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专题重组卷:第一部分 第13单元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提升卷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06837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专题重组卷:第一部分 第13单元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提升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专题重组卷:第一部分 第13单元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提升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专题重组卷:第一部分 第13单元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提升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专题重组卷:第一部分 第13单元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提升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专题重组卷:第一部分 第13单元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提升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专题重组卷:第一部分 第13单元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提升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专题重组卷:第一部分 第13单元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提升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专题重组卷:第一部分 第13单元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提升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专题重组卷:第一部分 第13单元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提升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专题重组卷:第一部分 第13单元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提升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专题重组卷:第一部分 第13单元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提升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专题重组卷:第一部分 第13单元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提升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专题重组卷:第一部分 第13单元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提升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专题重组卷:第一部分 第13单元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提升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专题重组卷:第一部分 第13单元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提升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专题重组卷:第一部分 第13单元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提升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专题重组卷:第一部分 第13单元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提升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提升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19湖南株洲一检)鸦片战争前后,在广东任职的林则徐积极关注西洋动向,提倡“师夷长技”,获得了后人“开眼看世界”的赞誉。回到福州后,他领导当地士绅激烈反对外国传教士入居神光寺行医。这最能体现()A林则徐具备较强的国家主权意识B基督教和西方科学冲击儒学地位C列强入侵激化了沿海地区的矛盾D开明士大夫仍受华夷之别的影响答案D解析通过材料中林则徐对洋人前后矛盾的态度,可以推知其复杂的心态,即林则徐仍然受到“华夷之别”的影响,故选D项。材料与“国家主权意识”无关,排除A项;林则徐“领导当地

2、士绅激烈反对外国传教士入居神光寺行医”与“基督教和西方科学冲击儒学地位”无关,排除B项;材料所反映的现象与列强入侵无关,排除C项。2(2019东北三省四市一模)“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的纲领。因为西学是新学,中学是旧学,“中体”和“西用”不会互相侵犯,“用”在“体”中会发酵。这说明“中体西用”的思想()A束缚了知识阶层的思想进步B无法推动中国的现代化C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D促进了社会的新陈代谢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中“西学是新学,中学是旧学,中体和西用不会互相侵犯,用在体中会发酵”可以看出,“中体西用”的思想认为“中学”“西学”并不矛盾,不会互相侵犯,可以同时兼具,这能推动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解

3、放思想,即促进了社会的新陈代谢。故选D项。洋务运动有利于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进步,有利于近代中国的近(现)代化,排除A、B两项;洋务运动只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抵制西方列强经济侵略的作用,但不能从根本上抵制这种侵略,排除C项。3(2019安徽安庆期末)郭嵩焘出使英法后眼界大开,认为李鸿章积极购买兵器,派学生学习西方利器,“徒能考求洋人末务而忘其本也”。郭嵩焘这一认识()A从根本上否定了中体西用B表明洋务思想有新发展C反映了维新派的政治主张D加快了留学事业的发展答案B解析郭嵩焘认为李鸿章积极购买兵器,派学生学习西方利器,是学习西方的“末”,而“忘其本也”,这说明他认识到还要学习西方的“本”,即政治制度

4、,这是对洋务思想的发展,故B项正确。郭嵩焘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中体西用思想,而不是对中体西用思想的否定,故A项错误;郭嵩焘是地主阶级开明派,并不是维新派人士,故C项错误;郭嵩焘这一认识不能直接推动留学事业的发展,故D项错误。4(2019湖南株洲一检)1859年,英国思想家穆勒发表了著作论自由。1903年,严复将它翻译成中文本并命名为群己权界论。经现代学者研究,发现其所译文稿与原文本意有较大出入。这表明()A严复的翻译水准有待提高B译者无法摆脱其时代局限C清末的进步思想受到压制D晚清的翻译人才较为匮乏答案B解析材料提及严复的译本“与原文本意有较大出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穆勒身处自由资本主义

