外的种种因素。借助译介学的视角审视“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问题,我
2、们就会注意到以前相当长的时间里某些做法存在的问题。其中两个被我们忽视的问题,一个是“语言差”问题,另一个是“时间差”问题。所谓“语言差”,指的是使用汉语的中国人在学习、掌握英语等现代西方语言并理解相关的文化方面,比使用英、法,德、俄等西方现代语言的各西方国家的人民学习、掌握汉语及理解中国文化要来得容易。所谓“时间差”,指的是中国人全面,深入地认识西方、了解西方,积极主动地译介西方文化至今持续一百多年了;而西方人对中国开始有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也就是中国经济崛起的这二三十年的时间罢了。由于“语言差”的存在,因此虽然在中国能够有很多精通英、法、德、俄等西方语言并理解相关文化的专家学者,我们却不可能
3、指望在西方同样有许多精通汉语并深刻理解中国文化的专家学者。而由于“时间差”的存在,中国拥有比较丰厚的西方文化积累,也拥有一大批对西方文化感兴趣的读者,他们都能较轻松地阅读和理解译自西方的文学作品和学术著述。当代西方则不具备我们这样的优势,更缺乏相当数量的能够轻松阅读和理解译自中文的文学作品和学术著述的读者。某种程度上,当今西方各国阅读中国作品的普通读者,大致相当于我们国家严复、林纾那个年代阅读西方作品的中国读者。明乎此,我们也就能够理解:为什么当今西方国家的翻译家们在翻译中国作品时,多会采取归化的手法,且会对原文有不同程度的删节;而我国出版社提供的无疑更加忠实于原文、更加完整的译本,在西方却会
4、遭到冷遇。只要回想一下,我们国家在清末民初介绍外国文学作品时,也经常对原文进行大幅度的删节,甚至还要把外国的长篇小说“改造”成章回体小说,也就不难理解今天中国文学作品、文化典籍在西方的遭遇了。有人也许会质疑上述“时间差”问题,认为西方对中文的译介也有很悠久的历史,有不少传教士早在16世纪就已经译介中国文化典籍了,譬如利马窦、理雅各也在19世纪中叶译介了中国的四书五经等典籍。这当然是事实,但他们没有注意到另一个事实,即最近一百多年来西方文化已经发展成当今世界的强势文化。多数西方读者满足于自身的文化,对他国,他民族文化缺乏兴趣和热情,这从翻译出版物在西方各国出版物总量中所占的比例即可看出:在美、英
5、等国,翻译作品只占这些国家总出版物数量的百分之五左右,与翻译作品占总出版物数量将近一半的中国相比,不可同日而语。“语言差”和“时间差”问题的存在,提醒我们在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时,必须关注当代西方读者在接受中国文学和文化时的以上特点。我们以前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接受他国、他民族的文化主要依靠的是本民族的翻译家,是从文化的跨语言、跨民族传播与接受的一般规律出发而言的,譬如我们接受西方文化,或者东南亚各国接受中国文化,就是如此。但是由于中西文化交流中的“语言差”和“时间差”,我们不可能指望西方也拥有众多精通汉语的汉学家和翻译家。因此,通过合适的途径和方式,中国的中译外翻译工作者完全可以为中国文
6、化“走出去”一事发挥他们的作用,做出他们的贡献。(摘编自谢天振中国文化走出去不是简单的翻译问题)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翻译不是简单的语言文字转换行为,而是受到许多因素制约的一种文化交际行为。B. 为了方便西方的读者理解,西方国家的翻译家们在翻译中国作品时多会采取归化的手法。C. 中国人译介西方文化已经一百多年了,因而中国拥有比较丰厚的西方文化积累。D. 要改变我国文学作品、文化典籍在西方的境况就必须提供更加忠实于原文、更加完整的译本。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立足于如何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这一宏大命题,从翻译之外因素切入,
7、角度新颖。B. 文章将当今西方读者比作严复时代的中国读者以说明他们对我国文化的理解还处在初级阶段。C. 文章以利玛窦以及理雅各之例来驳斥部分人对“时间差”问题的质疑,很有说服力。D. 文章体现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过程,有现实意义。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民族审美情趣不同,这使得西方国家的人民掌握汉语比中国人掌握西方语言要来得困难。B. “语言差”“时间差”的存在使我们不可能指望西方国家拥有众多精通汉语的汉学家和翻译家。C. 翻译出版物在西方各国占比量过低,这造成西方读者不太愿意接受他国、他民族的文化。D. 中国文化要走出去,不能依靠西方本民族的翻
8、译家,只能依靠中国中译外翻译工作者。【答案】1. D 2. C 3. B【解析】【分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D.“要改变就必须提供更加忠实于原文、更加完整的译本”错,由原文第三段“而我国出版社提供的无疑更加忠实于原文、更加完整的译本,在西方却会遭到冷遇”可知D项曲解文意。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能力。C.“文章以利玛窦以及理雅各之例来驳斥部分人”错,文章第四段中信息是“有人也许会质疑上述时间差问题,认为,譬如利马窦、理雅各也在19世纪中叶译介了中国的四书五经等典籍”,可见利玛窦以及理雅各之例是部分人用来对“时间差”问题的质疑,属于现象
