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17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考点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考点二: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考点三:大众传媒的发展考点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1(2020届江苏南通高三模拟)民国初年,采菲录记载:“天足萌秀之际,因放足而致夫妻反目者、翁姑虐待者,时有耳所闻。旧有缠足之妻,多成弃妇;纤小之足,每致离婚。”这说明A近代社会民众的习俗变迁异常缓慢B妇女缠足习俗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C社会思想观念呈现新旧冲突的局面D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引发社会大变革【答案】C【解析】民国以来,政府大力移风易俗,近代中国社会民众的习俗变迁显著,排除A;材料中“旧有缠足之妻,多成弃妇;纤小之足,每致离婚”说明存在对缠足习俗
2、面临挑战,说明妇女缠足习俗的社会基础正在动摇,排除B;由材料中对放足存在不同的态度,说明社会思想观念呈现新旧冲突的局面,故选C;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发生在19世纪末,时间不符,而材料反映的是辛亥革命引发社会大变革,排除D。2(2020届浙江省山水联盟高三6月模拟考试)如图是民国时期漫画可厌的印象,描绘了当时一些女子的穿着。对该漫画内容解读正确的是A社会物质生活中西合璧B服饰凸显强烈政治色彩C中国服饰改革举步维艰D旗袍成为女子通常服饰【答案】A【解析】民国时期的漫画可厌的印象中的女子出现了手袋、高跟鞋、马甲和裙子混搭的现象,这些都体现中西合璧的现象,故选A;漫画中的服饰不能凸显政治色彩,B错误;漫画
3、材料不能体现中国服饰改革举步维艰,C错误;材料女子没有穿旗袍,因此不能说明旗袍成为女子通常服饰,D错误。3(2020届河北省唐山市高三模拟考试)据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的社会调查可知,城市市民用于迷信的消费占其杂费不小的比例,即使在上海这样的现代都市,迎神赛会仍然屡禁不止。这说明A民国政府对迷信活动采取放任态度B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具有极大必要性C传统风俗的价值取向仍然不容忽视D民主共和思想并未能真正深入人心【答案】C【解析】根据“城市市民用于迷信的消费占其杂费不小的比例”可得出,即使在民国成立之后,传统风俗、迷信活动影响仍然较大,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政府的态度,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开展于19
4、15年,排除B项;材料与民主共和观念无关,排除D项。4(2020届福建省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如图是1887年上海点石斋画报刊出的社会新闻绘画。对图中事物,时人或以“今则乘气球者,非从前所谓腾云乎?”加以评议,或以庄子的“列子御风而行”抒发观感,甚至以山海经中的“奇肱国飞车”想象未来的空中飞行物。此类评论在当时较为多见,表明当时A图文并茂的报道推动科学常识的普及B以文学想象描述新知形成普遍的风气C传统文化观念影响对近代科技的认知D对西学的了解始终停留在器物的层面【答案】C【解析】此类评论多引用中国传统观念评论乘坐气球的现象,说明传统文化观念影响对近代科技的认识,故选C;A项不是材料主旨,排除
5、;“文学想象”与题意不符,排除B;D项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D。故选C。5(2020届东北三省四市城市联考高三质量监测)中国古代就有“卫生”一词,但常与“养生”相连。1905年,在借鉴日本等国国家卫生行政的基础上,清政府设立“卫生科”,次年升格为“卫生司”,“掌核办理防疫卫生、检查医药、设置病院各事”。这表明A“卫生”被纳入到地方行政管理B近代“卫生”概念获得国家认同C传统意义上的卫生观念彻底消除D清末新政实现了卫生服务的普及【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晚清时期政府仿造近代先进国家“卫生”行政化建立近代“卫生”机构,不再同于传统“卫生”概念,反映了近代“卫生”概念获得国家认同,B项正确
6、;题干未体现“卫生”纳入地方行政,排除A项;“彻底消除”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题干仅反映政府推动“卫生”事业的近代化,并不能反映卫生服务普及化,排除D项。故选B。考点二: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1(2020年浙江卷,10,2分)近代有报章载,沪上“西人每于闲暇时,喜乘铁轮小车,不用推挽,而以足蹴之其行如风,较马车尤迅疾,然须练习多时,方能疾趋”。下列项中与“铁轮小车”相关的信息是A机械牵引的新式交通工具出现B20世纪初出现在中国城市的大街小巷C标志着中国交通事业现代化的起步D人们的生活方式由此发生根本性改变【答案】B【解析】根据“铁轮小车,不用推挽,而以足蹴之.其.行如风,较马车尤迅疾,然须练习
7、多时,方能疾趋”可知,这里描述的铁轮小车是自行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自行车在20世纪初出现在中国城市的大街小巷,B正确;“不用推挽,而以足蹴之”说明其依靠的是人力而非机械牵引,排除A;题干中骑乘自行车的是西方人,因此其不能作为中国交通事业现代化的起步的标志,排除C;自行车的出现主要是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并未造成人们生活方式根本性变化,D夸大了自行车的影响,排除。2(2020届浙江省宁波市五校高三6月适应性考试)1929年,北平电车公司致电中央政府:“当晚北平总工会发生纠纷,波及电车,突被洋车夫工会乱徒捣毁电车四十三辆、拖车二十辆、道岔十处电车工人受重伤者八人。军警当局立即逮捕乱徒五百余人。”
8、这说明A传统交通工具受到新式交通工具冲击B城市普及近代新式交通工具C北平地方政府鼓励新式交通工具营运D北平交通客运市场竞争激烈【答案】D【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洋车夫工会乱徒捣毁电车,主要是由于新式的交通工具影响到他们的生计,由此可以看出北平交通客运市场竞争激烈,D正确;A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不能证明新式交通工具的普及,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政府的态度,排除C项。3(2020届河北省高三命题专家预测)如图为1884年点石斋画报中的一副风俗画,该而主要反映了A火车成为中国主要交通工具B收回利权运动蓬物开展C新式交通工具遭到强烈抵制D交通近代化趋势的发展【答案】D【解析】图片中民众在旁观看火
