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判定文明出现的标志时,若将其主要物化为两点:(一)金属器具被比较广泛地使用;(二)已能记载语言的成熟的文字的应用。按照此标准,中国文明社会形成的时间最迟不晚于(C)A一万年前 B黄帝时期C商周时期 D秦汉时期解析:商周时期出现成熟的汉字甲骨文,商周时期是我国青铜铸造的繁荣时期,已经出现青铜农具,故答案为C项。A、B项不符合材料给定的标准,排除;秦汉时期在商周之后,排除D项。2在古代的中西方交往中,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瓷器,五百年前中国的“名片”是茶叶。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C)
2、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没有根本性突破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A B C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自然经济以及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问题。“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瓷器,五百年前中国的名片是茶叶”意在强调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是没有根本性突破的,当然这些手工业品仍然能成为“名片”却从另一个方面说明这些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仍然是世界领先的,正确。东西方的交流渠道是畅通的,对外贸易也不是一直居出超地位的,错误。故选C。3据悉,湖南省宁乡县黄材镇炭河里遗址的考古发掘获得了重大突破,使从西周到宋代不同时期的多个居民生活区、农业生产区重见天日。该遗
3、址出土的物品中不可能有(C)A铁器 B纸张C粉彩瓷 D丝织品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题干给出的时间限定是“西周到宋代”,铁器、纸张和丝织品均有可能在此遗址出土,而粉彩瓷出现是在清朝,因此C项不可能在此遗址出土,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4明末,某地出现了收蚕、烘煮、缫丝、制丝、织绸、浆染等家庭作坊几百家,并有“桑植满田日,户户皆养蚕;步步闻机声,家家织绸缎”的民谣。这说明该地(C)A手工工场普遍建立起来B农业生产地位降低C手工业实行专业化生产D农工商业协调发展解析:材料“出现了收蚕、烘煮、缫丝、制丝、织绸、浆染等家庭作坊几百家”说明手工业实行专业化生产,故C项正确
4、;材料没有体现雇佣关系,故A项错误;“桑植满田日,户户皆养蚕”说明农业生产在该地占重要地位,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农业、手工业状况,没有体现商业,故D项错误。5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只汉代漆杯,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这反映了当时的官营手工业(C)A生产技术先进,面向市场B生产人员众多,效率低下C生产专业细化,官府掌控D生产成本较低,官府出资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中国官营手工业及其特征,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得出这样的认识:官府对手工业的管理相当严格,而且官营手工业的技术
5、分工细,C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A项错误,官营手工业的产品不走向市场,排除;B项错误,材料信息没有提及“效率低下”问题,排除; D项错误,官营手工业的生产成本往往比较高,排除。故选C。6据礼记月令载:“百工咸理,监工日号,毋悖于时,毋或作为淫巧(新奇的物品),以荡上心。”礼记王制中还说,如有人挟“奇技、奇器以疑众,杀”。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古代中国,这种指导思想对手工业生产实践产生的直接影响是(D)A政府轻视对手工业生产的管理 B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无法扩大C手工业产品的质量难以提高 D扼杀了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古代中国官营手工业。材料信息“毋悖于时,毋或作为淫巧(新奇的物品),
6、以荡上心”“奇技、奇器以疑众,杀”说明官营手工业禁止技术创新,扼杀了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D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材料显示政府强化对官营手工业生产的管理,A项错误;B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C项虽有一定道理,但属于间接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7. 历史学家王家范说:“它对市场经济的破坏作用是双重的,即把皇室官僚乃至政府工程所需产品排斥于市场之外,依靠直接劳役实行自给,同时也使民生日用商品带有浓厚的政治财政色彩,成为一种假性商品经济。”材料中所说的“它”是(C)A家庭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C官营手工业 D洋务军用企业解析:从材料“把皇室官僚乃至政府工程所需产品排斥于市场之外,依靠直接劳役