5、时期,而严复身处近代中国转型时期,故选B项。材料着重强调对同一现象的不同认知,不是翻译技术层面的问题,排除A项;清末的进步思想受到压制与严复译本“与原文本意有较大出入”无关,排除C项;严复译本“与原文本意有较大出入”与晚清的翻译人才较为匮乏没有多大关系,排除D项。5(2019河北唐山一模)有学者认为,经过甲午战争,中国自我形象在中国人心中开始破碎。保守的知识分子群体走向了变法,他们将变法与求新相表里,求新与西学相表里。变法派生了改良和革命。中国进入急剧的社会变革时期。该学者认为维新思想()A全面否定中国自我形象 B引发中国阶级结构巨变C完全师法西方挽救危亡 D起于忧患引发社会剧变答案D解析材料

6、中“中国自我形象在中国人心中开始破碎”“保守的知识分子群体走向了变法”“变法派生了改良和革命”反映了甲午战争后,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社会上出现了维新思想,即强调了维新思想是起于民族忧患而引发了社会剧变。故选D项。维新思想并未全面否定中国自我形象,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社会剧变,并没有体现中国阶级结构发生变化,排除B项;“完全师法西方”与材料中“他们将变法与求新相表里”不符,排除C项。6(2019贵州黔东南州一模)据不完全统计,18961898年,北京、上海、直隶、湖南、广东、广西等省先后设立学会、学堂、报馆达300余所。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近代教育体制的确立 B传媒事业得到迅速发展C

7、国内政治变革的要求 D维新思想成为社会共识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18961898年”“学会、学堂、报馆”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后,要求进行政治变革的维新思想广泛传播,出现了许多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学会、学堂和报馆,故C项正确。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的颁布标志着中国近代教育制度的确立,与材料时间不符,A项错误;学会、学堂是学术性团体,不是大众传媒机构,B项错误;“社会共识”一词表述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D项错误。7(2019吉林期末)据记载,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所创办的万国公报中外纪闻强学报等宣传变法思想的报刊,起初在京师多是赠予阅读,不久士大夫争相阅读,其后“报刊盛行”。这反

8、映出维新人士()A已开始尝试现代营销策略B致力于打破政府的报刊管制C注重营造变法的社会氛围D重视提高国民群体文化素质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创办的万国公报中外纪闻强学报等宣传变法思想的报刊,起初在京师多是赠予阅读,不久士大夫争相阅读,其后报刊盛行”可知,这有利于当时士大夫接受变法思想,从而为维新变法营造较好的社会氛围,故选C项。通过创办报纸宣传维新思想并不能说明他们开始尝试现代营销策略,而且营销主要也是通过广告等对产品的介绍和推荐,维新派的报纸主要是开阔大家的眼界,让更多人认识新的思想,营造较好的社会氛围,排除A项;B项材料并未涉及,排除;维新派创办的报纸主要是宣传维新思想,并不能说明重视提高国民

9、群体文化素质,排除D项。8(2019湖南湘东六校联考)下表为晚清时期西学输入的基本脉络,该表反映出()时间代表作鸦片战争后四洲志海国图志瀛环志略万国公法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克虏伯炮说水师操练探矿取金工程致富甲午中日战争后中东战纪本末泰西新史揽要文学兴国策戊戌变法后民约论万法精理自由原论美国独立宣言A中西方思想文化逐渐融为一体B外来冲击推动近代中国转型C民族危机推动学习西学的深入D中西方近代化道路趋向一致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鸦片战争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在学习西方的译书内容先以器物,特别是军事技术为主,继而政治制度、民国以来偏重于西方思想文化,这说明民族危机推动学习西方的深入,故选C项。材料没有反映中西文

10、化的交流与融合,排除A项;晚清时期在西学输入,外来冲击下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有实现社会的转型,故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方近代化的道路不适合中国的国情,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近代化道路,故D项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9(2019陕西西安质检)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废除了以忠君、尊孔、读经为中心的教育政策,废除了清朝学部颁布的教科书和含有封建专制内容的民间教科书。南京临时政府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扩大政权的群众基础 B塑造新的意识形态C提高国民的思想觉悟 D应对尊孔复古逆流答案B解析材料信息表明,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在教育领域废除以儒家思想为

