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单元质量检测(一)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07222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3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单元质量检测(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单元质量检测(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单元质量检测(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单元质量检测(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单元质量检测(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单元质量检测(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单元质量检测(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单元质量检测(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单元质量检测(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单元质量检测(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单元质量检测(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单元质量检测(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单元质量检测(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单元质量检测(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单元质量检测(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单元质量检测(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单元质量检测(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单元质量检测(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A卷学业水平达标)(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基础巩固(20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布衾(qn)修葺(q)擘画(b)凝睇(d) 风驰电掣(ch)B签名(qin) 假寐(mi) 骊山 (l)逶迤(y) 杳无音讯(ch)C休憩(q) 联袂(mi) 庑门(w)歧路(q) 千载难逢(zi)D闲暇(xi) 马嵬(wi) 绰约(chu)参差(c) 回眸一笑(mu)解析:选DA项,“擘画”的“擘”读b;B项,“杳无音讯”的“杳”读yo;C项,“庑门”的“庑”读w。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错的一项是()A可怜光彩生门户可怜:可爱B与佳期兮夕张

2、佳期:好的日期C举杯断绝歌路难 断绝:停止D三顾频烦天下计 频烦:多次解析:选B佳期:佳,佳人。期,约会。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A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新乐府长恨歌等诗都是具有感伤色彩的叙事诗。B楚辞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后世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C“明远行路难,壮丽豪放”中“明远”是称鲍照的“字”,而“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中“放翁”指的是陆游的号。D“一剪梅”是词牌名,“行路难”是乐府杂曲。解析:选AA项,“都是具有感伤色彩的叙事诗”应为“长恨歌琵琶行”。4李清照的一剪梅是婉约派的代表作品,下列诗句和该词风格相同的一项是()A天接云

3、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李清照渔家傲)B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江城子)C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柳永望海潮)D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解析:选BA、C、D三项风格都属于豪放型,B项虽是苏轼作品,但其风格属于婉约。5名句默写。(8分,每空1分)(1)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白居易长恨歌) (2)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白居易长恨歌) (3)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 (4)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湘夫人)(5)鸟何萃兮中,罾何为兮木上?(屈原湘夫人)(6)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4、陆游书愤)(7)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8)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 二、阅读鉴赏(60分) (一)古代诗歌阅读(40分)6阅读下面杜甫的两首诗并回答(1)(2)题。(8分)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咏怀古迹五首(其五)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1)在蜀相一诗中作者是如何引出诸葛亮的?(4分)答:_(

5、2)两首诗思想内容的侧重点有何不同?(4分)答:_答案:(1)首联写诗人去武侯祠途中的情况。是问路式的问答形式,微露满意和欣慰。颔联写入祠后所见。“自”“空”二字写出冷落凄凉,暗含“丞相无缘见春色听好音”的伤感和叹惋,自然过渡到诸葛亮的才智功业。颈联上句用刘备的事迹侧面烘托,下句则是诸葛亮一生功业的精辟概括。尾联水到渠成地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叹惋与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于千古名句。(2)蜀相的核心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既是叹惋诸葛亮未能完成自己的事业,也是借古人抒发诗人壮志未酬的怀抱。咏怀古迹五首(其五)侧重歌颂诸葛亮的才智、功业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7阅读阮籍的

6、咏怀八十二首(其一),回答(1)(2)题。(8分)咏怀八十二首(其一)三国魏阮籍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1)“孤鸿号外野”中的“孤”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4分)答:_(2)这首诗是怎样运用动静相形的艺术手法的?(4分)答:_答案:(1)“孤”字点明这是一只落单的鸿雁,一方面使其鸣声笼罩上一层凄凉,另一方面也折射出诗人的孤独无依。(2)此诗显著的特点是采用动静相形的手法,取得了独特的艺术效果。“起坐弹鸣琴”是动;清风吹拂,月光徜徉,也是动。前者是人的动,后者是物的动,都示意诗人内心的焦躁。然而,这里的动是以如磐的夜色为背景

