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东省中大附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理)试题.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03866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中大附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理)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广东省中大附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理)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广东省中大附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理)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广东省中大附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理)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广东省中大附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理)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广东省中大附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理)试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广东省中大附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理)试题.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广东省中大附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理)试题.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广东省中大附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理)试题.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广东省中大附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政治理)一、单项选择题I: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50分。1下面关于哲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哲学是关于方法论的科学 B哲学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 C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D哲学是对社会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2播种一种观念就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收获一种命运。要改变命运,就要先改变行为;要改变行为,先要改变思想、解放思想。这是因为 A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B世界观和方法论互相转化 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D世界观和方法论都有相对独立性3科学家在从事科学研究的过程中,要有

2、所成就,需要哲学思维。这说明 A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发展联 B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哲学能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D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B学习与计划的关系问题 C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D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5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6“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之物。”这种观点属于 A可知论 B不可知论 C主观主义 D唯心主义7自有人类以来,思想领域内的斗争就一刻也没有停止过,而哲学上的斗争是最高形式

3、的斗争。这里说的哲学上的斗争,最根本的是 A物质和意识的斗争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D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8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 A物质是世界的本原B精神对物质有反作用C世界是运动变化的D世界的统一性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坚持了辩证法和唯物论的统一。辩证法和唯物论统一的基础是 A物质 B实践 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D社会存在10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提出了“水是万物的本原”的观点,我国春秋时代管子书中的水地篇中也提出了“水是万物的根源”的观点。上述观点 A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不符合客观实际,属于唯心主义观点 C否认了意识是人脑对客

4、观存在的反映 D把物质等同于物质的具体形态11下列对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理解错误的是 A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B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C物质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D物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12“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这说明 A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B物质和运动不可分 C运动是无条件的 D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13宋代诗人陈简斋的诗作: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A万物都在概念中运动 B脱离物质的运动是存在的 C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D事物是静止的14李白名句“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

5、”蕴含的哲理是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事物是运动变化的C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D规律是可以被改造的15人们在生活巾,往往会有“谈虎”可能“色变”的情况,这说明 A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B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C意识来源于个人的内心体验 D意识活动具有计划性和目的性16“不折腾”是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引用的一句北方方言,其要求就是“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维护安定团结、共谋发展的大好局面。这种要求体现了 A意识活动的社会历史性 B实践活动的主观能动性 C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 D实践活动的客观物质性17席勒说:“人的完美需要在文化中实现”。因此,参

6、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能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道德素养。这说明 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 B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C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D人类的意识具有能动性18论语子路里有一句著名的成语:欲速则不达。当时孔子弟子子夏做了莒父这地方的县长,向老师问政治。孔子给他指点迷津,说:“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率不成同。欲速则不达”的哲学寓意是 A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B要提高办事效率,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C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D“要取得事业成功,必须按常规办事19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

7、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这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规律。这说明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 A历史性 B社会性 C物质性 D能动性20“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说明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21“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这段话说明了 A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B人的意识具有创造性 C认识有时是独立于实践之外的 D实践在认识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22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这句话主要反映了 A真理的具体性 B真理的相对性 C真理的条件性

8、 D真理的客观性23在平面内,若直线ac,直线b C,则ab;在空间中,若直线aC,直线bC,则直线a与直线b不一定平行。这说明 A人们难以完全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B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C真理具有客观性 D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24“做学问要不知足”,是因为 A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B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C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D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25回顾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从“大干快上”、“多快好省”,到“又好又快”、“好字优先”,这表明认识运动是一种 直线式发展 圆圈式循环 螺旋式上升 波浪式前进 A B C D26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 A普遍存在的、无条件的 B普遍存

9、在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C有条件的、个别的 D主观的、有条件的27正在建设中的某市地铁轨道交通系统,带动了该市及周边地区的钢铁、建材、交通等行业的发展,并解决了一批人的就业问题,带动了周边地区经济的整合和一体化。这体现了 A实事求是的观点 B变化发展的观点 C普遍联系观点 D规律客观性的观点28恩格斯说“手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它只是整个具有极其复杂结构的有机体的一个肢体”。这表明了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B共性与个性的关系C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D整体与部份的关系29“词不离句,句不离章”是记英语单词的一个有效办法。从哲学上看,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A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B要学会

