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2 (共25张PPT) .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0483 上传时间:2024-05-24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2.8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2 (共25张PPT)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2 (共25张PPT)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2 (共25张PPT)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2 (共25张PPT)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2 (共25张PPT)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2 (共25张PPT) .ppt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2 (共25张PPT) .ppt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2 (共25张PPT) .ppt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2 (共25张PPT) .ppt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2 (共25张PPT) .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2 (共25张PPT) .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2 (共25张PPT) .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2 (共25张PPT) .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2 (共25张PPT) .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2 (共25张PPT) .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2 (共25张PPT) .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2 (共25张PPT) .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2 (共25张PPT) .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2 (共25张PPT) .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2 (共25张PPT) .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2 (共25张PPT) .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25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2 (共25张PPT) .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25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2 (共25张PPT) .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25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2 (共25张PPT) .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25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2 (共25张PPT) .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23 课 人教课标版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Contents Page目 录 页知识点一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知识点二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知识点三 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内涵:不承认建立的一 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要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意义: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国民政府背景:二战结束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对立与激烈斗争。“另起 炉灶”独立自主内涵: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意义: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为与世界各国建立的外交关系奠定了基础。“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平等互利成就:在建国后的第一

2、年里,同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倒”内涵:坚定地站在一边。意义: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 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苏联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1954年,周恩来同印度、缅甸总理发表联合声明,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1953目的: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过程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产生深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意义易错提醒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新中国成立初的“三大政策”都是

3、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体现,但两者又有很大不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三大政策”中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束缚,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日内 瓦会 议 背景:朝鲜战争停战后,美国干涉中国内政,并企图从印度支那地区对中国进行军事威胁。目的:为了和平解决和印度支那问题。成果: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朝鲜意义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的国际会议。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万隆 会议 背景:亚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目的: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概况:中国提出“”的方针,推动会议成功。求同存异影响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中国与

4、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轻巧识记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及成就 主题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特点(1)革命性:其主要原则是在中国革命运动的理论思想指导下产生的,同革命运动后期的实践及解决的问题有密切联系。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等方针,从产生的指导思想和解决的主要问题看,这几项原则都表现出一种强烈的革命性。(2)结盟性:“一边倒”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与苏联等国结盟,是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一大特点。(3)平等性: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基础上,提出了外交三大政策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时也在日内瓦会议、亚非会议等外交实

5、践活动中得以体现。史料一 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是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精神 周恩来新中国的外交(1949年11月8日)导读 史料表明新中国要在独立平等的基础上发展与各国间的关系。讲史料 史料二 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的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锦 导读 史料表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包容性、开放性和平等性。讲史料 史料三 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毛泽东(1949

6、年)导读 史料从历史经验的角度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必要性。讲史料 史料 1949年上半年,毛泽东先后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三条方针。这是根据中国的历史和现实以及当时的国际环境作出的重大决策。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练史料 指出史料中“一边倒”方针的具体体现和中国共产党作出这一决策的国内外环境。结合所学知识,论述毛泽东提出三条外交方针的重大意义。答案 表现:同苏联、东欧等国家建交;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国内外环境:新中国百废待兴,迫切需要一个稳定的国际环境;苏联支持新中国,美国敌视新中国。意义:同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彻底决裂,捍卫了

7、新中国在国际上的独立自主地位,确定了新中国对外关系的基本格局。探究练史料 1(2014四川高考)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并取得成功。这些成就()A消除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 B体现了外交政策的独立自主精神 C实现了不结盟外交的政策转变 D反映了中美关系从对抗走向缓和 解析 A项表述错误,当时中国的外交仍受意识形态的严重影响。不结盟是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外交政策,排除C项20世纪50年代,中美关系仍处于对抗和敌对状态,故D项表述错误。答案 B 2(2014江苏高考)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说,如果亚非国家养成一种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经常开会的习惯,由于

8、有众多的人口,印度和中国无疑将控制局面,这可能最终形成一个反对西方的集团。他希望这次会议开不起来。杜勒斯针对的是()A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中印会谈 B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 C以“求同存异”促进会议成功的万隆会议 D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联大”会议 解析 由“如果亚非国家养成一种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经常开会的习惯”可知,这次会议的与会国仅限于亚非国家,故B项错误,C项正确。中国、印度都是亚洲国家,不符合材料中的“亚非国家”,故A项错误。D项也不符合题意。答案 C 3(2014广东高考)在二战后非殖民化的浪潮中,亚非拉地区出现了一批新兴的民族国家。中国共产党认为这是对新中国“有利

9、的局势”。基于此判断,新中国()A提出“另起炉灶”方针 B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放弃“一边倒”政策 D坚持“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方针 解析 1953年中国政府在同印度代表谈判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时再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B项正确。A、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故C项错误。答案 B 4张同冰在新中国外语教育发展回顾中指出:“1952年开始大学院系调整,撤销合并了大部分学校的英语系科,德语、法语等语种也被缩减。1952年至1956年间,全国俄文专科学校纷纷建立,综合性大学俄文系招收人数大幅增加。”导致这一现象

10、的原因不包括()A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孤立封锁政策 B新中国推行“一边倒”外交政策 C受苏联大力援助中国与中苏关系密切影响 D受新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影响 解析 本题需关注时代背景,此时,在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孤立、封锁政策的背景下,新中国推行“一边倒”外交政策并且与苏联关系密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材料中所述现象不构成因果关系。答案 D 5菲律宾前外长卡洛斯罗慕洛在谈到一次国际会议时说:“周恩来是我去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朋友。”其依据在于这次会议()A号召亚非国家采取团结起来实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B是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 C超越了意识形态并加强了亚非国家之间的合作关系 D使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和转机,打开外交新局面 解析 第一次亚非会议上,很多亚非国家对中国持有敌意,周恩来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加强了亚非国家之间的合作。答案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