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川省新津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05012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5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新津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四川省新津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四川省新津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四川省新津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四川省新津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四川省新津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四川省新津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四川省新津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四川省新津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四川省新津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四川省新津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四川省新津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四川省新津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四川省新津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四川省新津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四川省新津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四川省新津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四川省新津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四川省新津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新津中学高2018级(高二)语文三月月考试题命题人:杨启根 审题人:姚丽娟朱庆华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机读卡和答题卡上。 2. 作答时,将十个单选小题答案对应题号涂于机读卡;将其余答案写在答题卷上。所有答案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9 分)来源:学#科#网 节奏是音乐、舞蹈和歌唱这些最原始也最普遍的三位一体的艺术所同具的一个要素。 节奏不仅见于艺术作品,也见于人的生理活动。人体中呼吸、循环、运

2、动等器官本身的自然的有规律的起伏流转就是节奏。人用他的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去应付审美对象时,如果对象所表现的节奏符合生理的自然节奏,人就感到和谐和愉快,否则就感到“拗”或“失调”,就不愉快。例如听京戏或鼓书,如果演奏艺术高超,象过去的杨小楼和刘宝全那样,我们便觉得每个字音和每一拍的长短高低快慢都恰到好处,有“流转如弹丸”之妙。如果某句落掉一拍,或某板偏高或偏低,我们全身筋肉就仿佛突然受到一种不愉快的震撼,这就叫做节奏感。为着跟上节奏,我们常用手脚去“打扳”,其实全身筋肉都在“打板”。这里还有心理上的“预期”作用。节奏总有一种习惯的模式。听到上一板,我们就“预期”下一板的长短高低快慢如何,如果下一

3、板果然符合预期,美感便加强,否则美感就遭到破坏。在这种美或不美的节奏感里你能说它是纯粹主观的或纯粹客观的吗?或说它纯粹是心理的或纯粹是生理的吗? 节奏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也是心理和生理的统一。它是内心生活(思想和情趣)的传达媒介。艺术家把应表现的思想和情趣表现在音调和节奏里,听众就从这音调节奏中体验或感受到那种思想和情趣,从而起同情共鸣。举具体事例来说,试比较分析一下这两段诗: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 胡为乎来哉! 李白蜀道难 呢呢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猛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韩愈听颖师弹

4、琴 李诗突兀沉雄,使人得到崇高风格中的惊惧感觉,节奏比较慢,起伏不平。韩诗变化多姿,妙肖琴音由缠绵细腻,突然转到高昂开阔,反复荡漾,接着的两句就上升的艰险和下降的突兀作了强烈的对比。音调节奏恰恰传出琴音本身的变化。正确的朗诵须使音调节奏暗示出意象和情趣的变化发展。这就必然要引起呼吸、循环、发音等器官乃至全身筋肉的活动。你能离开这些复杂的生理活动而谈欣赏音调节奏的美感吗?你能离开这种具体的美感而抽象地谈美的本质吗? 节奏主要见于声音,但也不限于声音,形体长短大小粗细相错综,颜色深浅浓谈和不同调质相错综,也都可以见出规律和节奏。建筑也有它所特有的节奏,所以过去美学家们把建筑比作“冻结的或凝固的音乐

5、”。一部文艺作品在布局上要有“起承转合”的节奏。我读姚雪垠同志的李自成,特别欣赏他在戎马仓皇的紧张局面之中穿插些明末宫廷生活之类安逸闲散的配搭,既见出反衬,也见出起伏的节奏,否则便会平板单调。我们有些音乐和文学方面的作品往往一味高昂紧张,就有缺乏节奏感的毛病。“张而不弛,吾不为也!” (节选自朱光潜谈美)1、下列关于“节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音乐、舞蹈和歌唱这些最原始最普遍的三位一体的艺术不能缺少的一个要素是节奏。 B、节奏可以是呼吸、循环、运动等人体器官符合生理自然规律的起伏流转。C、当我们面对审美对象时,审美对象表现的节奏必须符合我们的生理自然节奏。D、引起听众同情

6、共鸣的艺术,艺术家一定会把应表现的思想和情趣表现在音调和节奏里。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欣赏高超的艺术表演,当觉得每个字音和每拍的长短高低快慢都恰到好处时,这说明我们进入一种美的节奏感里。 B、蜀道难的节奏较慢且起伏不平,李白在突兀沉雄的气象中让人得到崇高风格中的惊惧感觉。C、欣赏艺术表演,当全身筋肉仿佛突然受到一种不愉快的震撼时,这说明我们的筋肉打板时没有跟上节奏。D、听颖师弹琴变化多姿,妙肖琴音,是因为诗的音调节奏传达了琴音本身的变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运用正确的音调节奏传达出作品的意象情趣及变化发展,这

