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备 课 日 期课堂类型新授授课老师课 题4.1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与牛顿第一定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伽利略理想实验;2、惯性概念;3、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4、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5、能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惯性现象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要能透过现象了解事物的本质,不能不加研究、分析而只凭经验,对物理问题决不能主观臆断正确的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2、帮助学生养成研究问题要从不同的角度对比研究的习惯3、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知道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有关物理学史实的学习,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利用动画演示伽利略的理想实验
2、,帮助学生理解问题。3、利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认识惯性与质量的关系。培养学生大胆发言,并学以致用。重 点1、 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道惯性与质量的关系。难 点对伽利略理想实验的理解教 具投影仪、片,小车、木块、气垫导轨滑块等教 学 过 程具体教法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一)导入新课 前一章我们学习了怎样描述物体的运动,但没有进一步讨论物体为什么会做这种或那种运动。要讨论这个问题,必须知道运动和力的关系。在力学中,只研究物体怎样运动而不涉及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分科叫做运动学;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分科,叫做动力学。动力学知识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是很重要的,设计各种机器,控制交通工具的
3、速度,研究天体运动,计算人造卫星的轨道等等,都离不开动力学知识。动力学的奠基人是英国科学家牛顿。牛顿在1687年出版了他的名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在这部名著中,牛顿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这三条定律称为牛顿运动定律,是整个动力的基础。这一章我们要学习的就是牛顿运动定律。在讲台上放一辆小车,使它处于静止状态提出问题:怎样才能让小车运动起来呢?(学生答:要用力去推它)师讲:从这个例子很容易得到:物体要运动,需要对它施加力的作用,那么力和运动之间关系如何呢?本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二)新课教学一、历史的回顾1、人类对力和运动关系的最初认识及亚里士多德其人(见扩展资料)2、伽利略理想实验:(1)动画
4、模拟该实验,并指出不能够真正试验的原因或做课本所讲的气垫导轨实验(有视频资料),并指出为什么只是近似验证由实验结果推出亚里士多德观点的错误,矛盾的焦点蚀是试实验条件的不同用手推小车,小车前进;停止用力,小车就停止.(教师一边演示,也引导学生讨论问题,焦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还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通过例1讨论应该使学生明确:小车原先静止,手推小车施了推力,迫使小车改变了静止状态开始运动,手离开了小车,推力撤去,但小车在摩擦阻力作用下,速度逐渐减小,最终停止,是力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了.让足球在兰球场上、足球草地上以同样初速前进,在哪种场地上滚得更远?为什么?如果地面绝对光滑,足球又当怎样
5、?通过例2讨论应该使学生明确:摩擦阻力越小,足球滚得越远,滚的时间越长.假想地面绝对光滑,足球就会永远运动.即物体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指导学生阅读“历史的回顾”课本内容,认识牛顿第一定律是在伽利略理想实验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师生点评:亚里士多德观点来自日常经验所带来的错误.因为他没有经过科学分析,忽略了摩擦作用.伽利略理想实验:十七世纪意大利著名实验物理学家伽利略通过观察、实验、分析、推理,指出亚里士多德的“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结论是错误的.运动的小车能够停止是因为它受到摩擦阻力作用的结果.伽利略依据摩擦阻力使小车速度改变的可靠事实,设计了一个无摩擦的理想实验,
6、并进行了科学的推理.如课本P46 图32 甲乙丙 甲图让小球沿一斜面从静止滚下,小球将滚上男另一斜面,如无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高度.他推论说,如果减小第二个斜面倾角(如图乙)小球在这个斜面上达到原来高度就要通过更长的路程.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便它最终成水平面(如图丙)小球就再也达不到原来高度,而沿水平面以恒定速度持续运动了.由此,伽利略推出:一切运动着的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它的速度将保持不变,并且一直运动下去.师强调指出:伽利略推论是不能用实验证明的,因为物体完全不受外力是不可能做到的.物体不受阻力的条件也是无法实现的.但是,随科技进步将摩擦阻力减到很小是可以做到的.下面用汽垫导
7、轨实验近似验证上述结论. (2)分析伽利略理想实验:它是一个理想化的过程,但并不是凭空想象的来的,而在抽象思维过程中所创造出的一种科学推理,理想化实验是物理学中重要的研究方法(3)介绍伽利略二、牛顿第一运动定律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2、惯性: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3、注意:(通过实例分析)(1)惯性与惯性定律不同(2)惯性是物体的固有性质,任何时候物体都具有惯性,与物体处于什么状态无关(3)力和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速度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速度的原因4、实例参考(要让学生充分参与讨论):分析刹车时人往前倾;启动时人往后仰做小实验:惯性实验器演示惯性现象,并分析让学生举例分析,并指出哪些惯性现象有利,哪些惯性现象有害 导入新课提出问题交流评价课堂小结(1)历史上几位科学家对力和运动关系的看法和研究。(2)伽利略得到力和运动关系的研究方法。(3)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4)惯性及应用惯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作业P78 1、2、3、4、教后感惯性的概念学生比较熟悉,但在应用惯性时学生容易停留在初中的层次上,注意引导加深。本节课还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知道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