11、中心的教育政策,废除含有封建专制内容的民间教科书,这是为了在思想领域塑造与民国相适应的意识形态,故选B项。材料信息没有体现让广大民众参与政权的措施,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高国民思想觉悟的措施和政策,排除C项;尊孔复古逆流发生于袁世凯复辟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D项。10(2019山东青岛二中期末)有学者研究发现,新文化运动期间,当时的人讲“科学”很少往“技术”方向走,而更注意其“精神”和“方法”,讲到西方的物质一面时也往往提高到“文明”层次。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工业得到初步发展B西方思想文化传入中国C封建君主专制已被推翻D共和政体并未挽救危机答案D解析十九世纪末,民族工业得

12、到初步发展,与材料“新文化运动期间”不符,排除A项;到新文化运动时期,西方思想文化早已传入中国,排除B项;封建君主专制已被推翻,但换来的是军阀专制,排除C项;从材料“更注意其精神和方法”“讲到西方的物质一面时也往往提高到文明层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封建君主专制虽然已被推翻,但民国政体名存实亡,学习制度失败,此时学习西方的精神、文明这些更加内核的东西才能拯救中国,故选D项。11(2019安徽合肥一检)新文化运动时期,学者陈序经提出“全盘西化”的观点,还有学者提出将四书五经束之高阁,甚至主张废弃汉字,改用世界语。随后,新青年杂志发表陈独秀的文章,对这种主张加以批评和解释,并表示该杂志同仁也不同意

13、这种观点。这表明()A“全盘西化”已成为思想文化界的主流B陈独秀的思想认识开始落后于时代潮流C新青年不再是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D知识界对传统文化的价值存在不同认识答案D解析材料中陈序经的“全盘西化”思想不被新文化运动领袖陈独秀认同,一些学者废汉字等主张也与新青年杂志的“同仁”产生分歧,这表明知识界对传统文化存在不同的认识,故选D项。A项与材料中陈独秀、新青年杂志同仁对“全盘西化”不认同相悖,故排除;陈独秀一直是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且“全盘西化”思想不利于中国稳定与发展,排除B项;新青年一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排除C项。12(2019山东省实验中学模拟)1923年,国内出现了“科学与人生观”的争论

14、。梁启超提出,要反思一战,认为科学不能解决人生观问题,反对“科学万能论”;有人坚持科学是人生观的基础与核心;陈独秀则立场鲜明地主张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人生观问题。这场争论()A民主科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B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开端C使国人认识到了欧洲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D体现出国人积极思考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陈独秀撰写青年杂志发刊词敬告青年,首先举起民主与科学的大旗,民主与科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A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先进分子开始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故B项错误;

15、C项材料未涉及,故排除;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1923年的论战中,“玄学派”和“科学派”就“科学与人生观”发表了不同看法,论战所提出的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反映了国人对中国现代思想与社会发展趋势的思考,体现了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交锋,体现出国人积极思考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故D项正确。13(2019河南郑州一测)“在一个毫无组织而暮气沉沉的国家里,若是没有经济制度上的彻底改变,问题是不可能彻底解决的”。对此,1919年李大钊在与胡适的论战中以马克思主义为解决方案。这说明在李大钊看来,马克思主义()A改变了国家经济制度 B强化了暴力革命手段C推动了无产阶级运动 D迎合了历史发展

16、趋势答案D解析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器物、制度、文化层面的学习,最后中国人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D项正确。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理论主张,本身不能改变国家经济制度,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暴力革命,排除B项;材料是胡适与李大钊的论战,与无产阶级运动无关,排除C项。14(2019四川眉山一诊)1921年2月,蔡和森在新青年撰文指出:“对于初期的社会主义,乌托邦的社会主义,不识时务穿着理想的绣花衣裳的无政府主义,专注经济行动的工团主义,调和劳资以延长资本政治的吉尔特社会主义,以及修正派的社会主义,一律排斥批评,不留余地。”这一论述反映了()A中共成立初期的思想分歧B新

17、文化运动阵营内部的思想分化C早期共产党人的理论选择D马克思主义传播早期的概念混乱答案C解析1921年2月中国共产党尚未成立,故排除A项;材料只反映了蔡和森对非马克思主义内容的排斥,并不能体现新文化运动阵营内部的思想分化,故排除B项;根据材料可知,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之外的各种社会主义学说持排斥态度,体现了早期共产党人的理论选择,故选C项;根据“一律排斥批评,不留余地”可知,材料反映的并非是马克思主义传播早期的概念混乱,而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选择,故排除D项。15(2019黑龙江哈六中期末)早年,孙中山认为:“农政有官则百姓勤,农务有学则树畜精,耕耨有器则人力省。”十月革命后,孙中山进