7、样的朗读一定很有美感。 B、节奏见于多种艺术形式中,因为无论是声音、形状、色彩抑或语言文字,都有自己的起伏流转。 C、节奏感既是客观的也是主观的,既是生理的又是心理的;第三段结句的两个反问,说明了节奏美感的特性。 D、“张而不弛,吾不为也”,作者引用这句话是为了说明,特别高昂、紧张的音乐文学作品,我们一般人是到不了这种境界的。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1942年夏,陈忠实出生在陕西农村,上中学时,陈忠实读赵树理的三里湾和柳青的创业史,得到滋养,萌发了文学梦。也许是好事多磨,1962年高中毕业后,他未能如愿上大学读中文系,这个20岁的青年

8、,常常一个人坐在家乡的灞河边,想着文学,想着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三年之后,陈忠实的散文夜过流沙沟在1965年3月8日的西安晚报文艺副刊上发表,他的文学生涯由此正式开始,但直到1979年小说信任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才确立了文学上的自信。他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和业余作者了,是年9月25日,他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又一个三年之后,陈忠实40岁,他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乡村出版,赢得“小柳青”的名声,工作单位也换成陕西省作家协会,他终于是一名专业作家了。 随着年岁的增长和时代的变化,陈忠实越来越觉得要从赵树理、柳青的文学中剥离出来。他将这个愿望写进了小说蓝袍先生中。小说写于1985年,一个认知

9、作者的标志性年份。这年的最后10天,他随中国作家代表团出访泰国。第一次走出国门的陈忠实特意置办了一套质地不错的西装。当他第一次穿上西装打上领带站在穿衣镜前的时候,脑海里浮现出刚完成的小说的主人公蓝袍先生。蓝袍先生多年以来一直穿着蓝色长袍,受到同学讥笑以后才脱下蓝袍换上“列宁装”。陈忠实认为那是摆脱封建残余桎梏、获得精神解放的象征。脱下了几十年的中山装、换上西装的那一刻,他切实意识到自己就是蓝袍先生。1985年的泰国之行让陈忠实深受刺激,他联想起家乡人自嘲的称呼。相比那些见多识广的城市人,他们把自己称作“乡棒”。游逛在曼谷的超市大楼,看着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服装,作家觉得眼花缭乱。那一刻,他觉得

10、不仅自己是“乡棒”。他痛感自己需要从什么地方剥离出来,将自己彻底打开,不仅要在生活上打开自己,更重要的是要在思想上打开自己。在剥离的愿望中,陈忠实认识到必须写一部史诗般的长篇小说,才能在文学上确立自己,这时,各种新近阅读过的长篇小说萦绕心头,作家倍感困惑,又倍感启发。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结构像网一样迷幻,王蒙活动变人形的结构自然随意,却俨然大手笔,张炜古船的结构完全不同,有一种精心设计的刻意 而结构背后似乎还有更深的东西。陈忠实最终发现,不是作家先别出心裁弄出一个新颖骇俗的结构来,而是先要有对人物的深刻体验。寻找到能够充分描写人物独特的生活和生命体验的恰当途径,结构方式自然就出现了。恰巧此时兴起

11、的“文化心理结构”学说给了他决定性的影响。他相信,人的心理结构主要是由理念支撑的,而结构一旦形成,就会决定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和行为,决定一个人的性格和内核。如果心理结构受到社会冲击,人就将遭遇深层的痛苦,乃至毁灭。陈忠实感到自己终于从侍奉多年的“典型性格”说中剥离出来,仿佛悟得天机,茅塞顿开。多年以后,作家回忆往事,认为自己就是在1985年开始重建自我,争取实现对生活的独特发现和独立表述的。陈忠实后来寻找到了什么是人所共知的,1992年开始在当代杂志连载的长篇小说白鹿原已经成为我们的文学经典,他在中国当代文坛的位置也随之奠定。此后,功名成就的作家继续在文学的园地里辛勤耕耘,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12、2016年春天,陈忠实走了,属于陈忠实的句子永留人间。 (摘编自陈忠实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李清霞陈忠实年表等) 相关链接:陈忠实的白鹿原是上世纪90年代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之一,能够反映那一时期小说艺术所达到的最高水平,把这部作品放在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的大格局里考量,无论就其思想容量还是就其审美境界而言,都有其独特的、无可取代的地位,即使与当代世纪小说创作中的那些著名作品比,白鹿原也应该说是独树一帜的。(何西来关于(白鹿原)及其评论)陈忠实常讲,创作到了一定阶段,不一定是拼生活、拼艺术,而是拼人格。好一个拼人格!这正是作家自身博大的人格魅力的反映。这就不难理解他最终被公认为描摹巨大民族

13、悲剧的圣手,成为当代中国文学的大家之一。(李满星陈忠实:回首六十五载风雨人生)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来源:学科网ZXXKA、 赵树理三里湾和柳青创业史是陈忠实最初的文学营养,使他萌发了文学梦,后来则成为他创作上必须突破的对象。B、 小说信任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使陈忠实在文学上确立了自信心,这是他从业余作者走向专业作家的重要转折。C、陈忠实认为“面对世界,1985年的中国人大都是乡棒”,这与其说是他的一种觉悟,不如说是他受刺激后的错误判断。D、 陈忠实善于学习前人并感知时代,不仅拼生活、拼艺术,而且拼人格,不断地提升思想境界,获得对人和生命的独特理解。