9、、问题列举,而不是用来“驳斥”的。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A.“民族审美情趣不同,这使得困难”错,前两段“翻译不是一个在真空中发生的简单的语言文字转换行为,而是一个受到译入语国家政治、意识形态、时代语境、民族审美情趣等许多因素制约的文化交际行为”“其中两个被我们忽视的问题,一个是语言差问题,另一个是时间差问题。所谓语言差,指的是使用汉语的中国人在学习、掌握英语等现代西方语言并理解相关的文化方面,比使用英、法,德、俄等西方现代语言的各西方国家的人民学习、掌握汉语及理解中国文化要来得容易”,可见选项表述绝对,曲解文意,原因提取错误,困难的原因是时间差和语言差问题。C
10、.“翻译出版物在西方各国占比量过低,这造成”错,原文第四段中说“多数西方读者满足于自身的文化,对他国,他民族文化缺乏兴趣和热情,这从翻译出版物在西方各国出版物总量中所占的比例即可看出:在美、英等国,翻译作品只占这些国家总出版物数量的百分之五左右,与翻译作品占总出版物数量将近一半的中国相比,不可同日而语”,可见“翻译出版物在西方各国占比量过低”是结果而不是原因。D.“不能依靠西方本民族的翻译家,只能依靠中国中译外翻译工作者”错,说法绝对,原文结尾说的是“我们不可能指望西方也拥有众多精通汉语的汉学家和翻译家”。故选B。(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城镇污水处理是指为改变污
11、水性质,使其对环境水域不产生危害而采取的措施。城市污水处理一般分为三级:一级处理,系应用物理处理法去除污水中不溶解的污染物和寄生虫卵;二级处理,系应用生物处理法将污水中各种复杂的有机物氧化降解为简单的物质;三级处理,系应用化学沉淀法、生物化学法、物理化学法等,去除污水中的磷、氦,难降解的有机物、无机盐等。城市污水处理工艺的确定,是根据城市水环境质量要求、来水水质情况、可供利用的技术发展状态,城市经济状况和城市管理运行要求等诸方面的因素综合确定的。(摘自程浩城镇污水厂尾水处理技术应用研究,安全管理网,2020年3月25日)材料二进水不达标导致的排放超标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城市污水处理行业长期健康
12、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城市污水处理提供的本应是涉及民生的公共服务,但如果将不允许排入的工业废水也纳入城市污水系统,也会导致水质污染浓度上升。这个责任不在城市污水处理企业身上,毕竟污水处理厂与工业企业的关系,本质上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服务的卖方与买方关系。还有一些企业认为与政府签订了相关协议,因进水出现水质不达标可以不受法律约束。按水污染防治法第五十条规定,城市污水处理厂一旦接纳污水,就要依法达标排放,即使签订了免责协议,当排放超标时也无法逃脱法律责任。污水处理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需要政府部门营造良好的监管氛围。如完善监管条例,补齐预处理环节和管网输送环节的短板;按照规范与标准监管相关工业企业,及
13、时制止其恶意排污行为,保障污水处理厂的稳定运行等。(摘编自郝亮等规范污水处理市场亟须法治理念与契约精神)材料三中新天津生态城开工建设于2008年。2017年,生态城水处理中心投用,城市污水过滤为可循环利用的再生水,保障生态城绿化、道路喷洒、生态景观绿化及生活杂用水需求,实现污水再生利用。天津生态城从规划之初就系统设计了水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和污水处理体系。道路雨水收集井及其他市政管网设施全部设置在两侧绿化带内,污水收集管线实现全部地块覆盖,非工业污水直接进入预留污水管网,工业废水达标后方可排入管网,污水和雨水分流,管线随道路建设铺设。后期,通过大数据平台和网格化社会管理随时跟踪,及时处理跑冒滴漏等
14、问题。通过潜望镜和内窥机器人等设备,给所有的排水管网建立了健康档案,通过排水物联网平台结合人工巡查,实现各管线水位,水量的实时监控。此外,生态城建立了海绵城市项目库,通过设置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等海绵设施,实现对雨水进行调蓄与错峰排放。雨水收集后,经过绿地净化全部进入生态城景观水体用于景观补水。(摘编自污水全收集 城市更美丽)4. 下列对城市污水处理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城市污水处理是指对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的处理,可以分离去除污水所含的污染物质,使有些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有用物质。B. 一些城市污水处理厂存在着法治理念不强的问题,认为与政府签订了相关协议,如果因
15、进水水质超标导致出水超标,公司不受法律约束。C. 污水处理涉及多个方面的关系,提供的是涉及民生的公共服务,这就需要政府发挥作用,完善监管条例,承担起相应的责任。D. 在城市污水治理时,要建立新的治理模式,不再以人工进行水质监测,预测预报,通过机器,程序,软件等实现智慧化治理,向精准化发展。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城市污水处理一般分为三级,根据来水水质情况即可确定采用何种处理工艺,达到去除污水中有害物质的目的。B. 污水处理企业与工业企业之间,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服务的卖方与买方关系,污水处理企业不能违背契约责任条款,应做到依法达标排放。C. 道路雨水收集
