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第二阶段试题(历史)一、选择题(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公元前8公元前6世纪的雅典贵族政治,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下列关于贵族统治在政治上的说法,正确的是()占据首席执政官的地位执政官一直是终身任职最高权力机关是公民大会,形同虚设贵族把持了最高决策机关元老院A B C D2恩格斯在评论梭伦改革时说:“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直接导致这一局面出现的是()A颁布“解负令” 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C设立四百人会议 D鼓励农工商业的发展3.梭伦在诗中解释了他的目标。他谈到“eun
2、o-mia”或者说“好的政府”,把这解释为平衡公民互相冲突的利益。后来的哲学家叔本华把它归纳为简单形式的道德规则:Neminemlaede imoomnes,quantum potes,iuua!即:不要伤害任何人,但要尽力帮助所有人!在梭伦改革中充分体现这一点的是( )A帮助工商业奴隶主获得更多的权利 B帮助平民避免沦为奴隶的可能 C尽力维护各个阶层的利益,避免冲突 D为所有的雅典居民谋福利4梭伦改革并没有实现雅典公民的完全平等,主要是因为( )A. 用财产的不平等代替了出身的不平等 B. 不同等级的公民享有不同的政治权利C. 不同等级的公民承担的义务业不相同 D. 梭伦改革仅适应了奴隶主阶
3、级的需要5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A促使井田制瓦解B导致了地主阶级兴起C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D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6商鞅变法后,一夫一妇的农户逐渐增多的主要原因是商鞅变法()A允许生产布帛多的人免除徭役B废除“世卿世禄制”C禁止父子兄弟同居一室D建立了严密的户籍制度7下列关于商鞅变法的评述正确的是()以儒家理论为指导思想宗旨是富国强兵是一场较为彻底的地主阶级的改革涉及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和习俗等各个领域A B C D8战国时期,荀子访秦国后,在强国篇中谈到:秦民风淳朴,官吏终于职守,士大夫效忠公室,朝廷办事效率高。“故四室(自孝公起的四位国君
4、)有胜,非幸也,数也。”荀子的语言说明( )A秦国四位国君很有作为,秦国的强盛是必然的B荀子把秦国军事上的胜利错误的归结于偶然因素所致C由于秦国统治政策得当,其强盛成为形势发展的必然趋势D封建经济发展是秦国强盛的根本原因9战国策秦策:“孝公已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 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文中对惠王说话的人代表( )A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B立功将士的利益C富商大贾的利益 D没落贵族的利益106世纪初,北方黄河中游的许多荒地重新得到开垦的主要原因是()A北魏推行均田制B孝文帝重视兴修水利C三长制得以实施D适宜于精耕细作
5、的农具得以推广11下列有关北魏民族融合情况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鲜卑劳动者成为中原的农民 B汉族的风俗习惯成为整个社会风俗习惯的主体C汉族学到了鲜卑族的畜牧生产经验和技能 D鲜卑族原有的文化消失12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被指圈占的成片土地。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这反映了均田制实行后A.井田制得以恢复 B.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C.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 D.庄园由中央集中管理13北魏首创均田制,隋至唐初一直沿用。均田制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是A.众人集体生产 B.田庄规模生产 C.个体农户耕作 D.官府募民耕作14商鞅变法与北魏孝文帝改革相同之处有( )
6、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改革了原有生产关系 促进了政权的封建化 促进了社会积极地发展A B C D15北魏孝文帝实行了许多“汉化”政策,这些这些能够推行的直接原因是( )A汉族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的吸引 B孝文帝得到汉族地主的支持C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D改革由皇帝主持,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16王安石变法解决“积贫”的指导思想是,“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为此他制定的新法是( )青苗法 募役法 免役收庸法 方田均税法A B C D17有人反对王安石变法中的某项法令,认为它“将笼诸路杂货,买贱卖贵,渔夺商人毫末之利”,该法令是A青苗法 B均输法 C免役法 D市易法1
7、8在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引起隐匿田亩、逃避赋税之人最激烈反对的是()A均输法 B市易法 C方田均税法 D青苗法19下列关于王安石变法内容中保甲法作用的评述,正确的是()A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增强国防力量B改变更戍法,提高武将政治地位C实行兵农合一,保证军粮的供给D军权更集中,消除割据经济基础20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相似之处是()A以整顿吏治为改革中心B以增加财政收入为主要目标C都触犯官僚地主的利益D改革教育制度,培养变法人才21通过王安石变法我们可以总结和吸收的一个重要教训是()A赏罚必信 B戒急戒躁 C从善如流 D用人得当22.王安石变法中,实施“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指的是A.市易法
