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寡人之于国也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归纳“数、发、直、兵、胜”多义词的义项,掌握“或或”“直耳,是也”“是何异于”几个句式的特点。2、能力目标:遵循自主探究学习的原则,鼓励学生自己解决一些浅近的文言现象;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教学重点】多义词义项的归纳和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解。【教学难点】对课文中“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正确的理解。【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让学生记诵孟子名言警句。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2、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3、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6、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7、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8、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此率兽而食人也。9、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1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1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12、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1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14、尽信书,不如无书。二、孟子简介 他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孟子这部书里,关于这部书我们看课下注解一,需要提醒的是孟子和论语一样都是语录体。 三、朗读课文,整
3、体感知要求:1.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情感 2.回答:梁惠王就什么疑问向孟子讨教的?孟子给予梁惠王哪些具体的建议?(请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公元前361年,魏惠王迁都大梁,改称梁惠王。魏国在几次重大战役中惨遭失败,梁惠王急于招贤纳才,寻求救国治国之策,孟子被“招贤”应邀来到魏国。)四、夯实基础(一)重点实词1 凶 不吉祥、不幸:逢凶化吉 庄稼收成不好: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凶恶、残暴:汉初遭冒顿凶黠 2兵 兵器:弃甲曳兵而走 军队:上使外将兵 士兵:可汗大点兵 军事、战争:兵旱相乘 3胜 shng 能承担,能承受:沛公不胜桮杓 尽:谷不可胜食也 shng 胜利:二败而三胜 战胜、超过:而犹
4、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优美的:予观夫巴陵胜状 胜景、胜地,优美的景色:亦遂增胜 4树 种植、栽培: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竖立:独树一帜 树木:鸟宿池边树 5时 季节:四时之间,无日休息 时候,时辰:脱我战时袍 时代: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时机、机会: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按时:斧斤以时入山林 当时:时韩吏部权京兆 常常、经常、不时:时鸣春涧中 时俗、时尚:不拘于时,学于余 6数 sh 计算:身所奉饭者以十数 列举:数吕师孟叔侄为逆 责备、数落:数之曰 sh 数目、数量:众数虽多 几、几个: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命运、定数: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shu 多次、屡次:扶苏以数谏故 c 密:数罟不入污池
5、 7发 f 发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派遣、派出:孤当续发人众 出发,出:刀刃若新发于硎 发送、递交:使人发书至赵王 征发、征调: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起用、兴起:舜发于畎亩之中 抒发、流露:发其士文之悲哉 发动、爆发: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打开、拿出: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暴露、败露:恐前语发 量词:然后扣树三发 f 头发:齿危发秃 8直 笔直、平直:中通外直 正直、正确:君好法,则端直之士在前 价值、代价,通“值”:系向牛头充炭直 径直、一直: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简直、竟然:直可惊天地,泣鬼神 只是,仅:直不百步耳 (二)重点虚词1、 于寡人之于国也(对)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比)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
6、矣(在)2、 之填然鼓之(音节助词,无义) 王道之始也(结构助词,取独)五亩之宅(结构助词,的) 申之以孝悌之义(代词,百姓)3、 以请以战喻(用,介词)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凭借,介词)斧斤以时入山林(按照,介词) 申之以孝悌之义(把,介词)(三)通假字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通“毋”)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也(通“斑”)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通“途”) (四)词类活用 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使动用法) 王好战,请以战喻(名词,战争) 填然鼓之(名词动用,击鼓) 直不百步身,是亦走也(名词,逃跑)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生”“死”为动词名用,译“活着的人”“死去的人”;“丧”名