7、的。动,更衬出了夜的死寂,夜的深重。这茫茫夜色笼罩着一切,象征着政治形势的险恶和诗人心灵上承受着的重压。 8.比较阅读李白的苏台览古和越中览古,完成(1)(2)题。(8分)苏台览古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1)试说明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4分)答:_(2)说说这两首诗在构思上的相同点。(4分)答:_答案:(1)两首诗都将昔时的繁荣和今日的凄凉作了鲜明的对比。越中览古更有战士卸甲弃戈和勾践骄奢淫逸的对比。(2)越中览古诗前面所写过去的繁华与后面所写现在的冷落,对照极为强烈,都

8、城中到处是锦衣战士,宫殿上站满了如花宫女。这是多么繁盛、美好、热闹、欢乐的景象。但现在人们所能看到的,只是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来飞去罢了。苏台览古一开始就写吴苑的残破,苏台的荒凉,而人事的变化,兴废的无常,自在其中。后面紧接以杨柳在春天又发新芽,柳色青青,年年如旧,岁岁常新,以“新”与“旧”不变的景物与变化的人事,作鲜明的对照,更加深了凭吊古迹的感慨。9阅读下面三首关于项羽的诗,完成(1)(2)两题。(8分)题乌江亭唐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乌 江 亭宋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咏项羽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

9、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1)这三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但对项羽评价的角度并不一样,他们的角度分别是什么?(4分)答:_(2)这三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4分)答:_答案:(1)第一首是从兵家用兵的角度来评价的。第二首是从民心向背的角度来评价的。第三首是从节操(气节)角度来评价的。(2)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胜败得失、历史兴衰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定能东山再起。王安石认为民心和形势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历史的规律不可违背。李清照认为人要讲求气节,活着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死了也要气壮山河。10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8分)幽居初夏

10、南宋陆游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余谁共午瓯茶?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1)诗人写景是从哪几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试作简要分析。(4分)答:_(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4分)答:_答案:(1)以景写“幽”:“湖山胜处”“槐柳阴”“野径斜”“水满”“草深”等意象写出环境之幽静、初夏景色之幽美。以动衬“幽”:“下鹭”。以声衬“幽”:“鸣蛙”。(2)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抒发了怡然自得之乐(闲适之情)。尾联“叹息”,一是叹志士空老,报国无门;二是叹往日

11、旧交零落殆尽,顿感寂寞惆怅。(二)现代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在西域读李白夏立君公元762年秋,病骨支离的李白什么都不需要了,唯要酒,酒。他一生醉得太多了,但这最后一次。他举杯邀月,却发现月在水中,他悠悠忽忽扑进水中,抱月而眠。依照古礼,溺死不祥,何况是醉酒落水。他的亲朋对此讳莫如深。可这实在是最诗人的死法,谁像他这样认真又天真一生?连死都是一首诗。他那天籁似的诗文,他那横空出世的才华,萌芽于何方?他与我们为何如此不同?李白的生命是由西域移植到大唐的。从李白幼年上溯约一百年,李白家族在隋末遭受重大的变故,全家人从陇西成纪流放于遥远的中亚碎叶。李白五岁那年,在中亚度过了漫

12、长岁月的李白家族又举家内迁。这个漂泊的家庭,在地广人稀的西域,在以游牧者为主体的人民中间,顽强生存上百年,完全拒绝异族血液是不可能的李白至少是半个胡儿吧?这仅仅是我的猜想。这个漂泊的家族终于孕育了一位伟大的漂泊者,历史在此与一个伟大的天才相遇。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光彩的时代,开朗雍容的气势在整个封建社会空前绝后。只有大唐的江山才能安措天才李白那放达的脚步。历史的伟大契机在此生成。没有那个开放的时代,这个饱含异质的天才会被扼杀;没有这个天才的加入,那个时代也会减却许多光辉。异国情调、漂泊情怀其实充满李白的所有诗文。李白是没有故乡的,或者说无处不是故乡,醉酒的地方就是故乡。他由碎叶入蜀,由蜀入荆楚

