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东省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届高三地理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06532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4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届高三地理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山东省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届高三地理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山东省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届高三地理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山东省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届高三地理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山东省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届高三地理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山东省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届高三地理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山东省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届高三地理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山东省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届高三地理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山东省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届高三地理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山东省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届高三地理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山东省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届高三地理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山东省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届高三地理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山东省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届高三地理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山东省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届高三地理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山东省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届高三地理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山东省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届高三地理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共7页,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写在规定的位置上。2第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3第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和其他笔。第卷(共15道选择题,共45分)2020年5月27日上午11点整,中国珠

2、峰高程测量登山队将五星红旗插上世界最高峰峰顶,实现了四十五年后我国测绘队员的再次登顶。从位于5200m的大本营向上,队员们要经过甲、乙、丙、丁四个营地(下图),其中一个营地由于空气流通不畅,容易引起高原反应,被称为“魔鬼营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图中“魔鬼营地”是( )A. 甲B. 乙C. 丙D. 丁2. 5月27日位于28N的温州昼长为13时44分,该日珠峰顶部(28N,87E)日出时刻在北京时间( )A. 7:20以前B. 7:207:39C. 7:408:00D. 8:00以后【答案】1. A 2. A【解析】【1题详解】依据信息:甲、乙、丙、丁四个营地中,其中一个营地由于空气流通

3、不畅,易引起高原反应,被称为“魔鬼营地”。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丙、丁四个营地中,丙、丁位于山脊,乙位于鞍部,这三个营地所处的地形部位都有利于空气流动,只有甲位于山谷,地形封闭,空气流通不畅,容易引起高原反应,故A对,BCD错。故选A。【2题详解】依据已学知识,温州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度为120E左右,与北京时间基本相同。该日温州昼长为13小时44分,根据日出时间=12昼长/2,日落时间=12+昼长/2,可以推算出温州日出时间为5:08,日落时间为18:52。由题干可知,珠峰与温州同纬度,经度为87E,因此珠峰的地方时比温州晚2小时12分,与温州同海拔地区的昼长应为13小时44分,日出时

4、间为7:20,但是珠峰峰顶海拔高,所谓站得高看得远,在太阳尚未上升到地平线之前,珠峰上就可以看到太阳,因此日出时间早于7:20,故选A。【点睛】本题的难点是由于珠峰的海拔高,其看到日出的时间更早,而看到日落的时间更晚。某地是我国重要的人工多层经济林区。下图为该地“某日太阳处在最高位置时的示意图”,此时北京时间为12:40,树影遮档地被植物的面积在一年中达到正午时的最大。读图回答下面小题。3. 该地位于( )A. 45N,110EB. 2134N,110EC. 45N,130ED. 2134N,130E4. 这一天( )A. 太阳距离地球最远B. 江苏省各地昼长夜短C. 晨昏线与极圈相切D. 正

5、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答案】3. B 4. C【解析】【3题详解】一天中太阳最高时为当地地方时正午12点,此时北京时间(120E的地方时)为12点40分,由此经计算可以得出,当地的经度为110E,排除C、D;读图可知,当地树木高度与树木影子长度相等,当地太阳高度为45。材料信息表明,此时当地树影遮档地被植物的面积在一年中达到正午时的最大,说明此时为当地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年中的最小值,此地位于我国,即位于北半球,因此直射点应位于南回归线(2326S),当地正午太阳高度为45,通过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可以计算出当地的纬度为2134N,排除A,B符合题意。故选B。【4题详解】材料信息表明,此

6、时当地树影遮档地被植物的面积在一年中达到正午时的最大,说明此时为当地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年中的最小值,此地位于北半球,因此此日应为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而地球位于近日点时为1月初,因此此日太阳距离地球比较近,A错误;冬至日我国各地均昼短夜长,B错误;冬至日,北极圈和南极圈分别出现极夜和极昼现象,因此晨昏线与极圈相切,C正确;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D错误。故选C。【点睛】春分日(3.21)和秋分日(9.23):全球昼夜平分;春分日(3.21)至秋分日(9.23):北半球昼长于夜,南半球夜长于昼;全球越向北昼越长,北极附近有极昼现象,南极附近有极夜现象;秋分日

