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版高中语文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学案:第四单元 第13课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06471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版高中语文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学案:第四单元 第13课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版高中语文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学案:第四单元 第13课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8版高中语文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学案:第四单元 第13课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8版高中语文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学案:第四单元 第13课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8版高中语文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学案:第四单元 第13课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18版高中语文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学案:第四单元 第13课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13课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1.通假字(1)俨骖于上路同_,_。(2)云销雨霁,彩彻区明同_,_。2古今异义(1)时维九月。古义:_今义:_(2)北海虽赊,扶摇可接。古义:_今义:_(3)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古义:_今义:_(4)千里逢迎,高朋满座。古义:_今义:_(5)俨骖于上路。古义:_今义:_(6)穷且益坚。古义:_今义:_3一词多义(1)故(2)尽(3)属(4)且(5)而(6)以4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目吴会于云间:_(2)名词作状语雄州雾列,俊采星驰:_上出重霄:_(3)名词的意动用法襟三江而带五湖:_(4)动词的使动用法腾蛟起凤:_屈贾谊于长沙:_窜梁鸿于海曲:_(5)形容

2、词作名词宾主尽东南之美:_(6)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山原旷其盈视:_5文言句式(1)童子何知:_(2)奏流水以何惭:_(3)俨骖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_(4)千里逢迎:_(5)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_(6)响穷彭蠡之滨:_(7)声断衡阳之浦:_(8)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_(9)尽是他乡之客:_(10)宾主尽东南之美:_(11)都督阎公之雅望:_(12)宇文新州之懿范:_6翻译下列句子(1)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译文:_(2)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译文:_(3)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译文:_一、结构图解秋日登洪

3、府滕王阁饯别序二、中心主旨本文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文章生动地展示了滕王阁壮美秀丽的图景,描写了宴游唱和的欢乐,并反复抒发了作客他乡、怀才不遇的慨叹,曲折委婉地表达了对所谓“圣君”、“明时”的不满,同时也展现了诗人的远大抱负,抒发了因理想不能实现、壮志难酬所产生的深沉的孤独感。1本文在描绘了滕王阁四周景色和宴会盛况之后,抒发了羁旅之情,寄寓了怀才不遇的感慨。你如何理解描写和抒情的关系?答:_2这篇文章运用了许多典故,请谈谈典故在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答:_3“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有人说色彩明丽的景色背后有着灰暗的底色,这其中流露出一种伤感,对失意人生的悲叹才是这篇文

4、章的本质。结合全文,请谈谈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答:_答案精析基础整合1(1)“严”整齐(2)“消”消散2(1)古义:在。今义:维护。(2)古义:远。今义:赊欠。(3)古义:这。今义:表判断。(4)古义:迎接。今义:说话和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贬义)。(5)古义:高高的大道。今义:走上路程,动身;上轨道。(6)古义:处境艰难。今义:贫穷。3(1)旧所以特地原因旧有的,原来的老朋友(2)穷尽没,干了全部用出完,尽头(3)属于,是类掌管同“嘱”,嘱托(4)反而将近苟且将要尚且(5)表并列表因果表转折(6)介词,在连词,相当于“而”4(1)看,望。(2)像雾一样;像星星一样。向上。(3)以为衣

5、襟;以为衣带。(4)使腾飞;使起舞。使被贬。使逃走。(5)人才。(6)使开阔。5(1)宾语前置句。(2)宾语前置句。(3)介宾短语后置句。(4)动宾倒装句。(5)动宾倒装句。(6)省略句(省略介词“于”)。(7)省略句(省略介词“于”)。(8)判断句。(9)判断句。(10)判断句。(11)定语后置句(“之”作标志的定语后置句)。(12)定语后置句(“之”作标志的定语后置句)。6(1)物的精华就是天的珍宝,宝剑的光气直射牛、斗二星所在的区域;人有俊杰是因为地有灵秀,徐孺子(竟然能够)在太守陈蕃家中下榻。(2)把贾谊贬到长沙,并非没有圣贤的君主;使梁鸿逃到海边,难道不是在政治昌明的时代?(3)没有

6、请缨报国的机会,虽然与终军的年龄相同;(像班超那样)有投笔从戎的壮志,也羡慕宗悫“乘风破浪”的志愿。重点突破1一般地说,美好的环境引发人们积极的情绪,反之亦然。但有时候乐极生悲,尽管环境优美,愁绪仍然挥之不去。这种现象在古诗中大量存在,既能表现作者心情的复杂多变,又可以使文章变化多姿,曲折有致。面对“四美具,二难并”,作者偏感到自己奔波漂泊,才不得用,志不得伸。兴尽悲来,顿觉忧愁满怀,但冷静地观照了数位古人的身世之后,又能抖擞精神,表示了“穷且益坚”的积极情怀。2本文用典较多,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事证理,如第三段;二是借古谈今,如第四段。3可以说,王勃在最初表现出来的逸兴只是斯时斯地的感触,真的是“躬逢盛饯”而已,最后对宾主的客套寒暄也是表面文章,对本文而言,这些均不足观。足观的是“失路之人”在强烈的渴望“望长安于日下”,在热切的盼望“奉宣室”;足观的是“时运不齐,命途多舛”之人,在痛苦时慷慨地自己给自己加油鼓劲呐喊助威,“老当益壮”“穷且益坚”;足观的是“有怀投笔”者“无路请缨”,只好“奉晨昏于万里”,无奈到绝望。只有体会笑脸背后不堪回首的坎坷经历,年轻背后的沧桑,辉煌背后的伤痕。这样的情感才是最真的,这样的千古同悲才是文章真正的魅力所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