13、入山东,由山东又辐射到大唐各地,沸腾的血液使他不能在任何一个地方安住,他永远行走在漂泊的长路上,饮他的酒,洒他的泪,唱他的歌。诗人拒绝根的存在,这是彻底的漂泊情怀:把生命看做一场纯粹的漂泊,并这样实践着,在中国文化史上是没有第二人的。李白实在是中国诗人中的游侠。他的浪漫、癫狂、爱恨情仇、寂寞与痛苦、梦与醒,他的豪气义气,他的漂泊,全都达于极端。在他眼里,游侠比皓首穷经的儒生光彩多了。即使进了朝廷,他那强横的乃至有些无赖的游侠脾气也是不改的。力士脱靴,贵妃捧墨,御手调羹,他要求权贵尊重他,皇帝也应把他当朋友待才好,他不习惯仰视。在喀什、若羌、阿勒泰、伊犁这些昔日西域城市之间跋涉,每个地方的人文地

14、理都给我有力的震撼。几十个世纪以来,这片广袤的大地为游牧民族提供了表演的舞台。今日,我们仍能感受到游牧后裔的单纯与猛烈。昆仑山、天山、阿勒泰山,像横亘中亚细亚的三架竖琴,将咚咚的马蹄声传递到最遥远的地方。骑士们贲张的血脉不理会任何荒凉,成吉思汗的马队从塔尔马哈台从伊犁河从阿勒泰山掠向中原,将浩瀚的里海变成内陆湖。多么凶蛮单纯而强烈的节奏啊!李白从另一个方向走来了,大地高山冰川骏马胡姬,化为他精神的马队。他不在意中原已有的温柔敦厚,细腻空灵,大笔横扫,狂飙突进,给大唐诗坛注入西域骑士的剽悍与纯粹,令所有骚人墨客为之一惊。洞庭烟波,赤壁风云,蜀道猿啼,浩荡江河,全都一下子飞扬起来。游侠李白飒沓而来

15、,他的双脚和诗笔生动了大唐的山水。(选自散文,有删节)11作者在第段中问“他与我们为何如此不同”。从全文看,李白与一般诗人的不同之处在哪里?其缘由何在?(4分)答:_答案:李白是一个游侠诗人,把生命看做一场纯粹的漂泊,并这样实践着。(2分)李白的生命是由西域移植到大唐的,含有游牧民族的血液,具有西域骑士剽悍、洒脱的特性。(2分)12下列两个句子中的“此”在文中分别指代什么?(4分)(1)历史在此与一个伟大的天才相遇。“此”指代_(2)历史的伟大契机在此生成。“此”指代_答案:(1)“此”指代在地广人稀的西域中漂泊的李白家族。(2分)(2)“此”指代具有开朗雍容气势的大唐。(2分)13作者从哪些

16、方面写出了“李白实在是中国诗人中的游侠”?请联系文章第自然段,分条表述。每条均不能超过5个字。(6分)答:(1)_ _;(2)_;(3)_。答案:(1)重侠轻儒(2)轻财重义(或“重友情”)(3)藐视权贵(每点2分)14作者在第自然段中描绘了昆仑山、骑士、成吉思汗马队等诸多形象,其作用是什么?并探究结尾段的妙处。(6分) 答:_答案:这些形象都具有西域特征,描绘这些形象是为了引出李白诗歌中的“剽悍与纯粹”的西域风格特点,(2分)是为了引出李白独特的诗风对大唐诗坛的影响。(1分)结尾段概括了李白潇洒不羁的风格、漫游与写作的特点(1分);赞颂李白对大唐的突出贡献(1分);以形象的语言总结全文,点明