7、(9.23)至春分日(3.21):南半球昼长于夜,北半球夜长于昼;全球越向北昼越短,南极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北极附近出现极夜现象。夏至日(6.22)至冬至日(12.22):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大部分地区白昼缩短,南半球大部分地区白昼增长。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直射点向观测点靠近,正午太阳高度增加,反之降低。夏至日(6.22),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小值。冬至日(12.22),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小值。一个地区的风受局地风与背景风的共同影响。某气象研究团队选取河北崇礼山区2016年1

8、2月至2017年2月、2017年12月至2018年2月两个冬季的气象观测资料,探究了山谷风的日变化特征。在观测到山谷风的时日,山风一般自22时起,至次日7时结束;谷风一般自10时起,至16时结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 有利于观测到较强山谷风的天气条件是( )A. 背景风较弱的晴天B. 背景风较弱的阴天C. 背景风较强的晴天D. 背景风较强的阴天6. 在观测到山谷风的时日,影响崇礼山区山风与谷风时长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背景风速B. 植被覆盖C. 昼夜长短D. 山坡坡度【答案】5. A 6. C【解析】【5题详解】“一个地区的风受局地风与背景风的共同影响”,山谷风是局地风。山谷风相对于较

9、大尺度的背景风(如季风)来讲,应在背景风较弱的时候较强,C、D错误。根据山谷风原理,晴天情况下山坡白天得到的太阳辐射强度,升温幅度大,山坡与山谷温差大,所以谷风风速大。晚上由于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差,山坡降温幅度大,因此山风更加强烈。A正确,B错误。故选A。【6题详解】背景风速可能会影响山谷风的强度、风速,不会影响“时长”,A错误。冬季植被覆盖率、山坡坡度不能发生明显变化,BD错误。山风主要出现在黑夜,一般自22时起,至次日7时结束,大约是9个小时;谷风主要出现在白天,一般自10时起,至16时结束,大约是6个小时。河北省12月至次年2月为冬季,此季节昼短夜长,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会

10、发生变化,会影响到山坡与谷地的“受热时间”,进而影响山风与谷风时长。C正确。故选C。青藏高原面积达250万km2,大部分地区海拔在40006000m,在夏季是个巨大的热源,具有一定的增温效应,高原内部的气温要高于边缘地区、临近低地或盆地上空相同海拔上的气温,这种增温效应对高原及其周围的地理生态格局有深远的影响。某研究团队沿着大致相同的纬度,从高原东部边缘到高原内部选取了四个样点(下图),收集了7月份的气温、林线、垂直带谱等相关数据,研究了青藏高原的增温效应及其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 在海拔5200m的高度上,7月大气温度最高的是( )A. 甲B. 乙C. 丙D. 丁8. 受青藏高原增温效

11、应的影响,从高原东部边缘到高原内部( )山地草甸带分布高度上升雪线降低垂直带基带上限降低林线上升A. B. C. D. 【答案】7. A 8. D【解析】【7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对流层大气温度大致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约0.6。读图可知,甲、乙、丙、丁7月气温分别是8.12、10.35、9.46、26.65,甲、乙、丙、丁的海拔分别是5096米、4483米、4218米、473米,经计算,在5200米高度上,甲、乙、丙、丁7月气温分别是7.50、6.05、3.57、-1.71,因此在海拔5200m的高度上,7月大气温度最高的是甲,A正确,B、C、D错误。故选A。【8题详解】受青藏高原增温

12、效应的影响,相同海拔高度上,高原内部的气温要高于边缘地区,即在热量条件高原内部更好,因此从高原东部边缘到高原内部,山地草甸带分布高度上升,雪线上升,垂直带基带上限上升,林线上升,则、正确,、错误。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点睛】青藏高原的增温效应的原理: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地面,青藏高原由于下垫面大面积抬升,(相当于把“火炉”升高),故其热量较同纬度、同海拔高度的其它地区高得多,甚至比赤道附近的同海拔地区也要高得多。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

13、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各题。9. 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A. B. C. D. 10. 该地寒冷期()A. 最低气温高于16 B. 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C. 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D. 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11. 该地可能位于()A. 吉林省B. 河北省C. 山西省D.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答案】9. B 10. C 11. D【解析】【分析】该题考查影响气温日变化和日较差大小的因素;经度与地方时。【9题详解】四条曲线分别是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首先