7、实行自给”,可以看出这种手工业生产的手工业品是为了满足宫廷和政府内部使用而不是投放市场,结合所学可知是官营手工业,C符合题意;材料表明这种手工业排斥市场,B不合题意;材料说明这种手工业品使用者为宫廷和政府,故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古代中国官营手工业,与洋务运动无关,D不正确。8据研究,南北朝中期,政府在对手工业者的管理上,出现了雇佣工匠制度和番役制度。这些制度的出现说明(B)A私营手工业与农业紧密结合B国家对工匠人身控制有所松弛C盐铁官营制度得到进一步强化D官营手工业者由匠籍变为丁民解析:题干所给材料中只涉及对手工业的管理,未涉及私营手工业与农业紧密结合的问题,故A项错误。题干所给材料中“政府
8、在对手工业者的管理上,出现了雇佣工匠制度和番役制度”表明,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对工匠的人身控制有所松弛,表明B项正确。盐铁官营制度在所给材料中没有涉及, 故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初年官营手工业者由匠籍变为丁民,这与题干中“南北朝中期”不符,故排除D项。919世纪末,以福州为中心的机坊数约500家,散布在福州附近各村,他们接受布庄行的委托而织制。农民或自置织机,或从厂商处租机,并领取原料,织成后交给厂商,论件给资。这反映出(D)A农业商品化程度加深B福州开放后被卷入世界市场C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渗透到农村解析:A、B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散布在福州附近各村”“农民或自置
9、织机,或从厂商处租机”表明以福州为中心的纺织业是以家庭为单位的手工生产,不属于近代民族工业,C错误;“农民或自置织机,或从厂商处租机,并领取原料,织成后交给厂商,论件给资”体现出雇佣与被雇佣关系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故D正确。10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说:“亳州出轻纱,举之若无,裁以为衣,真若烟霞。一州唯两家能织,相与世世为婚姻,惧他人家得其法也。”上述材料表明(B)A市场需求促进手工业技术的推广B家庭手工业技术保守封闭C亳州成为当时丝织业的生产中心D手工业技术通过家庭传承得以发展解析:据材料“亳州出轻纱,举之若无,裁以为衣,真若烟霞。一州唯两家能织,相与世世为婚姻,惧他人家得其法也”,结合所学知识
10、可知,这说明家庭手工业技术保守封闭,故B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市场需求促进手工业技术的推广,故A排除。材料也没有反映亳州成为当时丝织业的生产中心,故C排除。材料主旨不在于手工业技术通过家庭传承得以发展,故D排除。11明朝时,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附近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均以棉织为业,景德镇有瓷窑近千座。上述现象反映出当时手工业的突出特点是(C)A手工业生产力提高B出现雇佣关系C区域性经济分工扩大D商品经济高度发展解析:明朝时期,太湖地区出现纺织家庭,苏州丝织业发达,松江地区发展棉织业,景德镇发展瓷器业,反映出当时手工业的突出特点是区域性经济
11、分工扩大,C项正确,A、B、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12下图是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的花楼机,结构复杂而精密,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但当时的手工业并没有向机器生产转变的迹象。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D)A明清工匠缺乏技术的积累B官府对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有严格限制C手工生产能确保产品质量D生产革新缺乏足够的市场需求推动解析:当时的手工业并没有向机器生产转变的迹象是由当时社会经济决定的,明清时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再加上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市场狭小,缺乏技术革新的动力,故D项正确。A选项说法错误,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是技术总结性的书籍,否定了A选项的说法;B选项和C选项不是“最合理
12、的”解释。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以下是史籍关于明朝中后期江南民众社会生活的记载。“便服裘帽,唯取华丽,或娼优而僭拟帝后,或隶仆而上同职官,贵贱混淆,上下无别。”“至于民间风俗,大都江南侈于江北,而江南之侈莫过于三吴。自昔吴俗习奢华、乐奇异,人情皆赴观焉。南都(指南京)服饰,在庆历前犹为朴谨。近年以来,殊形诡制,日新月异。”嘉善陈氏告诫族人:“宗族传习不齐,耕读之外,工商经纪,悉从便业。”“本地止以商贾为业,人无担石之储,然亦不以储蓄为意。即舆夫仆隶奔劳终日,夜则归市酒,夫妇团醉而后已,明日又别为计。”“乃今之江南