10、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C认识事物也是有规律可循的D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结合使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之和30掌握系统优化的观点要求我们A注意矛盾双方的转化 B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有序性 C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D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1发展的实质是 A事物状态的简单重复 B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C事物数量的增减 D事物位置的变更32由于人们观念上的差异,人们对墙体和屋面的保温性能并不关注,不少地方节能型房屋的推广进展缓慢。这告诉我们 A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B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 C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D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33“一时之强弱在于力,千古之胜负在于理。”这句话蕴含的哲学道理

11、是 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永远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B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 C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D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孤立的事物是没有的34“天下大事,常发于至微,既终为患。”这句话给人们的警示是 A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B要反对唯心主义 C要注重量的积累 D要坚持适度原则35“物极必反”与“一客失了信,百客不登门”共同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双方必然相互转化 B量变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 C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的统一 D事物是在曲折中发展的36美国前总统林肯在总结自己的人生经验时说:“一个不犯错误的人通常不能成就任何事业。我的经验使我相信,没有缺点的人往往优点也很少”这

12、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A任何矛盾都有主次方面 B矛盾双方是对立统一的 C分清主次才能正确认识事物的性质 D人生就是成功与失败的总和37计算机网络给我们提供大量有益的信息,也带来许多毫无价值的信息,甚至传播一些有悖于社会道德规范的东西。这启示我们 A要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B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 C要重视事物量的积累 D要解决矛盾就要认识矛盾的特点38据专家分析,人类基因用于医学之后,病人到医院就诊,同样的病情医生根据各人不同的基因可以采用不同的药物和治疗方法。这是因为 A事物矛盾的双方各有不同的特点 B同一事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其特点 C不同事物的矛盾没有共同之处 D不同事物的矛盾

13、具有不同的特点39邓小平多次强调,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其哲学依据是 A矛盾既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 B矛盾既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D个性寓于共性之中,共性包含着个性40下列俗语中,与“牵牛要牵牛鼻子”所蕴涵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A“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B“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C“好钢用在刀刃上” D“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41“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是清代阮元吴兴杂诗中的名句。这一名句给我们的哲学肩示是 A要重视量的积累 B要学会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 C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因果联系

14、D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2人们常说“不要把孩子和脏水一起泼掉”,从哲学上讲就是指 A要区别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B要坚持辩证的否定观 C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D新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43“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与“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这两种说法的区别在于 A前者承认矛盾,后者回避矛盾 B前者主张批判创新,后者主张折衷主义 C前者是唯物主义的观点,后者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D前者是形而上学的否定观,后者是辩证的否定观44目前我国集成电路的几十条成批量生产线全部靠进口,缺乏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使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特别是装备等核心技术方面往往受制于人。这启示我们 A要抛弃过去的一切

15、,另辟蹊径 B坚持自力更生,抵制一切外来技术 C根据自身需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D树立创新意识,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45对于知识创新时代的学生而言,最重要的能力不是回答问题,而是提出问题。从哲学上讲,它说明 A哲学起源于对实践的追问 B矛盾的斗争性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C思维是存在的基础 D要坚持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的思维方法46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所以我们应当破除思想僵化、墨守成规的旧观念 用创新精神看待我国社会,拥护和支持改革要突破前人,敢于割断与过去的联系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A B C D47创业、创新、创优是新时期江苏精

16、神的核心内涵。弘扬“三创”精神,推进“两个率先”体现了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B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48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通过 来解决。 A阶级斗争 B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C改变社会制度 D先进阶级反对落后阶级的革命49右边漫画说明 A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B正确的价值判断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C认识具有反复性 D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50青年工人邓建军长期从事纺织设备抢修保养,坚持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破解了许多重大难题,成了“知识型工人”的楷模,为企业发展作出重要贡

17、献。邓建军的事迹表明 A学习知识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 B只要努力学习就能对社会作出贡献 C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D实现人生价值需要社会提供一定的客观条件二、单项选择题II: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0分。51面对有限资源和无限开发的矛盾,奥运正在寻找确定新的价值取向,奥林匹克宪章指出,现代奥林匹克主义是一种生活哲学。这说明 A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B哲学是对人生的一种本质和规律的思考 C哲学来源于生活,与生活息息相关 D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民族精神的凝聚52中国古代有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下列命题能体现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的是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