14、膜内有保温作用,应高于当地的实际温度,排除。枯雪年,降水少,总体温度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都弱,所以气温日较差大。丰雪年降水多,云层厚温差小,且积雪覆盖有保温作用,所以选,即B正确。【10题详解】由上题判断可知,表示丰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表示丰雪年平均气温日变化,表示枯雪年平均气温日变化。由图可知,两曲线上下差异大,两曲线上下差异小,故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不一致。材料给的是平均气温,不是最低气温。所以选C。【11题详解】由图表可知,该地寒冷期最低气温可以接近-16,说明地理位置上较靠北,可能为华北北部、东

15、北或西北;该地达到一日之内温度最高的时间是北京时间16时左右,而当地时间应为14时左右,且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的日平均气温达到-16左右,所以应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即该地可能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所以选D。【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经度的确定,地方时的计算,一天中气温最高一般位于午后2点左右,当地地方时14点,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北京时间为16点左右,可知该地与北京的经度差30,即该地大致位于东经90,由此可以大致确定该地的地理位置。如图所示,乌拉尔山脉绵延于西西伯利亚平原与东欧平原之间。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大部分比东欧平原降水少。乌拉尔山脉两侧自北向南都依次分布着苔原、森林、森林草原和草原等自然

16、带,但在同一自然带内乌拉尔山脉两侧的景观、物种组成等存在差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 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大部分比东欧平原降水少,是由于其( )距水汽源地远 受北冰洋沿岸洋流影响小 地势南高北低 水汽受乌拉尔山脉的阻挡A. B. C. D. 13. 西西伯利亚平原年降水量南北差异较小,但南部较干,主要原因是南部( )A 沼泽分布少B. 太阳辐射强C. 河流向北流D. 远离北冰洋【答案】12. D 13. B【解析】【12题详解】读图可知,该地位于60N附近,受西风带影响,西风从大西洋吹来,带来一定的水汽,与东欧平原相比,西西伯利亚距水汽源地远,所以降水相对少,正确。西西伯利亚平原和东欧平原受北冰

17、洋沿岸洋流影响相差不大,错误。地势南高北低不是影响西西伯利亚平原降水少的主要原因,错误。西西伯利亚平原位于乌拉尔山脉的东侧,水汽受乌拉尔山脉的阻挡,所以降水少,正确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13题详解】降水相同而干湿不同,只能是蒸发不同。读图可知,西西伯利亚平原由南到北跨纬度较大,与北部相比,南部所处的纬度位置相对较低,太阳辐射强,蒸发量相对较大,所以,南部较干,B正确。沼泽分布少和河流向北流均不是造成南部较干的主要原因,AC错误。由题干可知,西西伯利亚平原年降水量南北差异并不大,所以,南部较干的原因并不是由于远离北冰洋,D错误。故选B。【点睛】影响降水的因素: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洋

18、流、下垫面、人类活动等。本题可迁移运用已学知识:我国新疆为什么降水少?一是离海洋远,二是受重重山岭阻挡,所以海洋水汽难以到达。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面小题。乙地某次浮尘天气形成过程示意图14. 下列描述中,不符合图中所示浮尘天气形成过程的是()A. 乙地气流下沉且低空风速小B. 高层气流带来的沙尘飘落乙地C. 上升气流将乙地的沙尘扬起D. 甲地沙源地沙尘被大风扬起15. 下列四幅天气图中的乙地,最可能出现图中所示浮尘天气的是()A. B. C. D. 【答案】14. C 15. D【解析】【分析】本题以浮尘天气形成过程为背景材料,考查浮尘天气的形成过程和相关的天气系统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获取和解

19、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14题详解】读图分析可知,乙地为下沉气流,风速减小,浮尘沉积,A项与图示相符;甲地扬沙通过高层气流吹向乙地高空,后下沉形成浮尘,所以乙地浮尘来自高空气流,B项与图示相符;乙地为下沉气流,C与图示不符;甲地的扬沙主要是大风所致,D项与图示相符。故选C。【15题详解】根据上题结论,浮尘天气主要与下沉气流有关。A、B、C三图中乙地主要受低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D图中乙地受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与浮尘天气的形成有关。故选D。【点睛】首先要明确浮尘天气与高压天气系统有关,其次要对选项中的等压线图进行判读、分析并加以判断。第卷(共4道综合题,共