13、犹多此俗人家,儿子娶妇,辄求分异。兄弟当分,异居异财。”“婚娶颇多论财,嫁女竞侈,穷极靡丽,富贵妆资从厚。”摘自陈江明代中后期的江南社会与社会生活(1)根据材料,概括明朝中后期江南民众社会生活的主要特点。(12分)特点:在服饰上突破了传统的礼制和等级制度;衣食住行、嫁娶等方面出现奢靡风气和及时行乐的消费观;商贾社会地位得到提高(传统贱商观念有所改变);出现家庭小型化现象(出现兄弟、父子分产别居现象或人们的私有财产观念得到强化)。(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中后期江南民众社会生活带来的历史影响。(14分)政治上:冲击了封建等级制度与传统家庭结构;_经济上:促进人口流动,有利于城镇就业,
14、推动工商业发展;思想上:传统贱商思想出现变化,有利于市民阶层的觉醒;社会生活上:奢侈之风造成浪费、贫困加剧等社会问题,不利于资本原始积累(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社会生活包括衣食住行等方面,明朝中后期江南民众社会生活的主要特点也是围绕着这些方面进行概括,要结合当时商业的发展来进行概括,主要强调服饰方面礼制和等级制度的逐渐消失,商业的发展使习奢华、乐奇异现象出现以及兄弟当分、异居异财、家庭小型化现象等。(2)明朝中后期江南民众社会生活带来的历史影响要多角度分析,例如,从政治角度主要强调对封建等级制度
15、与传统家庭结构的影响,从经济角度主要强调有利于商业、商品经济的发展,从思想文化上主要强调市民阶层的觉醒以及市民文学的出现均是可以的,而社会生活上的奢侈之风则要强调是不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初沿用历代匠籍制度,凡在籍手工业工匠必须受工役管理机构的支配,定期无条件为政府服劳役。成化、弘治时期,朝廷将强迫轮班匠亲身服役逐步改变为纳银代役,无力纳银允许亲身服役。到嘉靖末年,轮班工匠一律征银,朝廷以银雇工。清政权建立后,宣布“今各省俱除匠籍为民”,后又将班匠银归并田亩或地丁代征,使“手艺贫民受益良多”。但统治者认为“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对工
16、商业实行重税政策,对手工业产品实行限价收购。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将个体手工业写入共同纲领,承诺政府予以扶持并积极引导个体工业经济向合作社集体制经济转变。若干个体手工业者或生产小组为解决原料、购销产品困难而自愿联合组成手工业供销合作社。此后出现了生产资料部分或全部归集体所有的生产合作社,实行分工合作、按劳分配。“一五”计划中规定:“采用说服、示范和国家援助的方法,逐步地把手工业者引向合作化的道路,使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成为国营工业的得力助手。”1955年底,中央制定了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全面规划,要求在两年内完成手工业合作化。1956年6月,手工业改造基本完成。摘编自萧国亮等中华人
17、民共和国经济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明清手工业政策的演变及原因。(10分)演变:由有限控制到不再控制;由劳役制到雇役制;人身依附关系逐步松弛。原因:制度的传承与创新;民营手工业的发展;商品经济发展的冲击;国家赋役制度的演变。(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明清手工业政策相比,新中国成立初期手工业政策的特点,并予以简要评价。(16分)特点:国家引导和扶持发展;自主发展与政府规划相结合;服务于工业化建设;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评价: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壮大;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推动了“一五”计划的实施;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助长了急躁冒进的工作作风。解析:(1)演变:根据材
18、料“明初工匠必须定期无条件为政府服劳役。成化、弘治时期,改变为纳银代役到嘉靖末年,朝廷以银雇工”“清政权建立后,宣布今各省俱除匠籍为民”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明清手工业政策在对工匠的控制程度、劳动关系的方式、人身关系的依附程度等方面都有所变化,从这些角度概括即可。原因:结合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情况、手工业发展的内容、国家政策的引导等方面回答。(2)特点:根据材料“承诺政府予以扶持并积极引导自愿联合组成手工业供销合作社” “使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成为国营工业的得力助手”等信息,并结合所学,从新中国手工业政策的颁布、实施的目的、政策实施的方式等角度回答。评价:结合所学知识,从手工业改造对新中国经济恢复与发展的影响、工业化建设的作用、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影响、存在的问题等角度概括。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