16、井及其他市政管网设施设置在两侧绿化带内,可避免维修时对道路的破坏,雨污分流可减小治污的压力,这些都体现了建设者的匠心。D. 海绵城市建设,实现对雨水进行调蓄与错峰排放,可以降低雨水管网的排水压力,同时还可以净化雨水,用于景观补水。6. 中新天津生态城给我们提供了哪些处理经验?请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答案】4. D 5. A 6. 预先规划,从源头解决问题。从规划之初就系统设计水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和污水处理体系。利用现代科技和先进设备,注重日常维护。通过大数据平台和网格化社会管理随时跟踪,实时监控。节约用水,优化水资源利用效率。如通过设置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等海绵设施,对雨水进行调蓄与错峰排放,实现
17、水资源有效利用。【解析】【分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D“不再以人工进行水质监测、预测预报”错误,文中有“通过排水物联网平台结合人工巡查,实现各管线水位、水量的实时监控”,可见,选项说不再以人工进行水质监测、预测预报是错误的。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根据来水水质情况即可确定采用何种处理工艺”错误,“确定采用何种处理工艺”需要考虑多种因素。故选A。【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由“天津生态城从规划之初就系统设计了水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和污水处理体系。道路雨水收集井及其他市政管
18、网设施全部设置在两侧绿化带内,污水收集管线实现全部地块覆盖,非工业污水直接进入预留污水管网,工业废水达标后方可排入管网,污水和雨水分流,管线随道路建设铺设”分析概括为:预先规划,从源头解决问题。从规划之初就系统设计水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和污水处理体系。由“后期,通过大数据平台和网格化社会管理随时跟踪,及时处理跑冒滴漏等问题。通过潜望镜和内窥机器人等设备,给所有的排水管网建立了健康档案,通过排水物联网平台结合人工巡查,实现各管线水位,水量的实时监控”分析概括为:利用现代科技和先进设备,注重日常维护。通过大数据平台和网格化社会管理随时跟踪,实时监控。由“此外,生态城建立了海绵城市项目库,通过设置下沉式
19、绿地、雨水花园等海绵设施,实现对雨水进行调蓄与错峰排放。雨水收集后,经过绿地净化全部进入生态城景观水体用于景观补水”分析概括为:节约用水,优化水资源利用效率。如通过设置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等海绵设施,对雨水进行调蓄与错峰排放,实现水资源有效利用。(三)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小杨月楼义结李金鏊冯骥才民国二十八年,龙王爷闯进天津卫。街上行船,窗户当门,买卖停业,车辆不通,小杨月楼和他的一班人马,被困在南市的庆云戏院。那时候,人都泡在水里,哪有心思看戏?龙王爷赖在天津一连几个月,戏班照样人吃马喂,把钱使净,便将十多箱行头道具押在河北大街的“万成当”。等到水退了,火车通车,小杨月
20、楼急着返回上海,凑钱买了车票,就没钱赎当了,急得他闹牙疼,腮帮子肿得老高。戏院一位热心肠的小伙计对他说:“您不如去求李金鏊帮忙,那人仗义,拿义气当命。凭您的名气,有求必应。”李金鏊是天津卫出名的一位大锅伙,混混头儿。上刀山、下火海、跳油锅,绝不含糊,死千一个。虽然黑白道上,也讲规矩讲脸面讲义气,拔刀相助的事,李金鏊干过不少,小杨月楼却从来不沾这号人。可是今儿事情逼到这地步,不去也得去了。他跟随这小伙计到了西头,过街穿巷,抬眼一瞧,怔住了。篱笆墙,栅栏门,几间爬爬屋,大名鼎鼎的李金鏊就住在这破瓦寒窑里?小伙计却截门一声呼:“李二爷!”应声打屋里猫腰走出一个人来,出屋直起身,吓了小杨月楼一跳。这人
21、足有六尺高,肩膀赛门宽,老脸老皮,胡子拉碴;那件灰布大褂,足够改成个大床单,上边还油了几块。小杨月楼以为找错了人家,没想到这人说话嘴上赛扣个罐子,翁声翁气问道:“找我干吗?”口气挺硬,眼神极横,错不了,李金鏊!进了屋,屋里赛破庙,地上是土,条案上也是土,东西全是东倒西歪;迎面那八仙桌子,四条腿缺了一条,拿砖顶上;桌上的茶壶,破嘴缺把,磕底裂肚,盖上没疙瘩。小杨月楼心想,李金鏊是真穷还是装穷?若是真穷,拿嘛帮助自己?于是心里不抱什么希望了。李金鏊打量来客,一身春绸裤褂,白丝袜子,黑礼服呢鞋,头戴一顶细辫巴拿马草帽,手拿一柄有字有画的斑竹折扇。他瞄着小杨月楼说:“我在哪儿见过你?”眼神还挺横,不赛
22、对客人,赛对仇人。戏院小伙计忙做一番介绍,表明来意。李金鏊立即起身,拱拱手说:“我眼拙,杨老板可别在意。您到天津卫来唱戏,是咱天津有耳朵人的福气!哪能叫您受治、委屈!您明儿晌后就去万成当拉东西去吧!”说得真爽快,好赛天津卫是他家的。这更叫小杨月楼满腹狐疑,以为到这儿来做戏玩。转天一早,李金鏊来到河北大街上的“万成当”,进门朝着高高的柜台仰头叫道:“告你们老板去,说我李金鏊拜访他来了!”老板慌张出来,请李金鏊到楼上喝茶,李金鏊也不理,只说:“我朋友杨老板有几个戏箱押在你这里,没钱赎当,你先叫他搬走,交情记着,咱们往后再说。”说完拨头便走。当日晌后,小杨月楼带着几个人碰运气赛的来到“万成当”,进门