17、主旨,言简意赅而又意蕴无穷。(1分)三、语言运用(10分)15“点赞”为一网络词语,意为对某个内容表示赞同、喜爱。请仿照示例,从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选材,将下面的话补写完整,构成排比。(4分)要求:符合作品的特点(形象、语言、技巧和内容等);句式相近。中国古代诗歌散文不但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和精华,而且蕴蓄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成了一种长效的民族素质的滋养剂。徜徉在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长廊中,我为塑造了哀怨与执着的湘水女神的屈原湘夫人点赞,_,_。让我们吟诵经典诗文,提高语文素养。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对相关的课文内容有较好的了解,这就要求对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这本书学习到位,其中的经典篇目较多

18、,选择空间很大。题干允许从“形象、语言、技巧和内容”等多个方面来写,所以,难度不大。仿写时,注意句式与例句保持一致。答案:我为具有朴素平淡语言风格的孟浩然夜归鹿门歌点赞我为勾勒出开阔宏丽意境的杜甫登岳阳楼点赞16校园电视台“新闻快递”和“时事酷评”栏目准备各招一名学生记者。请你根据下图的内容,续写一段话,推介张亮、李小明两位同学到合适的栏目。(6分)校园电视台:获悉你们“新闻快递”和“时事酷评”栏目要招收学生记者,我班_推介人:2015年12月13日解析:首先要认真读图,从中可以看出张亮的议论文写作能力比李小明强,而李小明的记叙文写作比张亮得分高,根据两人在写作上的特点,结合栏目需要,适当分析

19、归纳,写出推荐的理由即可。答案:张亮同学议论类文章的写作水平高,笔锋犀利,触觉灵敏,见解独到,做“时事酷评”的记者非常合适;(3分)李小明同学记叙类文章写得好,他笔触细腻,能及时捕捉到校园的新鲜事,适合做“新闻快递”的记者。(3分)(答对一点3分,其中“理由”1分,“栏目”1分,“得体”1分)四、写作表达(60分)1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古诗一首无名氏甘瓜抱苦蒂,美枣生荆棘。利旁有倚刀,贪人还自贼。注贼,杀害。这首古诗用极普通的事例,说明甘与苦、好与坏、利与害等大都是相生相伴地存在于现实生活中。请选择四句诗中的一句作标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写作提示这是一道提供材料的命题作文。写

20、作时应注意如下几点:(1)吃透四句诗的内涵。“甘瓜抱苦蒂”等诗句字面上不难读懂,而且提示语“说明甘与苦、好与坏、利与害等大都是相生相伴地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已经对它们作了解释(“贪人还自贼”说的是贪图利益的人会伤害到自身,也属于“利与害相生相伴”)。(2)精选自己体会最深刻、积累素材最丰富、最利于展示个性的一句作为题目并构思成文。(3)如果不用原有的诗句作为标题,还是依照写话题作文的老习惯,把题目自定为“甘苦浅说”“甘与苦”“好与坏”“苦尽甘来”“做出正确的选择”“利与害同在”等,就明明白白地违反了作文的要求,无疑是要扣分的。如果画蛇添足,在规定的题目后又加上其他字词,如“甘瓜抱苦蒂,有你也

21、有我”“甘瓜抱苦蒂的真谛”,同样不合要求。(4)可以自拟一个副标题,以揭示文章的对象或主旨。例如“甘瓜抱苦蒂人生际遇的苦与甘”“甘瓜抱苦蒂成全你也成全我”“贪人还自贼琵琶女自述”。还可以在题目下自拟一则切题的题记。比如“利旁有倚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美枣生荆棘利刺与香花,是玫瑰冷傲于群花中的本钱”。(B卷能力素养提升)(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古代诗歌鉴赏及名句默写(66分)(一)古代诗歌鉴赏(56分)1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曲江对酒唐杜甫苑外江头坐不归,水精宫殿转霏微。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纵饮久判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吏情更觉沧洲远