14、E、 从发表第一篇作品到被人称为“小柳青”,再到被人称为“当代中国文学的大家”,陈忠实的整个文学生涯可谓一帆风顺。5、为什么说1985年是认知陈忠实的标志性年份?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3分) 6、陈忠实的“剥离”和“寻找”是什么关系?有哪些表现?请结合材料详细说明。(4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 79 题。(14 分) 地 锦(聂鑫森) 景影夫妇之所以买这套二手房,是因为儿子要结婚,再买一套新房吧,钱还不够。于是将早几年买的一套大房子让出来,重新装修,做了年轻人的洞房。然后,他们寻寻觅觅,相中了这套房子安身立命。这一切都是静悄悄地进行,没有惊动单位的任何人。景影平日上班

15、、下班,从不要单位司机接送,所以他搬家、安家没人知道。儿子结婚,景影也没给本单位的人发请柬。这叫自己的日子自己过,图的是一个清静。景影夫妇太喜欢这套新买的房子了,虽说是二手房,虽说只有 100 平米,虽说与彼此上班的单位有着不短的距离。但是这栋楼的外墙爬满了地锦,让呆板的水泥钢筋结构墙散发出无限生机,美得可人。 景影五十有五了,是林业大学园林系毕业的,之后又在园林管理局当技术员、工程师,再提拔到领导岗位上,如今是副局长了。景影一辈子与花花草草相厮守,心情好极了。妻子刘欣在中学教语文,生得小巧玲珑,特别喜欢古人写花写草的诗词和散文,年纪大了却常常萌发少女的情怀,这很难得。刘欣常和丈夫开玩笑:“景

16、影,你这辈子是改不了拈花惹草的毛病了。” 景影点头称“是”,然后说:“你常自比弱草娇花,我能不小心侍奉?这地锦的名字 就很有诗意,它还有俗名叫爬山虎、爬壁虎,最有韧劲,值得世人效仿。” 这栋楼只有6层,所以没有电梯,年岁在 20 年以上。地锦把外墙涂得很绿,根扎在墙根,藤则攀墙乱爬,卵状的叶子重重叠叠,像厚厚的毯子。景家住在5楼,客厅、书房、 卧室、卫生间、厨房的窗口周围,都密集着藤和叶,有的还向窗口探进头来,充满着好奇心。到了六七月间,藤叶间还会冒出淡黄带点浅绿的小花,娇滴滴的。落雨的时候,雨声沙沙啦啦,好听。而下雪后,绿意上覆一层莹白,好看。盛夏骄阳如火,地锦却浓荫送凉;深秋下霜,叶子绿中

17、透红,如无数跳跃的火苗。 这地锦使景影浮想联翩,假如每个社区的每栋楼,都细心培养这种“垂直绿化植 物”,那么,对于城市的空气净化和低碳化生活,功莫大焉。他起草了一个报告关于倡 导城市住宅楼培植地锦的几点建议,局办公会议自然是全票通过,然后形成正式文件,上报市政府有关部门。 景影完成这个报告的初稿,是在地锦送绿的书房里。第一个读者当然是老伴刘欣。刘 欣边看边念,每到妙处必大声叫“好”,然后说:“景影,我要为地锦口占一首诗。可惜,它不能录入你的大文,遗憾。题目是咏护墙植物地锦:地锦铺荫绿满墙,万家安乐笑炎凉。最珍春雨潇潇夜,叶叶歌吟湿舞裳。”这回轮到景影喝彩了:“好,言近而旨远。可叹我无诗才,不能

18、唱和。但愿这个报告能得到领导的认可,并大力推广,则为大幸。”报告呈上去几个月了,如泥牛入海无消息。景影很惆怅。 社区忽然贴出通知:将组织专人,把各住宅楼外墙的地锦全部清理干净,以便美化环境,参加全市“美丽家园”的评选活动。景影感到很惊愕,这真正是瞎胡闹。一打听,是省里一位领导,在市里有关部门陪同视察时,随口说了一句“要显出外墙本色才有整体美感”的话,于是层层认可,雷厉风行遵命照办。景影雷急火急去了社区的管理办公室,对一位年轻的女主任,口若悬河地说了一大通道理,关键词是:决不能清除地锦!女主任漠然地看着景影,然后说:“上头有指示,我能不办吗?再说许多住户都同意哩。你想想,我得请人,得发工钱,还要

19、刷涂料,我愿意吗?”景影大声说:“别人同意,我不能阻止。但我家的房子,当然包括外墙,是我用钱买的,是我的私有财产。我家外墙的地锦,决不能清除!谁敢清除,我上法院告谁!”景影说完,气冲冲地走了。 一栋栋楼外墙的地锦,被清除干净了,再刷上白色的涂料。只有景影家的外墙,还留着一片地锦,如白色波浪中的一个绿岛,格外扎眼。 景影对老伴说:“我就守望着这一片绿色,可奈我何?”刘欣默默不语。 有一天,正好儿子、儿媳回家来吃饭。刘欣对景影说:“你早出晚归,社区的许多闲话你听不到。”他们说:“这家牛,因为男人是园林管理局的副局长,副处哩,谁敢去惹他!”“屁话!这是简单的维权,与当副局长何干?”“还有人说,小偷喜