20、55分)16.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地球部分地区昼夜分布示意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余部分表示白昼。(1)据图判断,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甲、乙、丙三地的月份与日期是_。(2)甲、乙、丙三地至少需要再过_小时才能全部进入新的一天。(3)丙地所属气候类型是_,该地在图示季节的气候特征是_。【答案】 (1). (2326S,180) (2). 12月22日前后 (3). 16小时 (4). 亚热带季风气候 (5). 低温少雨【解析】分析】本大题以地球部分地区昼夜分布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光照图判读、太阳直射点判断、日期判断、日期变化、气候类型和特征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

21、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详解】(1)太阳直射点是太阳直射纬线与地方时12点的经线交点。读图可知,图中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是以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一部分,图中北极圈及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应为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直射点的纬度为2326S;读图可知,晨昏线与北极圈的切点位于180经线上,该切点出现极夜现象,因此该切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点,因此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为180,则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2326S,180)。前面分析可知,图示日期为北半球冬至日,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2)读图可知,甲、乙、丙三地中,丙地位于最西位置,时间最晚,前面判断可知,此时180经线的地方时为12

22、点,丙在180经线以西60,则丙地的地方时为8点,再过16小时,丙地为24时(即0时),丙进入新的一天,此时则三地全部进入新一天。(3)根据自转方向和经度变化规律判断,丙地的地理坐标为30N和120E,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图示时间为冬至日,为北半球冬季,当地受冬季风影响,形成低温少雨的气候特征。1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019年7月,李老师带领研学小组去宁夏中卫市(图3)沙坡头考察,沿途经过干旱的山区,远远望去,一片荒凉景色。车到山前,同学们却惊奇地发现,在铺满砾石的坡地上“摆”着一个个圆滚滚的大西瓜(图1)。李老师介绍,这是劳动人民为适应干旱少雨的气候条件,在长

23、期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一种独特抗旱耕作形式-砂田。砂田也叫“铺砂地”、“压砂田”,是在旱田之上铺盖了一层6-15cm厚的粗砂砾或卵石加粗砂的田地(图2)。同学们通过网络查询了解到,中国的砂田起源于甘肃中部,并逐渐扩展到毗邻的陇东、河西和宁夏、青海的部分地区,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砂田主要分布在黄土丘陵地区,附近有黄河及其支流或者古河道分布。(1)与当地瓜农交谈中,师生们了解到营建一亩砂田竟然需要500-800吨砂石。推测铺设砂田所用砂砾或卵石的主要来源。(2)分析香山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3)李老师告诉同学们,砂田与地膜覆盖虽然都是旱作农业生产栽培技术,但各有特点。简述与地膜覆盖相比,采用砂砾或卵

24、石覆盖的主要优点。【答案】(1)现代河道、古河道、洪积扇。(2)深居内陆,降水少,晴天多;地势高,空气稀薄,保温作用和削弱作用弱,昼夜温差大;植被稀疏,多沙地,白天升温快,晚上降温快。(3)能有效接纳自然降水;土壤的透气性好;砂田气温的日较差大;对环境的污染小。【解析】【分析】本大题以宁夏中卫市沙坡头的农业生产为背景,以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农业区位因素、自然条件的改造、气温日较差的影响因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题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详解】(1)铺设砂田所用砂砾或卵石的主要来源应从沉积作用角度进行分析。图中显示,沙坡头地区是山地向平地过渡地带,当地河流在现代

25、河道、古河道、洪积扇上,流速减慢,大量砂砾或卵石在这些地区沉积,因此成为铺设砂田所用砂砾或卵石的主要来源地。(2)香山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应从天气、地势、地理位置等方面进行分析。图中显示,香山位于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少,晴天多,且地势高,空气稀薄,因此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白天气温高,夜晚气温低,因此昼夜温差大;当地植被稀疏,多沙质裸地,大陆性强,白天升温快,晚上降温快,因此气温日较差大。(3)题意表明,采用砂砾或卵石覆盖的主要优点应地膜覆盖相比从水分、透气性、温差和环保等方面进行分析。地膜覆盖,能够抑制蒸发,但雨水也很难透过地膜进入土壤,而采用砂砾或卵石覆盖,也