22、,老大徒伤未拂衣。注这首诗写于乾元元年(758)春,是诗人最后留住长安时的作品。此时诗人虽仍任拾遗,但有名无实,不受重用。霏微:迷蒙的样子。判:甘愿的意思。沧洲:水边绿洲,古时常用来指隐士的居处。(1)简析作者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4分)答:_(2)“桃花细逐杨花落”一句,原作“桃花欲共杨花语”。你认为这样修改之后好不好,为什么?(4分)答:_答案:(1)诗人感觉闲散无聊,枯坐江头多时,不想回去,“纵饮”“懒朝”,后悔没有及早辞官归隐,诗人面对仕途失意、抱负难展、理想落空、报国无门的状况,抒发了其内心的愤懑不平之情。(2)“桃花欲共杨花语”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显得过于恬适而富有情趣,跟诗人当时

23、仕途失意,懒散无聊的心情不相吻合。正因为仕途失意,懒散无聊,诗人才久坐江头,如此留意于花落鸟飞,“桃花细逐杨花落”纯用描写,能更好地衬托出诗人此时的心情。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喜迁莺晓行宋刘一止晓光催角。听宿鸟未惊,邻鸡先觉。迤逦烟村,马嘶人起,残月尚穿林薄。泪痕带霜微凝,酒力冲寒犹弱。叹倦客、悄不禁重染,风尘京洛。追念人别后,心事万重,难觅孤鸿托。翠幌娇深,曲屏香暖,争念岁寒漂泊。怨月恨花烦恼,不是不曾经著。这情味,望一成消减,新来还恶。注悄:宋人口语,简直的意思。一成:宋人口语,一点点地,渐渐地。(1)词的上阕从哪些角度表现“晓行”?请简要分析。(4分)答:_(2)这

24、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新来还恶”对表达感情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答:_答案:(1)听觉角度。角声催促,鸟还未被惊醒,邻户的鸡已啼鸣,这是凌晨在驿站客舍听到的情景,点明题中的“晓”字。视觉角度。连绵村庄,晨烟未散,行人起,丛林中残月在天,这是晓行所见的情景。感觉角度。眼泪被寒霜微微凝结,为御寒而喝的酒,还不够抵抗天气的寒冷,这是写晓行的感触和感受。(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思乡怀人的惆怅和羁旅漂泊的倦怠。词人原本希望这伤感惆怅的“情味”会随时间渐渐“消减”,却不料近来的愁情更加浓重,这“新来还恶”四字,总结了诗人所有的哀愁,强化了此愁之浓。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

25、分)春中田园作唐王维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临觞忽不御,惆怅思远客。(1)诗人在前六句中借助了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4分)答:_(2)在写法上结尾两句与前六句有何不同?请用散文化的语言写出尾联的大意。(4分)答:_答案:(1)诗人借助了斑鸠、杏花、泉脉、归燕、故巢以及人(的活动)等意象。表现的是浓郁的春天气息,诗中无论是人还是物,似乎都在春天的启动下,满怀憧憬,展望和追求美好的春天,透露出唐代前期社会生活安定,人们精神面貌健康、饱满的景况。(2)前六句是描写诗人看到的春天的景象,结尾两句则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诗人觉得这春天田园的景象太

26、美好了,很想开怀畅饮,可是对着酒又停住了,想到那离开家园作客在外的人,无缘享受与领略这种生活,不由地为之惋惜、惆怅。4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田园乐唐王维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1)比较这两首诗,说出它们描写景物的不同特点。(4分)答:_(2)结合这两首诗的后两句,请简要分析说明他们各自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4分)答:_答案:(1)孟诗从听觉角度描写春天景色,重点写的是鸟啼声和风雨声。王诗描绘景物的色彩和形态,用“红”“绿”分别描绘桃花和柳条,以“含宿雨”写出桃花被雨滴滋润的形态,以

27、“带朝烟”写出绿条笼罩在朝烟中,袅娜迷人。(找出其他不同点,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例如第一首写春之“闹”,第二首写春之“静”)(2)第一首因有“风雨声”而问“花落知多少”,表现诗人惜爱春花、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第二首有“花落”“未扫”“山客犹眠”的词句,表现诗人追求闲适宁静的生活情趣。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千秋岁宋秦观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注千秋岁:词牌名。作为“元祐党人”被贬时作。西池:汴京(开封)金明池。鹓鹭:两种