8、B.农田水利法 C.均输法 D.方田均税法23.“冗官、冗兵、冗费”是造成北宋长期“积贫积弱”局面的原因之一,这说明A.兵不在多在勇 B.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C.政治改革要有强大的经济后盾 D.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弊大于利24.“惠遍农无乏,均输役不骚。保兵知警守,吏禄绝色饕”该诗赞扬的是A商鞅变法 B孝文帝改革C王安石变法 D戊戌变法25王安石说:“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何治安之世存之而能兴,昏乱之世虽有之亦不兴?盖用之与不用之谓也。”下列各项评述,符合引文内容与史实的是( )A他认为任用贤才是国兴的关键,他注重任人唯贤B他认为任用贤才是国兴的关键,但变法用人不当C他认为社会治安是
9、国兴的关键,他加强保甲制度D他认为社会治安是国兴的关键,但变法只重经济高二上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二、材料题(26题20分,27题16分,28题14分)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商鞅在变法中实行按军功授爵,制定二十级爵,也称“军功爵制”(就是按照军功大小授官。二十级爵位中,一级称为公士,十六级为大上造,二十级为彻侯。各级爵位都享有相应等级的田宅、奴婢和衣服等)。宗室贵族凡是没有立军功的就不得授爵位和取得贵族身份,不能享有特权,即使家境富裕,也不允许大肆铺张,有功劳者才可享受荣华富贵。材料二他(梭伦)把雅典公民按土地收入和财产的多少分为四个等级:凡是年收入超过500麦斗谷物的为第一等级,称富豪级;年
10、收入在500至300麦斗之间的为第二等级,称骑士级;年收入在300至200麦斗之间的为第三等级,称双牛级;不足200麦斗的一律归入第四等级,称日佣级。财产越多,等级越高。第一、二等级能够担任执政官等高级官职,第三等级能担任低级官职,第四等级不能担任官职。请回答: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比较上述两次改革在政治、经济措施上的主要不同点(8分)。(2)并分别指出两次改革对本国的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产生的不同影响(8分)。(3)两则材料能不能作为判断两场改革性质的依据?说明理由。(4分) 2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
11、,不如商贾技巧之人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食贵,籴(即买米)食不利,而又加重征,则民不得无(不)去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矣。商君书外内材料二熙宁四年(1071年),司农寺拟定的免役法规定:废除原来按户等轮流充当衙前等州、县差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各州县预计每年雇役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等高下分摊。原不负担差役的官户、女户、寺观,要按同等户的半数交纳钱,称助役钱。熙宁五年(1072年),颁行市易法,在京城设市易务(后改为市易司),以100万贯作本,负责平价收购商人滞售的货物,赊货给商贩贩卖,也向商贩发放贷款。商贩赊货物及借款,需以财产作抵押,5人以上互保,每年纳息二分。请回答:(1
12、)材料一中商鞅认为农民贫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在惠农方面的具体做法。(4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对商业的态度。结合时代背景简析其原因。(8分)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仁宗之世,契丹增币,夏国增赐,养兵西陲,费累百万。 宋史材料二 陛下(宋神宗)即位五年,更张改造者数千百事,其议论最多者,五事也:一曰和戎,二曰青苗,三曰免役 (也称募役),四曰保甲,五曰市易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市易之法成,则货贿通流,而国用饶矣。 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材料三 (王安石 )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志
13、,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 ,公私皆病矣。 苏辙栾城三集材料四 (司马光 )请更张新法 ,曰:“王安石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遂至民多失业,闾里怨嗟。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愁无告。” 续资治通鉴长编请回答: 北宋“积贫”原因 ,除材料一中涉及的以外,还有重要一项是什么?(2分 ) 王安石变法针对“积贫”采取的措施 ,除材料二中提及的以外,还有哪两“事”?依据材料二,概括王安石变法取得的成效。(6分 ) 依据材料三,材料四,指出王安石“新法”遭到废除的原因。(4分)有关王安石变法的评价,目
14、前史学界主要有两种意见 。一是肯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一是否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是一场脱离实际的变法运动。请选择其中一种意见,发表评述。(3分 )高二上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答案15 BBCAC 610 CCCDA 1115 DCCDD 1620 DDCAC 2125 DCBCB27.(1)粮食价格过低。(4分)(2)商鞅:提高粮食价格以增加农民收入,对工商业征收重税。王安石:减轻农民差役负担,保证农民生产时间。(4分)(3)商鞅:主张抑制商业的发展。原因:引导人民从事农业,发展小农经济,确立封建制度。王安石:主张采用市易法限制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原因:增加政府收入,挽救封建统治。(8分)28. 冗官。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农民得以安心生产(保证生产时间);政府财政收入大为增加。主要原因: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引起他们的反对。其他原因:新法在执行中存在着危害百姓的现象;变祖宗之法,遭到保守派阻挠。持肯定意见:王安石变法增加了国家收入,减轻了农民负担,对于改变北宋“积贫”状况起到一定作用。持否定意见:王安石变法既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百姓的利益,其变法的理念与措施脱离了当时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