9、车,而火车冒烟往前跑体现了交通近代化趋势的发展,故选D项;材料并没有将火车与其他交通工具比较,故排除A项;收回利权运动与本题的信息关系不大,故排除B项;从材料看不出新式交通工具遭到“抵制”,故排除C项。4(2020届山东名校联考)下表摘编自清代外债史论,据该表可知A经济建设是政府借款的主要目的B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不断加深C近代中国政府比较重视铁路建设D政治民主运动推动经济独立发展【答案】C【解析】根据表格,三个政府借款数目逐渐增加,经建比例没有同步增加,且占借款总额比例不大,故A项错误;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1901年完全形成,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在经建款额中,铁路的借款额占比较大,故
10、C项正确;材料不涉及政治民主化运动,故D项错误。考点三:大众传媒的发展1(2020年天津卷,5,3分)1894年,点石斋画报刊登了描绘甲午海战的时事画。1931年末,上海良友画报重刊此画并配文写道:“国难日亟,甲午惨剧重现目前国人当如何造成光荣之历史,供后世读史者之回忆乎!”良友此举意在A以史为鉴呼吁和平B借助时事鼓动变革C抵制战争避免惨剧D激励民众共御外侮【答案】D【解析】1894年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后签订了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1931年日本又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东三省,良友重刊此画并呼吁“国难日亟”警醒国人不要让甲午惨剧重演,激励民众共御外悔,故选
11、择D项;“国难日亟,甲午惨剧重现国人当如何造成光荣之历史”,排除A项;1894年甲午战争不是时事,是旧事,排除B项;九一八已经发生,无法抵制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排除C项。2(2020届甘肃兰州高三冲刺)1944年,李之朴在“中学生阅读报纸所注意的向题”的调查中发现,中美两国中学生的关注重点差异较大,美国中学生注意的是“游戏、诙谐文字与戏剧”等,而中国的中学生注意的是“时事向题”。这反映出此时的中美两国社会A将报纸作为重要的交流媒介B在素质教育方而的差异很大C都注重政治导向和家国情怀D受战争的创伤程度并不相同【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本土远离主要战场,所以受到战
12、争的创伤程度较轻,而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主要战场之一,深受战争的荼毒,故两国中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关注点是有差异的,D项符合题意。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报纸的交流功能,它只是在强调两国学生阅读关注点的差异性上,排除A;中国学生关注“时事问题”也是素质教育的一种表现,属于家国情怀,故两国在素质教育方面无法通过材料表现出较大差异,排除B;美国中学生注意的是“游戏、诙谐文字与戏剧”等,与政治导向无关,排除C。3(2020届山东省高三压轴模拟考试)如表是申报早期的部分内容。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一些媒体人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B清政府利用社会舆论推动近代化C进行政治变革逐渐成为各界的共识D时政新闻报导成为
13、报刊杂志主流【答案】A【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申报所报道的事件有杨乃武与小白菜的冤案、中国的铁路建设、国人抗击外来侵略等,这些报道反映了报刊及一些媒体人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体现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清政府的行为,申报不是清政府办的,排除B项;“共识”表述不符合史实,且材料也不能反映出当时要进行政治变革的要求,排除C项;材料不能证明时政新闻报导是主流,排除D项。4(2020年广东深圳高三模拟考试)1897年,时务报司事上书当地官员,称翻印之书雠校不详,错误甚多,又大失原意,误人不浅,要求地方政府予以保护,引起了朝廷和社会的关注,1910年,朝廷通过著作权律,满足了地方政府和社
14、会各界多年保护版权的要求。朝廷的这一举措A增强了国人的版权保护意识B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对立C实现了国家对出版业的控制D保证了出版业的稳健发展【答案】A【解析】时务报司事通过上书当地官员,最终使“朝廷通过著作权律,满足了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多年保护版权的要求”,这是版权意识增强的结果,同时政府的这一做法又会进一步增强人们的版权意识,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排除B项;“实现了”、“保证了”这种表述都不符合史实,排除CD项。5(2020届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三综合训练)近代中国部分自办报刊简表创办时间报刊名称主办人或主笔人宗旨1874年循环由报王韬“强中以攘外,诹远以师长,变法以自强
15、”1897年国闻报严复开通明智,呼吁变法1897年湘学新报唐才常倡新学、开民智、育人才、图富强1902年开先报蔡元培、张元济传知识、变风尚、革政治、新社会该表是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兴办的部分自办报刊简表,这表明当时兴办的报刊A兼顾了商业利润与社会价值B在革命与改良不同道路摇摆C具有救亡与启蒙的双重取向D体现传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答案】C【解析】“开通明智”“开民智”“传知识”反映出思想启蒙,“变法以自强”“呼吁变法”“图富强”“革政治、新社会”反映了救亡图存的倾向,故选C;国闻报、开先报的宗旨无法体现商业利润,排除A;材料中报纸的宗旨都没有涉及革命的信息,排除B;材料中报纸都无法体现传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排除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