20、欢到有权有势的人家作案,他留下绿的标记,可以直奔其家,不致大家受难。”景影气得一拍桌子,吼道:“这是什么混账逻辑!我若是贪官,有的是钱,还买这二手房干什么?”吼完了,无力地坐下来,连连叹气。儿子、儿媳忙说:“爹,我们也担心哩。万一小偷上门,偷不到值钱的东西,又正好撞着你们两个老人,撒气行凶,得不偿失啊。” 景影忽然老泪纵横,说:“你们看着办吧” 刘欣马上走向摆放座机的地方,拨号给社区管理办公室,说:“我家外墙的地锦,你们去铲除吧。” (选自文艺报,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 )(5 分)A、上下班不要单位司机接送,搬家、安家没人知道,儿子结婚

21、自己让房,买二手房这些情节都凸显了景影的独立精干。 B、第六段用比喻、拟人的手法描写地锦的四季之美,构成景影夫妇活动的环境和背景,并承接上文揭示景影夫妇喜欢这套二手房的原因,引起下文,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C、 “我就守望着这一片绿色,可奈我何?” 虽然景影自信自己的身份特殊而无人敢随意动他家的外墙地锦,但是妻子却内心复杂,默默不语。 D、文末“景影忽然老泪纵横,说:你们看着办吧” 中“老泪纵横”这一神态描写,生动地刻画出景影面对舆论和亲人劝说不得不面对现实的痛苦和无奈。E、小说善用烘托的手法,有艺术情趣但最终妥协于现实的妻子刘欣、唯上级是从的女主任、嚼舌根的小区居民,都有力地烘托了景影这一人物

22、形象。 8、 请按照情节结构概括小说的情节。(4 分) 答: 9、这篇小说的思想主题很具有现实意义,请结合小说的情节内容和生活实际加以评价。(5 分)答: 二、古诗文阅读(四)、文言文阅读(19分)李台州传 宋杨万里李台州名宗质,字某,北人,不知何郡邑。母展,妾也,生宗质而罹靖康之乱,母子相失,宗质以父荫,既长,仕所至必求母,不得,姻家司马季思官蜀,宗质曰:“吾求母,东南无之,必也蜀乎?”从之西,舟所经过州,若县若村市,必登岸,遍其地大声号呼,曰展婆,展婆,至暮,哭而归,不食,司马家人哀之,必宽警之,乃饮泣强食,季思秩满东下,所经复然,竞不得。至荆州,复然。日旦夕号呼,嗌痛气惫,小憩于茗肆,垂

23、涕。坐顷之,一乞媪至前,揖曰:“官人与我一文两文。”宗质起揖之坐,礼以客主,既饮茗,问其里若姓。媪勃然怒曰:“官人能与我几钱,何遽问我姓名?我非乞人也。”宗质起敬,谢曰:“某皇恐,上忤阿婆,愿霁怒,试言之,何害?若乡邻或亲族也,某倒囊钱为阿婆寿。”媪喜曰:“老婆姓异甚,不可言。”宗质力恳请,忽曰:“我姓展。”宗质瞿然起,抱之,大哭曰:“夫人,吾母也。”媪曰:“官人勿误,吾儿有验,右腋有紫痣,其大如杯。”宗质拜曰:“然。”右袒示之,于是母子相持而哭,观者数十百人,皆叹息涕下。宗质负其母以归,季思与家人子亦泣,自是奉饭舆孝养者十余年,母以高年终,宗质亦白首矣。宗质乾道庚寅为洪倅,时予为奉新县令,屡

24、谒之,不知其母子间也。明年,予官中都,宗质造朝,除知台州。朝士云:“李台州,曾规姻家也,规无子,子台州之子。” 予一见不敢再也,亦未知其孝。后十七年,台州既没,予与丞相京公同为宰掾,谈间,公为予言李台州母子事,予生八年,丧先太夫人,终身饮恨。闻之,泣不能止,感而为之传。赞曰:孔子曰:“孝悌之至通于神明。”若李台州,生而不知失母,壮而知求母,求母而不得,不得而不懈,遍天下之半,老而乃得之。昔东坡先生颂朱寿昌,至今咏歌以为美谈。若李台州,其事与寿昌岂异也,兹不谓之至孝通于神明乎?非至孝奚而通神明,非通神明奚而得母?予每为士大夫言之,闻者必泣。人谁无母?有母谁无是心哉?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

25、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 10、文末所选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3分)A、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B、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来源:学_科_网Z_X_X_KC、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D、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11、对文中划线处相关的历史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人称谓多涉及姓、名、字、号、谥号、籍贯、官职等,不同称谓有一般称呼、尊称的区别。对已逝的长辈,称谓