26、能一定程度上抑制蒸发,还能有效接纳自然降水,改善土壤水分条件;采用砂砾或卵石覆盖比地膜覆盖,土壤的透气性好,利于作物生长;地膜覆盖,土壤温度日变化小,而采用砂砾或卵石覆盖的砂田气温的日较差大,有利于作物有机质积累;采用地膜覆盖,废弃的地膜(塑料)对土壤有较大污染,而采用砂砾或卵石覆盖对环境的污染小。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有植物界“活化石”之称的海岸红杉,生长快,寿命长,树形高大,材质优良,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树种之一。海岸红杉适合生长的温和、湿润、多雾的环境中。目前,原生海岸红杉仅分布于美国西海岸。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赠送的海岸红杉树苗栽种在杭州。现在我国已有多个省市引种海岸红杉,有的地

27、区已初具规模。左图为美国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及周边区域图,右图为杭州和阿克塔的气温变化曲线图与降水梳头图。(1)描述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的地形特征。(2)分析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多雨、多雾的原因。(3)对照阿克塔的气候特征,评价杭州海岸红杉生长的气候条件。(4)指出海岸红杉引种到我国后的开发利用方向。【答案】(1)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地势东高西低。(2)地处大陆西岸,距海近;位于西风带,西风从海洋带来大量水汽;地处迎风坡,多地形雨;沿岸受寒流影响,水汽易凝结成雾。(3)有利条件:夏季降水较多。不利条件:夏季气温较高;冬季气温较低。(4)提供工业原料;发展旅游;开发科学研究;改善环境。【解析】【分析

28、】本题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及成因,区域生物生长的条件,引种我国的开发利用方向。【详解】(1)根据材料,原生海岸红杉仅分布于美国西海岸,读图,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东部是山地,西部是平原,地势东高西低。(2)读图7,根据图中分布状况,原生海岸红杉地处大陆西岸,距海近。位于西风带,西风从海洋带来大量水汽。地处迎风坡,多地形雨。沿岸受加利福尼亚寒流影响,水汽易凝结成雾。(3)读图8分析,根据图中气温、降水资料,杭州夏季降水较多,有利于海岸红杉生长。阿克塔气温变化小,气候温和。杭州是季风气候,夏季气温较高,冬季气温较低,不太适合海岸红杉生长。(4)海岸红杉引种到我国,可以提供工业

29、原料。有植物界“活化石”之称的海岸红杉,适宜发展旅游业。可以用来开发科学研究。可以改善环境。19.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为春季T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1)图中高压系统在低压系统的 (填方向),M地风力 (填大于或小于)N地,在下图中,绘制完成MN沿线锋面示意图(要求:绘制出锋面,并标注冷暖气团运动方向)。(2)分析说明T时刻该锋面形成的原因。【答案】(1)西北 大于 如下图:(2)在低压(气旋)中,四周空气汇集,北上的暖空气与南下的冷空气之间形成锋面,气旋逆时针旋转,形成冷锋和暖锋两个锋面。(冷)高压内的冷空气东移南下,形成冷锋。【解析】【分析】本大题以春季某时刻亚

30、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为材料,设置两道小题,涉及地图上的方向、风力大小判断、锋面形态、锋面形成原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题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和解答地理问题的能力。【详解】(1)读图可右,图中高压系统大致位于50N以北、100E以西,而低压系统位于50N以南、110E以东,因此图中高压系统在低压系统的西北方向。读图可知,M地等压线密度大于N地,表明M地水平气压梯度力大于N地,而水平气压梯度力是风的原动力,因此风力M地大于N地。读图可知,MN沿线自西向东依次穿过了冷锋和暖锋,依次穿过了冷气团、暖气团、冷气团,两侧冷气团较重,位于锋面之下,中间的暖气团较轻,位于锋面之上,M侧冷气团势力强,向偏东方向移动,N侧冷气团势力较弱,出现回环,中间暖气团在锋面上上升,由此绘制MN沿线锋面示意图。图见答案。(2)T时刻该锋面形成的原因应对图中三个锋面分别分析说明。图中M、N附近的锋面位于气旋的低气压槽,在气旋天气系统中,四周空气辐合,北上的暖空气与南下的冷空气在低压槽附近交汇形成锋面,北半球气旋逆时针旋转,气旋向东延伸的低气压槽中形成暖锋,气旋向西延伸的低气压槽中形成冷锋;图中北部的锋面位于等压线疏密变化明显的地区,西侧冷高压产生冷气团移动速度快,与东侧移动速度较慢的、气温稍高的暖气团相遇,形成冷锋。【点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