23、却见自己的十几个戏箱,早已摆在柜台外边。小杨月楼大喜过望,便取了戏箱,高高兴兴返回上海。小杨月楼走后,天津卫的锅伙们听说这件事,佩服李金鏊的义气,纷纷来到“万成当”,要把小杨月楼欠下的赎当钱补上。老板不肯收,锅伙们把钱截着柜台扔进去就走。多少亦不论,反正多得多。这事又传到李金鏊耳朵里。李金鏊在北大关的天庆馆摆了几桌,将这些代自己还情的弟兄们着实宴请一顿。谁想到小杨月楼回到上海,不出三个月,寄张银票到天津“万成当”,补还那笔欠款。“万成当”收过锅伙们的钱,哪敢再收双份,老板亲自捧着钱给李金鏊送来了。李金鏊嘛人?不单分文不取,看也没看,叫人把这笔钱分别还给那帮代他付钱的弟兄。至此,钱上边的事清楚了
24、,谁也不欠谁的了。这事本该了结,可是情没结,怎么结?转年冬天,上海奇冷,黄浦江冰冻三尺,大河盖上盖儿。这就断了码头上脚侠们的生路,尤其打天津去扛活的弟兄们,肚子里的东西一天比一天少,快只剩下凉气了。恰巧李金鏊到上海办事,见这情景,正愁没辙,抬眼瞅见小杨月楼主演芸娘的海报,拔腿便去找小杨月楼。赶到大舞台时,小杨月楼正是闭幕卸装时候,听说天津的李金鏊在大门外等候,脸上带着油彩就跑出来。只见台阶下大雪里站着一条高高汉子。他口呼:“二哥!”三步并两步跑下台阶。脚底板给冰雪一滑,一屁股坐在地上,仰脸对李金鏊还满是欢笑。小杨月楼在锦江饭店盛宴款待这位心中敬佩的津门恩人。李金鏊说:“杨老板,您喂得饱我一个脑
25、袋,喂不饱我黄浦江边的上千个扛活的弟兄。如今大河盖盖儿,弟兄们没饭辙,眼瞅着小命不长。”小杨月楼慨然说:“我去想办法!”李金整说:“那倒不用。您只要把上海所有名角约到一块儿,义演三天就成!戏票全给我,我叫弟兄们自个儿找主去卖。这么做难为您吗?”小杨月楼说:“二哥真行。这点事还不好办吗?”第二天就把大上海所有名角,全都约齐,在黄金戏院举行义演。戏票由天津这帮弟兄拿到平日扛活的主家那里去卖。这些主家花钱买几张票,又看戏,又帮忙,落人情,过戏瘾,谁不肯?何况这么多名角同台献技,还是龙凤呈祥、红鬃烈马一些热闹好看的大戏,更是千载难逢。一连三天过去,便把冻成冰棍的上千个弟兄全救活了。李金鏊完事要回天津,
26、临行前,小杨月楼又是设宴送行。酒足饭饱时,小杨月楼叫人拿出一大包银子,送给李金鏊。既是盘缠,也有对去年那事谢恩之意。李金鏊见钱,面孔马上板起来,沉下来的嗓门更显得翁声瓮气。他说道:“杨老板,我这人,向例只交朋友,不交钱。想想看,您我这段交情,有来有往,打谁手里过过钱?谁又看见过钱?折腾来折腾去,不都是那些情义吗?钱再多也经不住花,可咱们的交情使不完!”说完起身告辞。(选自冯骥才著俗世奇人贰,文字有删节)【注】锅伙:此处指在简陋食宿处住着的单身工人、小贩。死千:担当出生入死的差事。这是天津土语,也是混混儿的行话。赛:天津方言,有“像”或“似”之意。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
27、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擅长写人。不仅对主角李金鏊、小杨月楼刻画细腻,也于廖寥数语中将热心肠的小伙计、诚实本分的当铺老板、仗义的锅伙刻画得活灵活现。B. 小说善于叙事。李金鏊助小杨月楼脱困,小杨月楼助力李金鏊,两件事情都办得爽快,可作者总能尺水生波,以人物心理活动和言行来制造波澜。C. 小说语言精妙。文中“嘛”“赛”“锅伙”“爬爬屋”等诸多天津方言词汇都透着一股子天津话的生动和幽默,富有生活气息,增添了地方特色。D. 小说多用对比。李金鏊家境贫困却能济危扶困,这是人物自身的对比;小杨月楼称李金鏊“二哥”,对方却唤其“老板”,这是人物之间的对比。8. 初见时,小杨月楼眼前的李金鏊与传闻中的李
28、金鏊形成了强烈反差,这产生了什么艺术效果?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9. 这篇小说中不同人物身上都体现了中国人对“义”的普遍认同和追求,结合文本对此简要分析。【答案】7. D 8. 使情节波澜起伏。眼前李金鏊贫穷落魄,和传闻中“拿义气当命”的仗义形象形成反差,小杨月楼从先前的期待到眼前的怀疑再到后来的不抱希望,形成了情节的跌宕。为后文设置了悬念。这样一个让小杨月楼“不抱希望”“满心狐疑”的人物,能否助小杨月楼脱困,二人最终为何会“义结”,充满悬念。凸显人物形象。传闻中“混混头”李金鏊居然生活如此拮据,强烈的反差使人物“助人脱困、不求回报,重情轻财”的形象更加突显。 9. 主人公李金鏊侠肝义胆。他把义
29、气视若性命,广交朋友;对素不相识的人施以援手,不求回报;为上千兄弟的衣食想方设法,重义轻财。次要人物小杨月楼知恩重义。他获助返沪即寄回银票,不贪钱财;约聚名角义演助困,临别赠银以示感恩。一众人物热心仗义。热心助人的小伙计、爽快诚信的当铺老板、仗义疏财的天津卫锅伙们、慷慨义演的上海滩名角们皆是如此。小说用这样一众群像表现了中国人对“义”的普遍认同和追求。【解析】【7题详解】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思想内容是文章的主旨,就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所在,就是作者主要要反映的内容,是作者写文章的目的。艺术特色一般来说,赏析它的结构,独特的修辞,这类题型都要结合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
30、、环境。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本题D项,“小杨月楼称李金鏊二哥,对方却唤其老板,这是人物之间的对比”理解有误,小杨月楼称李金鏊“二哥”,是按照当时的江湖规矩,显得亲切;李金鏊唤小杨月楼“老板”,是按照旧时对伶人的尊称。并不能构成人物之间的对比。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精彩语言的表达艺术。本题要求是“初见时,小杨月楼眼前的李金鏊与传闻中的李金鏊形成了强烈反差,这产生了什么艺术效果?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解答此类题目时可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赏析时要结合原文具体分析。小杨月楼眼前的李金鏊与传闻中的李金鏊形成了强烈反差,这是使用了对比的艺术手法。传闻中的李