26、前加“先”。B、“靖康之乱”,指宋钦宗年间金兵南下、北宋灭亡这段历史。“靖康”是宋钦宗的一个年号;皇帝还有庙号;后来,年号多作为记事时间,庙号则多不如此。“乾道”也是年号。C、古代官职任免升降,“除”指朝廷授予官职,到朝廷任职称“进”,到地方任职称“出”或“退”;“知”指到某地任主官;“致仕”、“乞骸骨”指被朝廷解除官职。D、古代“婚姻”,指结成儿女亲家,而不是指某某与某某成为夫妻、组成家庭。12、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宗质出生后因战乱母子失散,长达后曾四处寻访母亲下落而不得,以至茶饭不思,黯然神伤。B、作者杨万里素来仰慕李台州至孝之名,但直到李台州去世之后,

27、才写作此文,并在士大夫中传颂其事迹。C、为一位官员作传,不注重其政治事功,却记叙其寻母尽孝之事,杨万里有褒扬孝道,规劝世风之意。D、文章记李台州事迹,以寻母、认母,侍母为线索,集中笔墨描写认母场景,详略得当,主次分明。13、把该文言文与教材中摘选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 若李台州,其事与寿昌岂异也,兹不谓之至孝通于神明乎?(4分) (2) 宗质起揖之坐,礼以客主。(3分) (3)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3分) (五) 、古诗词阅读、积累(20分)14、 赏析下首宋词,完成下列题目(11 分)八声甘州(柳永)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

28、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下列各项中表述不当的两项是( )(5分)A、开头两句写雨后江天,澄澈如洗。“渐霜风”三句写风紧日斜之境,凄寂可伤,在深秋萧瑟廖廓的景象中表现情怀。B、“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三句,极有表现力,这三句由远而近地描绘了雨后深秋的暮景,抒发了游子时光流逝、人生短暂的悲叹,情景交融,其气象宏阔,境界高远雄浑,笔力苍劲。C、“惟有”两句写的是短暂与永恒、变与不变这令人思索的宇宙人生哲理,“无语”乃“无情”,蕴含

29、了百感交集的复杂心理。D、“是处”两句,词意苍莽悲壮、细致沉思,由仰观而转至俯察,又见处处皆是一片凋落景象。“休”字寓有无穷的感慨愁恨。、该词融写景、抒情为一体,使用了细节描写,语言雄健绮丽。通过描写羁旅行役之苦,表达了强烈的思归情绪,语浅而情深。(2)本首词下片主要使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请结合下片词句进行赏析。(6分)15、(每空1分,共9分)据要求填写下列诗文:(1) 在永遇乐(千古江山)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句子是 , 。(2)诸葛亮出师表表明自己临危受命、责任重大的是“ _,_”两句。(3)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中“_”是既揭示蔺相如一再退让廉颇根本原因,更能刻画蔺相如品格高尚

30、的一句。(4)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 , 。”(5)柳耆卿雨霖铃中刻画主人公动作、神态抒发离别之情两句是“ , 。”第卷语言表达和运用三、语言运用(17分)1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运用都不恰当的一组是( ) (3分)外国媒体臆测解放军新战机隐身性能堪比美国的F22“猛禽”战机,其实这些不经之谈是为了继续鼓吹“中国军事威胁论”。 元旦期间,寒冷的天气丝毫没有影响人们的购物热情,大街上人头攒动,许多商场内甚至出现了人们重足而立的火爆场面。如何使运动员在赛场上创造佳绩,许多有识之士提出了美芹之献,使运动员能够轻装上阵。

31、既然你是如此情况,人们多会慷慨解囊,帮你渡过难关。黄山石形状各异,有的像莲花,有的像孔雀开屏,也有的像鱼,像蛇,像兔,我们一路欣赏,一路惊叹,惊叹它的奇异绝伦,惊叹它的巧夺天工。临近春节,河南兰考的一场大火,吞噬了7名残疾婴童的生命,面对严峻现实的不情之请,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尽快完善社会救助体系。 A、 B、 C、 D、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分级诊疗制度解决了群众在看病过程中比较拥挤的问题,方便了群众就医,保证了医疗质量,提高了医疗效率。B、今后几年,我国的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社会抚养负担较轻,比较适合调整完善计划生育政策的有利时机。C、专家表示,虽然不要尽量多

32、吃肉类,但是如果只吃素那就太绝对了,氨基酸、蛋白质要从动物蛋白里得到。D、中国是世界上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多的国家,对地下水、土壤和公众健康的影响还在上升,生态系统十分脆弱。18、下列各句所涉及的年龄,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3分)余自束发读书轩中豆蔻梢头二月初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年近知命,位止方州行行向不惑,淹留隧无成年至耄耋,如辰悬天耳顺而不逾矩总角之宴,言笑晏晏期颐之岁,治之兆也A、B、C、 D、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我们曾说,中学生初学文言文时 不要依赖译文。并不是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绝对不去参看译文。其实,肯动脑筋,不盲目机械地看待译文,只要