7、词动用,“为办丧事”)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名词用作动词,译为“归罪”“归咎”) (五)特殊句式 1.是亦走也 (判断句) 2.非我也,岁也。(判断句) 3.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状语后置句) 4.树之以桑(状语后置句) 5。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句) (六)积累实词“兵”的义项:1.士兵; 2.军队; 3.兵器、武器; 4.用兵器杀人; 5.侵略; 6.战争、军事;7.战略、战术练习: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兵器,军械) 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士兵,军队) 3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用兵策略,战略) 4左右欲兵之(用兵器杀人) 史记伯夷列传 译文:(武王)身边的人想杀死他
8、 5赢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兵符,复合词,古代调兵用的凭证) 6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战争,军事)论积贮疏 译文:战争、旱灾相继而来,社会的财富极其缺乏 7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用兵策略,战略) 孙子谋攻 译文:所以上等的用兵(策略)是打破(敌方的)计谋,其次是挫败(敌方的)外交,五、浏览全文,回答问题梁惠王就什么疑问向孟子讨教的?孟子给予梁惠王哪些具体的建议?明确: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而已民不加多。(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教师补充背景:为什么梁惠王就这一问题向孟子提出了疑问呢?请看战国形势图,各诸侯国国君为了扩张领土,不断的发动战争,可以说是“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
9、野”。人口大量减少,劳役繁重,生产力遭到破坏,兵力不足。争夺人力,成为各诸侯国统治者的当务之急。在当时这个时代,谁拥有了大量的人口,谁就拥有大量的土地耕种者,谁就有大量兵源,谁就能富国强兵。梁惠王提出“民不加多”其目的就在于增加人口,为他成就霸权。而孟子呢,他是极力反对以武力来征讨天下的,他用一生的精力推广他的“仁政”“民本”思想,那么,他给予梁惠王那些具体的建议呢?)明确:不违农时 数罟不入洿池 斧斤以时入山林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王无罪岁(齐读,特点:排比)六、品读课文,文本研习1.孟子提出的这些建议,表现出怎样的思想与
10、主张?请就你理解较为深刻的一句,谈一谈你的看法。明确:“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农忙时不要征调百姓去服役,让民众有得以休养生息的机会。)“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君主要学会克制自己的欲望,做事要有限度,联想“则思三驱以为度”,对于自然资源,要取之有度,才能用之不竭。)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重视民生,以民为本,百姓丰衣足食,才会安居乐业。)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重视教化,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王无罪岁,斯天
11、下之民至焉。”(不做表面功夫,切实深入民众,以人为本,民本思想。对上层贵族奢靡浪费,黎民饥寒交迫的社会现实,作为最高统治者的梁惠王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教师小结:同学们说了那么多,休养生息,珍惜资源,减少徭役,爱惜民力,重视教化,广布仁德,这些都是孟子“施仁政,行王道”的政治主张,孟子认为做到了这些,就会怎么样呢?齐读“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五十者可以衣帛,七十者可以食肉,数口之家可以无饥,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天下之民至焉。”)(孟子为梁惠王展现了一幅美好的前景。这也是孟子心中的美丽梦想。在那个各个诸侯国都以武力争夺天下的时代,孟子的这种理想确实是老百姓心中的理想天堂!孟子的理想是
12、根植于“民众”的,所以他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让我们看到了孟子那颗经世济民热血沸腾的心,这也是他的崇高之处。)拓展延伸:两千多年前,孟子就有这样一个美丽的梦想,那么,现在的你有没有这种梦想呢?(有)时至今日,你觉得这个梦想离我们是慢慢近了,还是愈发遥远了?这对你有什么启示?(学生自由回答)解读十七大报告,关键词有“民生”“生态文明”“科学发展观”,基本指导思想“学有所教、老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1) 人不能肆意役使自然,而是要尊重自然,通过与自然的交往性互动,使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实现“双赢”。 (2) 仁义是最大的利益,有仁义,相关者都会有利益;无仁无义
13、,所有人都不会有利益。 (3)发展经济,振兴教育,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并形成社会、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 (4)实现天下安宁太平,是人心所向的条件之一。 (5)民富才能国强,而民富的前提是休养生息,这样才能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2012年,十八大,胡锦涛主席提出“美丽中国”的理想。“让山绿起来,让人富起来”)教师小结:有些梦想,已经实现;有些梦想,正在实现;有些梦想,有待实现。我们和两千多年前的孟子有着共同的一个梦想,那就是能够生活在一个和谐的,富有的,美丽的国度。同一个梦想,同一片中华大地,需要我们用同样的热血去实现。孟子的思想跨越两千多年,依然散发着耀眼的光芒。你能把这跨越两千多年的
14、思想光辉,背诵下来吗?2.同样是要“天下之民至焉”,梁惠王要的是靠战争来争夺霸权,孟子提出以仁政来让老百姓归顺,梁惠王和孟子的主张产生了激烈的碰撞。如果一开始就说出他的想法,他能接受吗?那么他是怎样向梁惠王一步步地宣传他的思想的呢?明确:(1)没有直接提出自己的主张,而是用了一个比喻,评价梁惠王的做法是“以五十步笑百步”。(抓心理,投其所好)(补充:孟子通过设喻设圈套,回答了“民不加多”的原因。梁惠王与邻国相比是五十步笑百步,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形式和数量上的区别。说明梁惠王比别的国王好不了多少。)(2)孟子抓住梁惠王渴望民众拥戴的心理进行诱导,采用排比的手法,给他描绘出“仁政”之后百姓安
15、乐殷富的景象,促使他实行仁政。(展蓝图,引君入瓮)(3)采用对比手法,用“狗彘食人食”和“涂有饿莩”这样无可辩驳的事实批驳了梁惠王所谓的“尽心”,针对统治者归罪于岁的推诿,运用比喻进行驳斥:“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如同“刺人而杀之”归罪于武器样荒唐。(击现实,一针见血)即使历史之河流淌了两千多年,我们读他的文章仍然感受到他身上的浩然正气。教师小结:孟子用心他敏捷的思维,雄辩的言辞,向梁惠王传达了他心中的理想王国。这样的理想在一个以武力争夺天下的时代里,很难被接受。然孟子,在一次次碰壁之后仍然不遗余力的为为民奔走,为梦努力。让我们再一次齐读这些文字,重温他的思想,感受它的正义,体会他的担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