28、鸟,这里借指同游的同僚、朋友。(1)词的开头四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描述。这四句在全词中有何作用?(4分)答:_(2)“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是传颂千古的名句。请结合全词内容对其表现手法进行赏析。(4分)答:_答案:(1)浅浅的春寒从溪水边、城郭旁消退了;天气转暖,花影摇曳,莺声盈耳,一派热闹的城郊暮春风光。这四句写眼前之景,交代了人物活动的时令、地点。以乐景衬哀情,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2)“春去也”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这一声浩叹,不仅是在感慨春光已逝,同时也暗示自己生命的春天将一去不复返,可谓一语双关,言简意深。“飞红万点愁如海”运用了借代、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飞红万点”生动地

29、写出了暮春时节落英缤纷的景象,画面凄美,令人伤感;“愁如海”比喻新奇,以深不可测、茫无边际的大海写出了词人愁之深、愁之广,这既有伤春、年华已逝之愁,也有人生失意之愁。(指出任意两种手法,并做分析即可)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广陵吊史阁部清黄燮清沿江烽火怒涛惊,半壁青天一柱撑。群小已隳南渡局,孤臣尚抗北来兵。宫中玉树征歌舞,阵上靴刀决死生。留得岁寒真气在,梅花如雪照芜城。注广陵:扬州。史阁部:指史可法。明崇祯时,史可法官至兵部尚书;南明福王立,加武英殿大学士,受命驻守扬州,抵抗清兵。孤军抗战至英勇就义。史可法死后,扬州人民将他的衣冠葬在城外的雪岭,种了万株梅树来纪念他。明制,大

30、学士入阁办事,称阁臣或阁部。靴刀:田唐书李光弼传载,唐代名将李光弼平定安史之乱作战时,常纳短刀于靴中,表示决死之志。芜城:扬州旧称。(1)诗作尾联意蕴丰富,请结合全诗内容,说说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_(2)本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答:_答案:(1)梅花岭上梅花盛开,“岁寒真气”的梅花有坚贞不屈的象征意义;诗人敬仰忠肝义胆、侠骨雄风的著名将领史可法,以梅花的坚贞不屈比喻英雄浩气长存,并以此激励后人;表现了作者追慕先烈、愤世嫉俗的情怀和贯穿全诗的那种沉重的危机感。(2)运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突出了史可法赤心奉国的崇高气节。以清兵南下势不可挡来凸显史可法只身支

31、撑南明半壁江山的突出地位;以“群小”的钩心斗角、破坏大局反衬史可法的坚决抗战;以福王的荒淫无耻映照史可法的誓死抗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作者把南明王朝比为“半壁青天”,用“一柱撑”比喻史可法支撑大局的突出作用,凝练又生动。用典故来表达思想感情。用“玉树后庭花”的典故写出了政局已如此岌岌可危,不知死活的福王君臣竟还在宫中纵情声色、逸乐不休的荒淫昏庸;用“靴刀”的典故,精练地表现出史可法誓死抗敌的崇高精神。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首句“沿江烽火怒涛惊”虚写清军大举南下,形势危急,将其渲染得有声有色。末尾两句“留得岁寒真气在,梅花如雪照芜城”写梅花岭上梅花盛开,是实写;但是梅花蕴含坚贞不屈的象征意义

32、,又可说是虚写。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池鹤唐白居易高竹笼前无伴侣,乱鸡群里有风标。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注风标:风度节操。唳:鸣叫(鹤、鸿雁等)。(1)诗歌里出现的乱鸡、鸬鹚、鹦鹉等形象,对塑造池鹤形象有什么作用,请作具体说明。(4分)答:_(2)尾联“思何事”三字耐人寻味,你认为池鹤所思应为何事?本诗托物言志,据此理解,这一联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_答案:(1)这些形象起对比和衬托的作用。乱鸡形象凸显了池鹤的风度和节操;鸬鹚的毛色污浊,和池鹤的毛白如雪对照,突出池鹤形象和品格的高