31、金鏊“李金鏊是天津卫出名的一位大锅伙,混混头儿。上刀山、下火海、跳油锅,绝不含糊,死千一个”威名赫赫;而眼前的李金鏊却是“老脸老皮,胡子拉碴;那件灰布大褂,足够改成个大床单,上边还油了几块”,居住环境是“篱笆墙,栅栏门,几间爬爬屋”穷困潦倒。小杨月楼从先前怀着期待而来到眼前的怀疑,使情节的曲折起伏;同时也为后文李金鏊能否助小杨月楼脱困设置了悬念,更加吸引读者。而人物这强烈的反差也使李金鏊“重情轻财”的形象更加突显。【9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探究作品主题。对主题的挖掘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从作品背景看、从人物特征看、从情节发展看、从语言情感色彩看、从整体倾向看等。本题要求是“这篇小说中不同人物身上都
32、体现了中国人对“义”的普遍认同和追求,结合文本对此简要分析”。首先,小说的主人公李金鏊义字当头,“上刀山、下火海、跳油锅,绝不含糊,死千一个”把义气看得比性命还重要;对素不相识的“小杨月楼”慨然相帮,还不求回报;“把冻成冰棍的上千个弟兄全救活了”,重义轻财。而次要人物小杨月楼知恩必报,重情重义。他获救返回上海后就寄回银票,又答应了恩人李金鏊的请求,约各位名角义演救助苦力,临别还赠恩人李金鏊银两表达感恩之情。其他人物如热心肠的小伙计、诚实本分的当铺老板、仗义的锅伙、慷慨义演的上海滩名角们也都是充满义气。小说中的不同人物身上都体现了中国人对“义”的普遍认同和追求。【点睛】鉴赏艺术特色题,须了解常见
33、的描写技巧、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每一方向下的任何一种手法技巧的辨认及表达效果,都应在头脑中建立并储存起来。把握思维模式,从五个角度切入思考。修辞手法(优先);表现手法(次之);表达方式(其次);文章章法;语言表达(两个角度考查时,一般有明确的提示)。思考分析时要做好两个结合。解答任何表达特色题必须与文章的中心相结合。没有纯客观的艺术技巧,任何艺术技巧都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解答表达特色题应该和语言相结合。二、古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仁宗嘉祐五年五月,召王安石为三司度支判官。安石,临川人,好读书,善属文。曾巩携其所撰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擢进士上第,授淮南判官。
34、故事,秩满,许献文求试馆职,安石独不求试,调知鄞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贷谷与民,出息以偿,俾新陈相易,邑人便之。寻通判舒州。文彦博荐安石恬退,乞不次进用,以激奔竞之风。召试馆职不就欧阳修荐为谏官安石以祖母年高辞修以其须禄养复言于朝用为群牧判官又辞恳求外补移提点江西刑狱。先是,馆阁之命屡下,安石辄辞不起,士大夫谓其无意于仕,恨不识其面;朝廷每欲授之美官,唯患其不就也。及是,为度支判官,闻者莫不喜悦。安石果于自用,于是上“万言书”,大要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微,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
35、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末,未尝以财不足为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耳。在位之人才既不足用,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愿监苟且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万世之变。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者也。”上览而置之。吕祖谦曰:“安石变法之蕴,亦略见于此书。”特其学不用于嘉祐,而尽用于熙宁,世道升降之机,盖有在也。(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王安石变法)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召试馆职/不就/欧阳修荐为谏官/安石以祖母年高/辞修/以其须
36、禄养复言/于朝用为群牧判官/又辞/恳求外补/移提点江西刑狱。B. 召试馆职/不就/欧阳修荐为谏官/安石以祖母年高辞/修以其须禄养/复言于朝/用为群牧判官/又辞/恳求外补/移提点江西刑狱。C. 召试馆职/不就欧阳修/荐为谏官/安石以祖母年高辞/修以其须禄养/复言于朝/用为群牧判官/又辞/恳求外补/移提点江西刑狱。D. 召试馆职/不就/欧阳修荐为谏官/安石以祖母年高/辞修/以其须禄养/复言于朝/用为群牧判官/又辞/恳求外补/移提点江西刑狱。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三司:或为官称,或为官署名,历代其职管有不同,唐宋以盐铁、度支、户部为三司,主理财赋。B.