33、译文不是太差,看着译文也无妨。有时候把译文跟注释对照起来揣摩学习,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A/这如果而且那么也B最好当然来源:学科网一旦/而且就C一定也如果并且因此/D尽量/因为进而所以仍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5 分) 我想,每一个人的高中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 。面对艰辛,我坚守住的,是永不放弃的那一股韧劲, ,是永不放弃为梦想努力的决心。不到最后一刻,什么都说不定,成功是有希望的。我坚守住了坚定不移的追求,也坚守住了积极乐观,努力争取。我不断反省自己,调整自己,不断强大自己的内心。不论发生什么,我都会告

34、诉我自己,只要我肯付出,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就会融化一切苦难,铸成最美丽的花朵。四、作文(60分)2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有人说,熟人给你带了一万种好处。在熟人社会,从生到死,什么事情都要求人:想生得好,需找好医院好医生,要求人;上好学校,找好工作,要求人;想升迁升职,要求人;病了,想好好治、治得好,要求人;死了,烧得好埋得好,要求人上至高官下至百姓,构成了一幅中国式的“求人画卷”。也有人说,熟人会给你带来十万种坏处。社会坏就坏在 “熟人文化”,无论做什么事,第一件想到的就是找熟人,找熟人会导致潜规则,社会也就异化为身份社会、人情社会、官本位社

35、会、制外社会、江湖社会、内耗社会。未被熟人伤害过的人不足以语人生。还有人说,往往是生人之间才有真正的规则,生人文化才是契约文化。一个理想的陌生人社会,是契约社会、法理法治社会。同陌生人建立信任,是人类信任进化史的最后一章。请仔细阅读这段文字,然后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标题自拟,写一篇议论文,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来源:学|科|网新津中学高2018级(高二)语文三月考试答案一(一)1、C(“必须符合我们的生理自然节奏”错。) 2、C(“打板时没有跟上节奏”错,原文是“如果某句落掉一拍,或某板偏高或偏低”,这说 明不高明的表演的节奏同我们的心理“预期”之间产生了偏差。) 3、D(“特别

36、高昂,紧张的音乐文学作品,我们一般人是到不了这种境界的”错。引用这句 话是为了强调高明的艺术家是不会创作缺乏节奏感的作品的。)(二)4、D得2分,A得2分,B得1分【解析】B项,“这是他从业余作者走向专业作家的重要转折”不准确,真正标志陈忠实走上专业作家的是“第一个短篇小说集乡村出版,赢得“小柳青”的名声,工作单位也换成陕西省作家协会”;C项,“错误判断”错;E项,“一帆风顺”属于无中生有,材料并未提及他是否一帆风顺。5、他意识到要像自己笔下的蓝袍先生一样接受时代的变化,在生活和思想上打开自己;他认识到必须写出史诗般的长篇小说,才能在文学上确立自己的往置;他认为自己是在1985年开始重建自我,

37、产生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表述。【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信息的筛选与概括能力。涉及题干意思的是材料中的第3-5段,1985年写了小说蓝袍先生,使自己的创作从赵树理、柳青的文学中剥离出来,确定自己的风格。1985年出访泰国,开拓视野,使他从家乡剥离出来,从认识与思想上打开自己。同时认识到必须写一部史诗般的长篇小说,在文学上确立自己,并重建自我,实现对生活的独特发现和独立表述。概括时要从认识与思想、确立文学地位、重建自我三个方面进行概括。6、()关系:“剥离”和“寻找”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剥离”促成“寻找”,“寻找”要求必须先“剥离”。()表现:从赵树理、柳青的文学中剥离出来;从封建残余桎梏

38、中剥离出来,在生活上打开自己,更重要的是要在思想上打开自己,获得精神解放;从侍奉多年的“典型性格”说中剥离出来,争取实现对生活的独特发现和独立表述,写一部史诗般的长篇小说,在文学上确立自己。【解析】本题考查对实用类文本内容的探究能力。首先要梳理陈忠实的“剥离”,材料中讲了陈忠实的三个“剥离”:陈忠实又在“寻找”什么呢?材料第5段讲了他在寻找新的创作结构、寻找“能够充分描写人物独特的生活和生命体验的恰当途径”,并寻找到了“文化心理结构”学说,最后实现“对生活的独特发现和独立表述”,写出确立自己文学地位的作品。因此答题时首先要依据文本内容确定两者的关系,然后再用文本内容论证观点。(三)7、C(3

39、分)、A(2 分)(C“自信自己的身份特殊”错,应该是有法律保障;A“独立精干” 错,应该是为官清廉。) 8、开端:景影让房给儿子结婚,自购二手房并喜欢上外墙爬满地锦的绿色二手房。发展:景影向政府提交推广培植地锦的报告,不料从社区传来要清除地锦的消息。高潮:景影拒绝清除自己住房的地锦,坚守自己的绿色生活,哪怕与对方诉诸法庭。结局:面对社会舆论和亲人的劝说,景影做出了无奈的选择。(4 分,每一要点内容 1 分。) 9、呼吁绿色生活意识。小说中景影喜爱地锦,然而他家的地锦却难逃被铲除的命运。小说意在用他的不幸遭遇来唤醒人们绿色生活与诗意栖居的意识。 谴责公众舆论暴力。景影坚守自己的绿色生活,拒绝铲