18、一步指出:“所谓得民心,最主要的是得农民之心如果农民不来参加革命,就是我们革命没有基础。”由此可以看出,孙中山()A认识到农民阶级是国民革命的主力军B以民生主义作为三民主义的核心C对农民的关注由经济上升到政治层面D实现了救国思想向社会主义转变答案C解析由材料“早年,孙中山认为:农政有官则百姓勤,农务有学则树畜精,耕耨有器则人力省”,到后期“孙中山进一步指出:得农民之心如果农民不来参加革命,就是我们革命没有基础”可知,其对农民阶级的关注由经济层面上升到政治层面,故选C项。材料反映的是孙中山前后认识的变化,没有体现农民阶级是国民革命的主力军,故排除A项;三民主义的核心是民权主义,故排除B项;材料主

19、要讨论的是革命的依靠力量,并不涉及社会主义,故排除D项。16(2019湖南益阳期末)1923年初,孙中山对汪精卫、胡汉民等人说:“我想和共产党合作,你们却不赞成现在中共组织工人运动,群众一起来动不动就是几千几万甚至几十万,罢工规模浩大,震动中外,其势尤不可侮。从这一点看我们不如共产党。”又说:“苏俄国力强盛,是当今社会主义大国,愿意放弃不平等条约并赞助我们,可与为友。”这表明()A新三民主义已经形成 B国民大革命风起云涌C国民党右派抵制革命 D孙中山思想与时俱进答案D解析从材料信息来看,孙中山认识到工人阶级的力量,对于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能够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说明孙中山的思想与时俱进,随着时代变

20、化产生了关于革命的新观点。故选D项。新三民主义在1924年形成,排除A项;1923年初国民大革命还没有开始,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国民党内少数人对于国共合作的态度,不能说明其抵制革命,排除C项。17(2019黑龙江牡一中期末)国民党“一大”后,孙中山认为中国没有民族精神,如果再不留心提倡民族主义,中国便有亡国灭种之忧。要善用中国固有的家族和宗族,“大家联合起来,成一个大国族团体”。这反映了孙中山()A主张改良传统组织挽救民族危亡B倡导通过革命手段强化宗法制C将民族主义视为革命的中心任务D将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相结合答案A解析孙中山认为,“要善用中国固有的家族和宗族,大家联合起来,成一个大国族团体

21、”,以此来解决中国当时面临的“亡国灭种之忧”,这说明孙中山主张改良传统组织来挽救民族危亡,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革命手段”,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民族主义是否被视为革命的中心任务,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民族革命,没有涉及“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相结合”,排除D项。18(2019江西吉安五校联考)1927年11月,宋庆龄、邓演达等发表对中国及世界革命民众宣言称:“农民必能于最近与城市之革命势力重心联合”,“(将来)政权主要掌握在工农为中心的平民群众手上,其经济建设必超越资本主义之毒害向社会主义前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三民主义注重工农运动的发展B社会主义革命成为社会普遍共识C“工农武装割据

22、”理论影响巨大D部分国民党人仍弘扬新三民主义答案D解析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之后,抛弃了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但从材料中“政权主要掌握在工农为中心的平民群众手上”等内容来看,宋庆龄、邓演达等部分国民党人仍然弘扬新三民主义。故选D项。材料体现的是新三民主义的内容,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宋庆龄、邓演达等人主张社会主义革命,排除B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是毛泽东创立的理论,材料不能反映宋庆龄、邓演达等人接受了这一理论,排除C项。19(2019四川成都一诊)20世纪30年代,在国民党主办或控制的报刊上,唯物辩证法、社会形态的演进及社会主义的趋势等常常被自觉不自觉地提起或运用,中国反帝反封建的任

23、务等这些本来属于共产党人的理论主张时隐时现。这反映了()A国民党思想控制的松弛B国共两党关系的缓和C马克思学说传播的深入D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共产党人的理论在国民党报刊出现说明马克思学说传播广泛,影响较深,故选C项。共产党人的理论在国民党的报刊上是“自觉不自觉地提起或运用”“时隐时现”,并不是经常性地正常出现,这恰好反映了国民党的思想控制并不松弛,排除A项;报刊上共产党人的理论的出现与否不是国共两党关系是否缓和的标志,排除B项;材料中并没有出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任何内容,即材料不能说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排除D项。20(2019重庆九校联考)1945年1月,

