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学案:第9课 赤壁赋 .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06091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学案:第9课 赤壁赋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学案:第9课 赤壁赋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学案:第9课 赤壁赋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学案:第9课 赤壁赋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学案:第9课 赤壁赋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学案:第9课 赤壁赋 .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学案:第9课 赤壁赋 .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学案:第9课 赤壁赋 .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学案:第9课 赤壁赋 .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学案:第9课 赤壁赋 .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学案:第9课 赤壁赋 .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学案:第9课 赤壁赋 .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学案:第9课 赤壁赋 .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学案:第9课 赤壁赋 .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学案:第9课 赤壁赋 .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壬戌() (2)属客() (3)愀然()(4)窈窕() (5)桂棹() (6)旌旗()(7)舳舻() (8)横槊() (9)山川相缪()(10)酾酒() (11)江渚() (12)蜉蝣()二、识记文中基础知识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1)七月既望:_(2)白露横江:_(3)纵一苇之所如:_(4)凌万顷之茫然:_(5)渺渺兮予怀:_(6)倚歌而和之:_(7)正襟危坐:_(8)方其破荆州:_(9)固一世之雄也:2写出下列通假字及意义(1)举酒属客:_(2)冯虚御风:_(3)扣舷而歌之:_(4)山川相缪:3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1)望美人兮天一方古义:_今义:美貌的女子。(

2、2)凌万顷之茫然古义:_今义:侵犯,欺侮。古义:_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失意的样子。(3)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古义:_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在9月7、8或9日。(4)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义:_今义:我国民间使牛与牛相斗的一种习俗。西班牙斗牛是一种人跟牛相斗的娱乐活动。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1)望(2)歌(3)如(4)然(5)长(6)属5掌握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并写出其含义(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_(2)侣鱼虾而友麋鹿:_(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_(4)下江陵,顺流而东也:_(5)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_(6)正襟危坐:_(7)方其破荆州:_6写出下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1)而(2

3、)之(3)于(4)乎7翻译下列文中的句子(1)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译文:_(2)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译文:_(3)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译文:_(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译文:_(5)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译文:_(6)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译文:_三、名言警句1课文名句(1)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2)白露横江,水光接天。(3)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4)酾酒临江,横槊赋诗。(5)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6)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7)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

4、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2课外名句有关“人生”的名句(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2)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程颢(3)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鲁迅(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汉乐府古辞长歌行(5)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6)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陆游病起书怀一、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宋神宗时,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被贬黄州,后又被贬惠州、儋州。北还第二年病死常州。其散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名篇有赤壁赋石钟山记

5、等;其诗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名诗有题西林壁等;其词开创豪放一派,奔放热情,豪迈旷达,名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等;其书画亦负盛名。二、背景展示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被贬黄州。在这里,他经常来赤壁矶头或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苏轼又来到赤壁。这时他已年近半百,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付之东流,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这年七月和十月,苏轼又两次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的长江,写下了著名的前赤壁赋(即该篇)和后赤壁赋。三、文化常识(1)壬戌之秋“壬戌”是古代采用天干地支的纪年方法。就是把天干和地支按照一定的顺序而不

6、重复地搭配起来作为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代号。天干(10个)排列顺序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12个)排列顺序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60年一个循环,故有“六十甲子”的说法。(2)七月既望农历七月十六那一天。古人用“朔”(初一)、“望”(十五)、“既望”(十六)、“晦”(月末)等名称来标识日期。(3)徘徊于斗牛之间斗、牛都是星宿名称。“斗”是北斗星;“牛”是指牵牛星。文白对照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赤壁赋运用主客问答这一赋的传统手法,借用江水、明月、清风等意象,一方面抒写了人世无常、人生苦短的苦闷;一方面又能从中摆脱