40、除自家地锦,反抗社区的错误做法,但他面对公众舆论却无可奈何,不良舆论也是一种暴力。 批评官场恶劣风气。讽刺当下某些地方社会生态不健康,上级领导随口一句话,下级领 导就奉若神明,社会生活一刀切,本文中清除地锦参加评选即为例证。 暴露清官难做实事。小说中景影是个清官,儿子结婚只好自己让房。他为人正直,敢于反抗长官意志,但他最终还是屈服于环境,可见清官难做。(5 分,每答对一点给 1 分。答 对 4 点得满分。意思接近即可。)(四)10、A;11、C;12、B;13、(1) 像李宗质这样,他的事和朱寿昌难道有什么区别吗?这不就是人们所说的至孝和神明是相同的吗? (“兹”“谓”各1分,句意2分) (2

41、) 李宗质起来向她道歉,让她坐下,行主客之礼!(“揖”“礼”各1分,句意1分); (3)蔺相如坚决地制止他们,说:“你们认为廉将军与秦王相比哪一个更厉害(让人害怕)呢?”(“孰”、倒装句各1分,句意1分)。译文:李台州名宗质,字某,北方人,不知道是哪个郡邑的。母亲姓展,是妾,生下宗质后遭遇靖康年间的动乱,母子失散了。宗质凭着父亲的官职得到荫赏。长大以后,到达做官的所在必定到处寻找母亲,没有找到。姻亲司马季思到蜀地去做官,宗质说:“我寻找母亲,东南地区没找到,一定在蜀地吧?”于是跟随他到西部去,乘船经过各个州,像是县或者是村市,一定登上岸边,走遍这个地方大声呼叫,喊道:展婆,展婆,到了傍晚,才哭

42、着回去,不吃饭,司马家的人很同情他,一定多方宽慰告诫他,他才一边哭着一边勉强吃点东西。等到季思任职期满,向东而下,所经过的地方李台州仍然这样,始终没有找到。到了荆州,仍然这样。每天早晚号叫呼喊,咽喉疼痛,身体疲惫,在茶楼稍事休息,流泪。坐了一会儿,一个讨饭的老妇人来到他的面前,作揖说:“官人给我一文两文钱吧。”宗质站起来向她作揖请她坐下,用主客之礼待她。喝完茶以后,询问老人的家乡姓氏。老妇人勃然大怒说:“官人能给我多少钱,为何猛然问我姓名?我不是要饭的。”宗质更加恭敬,道歉说:“我十分惶恐,忤逆了阿婆,希望您能停止生气,试着说一说,又有什么害处呢?如果或许是乡邻或亲族,我愿意倾囊为阿婆馈赠财物

43、。”老妇人高兴地说:“我的姓氏很怪异,不能说。”宗质极力恳请,老妇人忽然说:“我姓展。”宗质惊讶地站起来,抱着她,大哭道:“夫人,您是我的母亲啊。”老妇人说:“官人不要错了,我儿子有可以验证的标记,他的右腋下有一紫色的痣,大小如杯子。”宗质跪拜说:“是这样的。”露出右腋给她看,于是母子拥抱在一起哭泣,周围观看的人有几十甚至上百人,他们都一边叹息一边哭泣。宗质背着他的母亲回去,季思和家人孩子也为他们哭泣,从此以后迎养母亲孝顺奉养十多年,母亲在高龄寿终,宗质也已经白头了。宗质乾道庚寅年间为洪倅,我当时是奉新县县令,多次拜见他,不知他们母子之间的这些事情。第二年,我到中都做官,宗质回到朝廷,授予台州

44、知州。朝士们说:“李台州,是曾觌的荫家,曾觌没有儿子,把台州的儿子当作自己的儿子。”我见了一次不敢见第二次,也不曾知道他的孝顺。十七年后,李台州去世以后,我和丞相京公一同做宰掾,谈话间,京公对我说起李台州母子的事情。我八岁的时候,先太夫人去世,我终身抱憾。听说这件事情之后,哭泣不能停止,感动并且为他做传。称赞说:孔子说:“孝悌达到极点是和神明相通的。”像李台州,生下来就不知道失去母亲,成年以后知道寻找母亲,寻找母亲却找不到,找不到却不懈怠,走遍半个天下,到老了才找到。昔日苏东坡歌颂朱寿昌,至今人们都咏叹歌颂并以为美谈。像李台州,他的事迹难道和朱寿昌有什么不同吗?这不就是所说的至孝和神明相通吗?