24、在必须学会做经济工作一文中,毛泽东提出:“我们不能学国民党那样,自己不动手专靠外国人,连棉布这样的日用品也要依赖外国。我们希望有外援,但是我们不能依赖它,我们依靠自己的努力。”这说明毛泽东()A希望与西方国家实现经济互补B主张自力更生地发展经济生产C认识到持久抗战对经济的压力D极力维护国共合作以共同抗日答案B解析B项表述与材料中“我们希望有外援,但是我们不能依赖它,我们依靠自己的努力”相符,故正确。A项表述与材料不符,排除;材料中并未提到持久战的问题,排除C项;D项内容材料并未涉及,故排除。21(2019天津新华中学期末)台湾作家李敖指出:“毛泽东精神就是一种强烈的自信、自尊、自主、自立、自强

25、的精神,就是一个人、一个民族要活得顶天立地的精神是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面临保国、保种、保教三重危机的挑战而激发出的勇敢的应战的精神,它就是我们民族的精神。”他对毛泽东思想的评价()A说明毛泽东思想是台海两岸共同的政治思想基础B强调毛泽东思想是在国共合作过程中形成的C超越了台海两岸国共历史恩怨与社会制度的局限D说明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近代历史没有密切关联答案C解析材料未体现“毛泽东思想是台海两岸共同的政治思想基础”,故A项错误;1927年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萌芽,1940年新民主主义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这期间国共既有合作也有对抗,故B项错误;李敖对毛泽东思想的高度评价

26、,已经超越了台海两岸国共历史恩怨与社会制度的局限,故C项正确;毛泽东思想与中国近代历史密切关联,故D项错误。22(2019北京朝阳一模)1978年9月,邓小平在东北调研,提出“要到发达国家去看看,看看人家是怎么搞的。过去我们对国外的好多事情不知道”,“世界天天发生变化,新的事物不断出现,新的问题不断出现,我们关起门来不行,不动脑筋永远陷于落后不行”,史称“北方谈话”。这场“谈话”()A肯定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B表达了实行对外开放的思想C揭开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D阐明了支持市场经济的态度答案B解析材料没有涉及对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看法,排除A项;材料“我们关起门来不行,不动脑筋永远陷于落后不行”体

27、现出邓小平对外开放的思路,故选B项;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对市场经济的看法,排除D项。23(2019河南南阳期终评估)下图是1985年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对其呈现信息的合理解读是,它()A忽视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B否定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创新价值C展现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成果D肯定了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国早先出现游行队伍高举马克思的画像,说明了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后来在改革开放中出现上班族、高楼大厦、汉堡包、照相机等,美国认为中国正在远离马克思主义,因为他们认为这是资本主义国家所特有的。这就忽视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

28、际相结合后的发展情况,故选A项。材料中的“上班族、高楼大厦、汉堡包、照相机等”说明美国看到了中国发展成就,肯定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创新价值,故排除B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2001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C项;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是21世纪初才确立起来,1985年市场经济体制尚未确立,故D项说法错误。24(2019湖南长郡中学模拟)下表为习近平外交思想一览(部分)。时间事件外交谈话提要2014年国际工程科技大会“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2014年中法建交50周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2016年在伊朗发表署名文章“信则立,不信则废”2017年金砖会议亚太经合“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以

29、和为贵,协和万邦”习近平外交思想()A倾向于增强对国际社会的影响B借助传统文化树立大国意识C倾向于对外交政策的根本调整D借助中国智慧推动世界共赢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习近平部分外交思想引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共存共赢,这说明习近平外交思想借助中国智慧推动世界共赢,故D项正确。材料主旨不是说明中国增强对国际社会的影响,而是强调借助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共赢,A项错误;材料主要反映的不是大国意识,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对外交政策的根本调整,C项错误。二、非选择题:第25题22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8分,共52分。25(2019陕西渭南一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辛亥革命后,儒家经典从政治