7、出来,抒发了作者力求排遣苦闷、顺应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B文章由游起兴,第1段交代泛舟赤壁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所见到的自然景色和作者游览的感受。C文章由眼前的江水明月想到曹操、周瑜两个英雄人物再回到现实,表明了作者追怀古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D全文因景生情,借景喻理,画意、诗情、理趣兼而有之,创造出了一种充满诗情画意又蕴含人生哲理的艺术境界。摆脱了汉赋的弊病,结构、句法、韵律都相对自由,使文章在参差错落中显得更加潇洒自如,和谐优美。1本文作者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答:_2文章第3段是怎样将情、景、理结合在一起的?答:_3如何认识文中的“主”与“客”?答:_争论话题关于赤壁赋的主题。多数人

8、认为,这篇赋写的是秋夜泛舟游赤壁的情景,文章通过景物描写和主客对答,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受挫后的惆怅苦闷和抑郁的心情,同时也显示出作者自我解脱的旷达胸襟。也有人认为这是一般的记游,你怎么看?我的观点:_一、课本素材点击文本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从“乌台诗案”到流放黄州,是苏轼人生的重要转折。此时的他,政治上失意彷徨,精神上苦闷孤独,但生性旷达的他也由此改变了自己人生的方向,开始在老庄佛禅和山水之乐中求得解脱,在文学上完成了对人生的追求。运用示例苏轼看见了风。这个曾经辉煌的文人,因黄州诗案而开始落魄,流落四方,辗转难安。在赤壁的月夜,他心灰意懒,

9、看“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做他那个神鹤翩跹而舞的梦。面对如江水般深沉的失意,他看见风在山顶呼啸,盘旋,然后带着撕心裂肺的阵痛穿越漆黑的荆棘林。刹那间,他心中郁结的块垒、缠绕的苦痛随风而散。挫折,痛苦,唯有忘记。顿悟。于是他逍遥红尘,寄情山水,最终名垂千古。只是,那夜的风,已遗落于岁月,无人见得他的多情造就了他的豪放,他的豪放造就了他的豁达,他的豁达造就了他的“风雨任平生”的大境界。他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二、课外素材“麦当劳”之父的经历在美国,有一个名叫雷克罗克的人。他出生的那年,恰遇西部淘金热结束,一个本来可以发大财的时代与他擦肩而过。按理说,读完中学就该上大学。可是1931年的美

10、国经济大萧条,使其囊中羞涩并且使他与大学无缘。后来他想在房地产方面有所作为,好不容易生意打开了局面,不料第二次世界大战烽烟四起,房价急转直下,结果“竹篮打水一场空”。就这样,几十年来低谷、逆境和不幸一直伴随着雷克罗克,命运无情地捉弄着他。56岁时,雷克罗克来到加利福尼亚州的圣伯纳地诺城,看到牛肉馅饼和炸薯条备受青睐,于是就到一家餐馆学做这种东西。对于一个年过半百的学徒来说,其中的艰辛是可想而知的。后来,这家餐馆要进行转让,雷克罗克毅然接了过来,并且将餐馆的招牌改为“麦当劳”。现在它的分店遍布全世界,年收入高达几亿美元。雷克罗克是一个时运不济的人,可他没有怨天尤人,而是执著追求,屡败屡战,最终有

11、所成就。选材感言回避命运的玩笑,只会让人徒增烦恼;直面命运的挑战,就可能寻到理想的面包。56岁前的雷克罗克有谁知道?可是,因为他坚持寻找生命的意义,而今,又有谁不知道“麦当劳”?请你思考你觉得该素材能运用到哪类话题文章中?_作文命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某网站“4220聊天室”有这样一段谈话。A:快乐的人生,也会有痛苦。有的人能直面挫折,化解痛苦;有的人却常常夸大挫折,放大痛苦。B:是呀,有的人能把不小心打破一个鸡蛋,放大成失去一个养鸡场的痛苦。C:考试失手,竞争失利,恋爱失败,亲友失和,面子失落,哪怕是其中的一点点,都是无法排解的痛苦啊!请以“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为话题,自定立意,自