45、如果不是至孝怎么能和神明相通,不是和神明相通怎么能找到母亲?我每次对士大夫们说起这件事,听到的人必定哭泣。人们谁没有母亲?有母亲谁没有这样的心呢?他们有母亲,未曾失去母亲,有母亲,不用等待寻找母亲,母亲活着有的人却忽视并且不尊敬她,亦或者违背甚而不爱惜她,他们这是什么心啊?(五)14、(1)B(3分)(游子的孤独、凄凉的满怀愁绪)、E(2分)(“语言雄健绮丽”错误。)()虚实结合的手法(1分)。“登高临远望故乡,倚阑干处正凝愁”是实写,写词人自己登楼望向家的方向。(2分)一个“想”字,由实而虚,推己及人,写故园之闺中人,此时也应该是登楼望远,伫盼游子归来(1分)。她“妆楼颙望”,望穿秋水之际,

46、对游子的迟迟不归生出怨恨。便把本来的独望变成了双方关山远隔的千里相望,更显归思之切。(2分)15、(1)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3)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4)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5)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三、语言文字运用(17分)16、(不经之谈:不合道理,没有根据,不合情理的言论。重足而立:叠足而立,不敢迈步,形容恐惧。巧夺天工:形容自然事物。不情之请:谦辞,不合情理的请求。美芹之献:谦辞,应用于自己一方。慷慨解囊:褒义词,赞美竭尽全力帮助别人的行为。唾面自干人家往自己脸上吐唾沫,不擦掉而让它自干;指受了侮辱,极度容忍,不加反抗。)1

47、7、 A【B结构混乱。可以把“比较适合调整完善计划生育政策的有利时机”改为“比较适合调整完善计划生育政策”或“是调整完善计划生育政策的有利时机”。C语序不当。把“尽量”移到“不要”前面。D搭配不当。“中国对地下水、土壤和公众健康的影响还在上升”不搭配,可在“对地下水”前加“二氧化碳”】18、(几岁、十二三岁、十七八岁、二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八九十岁、百岁)19、A【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具体表现为对虚词的考查,本质上体现为语言与思维能力的考查。做此题一般采用排除法。通读全句,首先排除B项,第处不能填“最好”,因为第一句显然是全语段的总结句,而后面内容没有涉及哪个“最”的意思。C项

48、,第处不能填“一定”,与后文“有时候把译文跟注释对照起来揣摩学习”矛盾,即使填了“一定”第处也不能填“也”(“也”表示并列),因为前后是转折关系。所以排除C项。D项中,原因不能够成“因为”与“所以”的关系。20、艰辛是一定有的(1 分)是永不放弃的追求(2 分)只要心还是热的(2 分)四、写作(60分)21、示例作文:人情契约,相辅相成有人青睐熟人社会,源于它的方便;有人厌恶熟人社会,源于它的麻烦;有人崇尚生人社会,源于它的公平。在我看来,社会并不应该被如此简单的划分。保持与熟人间的深厚友情,是不可缺少的,同时建立生人社会的规则和信任,二者兼而有之,才是处事之道。熟人社会的确为我们提供便利。自

49、古以来,人与情就密不可分。人不同于机器,我们会在生活工作中,情不自禁地流露情感,正因为人的本性如此,出于内心喜好等自身原因为彼此提供便利已然成为必然,在一定程度范围内这种方式会带来很多的捷径使彼此受益也是无可厚非的。而生人社会将公平公正发扬光大,生人之间本身没有过往的交集,因此在很大程度上能依靠规则公平办事。在没有情感牵连的基础上,规则的建立和决策的实施,显然相对自然,从而使生人之间达成契约,让公平公正公开成为可能而契约精神得到彰显。人情与契约结合促进社会进步。生活在一个绝对的熟人社会,还是一个理想的生人社会,实际上都有一定的缺憾。熟人在提供方便的同时,不乏出现社会异化的现象,使人相互依赖,最

50、终甚至会有被熟人伤害的恶果。而完全的生人社会中,人如同一台台冰冷的机器相互碰撞摩擦,人情便随之被磨灭,被冷漠无情所替代。然而,倘若在巩固人情的同时,达成契约,将二者相辅相承,不仅可以避免社会风气异化,而且可以填补人心的空缺,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这种社会状态当然是理想的,法律法规看似无情却有情,这是社会的进步。人情与契约结合是追求的境界。因为具备感情,我们将简单的接触逐渐升级成为沟通并彼此建立深厚的友谊,这个世界也因此不再冷清,充满了温暖的人情味,社会的发展也愈加人性化。但前提是,必须在情感的基础上建立契约,互相规范行为,不许逾越底线,只有完善法治,防止不良社会风气的蔓延。遵规守矩,依照规则办

51、事。因此,人情与契约相融合,使社会有条理健康的发展,这样的社会才是追求的最高境界。我认为,无论是何种社会,建立信任是不可或缺的。只有人情与契约相辅相承的社会中,我们从人情中学会关心他人,在契约中彼此建立信任,二者融会贯通,信任在这样理想的社会中会更加牢固,规则意识的基础更加夯实。汲取熟人社会中人性的真善美,建立生人社会契约中的公平法治,现实社会才能发展成为人情与契约相辅相承的理想社会。(郑博文)【修改与点评】本文最大亮点:一是题目人情契约,相辅相成涵盖中心,表明观点和态度;二是开篇用排比句式引用材料,提出观点,表明选择和权衡;二是围绕中心论点,分层次论述。在论述中多处展示了比较与思辨;三是展示了个性化论述语言的魅力,说理透彻明晰。四是结尾再次重申话题和论点,再次表明观点和态度,照应开头。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