37、进士上第: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及第多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上第指第一。C. 闾巷:“闾”,指里巷的大门,后指人聚居处,古时用于居民组织的单位,以二十五家为一闾;“巷”,里弄。后来用“闾巷”泛指乡里民间。D. 社稷:“社”指谷神,“稷”指土神,古代帝王诸侯为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要祭祀社稷,后来“社稷”被用来借指国家。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安石喜好读书,擅长写文章,欧阳修看了他的文章十分赏识,为王安石传播声名。B. 王安石善为民着想,他调任鄞县,大力兴修水利,便利交通,贷官谷给百姓渡难关。C. 王安石淡泊仕进,文彦博、欧阳修
38、等先后向朝廷推荐王安石,王安石总是推辞不接受,在各地辗转任职多年。D. 王安石性格果敢,向宋仁宗上“万言书”,宋仁宗认为其论乃迂腐而不切实际的老生常谈,不予采纳,直到神宗熙宁年间才完全实施变法。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贷谷与民,出息以偿,俾新陈相易,邑人便之。(2)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微,患在不知法度。【答案】10. B 11. D 12. D 13. (1)把粮食借贷给百姓,(百姓秋后)加些利息来偿还,使官仓中能够陈谷换新粮,郡县的百姓都认为很方便。(2)当今天下的财力一天比一天困乏,风俗一天比一天败坏,弊病在于不知法度。【解析】【分析】【10题详解】本题
39、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子大意是:不久他通过朝廷考试而被选任为馆职,王安石没有去上任。欧阳修推荐他为谏官,他以祖母年事已高为理由而推辞。欧阳修又把王安石需要俸禄养家的情况向朝廷说明了,于是朝廷任命他为群牧判官,他又推辞不上任。他向朝廷恳求外调为地方官员,担任常州知州,调任提点江西刑狱。“不就”指王安石不去就职,而“欧阳修”是下一句的主语,所以“就”和“欧阳修”之间要断开,排除选项C;“以祖母年高”是“辞”的状语,二者构成状中结构,中间不可断开,选项AD。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D.“社指谷神,稷指土神”错误。“社”指土神,“稷”指谷神。故选D。
40、【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与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D.“宋仁宗认为其论乃迂腐而不切实际的老生常谈,不予采纳”错误,由原文“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者也”可知,是那些沉溺在颓靡习俗中的人不会说的,而且那些议论的人还会认为是这迂腐而不切实际的老生常谈,不是“宋仁宗”认为“老生常谈”。 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题得分点有:“贷”,借;“偿”,偿还;“俾”,使;“易”,交换;“便”,认为方便。(2)题得分点有:“日”,一天比一天;“困穷”,困乏;“衰微”,败坏;“患”,弊病。参考译文:仁宗嘉祐五年五月,召王安石担任三司度支判官之职。王安
41、石,抚州临川人。王安石喜欢读书,擅长写文章。曾巩曾经带他(王安石)写的文章给欧阳修看,欧阳修为王安石传播声名;他考中了进士第一名,被授予淮南判官之职。按照宋初旧制,地方官员任期满后,允许向朝廷呈现文章申请考取阁职,唯独王安石放弃了这个机会,被调任鄞县。到任后,他修筑堤堰,浚治陂塘,使水陆交通得到方便。把官谷借贷给百姓,秋后百姓加些利息偿还,使官仓中的陈谷能够换新粮,鄞县的百姓也感到方便。不久,他调任为舒州通判。当时文彦博向朝廷推荐王安石,说他淡泊名利,请求越级提拔,以此来遏制为名利而奔走竞争的风气。不久他通过朝廷考试而被选任为馆职,王安石没有去上任。欧阳修推荐他为谏官,他以祖母年事已高为理由而
42、推辞。欧阳修又把王安石需要俸禄养家的情况向朝廷说明了,于是朝廷任命他为群牧判官,他又推辞不上任。他向朝廷恳求外调为地方官员,担任常州知州,调任提点江西刑狱。王安石与周敦颐相遇,接连交谈几个日夜,王安石回去后深入地思考,至于废寝忘食。先前,馆阁的命令多次下发王安石总是推辞不接受,士大夫们认为他无意于仕途,遗憾无缘结识王安石;朝廷每次想要任命他一个官职,总是担心他不愿接受。等到他就任度支判官,听闻的人没有不高兴的。王安石敢于坚持按自己的意见办事,于是向宋仁宗上“万言书”,大意为:“当今天下的财力一天比一天困乏,风俗一天比一天败坏,毛病在于不知法度,不效法先王的政令。效法先王的政令,在于效法先王政令
43、的精神。只要效法先王政令精神,那么我们推行的改革,就不至于惊扰天下的人的视听,也不至于使天下舆论哗然,并且本来就符合先王的政令了。依靠天下的人力物力来创造天下的财富,征收天下的财富来供天下人消费,自古以来的太平盛世,不曾因为财富不足而造成国家的祸患,祸患是由于治理天下财政不得其法。居官任职的人的才能已经不足,而平民百姓之中又缺少可用的人才,国家的托付,疆域的保护,陛下难道能够长久地依靠上天赐予的幸运,而不考虑万一出现祸患该怎么办吗?希望陛下能够明察朝政中苟且因循的弊端,明文诏令大臣,逐渐采取措施,革除这些弊端以适应当前的世事变化。我的这些议论,是那些沉溺在颓靡习俗中的人不会说的,而且那些议论的
44、人还会认为是这迂腐而不切实际的老生常谈。”宋仁宗读过之后放置在一旁。吕祖谦评价说:“安石变法的事理深奥之处,在这封言事书中大致有所显现。”只不过他的见解没有在宋仁宗时候被采纳,而到宋神宗的时候才被完全采纳,人世间的兴衰变迁沉浮的关键,大概还是存在的。(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鹧鸪天送廓之秋试辛弃疾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中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注禹门,即龙门,相传龙门为大禹所凿。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也以“桃花浪”比喻春闱(即会试)。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45、)A. 这是一首送别之作,送门人范廓之参加科考。它不同于一般抒写离情别绪的送别作品,侧重于表现对应考者热情的鼓励和美好的祝愿,以及词人因身在局外而来的轻松。B. 首句“白苎新袍入嫩凉”中的“嫩”字很有意蕴,词人将天气的凉爽感受着一“嫩”字来表现,可谓出语惊人。这种“陌生化”的表达,将秋天天气微凉、清爽和清新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C. 此词大量用典,“春蚕食叶”“禹门”“桃花浪”“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青云”都用了典故,极好地贴合了被送别者是应考书生的身份。D. 此词在意象运用与意境创设上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大鹏、丹凤,意象豪迈,北海、朝阳、路茫茫,意境开阔;携书佩剑,既文又武,显示出