12、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先读佳作风,可以穿越荆棘生如风。好一个亘古的比喻。你也许感慨于它的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不着一丝痕迹。我却跋山涉水,在时空里淘尽沙砾,找到了这个比喻的真谛:唯有风,可以穿越荆棘。狄金森(2)把人生描绘成篱笆墙的内外,我们一层又一层地爬过,事实上,这层层篱笆缀满荆棘,我们通过时,往往遍体鳞伤,身心俱毁。这时,你看到,风在墙外千萦百折,不屈地呼啸而过,空气中凝结下壮观的痕迹。我们趋行在人生这个亘古的旅途之上,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里涅槃,忧愁缠满全身,痛苦飘洒一地。我们累,却无从止歇;我们苦,却无法回避。烈日暴雨来过,飞沙走石来

13、过,我们布满伤痕,还要面对一片片荆棘的丛林。梭罗说:“这儿可以听到河流的喧声。那失去名字的远古的风,飒飒吹过我们的树林。”或许垂问远古,能把生命如风的真谛领悟。(4)苏轼(2)看见了风。这个曾经辉煌的文人因黄州诗案而开始落魄,流落四方,辗转难安。在赤壁的月夜,他心灰意懒,看“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做他那个神鹤翩跹而舞的梦。面对如江水般深沉的失意,他看见风在山顶呼啸,盘旋,然后带着撕身裂骨的阵痛穿越过漆黑的荆棘林。刹那间,他心中郁结的块垒,缠绕的苦痛随风而散。挫折,痛苦,唯有忘记。顿悟。于是他逍遥红尘,寄情山水,最终文名垂千古。只是,那夜的风,已遗落于岁月,无人见得了梵高(2)在向日葵田地中

14、懒散地躺着,纠结于一个难解的疑问与痛苦:耗尽心血的画作,竟然一幅也无人理解,一幅也卖不出去!对于一个把艺术当生命的人来说,无人欣赏自己的艺术好比无人重视自己的生命,这是一种被轻视、被鄙视的痛苦!这是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挫折!幸而,他看见了风。幸而他看见了那一阵穿过向日葵田地的风。那阵风被阻挡了,发出愤怒的吼叫,然而它们向前!向前!全然不顾被招摇的枝干划破的身躯,它们成功了。于是他也成功了。向日葵等画作在他死后不久,直至今日,都是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品。关于风的故事太多。在风吹着号角呼啸而过一座又一座沉默的荆棘林时,相信很多睿智的眼睛看到了它在昭示什么。唯有风,可以穿越荆棘。唯有学习风,我们才能藐视一

15、切挫折,让痛苦烟消云散,让快乐洒满旅途!(5)思悟亮点1选材准确(1)文章在选材方面选用了哪些人物?提示文章选用狄金森、梭罗、苏轼、梵高四个人物的材料,论述对待痛苦的不同态度。(2)文章为什么选用狄金森、苏轼、梵高这三位名人材料来阐述文章主题?提示三位名人对待痛苦的态度是不一样的:狄金森把痛苦看成“壮观的痕迹”,苏轼让“苦痛随风而散”,梵高鄙视痛苦。2用材灵活(3)第段在运用名人事例方面有什么突出特色?提示a略写狄金森材料,详写苏轼和梵高的材料。b.三个人物事例在运用时都采用了“概括叙述议论点题”的形式。(4)本文除了引用名人的典型事迹材料外,还运用了哪些材料?(结合第段回答)提示还有理论论据

16、,即引用梭罗的名言,来印证名人态度的高明。(5)第段是如何概括材料、回扣中心的?提示第段用“风吹着号角呼啸而过”来说明痛苦如荆棘,我们可以“呼啸而过”,“让痛苦烟消云散,让快乐洒满旅途!”发出号召,明确了对待痛苦的态度。答案精析语言知识积累一、(1)rn x(2)zh(3)qio(4)yo tio(5)zho(6)jn(7)zh l(8)shu(9)lio(10)sh(11)zh(12)f二、1(1)农历每月十六(2)笼罩(3)往(4)越过(5)悠远的样子(6)循、依(7)端正(8)当(9)本来2(1)通“嘱”,文中指劝人饮酒(2)通“凭”,乘(3)通“叩”,敲打(4)通“缭”,盘绕3(1)指