18、灭 是非难辨 气者,理之依也 心外无物 A B C D5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A B C D54据冰岛科学家介绍,由全球变暖引发的冰岛海域海水温度上升是从l996年开始的,海洋生物圈的变化将是不可逆的,一些物种会因此绝迹。这启示我们 A要正确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B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我们必须保护自然 C人的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存在着不可解决的矛盾 D人们要认识、利用和改变规律,为人类造福55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生态文明、节能减

19、排、环境治理正在改变中国人平常的生活习惯。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少开一天车、少用一张纸、节约一度电,正逐渐成为中国百姓的一种生活方式。这说明 A科学的生态价值观决定生态文明 B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不可忽视 C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D意识的力量能够直接转化为物质的力量56在Windows XP的成功普及后,微软的步伐并没有停息。他们研发了界面更加绚丽,内核更加完善、更加安全的操作系统Windows Vista,这种不断创新的精神是微软不断走向成功的重要原因。这启示 我们要敢于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我们要发扬大胆抛弃一切的革命批判精神创新推动社会制度的变革 创新是永无止境的 A B C D

20、57有一则寓言:刺猬曾经上过很多次当,于是不再相信任何一个表示友好者,长了一身刺来保护自己。刺的效果当然明显,只是从此刺猬失去了很多朋友。这则寓言说明哲学道理有 A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 B任何事物都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C任何矛盾都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D任何矛盾都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58一只鹤和一只鸭子在一起,鹤腿长,鸭腿短,大家都觉得很自然。但是,如果人为地把鸭子的脚接长,把鹤的脚截短,就使它们都失去了本性,它们也就都没有生命力了。这段话告诉我们矛盾的特殊性规定着事物的特殊本质 人为的世界是主观的,不具有客观物质性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整体与部分密不可分 事物的存在与发展都有其自身的规律 A

21、B C D59“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这是千百年传颂的至理名言,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汲取我国传统荣辱观之精华,联系当前社会问题,面向中华民族未来,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和时代性,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上述材料说明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B价值观对人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 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D认识的根本任务在于指导实践60下面属于群众观点基本内容的有 A相信群众 B一切为了群众 C一切依靠群众 D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三、双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两项最符合题意。未选、错选不得分,只选一项且正确得1分。每小题3分,共30分。61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是A一

22、般与个别的关系 B共性与个性的关系C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62由“嫦娥一号”卫星拍摄的月面图像覆盖区域属于月球高地,长约460公里宽约2B0公里,分布有不同大小、形态、结构和形成年代的撞击坑。从唯物论的观点看,这幅图像佐证了 A自然界的形成和发展有其自身规律 B月球与地球具有相同的物质结构 C各种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科学性D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正确性63广东省委、省政府领导班子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制定了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整改方案。这符合的哲学依据有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B理论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 C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D运动的绝对性与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64

23、“树上结西瓜”这原本是讽刺一些人不懂农业生产而异想天开的笑话,如今却在河北省新乐市的邯邰镇变成了事实。当地瓜农开始试验搭架,使西瓜吊在空中,由于上下四面透气,成熟期提前了58天,瓜型好,甜度也增加了不少。这一事例说明 A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可以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改变事物运动的规律 B规律是客观的,但又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C人们在任何条件下都可以把握规律 D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去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去改造世界65传统的“木桶理论”认为,木桶的容量取决于最低的那块木板。但最新的“木桶理论”认为,如果把木桶倾斜放置(向最长的木板倾斜),木桶的容量则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这说明真理是 A主观的 B

24、具体的 C有条件的 D因人而异的66发展不仅要关注经济指标,而且要关注人文指标、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发展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上述要求符合的哲理是 A做工作必须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 B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之中 C要善于全面地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 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67当前国际形势跌宕起伏,复杂多变,但当今的主题及发展趋势不会改变,我们面对的国际环境依然是机遇大于挑战。这说明 A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B矛盾双方主次方面的地位和作用是不一样的 C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68“如果人类继续破坏和浪费水资源,那么人类看到的最后一滴水将

25、是自己的眼泪。”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有 A水资源是有限的,要节约用水 B坚持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C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D要树立科学的生态价值观69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从哲学上看“以人为本”体现了A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B唯物史观的要求C社会主义本质要求 D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70下列关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B社会基本矛盾仅贯穿于阶级社会的始终C它包括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和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D阶级斗争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中大附中2011学年下学期期中高中生学习水平检测 高二年级文科政治(必修四)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