46、既儒雅又刚健的气概。15. 此词突出的表现手法是虚实相生。请对上下阕在虚实上的各自特点做具体分析。【答案】14. A 15. 上阕是先实后虚。“白苎新袍人嫩凉”是实写,送别的季节初秋,天气环境一一微凉,被送者的衣着一一白苎新袍;“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是虚写,想象仲秋时节范廓之参加秋试的情景、此次秋试的结果以及下一年参加春闱的结果。下阕是先化虚为实,以虚喻实,实中有虚。用比喻“鹏北海,凤朝阳”实写范廓之携书剑登程的情景,豪迈雄壮,充满对范廓之的鼓励;然后是虚写,“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想象范廓之连中两试后轻松愉快的心情,表达了对范廓之的美好祝福。【解析】【
47、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A项,“以及词人因身在局外而来的轻松”错误,“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意思是“明年的今天,你早已青云直上,那时你可以轻松愉悦地闲看世间的举子还在为功名奔忙”,表现的是预想已青云直上的范廓之轻松愉悦地闲看世间的举子为功名奔忙,而不是“词人因身在局外而来的轻松”。故选A。【15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本题主要考的是虚实相生的手法,结合具
48、体的诗句分析虚实的特征。实写指眼前出现的景象、当前发生的事情等,虚写指过去的景与事、将来的景与事、梦境仙境、对面落笔等。回答虚实相生应答出何为虚何为实,两者交融在一起有何作用。上阕:“白苎新袍入嫩凉”,意思是“范廓之你在这初秋微凉的天气、穿着白色苎麻织成的新衣、离开我去参加科举考试”,是实写,点明时令、环境和被送者的衣着;“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中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意思是“我仿佛看到了你以后参加考试的情景,你将与其他考生们一道在考场里专心致志地书写,犹如春蚕啃食桑叶,回廊里沙沙有声。乡试放榜时飘拂的桂花香已经先散向了月殿,你一定能名登桂榜,蟾宫折桂;不仅如此,连下一年桃花浪涌起时像鱼
49、跃龙门一样考试得中的会试也已经为你准备好了”,是虚写,想象在秋高气爽的季节,参加应试的举子们奋笔疾书、紧张忙碌的情状通过“春蚕食叶”的比喻表现出来,并且写了此次秋试的结果以及下一年参加春闱的结果;可知上阕是先实写后虚写。下阕:“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意思是“现在你携带着书和剑走向应试的辽远广阔之路,就像鲲鹏从北海展翅翱游到南海,又像凤凰飞向东升的太阳”,用比喻的手法实写范廓之携书剑登程的情景,实中有虚,以虚喻实,喻体“鹏北海,凤朝阳”意境豪迈雄壮,充满对范廓之的鼓励;“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意思是“明年的今天,你早已青云直上,那时你可以轻松愉悦地闲看世间的举子还在为功名
50、奔忙”,完全是虚写,想象金榜题名后范廓之轻松愉悦的心情,表达对应考者的良好祝愿;可知下阕是化虚为实,以虚喻实,实中有虚。【点睛】读懂诗歌的技巧:1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2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3关注注释隐含意。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
51、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4关注意象寄托意。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5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三)名篇名句默写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_,_”。(2)师说中表现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句子是“_,_”。(3)自从屈原的诗歌“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中出现“木叶”这一意象,它在后人的诗歌创作中就
52、不断出现并得到发展,如杜甫登高中“_,_”。【答案】 . 金戈铁马 . 气吞万里如虎 . 位卑则足羞 . 官盛则近谀 . 无边落木萧萧下 . 不尽长江滚滚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戈、吞、谀、萧、滚。三、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狄更斯十五岁进律师事务所当学徒,后来靠自己掌握了复杂的速记技术,当上了民事诉讼法庭的审案记录员,接着又充任报社派驻议会的记者。( )。同时,他还练就了 、一挥而就的写作本领。他曾爱上一位富家千金,因阶级地位悬殊而遭拒绝。他没有因此而消沉, 更奋力上进。他领到大英博物馆图书市的借书证,拼命读书以
53、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他善于向生活学习,社会上各色人物的音容笑貌、生活习性、矛盾纠纷都是他观察、研究的对象。由于生活积累的雄厚,加上他特殊的天赋,他终于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23岁时就以长篇小说匹克威克外传赢得声名,从此事业 ,一生共创作十四部长篇小说和大量其他作品,每一部都造成轰动,他终于成为唯一可以与莎士比亚_的英国作家。他的小说大卫科波菲尔在清末就早就被译成中文,一百多年来是最受读者欢迎的外国小说家。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奋笔疾书 反而 一帆风顺 比肩B. 笔耕不辍 反而 一路顺风 比肩C. 笔耕不辍 而且 一帆风顺 媲美D. 奋笔疾书 而且 一路顺风