17、他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2)越过。旷远的样子。(3)白茫茫的水气。(4)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4(1)名词,农历十五日/动词,眺望,向远处看(2)唱/歌词/歌曲的声调和节拍(3)往/像/像(4)形容词词尾,“的样子”/这样(5)永远/增长(6)通“嘱”,文中指劝人饮酒/通“嘱”,嘱咐/亲属/类5(1)名词作状语,西,向西;东,向东(2)名词意动用法,侣,以为伙伴;友,以为朋友(3)名词作动词,打鱼砍柴(4)名词作动词,下,攻占;东,向东进军(5)动词使动用法,舞,使起舞;泣,使哭泣(6)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正(7)形容词作动词,占领6(1)连词,表转折/连词,表

18、修饰/连词,表承接/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连词,表转折/连词,表承接(2)助词,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助词,的/代词,它/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它/代词,它们/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3)介词,在/介词,从/介词,在/介词,在/介词,被/介词,在/介词,在/介词,在、向(4)形容词词尾/形容词词尾/形容词词尾/语气词,表示疑问/语气词,表示疑问/介词,在7(1)壬戌年的秋天,农历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在赤壁之下泛舟游览。(2)有位吹洞箫的客人,依照歌曲的声调和节拍,同声相应。(3)我容色凄怆,整衣端坐问客人说:“(曲调)为什么这样(悲凉)呢?”(4)这不

19、是曹操被周瑜打败的地方吗?(5)何况我和你在江边捕鱼砍柴,与鱼虾结伴,以麋鹿为友。(6)哀叹我们生命的短暂,羡慕长江流水的无穷无尽。整体感知C应该是“表达了作者潇洒超脱,返归自然的情怀”。课堂互动1感情变化过程:乐悲乐。先写作者与客人月夜泛舟,饮酒赋诗,沉浸在美好景色中而忘怀世俗的快乐心情;再从凭吊历史人物的兴亡感到人生的短促、变化无常,因而跌入现实的苦闷,抒发悲的情怀;最后阐发变与不变的哲理,表达了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2文章通过“客曰”,由眼前的“江水”“明月”想到曹操、周瑜两个英雄人物,是写景;再由他们的“而今安在哉”,揭示人生短促之“悲”,是议论;引出曹、周两人,更见己身之渺小,自然生出

20、“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慨,是抒情。写曹操不是为了说明他是英雄,而是为了引出重心“而今安在哉”这一句,借此突出了像曹操这样既是诗人又是英雄的人物最终同归于“空虚”的忧思悲绪上。这一段的对比是为了写“悲”,而不是为了写人生短暂。3这篇赋中,“主”“客”实为一体,分别反映了作者内心里积极和消极的心态。主人回答客人的话是本篇赋的主旨。它实际上是苏轼在政治上失意、遭到贬谪之后心情的反映。问题争鸣(示例)苏东坡害怕此文一出,就会生出事端,招灾惹难,再次蒙受乌台诗案之类的文字狱。所以,我认为在这篇文章里苏东坡自有他不可轻易告人的隐秘。赤壁赋中的自歌“望美人兮天一方”化用了屈原少司命“望美人兮未来

21、,临风恍兮浩歌”句,“渺渺兮予怀”,“桂棹兮兰桨”与九歌湘夫人中“目眇眇兮愁予”,“桂栋兮兰橑”等相似,所以,它的意境与离骚有相通之处,苏轼在歌中实际上是以屈子自况,“美人”也是指君王,就是宋神宗。“桂棹兮兰桨”喻自己卓越的才能;“击空明兮溯流光”喻自己身处逆境,怀才不遇;“渺渺兮予怀”写自己被朝廷弃用以后惆怅失意的心情;“望美人兮天一方”,写自己虽然渴望回到朝廷立业建功,但贬谪黄州,远离君王,请缨无路,报国无门。这首自歌写出了苏轼忠君报国之殷切,更写出了“忠不见用”后的哀怨。赤壁赋就是苏轼的离骚,他借以发泄内心的牢骚。文章在最后写道:“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看起来是“喜”,实际上是“悲”,看起来超然物外,忘怀得失,实际上是借这种醉生梦死的病态寄寓对现实的深沉不满。因此,在文字狱满天飞的北宋王朝,作者怎敢把它拿出来“示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