30、、教育领域全面退出,带来了人们对新社会秩序的怀疑和迷茫,也导致了空前未有的信仰危机。为了应对这种危机,朝野上下的守旧势力在“尊孔”的旗帜下力图重建新的信仰和道德秩序。康有为、陈焕章等人组织孔教会,发起了国教运动;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政府公开命令尊孔读经,企图在“保存国粹”的幌子下强化对民众的思想控制。尽管袁世凯尊孔未必与其帝制活动有内在的联系,但他在尊孔的旗号下公开进行帝制复辟活动,则是不争的事实;至于孔教会与张勋复辟帝制之间的密切关系,同样也是无可争议的事实。尊孔思潮引起中国先进分子的猛烈批判,孔子及儒学的独尊地位亦随之瓦解。摘编自左玉河民国初年的信仰危机与尊孔思潮材料二1718世纪,欧洲在工

31、业革命奠定的基础上走向了空前的繁荣,与此同时,科学理性也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虽然在理论舞台上唯理论和经验论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但是它们的目的却是一样的为自然科学寻找可靠的基础。自然科学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但是它也导致人类心灵的堕落和生存价值的缺失。对工业文明中出现的道德沦丧和自我迷惘等种种社会危机,德国的浪漫主义者忧心忡忡。他们认为,一切后果都是和理性主义的研究方法分不开的,并由此对理性主义进行了深刻反思。摘编自王晶亮德国浪漫主义的精神特质及其时代意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辛亥革命后中国信仰危机产生的原因和影响。(12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32、中西方出现信仰危机的异同。(10分)答案(1)原因:新旧政权交替;儒学独尊地位丧失,新思想尚未确立;西方思想传入。(6分)影响:出现了尊孔复古的思潮;出现了复辟帝制活动;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产生。(6分)(2)同:出现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发展进步的产物;推动了新事物产生。(4分)异:产生原因不同:中国受政治影响大;西方受经济和科学发展的影响大。(3分)解决危机的手段不同:中国强调复古,西方强调反思。(3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原因,材料一“辛亥革命后”体现政权交替;材料一“儒家经典从政治、教育领域全面退出,带来了人们对新社会秩序的怀疑和迷茫”体现儒学独尊地位消失,新思想尚未确立;结合所学可知

33、,此时西方思想传入中国,冲击着中国传统的思想。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一“袁世凯在尊孔的旗号下公开进行帝制复辟活动”可归纳出尊孔和复辟帝制;根据材料一“尊孔思潮引起中国先进分子的猛烈批判,孔子及儒学的独尊地位亦随之瓦解”可得出新文化运动兴起。第(2)问,相同点可结合时代背景和作用来回答;不同点从危机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的手段等方面来分析。26(2019安徽宣城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李鸿章访问美国接受美国记者采访录(1896年9月3日)记者提的第一个问题是:“尊敬的阁下,什么是您认为我们做得不好的事呢?”总督回答说:“我不想批评美国只有一件事让我吃惊或失望,那就是在你们国家有形形色色的政党

34、存在。其他政党会不会使国家出现混乱呢?你们的报纸能不能为了国家利益将各个政党联合起来呢?”“阁下,您赞成贵国的普通老百姓都接受教育吗?阁下,您赞成妇女受教育吗?”“我们的习惯是送所有男孩上学,我们现在还没有你们这么多的学校和学堂,我们计划将来在国内建立更多的学校。在我们大清国,女孩在家中请女教师提供教育。也许我们应该学习你们的教育制度并将最适合我们国情的那种引入国内。”一位记者大胆地发问:“总督阁下,您期待对现存的排华法案进行任何修改吗?”李回答说:“排华法案是世界上最不公平的法案。我不愿在修改法案前发表任何要求废除格力法的言论,我知道报纸在这个国家有很大的影响力,希望整个报界都能帮助清国侨民