33、洁;鹦鹉的娇弱和学舌无主见,突显了池鹤的自标高格和铮铮傲骨。(2)池鹤所思是自己何时(是否)可自由自在地飞翔在遥不可及的云水之乡。尾联借池鹤的动作和心理描写,表现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的能施展自己才华的生活境界的向往,也隐含了诗人想保持自己孤高的品格和非凡的气质才华,将来能鹤唳云端、展翅冲天的愿望,同时又表达了对自己理想抱负不能实现的苦闷。(二)名句默写(10分)8补写出空白处的诗句。(1)自古多情空余恨,此恨绵绵无绝期。(2)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3)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4)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5)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6)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4、(7)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8)白日沦西河,素月出东岭。(9)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10)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二、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在中国古代诗词中,鸿雁作为审美对象,具有丰富的美学意蕴。鸿雁是随阳之鸟,它虽然在季节和环境的渲染下带有“秋”的意象,但它与蟋蟀、鸣蝉等秋虫之美仍有所不同。听秋虫浅吟低唱,不免产生物华将尽的寂寥之感;看鸿雁之布阵南征,则令人心胸开阔,精神振奋。“秋色萧条,秋容有红蓼;秋风拂地,万籁也寥寥。惟见宾鸿,冲入在秋空里,任逍遥”,便是对鸿雁这一美学特征的生动把握。鸿雁是健飞之鸟,翅膀拍动时频率适中,沉

35、雄有力,不似鹰鹞猛悍桀骜,也不似鹤鹭之轻灵飘忽,而是给人以坚忍强劲的审美感受。在风频雨骤的春日或霜寒月冷的秋夜,当鸿雁结阵翱翔,引吭嘹唳、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人们的这种审美感受就更加明显、强烈。鸿雁迁徙时常汇集成数十只、上百只的大群,在天空中列队飞翔。“蜃楼百尺横沧海,雁字一行书绛霄”;“白犬吠风惊雁起,犹能一一旋成行”。鸿雁这种行序整齐的飞行特征,令中国古代文人们赞叹不已。鸿雁健飞,且性情机警,南征北返时,中途很少停歇,人们能看到竦峙树端的鹰、栖息房梁的燕、兀立江滩的鹤鹭,却很难看到静态的鸿雁。在中国古代诗词歌赋中,鸿雁大都以动态出现,鸿雁翔姿优美,亦刚亦柔,曹植的洛神赋中就有“翩若惊鸿,

36、矫若游龙”之语。鸿雁南迁阵容非常壮观,在朔风凛冽、尘沙蔽日的秋冬之际,当一群群大雁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亦能唤起古人雄浑悲壮的审美感受,这种感受对于边塞诗人来说,尤为强烈。“雁来惨淡沙场外,月出苍茫云海间。”借秋空雁阵渲染沙场征战的雄浑悲壮之貌。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两者不可截然分割,而对“雁”意象群的发掘,即能较好地说明这一问题。在中国古代咏雁诗词中,既有侧重“言志”的诗词,也有侧重抒情的诗词,但数量最多的还是抒情与言志有机结合、互为渗透的诗词。中国美学中的“景中情”与“情中景”互相联系又各具特征。巧于诗者或“景中情”,或“情中景”;神于诗者则情不虚情,景非

37、滞景,情景互生,妙合无垠。这三种审美移情层次在中国古代咏雁诗中均能找到例证。9下面对鸿雁习性特征所体现的相应的审美意蕴概括不够恰当的一项是()A鸿雁身大体重,起飞以及飞行时,翅膀拍动沉雄有力,给人以美的享受。B鸿雁迁徙时行序整齐,符合中国人喜欢整齐划一的审美情趣,能激发人们团结奋进的热忱。C鸿雁健飞,且性情机警,迁徙中很少停歇,使人们很容易联想到对光明与温暖的追求。D鸿雁飞翔时,常汇集数十只、上百只,其阵容相当壮观,容易引起人们无垠的遐想。解析:选C“对光明与温暖的追求”应是“鸿雁随阳”的审美感受。关键在于要把雁的特点与它的审美感受对应起来,不能张冠李戴,学生做此题要有一定的审美感受和识别能力