54、 媲美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这两项工作使他年纪轻轻就丰富地认识了这个社会、人生,其深刻程度是无法比拟同龄人的B. 这两项工作使他年纪轻轻就丰富地认识了这个社会、人生,其深刻程度是同龄人无法比拟的C. 他年纪轻轻因这两项工作就对社会、人生有了丰富的认识,其深刻程度是无法比拟同龄人的D. 他年纪轻轻因这两项工作就对社会、人生有了丰富的认识,其深刻程度是同龄人无法比拟的19. 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恰当的一项是( )A. 他的小说大卫科波菲尔早在清末就被译成中文,他是一百多年来最受读者欢迎的外国小说家B. 他的小说大卫科波菲尔在清末就早就被译成中文,
55、是最受读者一百多年来欢迎的外国小说家C. 他的小说大卫科波菲尔在清末就早就被译成中文,他是最受读者一百多年来欢迎的外国小说家D. 他的小说大卫科波菲尔早在清末就被译成中文,是一百多年来是最受读者欢迎的外国小说家【答案】17. A 18. D 19. A【解析】【分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第一空,“奋笔疾书”,指精神昂扬地挥笔快速书写。“笔耕不辍”指从未中断写作。结合语境,“他还练就了”“一挥而就的写作本领”,显然此处在讲他快速书写的才华,故选用“奋笔疾书”。第二空,“反而”表示跟上文意思相反或出乎预料和常情。“而且”表示进一步,前面往往有“不但,不仅”等跟
56、它呼应。结合语境“他没有因此而消沉” “更奋力上进”可知,上下句之间有转折关系,故选用“反而”。第三空,“一帆风顺”,形容非常顺利,毫无波折或挫折。“一路顺风”,表示诸事顺利,原指帆船的航行。今常用作对出门人的祝福语。从语境看,该处指他“事业上”很顺利,故选用“一帆风顺”。第四空,“比肩”,即并肩,居同等地位。指地位同等之人。“媲美”,指美好的程度差不多,类似比美之意。语境是说狄更斯与莎士比亚在文学成就上地位相同,此处应选用“比肩”。故选A。【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从上下文语境可知,句子的主语是“他”,用“这两项工作”作主语,衔接不紧密,所以排除AB;“无法比拟同龄
57、人的”的意思是“不如同龄人”,显然违背了原文的意思,排除C。故选D【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有两处语病:一是“在清末就早就被译成中文”语序不当,应将“早”放在“在清末”之前;二是“大卫科波菲尔是外国小说家”主宾搭配不当。只有A项修改正确。故选A。(二)语言文字运用I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疫灾的发生,既受社会因素影响,_。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人口密度不断提升,人口流动性不断增强,疫灾不仅流行的频度越来越高,流行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同时,随着人类干扰自然和破坏自然程度的加深,疫病种群不断增多,疫灾的破坏性不断增强。从自然因素看,寒冷期气候变化大,疫灾发生得相对频
58、繁;_,疫灾也相对稀少。同时,有的病原体具有自然疫源性,这类疫病所导致的疫灾流行,具有明显的地方性,如鼠疫、血吸虫病等;还有的病原体存活需要较严格的生态环境,这类疫病也有一定的地方性,如疟疾、黑热病、霍乱等。在中国古代,每当疫灾发生时,政府蠲免租税,赈济钱粮,施医给药;下罪己诏,祭祀社灵,请求上天宽宥。民间则捐钱捐粮,施医给棺;行巫道术,驱逐厉鬼;抬神巡游,求神保佑。民国时期,疫灾的应对渐渐步入科学的、制度化的轨道。但是,当时公共卫生体系毕竟处于草创阶段,社会又动荡不安,疫灾流行之时,政府和民间总体而言应对_。(摘编自疫灾的历史地理学思考)20. 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
59、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1. 请对上面两段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答案】20. 也受自然因素的影响温暖期气候较稳定效率仍然非常低 21. 疫灾的发生,受社会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当疫灾发生时,政府和民间采取各种措施积极应对。【解析】【分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处,根据“既”可知,后面关联词为“也”,根据“受社会因素影响”和后文“从自然因素看”可知,是“也受自然因素的影响”。第二处,“寒冷期气候变化大,疫灾发生得相对频繁”与空缺处是两种并列、相对的情况,句式也要大致相同,由“寒冷期气候变化大”推出“温暖期气候较稳
60、定”。第三处,“民国时期,疫灾的应对渐渐步入科学的、制度化的轨道”与“当时公共卫生体系毕竟处于草创阶段,社会又动荡不安”构成转折关系,可见尽管民国时期,疫灾的应对已经科学、制度,但是仍然控制不好,因此填写“效率仍然非常低”一类的句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能力。材料共两段,第一段的第一句为总领句,说明疫灾的发生受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这里需要结合第一个空进行分析。第二段说明我国从古至今应对疫灾的办法,由“政府蠲免租税,赈济钱粮,施医给药;下罪己诏,祭祀社灵,请求上天宽宥。民间则捐钱捐粮,施医给棺”可知,是从政府和民间两个角度来说的,由此概括出“政府和民间采取各种措施积极应对”。
61、四、写作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近来,“硬核”成为网络热词,被人们广泛使用,如“硬核科技”“硬核妈妈”“硬核防疫”“硬核人生”有人说“硬核”体现了一种坚不可摧的信念,有人说“硬核”是甘于平凡的默默奉献。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答案】略【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则材料作文题,题目聚焦具有时代感的“硬核”一词,展示当前的使用情况以及人们对“硬核”一词的多维度理解。硬核,原指一种力量感强、节奏激烈的说唱音乐风格,后来引申为“面向核心受众,有一定难度和欣赏门槛的事物”。审题时应首先明确对“硬核”一词的基本认知,然后顺着“硬核”这个词在当下的使用情况拓展思路:“硬核”是隐性还是显性的?是集体表现还是个体特征?同学们可结合所学所知,补充对”硬核“的认识,比如材料中说硬核“体现了一种坚不可摧的信念”“是甘于平凡的默默奉献”,考生据此也可引申出“硬核是敢于尝试的胆量”“硬核是去伪存真,拒绝丧文化”等。立意:1. “硬核”不是硬干,它有智慧和爱相伴。2. “硬核”个体的默默付出,才造就坚不可摧的集体信念。3. 心藏“硬核”,是为了在关键时刻“亮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