35、,呼吁废除排华法案,或至少对格力法进行较大的修改。”有记者问:“美国资本在清国投资有什么出路吗?”李很快地反应道:“只有将货币、劳动力和土地都有机地结合起来,才会产生财富。大清国政府非常高兴地欢迎任何资本到我国投资”。李总督在结束采访时站起身来,向记者们很优雅地鞠了一躬。摘编自帝国的回忆:纽约时报晚清观察记从材料中提炼出李鸿章就某一事物所持有的思想观念,结合材料说明你的依据并对该思想观念进行简要评价。(要求:提炼准确,分析充分,评价客观全面,历史观正确)(12分)答案(示例一)思想观念:李鸿章对西方议会民主认识模糊且持排斥立场。(4分)依据:李鸿章在采访中对美国政党政治表示了失望,认为会引起国

36、家的混乱,表明李对美国的议会民主认识模糊且持排斥立场。(4分)简评: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李作为洋务派代表,在认同西方器物文明的同时,却排斥西方民主制度,坚持“中体西用”,维护清王朝封建专制统治。(4分)(示例二)思想观念:李鸿章的教育观念保守与开放并存。(4分)依据:李鸿章坚持只有男孩才能接受学校教育,体现了其教育观中保守的一面,另一方面表示要建更多的学校甚至表示要引入西方教育制度,体现了开放包容的教育理念。(4分)简评:为了适应办洋务活动对近代人才的需求,洋务派创办了各类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推动了教育的近代化,但他们仍然坚持“中学为体”,捍卫儒家纲常伦理,以巩固天朝体制。(4分)其他:

37、也可以就李鸿章的外交理念,对西方投资的态度,以及重视大众传媒作用等方面作答。解析从材料中的“那就是在你们国家有形形色色的政党存在。其他政党会不会使国家出现混乱呢?”等信息可以看出,李鸿章对西方议会民主认识模糊且持排斥立场。从材料中的“在我们大清国,女孩在家中请女教师提供教育。也许我们应该学习你们的教育制度并将最适合我们国情的那种引入国内”可以看出,李鸿章坚持只有男孩才能接受学校教育,体现了其教育观中保守的一面,另一方面表示要建更多的学校甚至表示要引入西方教育制度,体现了开放包容的教育理念。还可以根据材料中的“排华法案是世界上最不公平的法案”“大清国政府非常高兴地欢迎任何资本到我国投资”“我知道

38、报纸在这个国家有很大的影响力”等信息归纳得出李鸿章的外交理念、对西方投资的态度,以及重视大众传媒作用等方面的观念。在分析得出上述观点后,联系所学有关内容分析李鸿章持这种观念的原因。如“对西方议会民主认识模糊且持排斥立场”,应当结合所学知识,从当时的社会状况如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李鸿章的个人因素如作为洋务派代表坚持“中体西用”等方面来分析说明。27(2019江苏泰州期末)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随着历史的推移,马克思主义在不断发展,从而具有鲜明的时代性。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最近几个月,中央政治局听了中央工业、农业、运输业、商业和财政等三十四个部门的工作汇报结合起来,一共有十个问题

39、,也就是十大关系。一、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二、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三、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四、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五、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六、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七、党和非党的关系;八、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九、是非关系;十、中国和外国的关系。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材料二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是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应运而生,它不是简单的先哲主观臆想,而是与一定的社会实践和时代相联系。覃杰反思十九大报告中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与实践性(1)根据材料一,概括论十大关系探讨的核心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背景。(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20世纪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史实,就马克思主义

40、发展的“实践性”和“时代性”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简明;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12分)答案(1)核心问题:社会主义建设问题。(2分)背景: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赫鲁晓夫对斯大林模式的否定。(4分)(2)参考答案论点论据和论证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具有时代性和实践性在民主革命时期,基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中共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新民主主义理论和人民民主专政学说等,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指导促进了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4分)新中国建立初期,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

41、会主义改造和经济建设实际相结合,写了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们内部矛盾的问题等文章,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有关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促进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4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共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际相结合,产生了邓小平理论等,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4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核心问题,根据材料一“工业、农业、运输业、商业和财政等三十四个部门的工作汇报结合起来,一共有十个问题,也就是十大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社会主义建设的角度概括论十大关系探讨的核心问题。第二小问背景,结合所学知识,从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苏联的教训等方面分析其背景。第(2)问,根据材料二“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是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应运而生与一定的社会实践和时代相联系”并结合20世纪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史实,即可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具有时代性和实践性的角度拟出论点。再从民主革命时期和新中国建立初期毛泽东思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理论等方面就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实践性”和“时代性”进行论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