38、。10下列古代咏雁诗词,属于“抒情与言志有机结合、互为渗透”的一项是()A列序横空,身世在云中,舞影动西风。云淡淡,月蒙蒙,身点破苍穹。B“鸿志不汝较,奋翼起高飞”,“但当养羽翮,鸿举必有期”。C“洞庭波起兮鸿雁翔,风瑟瑟兮野苍苍”,“雁飞高兮远难寻,空断肠兮思愔愔”。D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解析:选D范仲淹的渔家傲一词,既有因秋临塞下、雁去衡阳而引起词人对岁月流逝的无穷感慨,又有因岁月流逝而坚定词人建功立业、时不我待的报国信念。“雁”意象在此词中不再单纯是主体悲苦情感的抒发载体,更为重要的是起着警钟长鸣、催人奋进的积极

39、作用。A、C两项侧重写景,B项侧重言志。11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秋虫的审美基调一般表现为凄清低婉,鸿雁的审美基调则主要表现为辽阔高远。B中国古代对联常以“飞鸿”对“奔马”“冥鸿”对“隐豹”“摩天鸿”对“闹海蛟”,主要体现了古人的“亦刚亦柔”“雄浑悲壮”的审美感受。C鸿雁列队飞翔时,“人”字形与“一”字形之间不断更替,动荡中呈现出鲜明的回旋往复之美。D情景互生、物我难辨、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是中国古代诗词创作的最高美学境界,古人的咏雁诗不乏其例。解析:选B体现的应该是“坚忍强劲”的审美感受。三、语言运用(15分)12请仿照画线的句子,另写两句话,要求语

40、意连贯,句式一致,构成排比句。(4分)中国古典诗词深受峻峭神奇的山水的滋养,其意蕴醉人身心。总想泊舟枫桥,静候寒山寺的钟声;_,_;_,_。这样,我才能找到精神的安放之所。答案:示例一:总想竹杖芒鞋回望黄沙道中的夕阳总想攀登蜀道倾听子规的啼叫示例二:总想登上滕王阁遥望彭蠡之滨的雁阵总想驻足杨柳岸仰看苍穹中的残月13课堂辩论时,要求围绕论题“容貌对人的影响”发言,阅读示例,按要求各仿写一句话。(6分)要求:恰当使用比喻,语言生动贴切。示例:正方:好容貌就像一块磁石,能让你更有吸引力,带来更多机会。反方:好容貌只是一副好牌,好牌只表明有取胜的机会,却不一定能赢得成功。正方:_反方:_答案:(正方)

41、好容貌就像一张畅通无阻的通行证,能为你消除行走的阻隔,带你去想去的地方。(反方)好容貌只是一张精致的名片,人的才华和品德才是货真价实的信用卡。14请说明下面漫画的内容,并揭示其中的寓意。(70字左右)(5分)答:_答案:内容:一个妇女拿着一只掉了跟的鞋要求服务商修理,而商家虽立着“售后服务”的牌子,却悠闲地抽烟、喝茶,他知道客户到不了他那里,原因是梯子坏了。寓意:购买商品时一定不要为某些商家的虚假承诺所欺骗。四、写作表达(60分)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一位摄影家,爬遍了国内的大小名山,也拍了无数风景照片,可他总是遗憾地说:“在我相机电池用完之前,总也看不到最美的风景。”摄影家恨大自然总是跟他过不去,最后放弃了摄影,妙的是,从他不带照相机起,每一次的旅行,从头到尾都有看不完的美景。要求:选准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写作提示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