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单元测试: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00957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8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单元测试: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单元测试: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单元测试: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单元测试: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单元测试: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单元测试: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单元测试: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单元测试: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单元测试: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单元测试: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单元测试: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单元测试: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四单元单元质量评估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测试时间90分钟。第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2016北京高一检测)19世纪初,不法英商开始寻找对华走私渠道。马克思曾指出,它使“当局、海关人员和所有官员都被英国人弄得道德堕落”,从而使“中国海关所颁布的严格禁令,结果都毫不起作用”。如以此作为撰写论文的素材,下列最贴切的论题是 ()A片面最惠国待遇之我见B试析南京条约严重危害C鸦片贸易对中国的危害D中国鸦片战争失败原因初探解析:材料反映出19世纪初英商对华走私鸦片,贿赂政府官员,使得海关禁令废弛。片面最惠国待遇是

2、在19世纪中期英商通过南京条约附件取得的特权,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南京条约是1842年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出19世纪初鸦片贸易对中国政府官员的腐蚀,故C项正确;中国鸦片战争失败出现在19世纪中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C2在耶稣之下,太平天国的首义诸王一夜之间都成了上帝的众子,并按照各自的行序分别对应天象:洪秀全为日,杨秀清为风,萧朝贵为雨,冯云山为云,韦昌辉为雷,石达开为电。这实质上反映了太平天国 ()A宣扬人人生而平等思想B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发展C借助神权重建等级秩序D增强核心领导层凝聚力解析:太平天国建立的仍然是封建性质的政权,这决定了

3、它走的还是封建等级制度这条路。另外从“在耶稣之下”“按照各自的行序”等也可得出答案为C项。答案:C3(2016汕头高一测试)太平天国的一些领导人在当时对近代经济制度已经有所认识,以下言论能反映这一点的是 ()A“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B“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圣库”C“免除一切地租、赋税负担”D“每年纳银若干,有失则保人赔其所值”解析:由题干信息“对近代经济制度已经有所认识”可知,太平天国的一些领导人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D项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保险制度,与题意相符。答案:D4(2016南京市学业水平测试)右图为19世纪末西方人绘制的时事漫画日本人进了中国店。日本人在“

4、中国店”获得的好处是 ()A中国进出口货物的关税须同日本商定B日本军队可在北京到山海关沿线驻扎C反对日本的中国官吏都受到严厉惩处D日本可以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解析:由题干中的时间信息“19世纪末”和漫画的题目“日本人进了中国店”可知D项正确。答案:D5(2016北大附中高一期末)某学者曾说,晚清的悲剧就在于没有大灾难,统治者就不会主动变革,非要在一场大灾难以后才不得不变革。下列促使清政府进行首次政治改革的是 ()A鸦片战争失败B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C甲午战争后的危局D辛丑条约签订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的“首次政治改革”是戊戌变法,其发生于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以后。故选C项。答案:C6(

5、2016厦门高一月考)胡绳先生认为,列强支持清政府的政策中包含着一个无法解决的矛盾:一方面它们要清政府保持腐败与懦弱的状态,因而只能屈服于外国的压力,遇事妥协让步;另一方面又想使它具有足以镇压亿万人民群众的力量,以造就有利于外国侵略者的内部安定秩序。列强的这种矛盾在以下哪个条约中表现最为明显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解析:由题干信息“清政府只能屈服于外国的压力镇压亿万人民群众”等可知D项正确,此时的清王朝已经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答案:D7著名维新人士容闳认为,(美国)“十三州独立,杀英税吏,焚英货船,其举动何殊义和团?”这表明其 ()A肯定义和团反帝斗争的正义性B认

6、识到义和团运动对美国独立战争的指导意义C批判义和团反帝斗争的盲目排外性D希望义和团以暴力推翻清政府解析:通过材料可以看出容闳认为义和团运动等同于北美独立战争,肯定了义和团运动的正义性,故选A项。义和团运动发生于美国独立之后,B项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盲目排外,C项不正确;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是“扶清灭洋”,D项不正确。答案:A8据日本人佐原笃介拳事杂记记载,义和团的妇女组织“红灯照”“用十许岁之女孩,立水池之旁,师诵咒喃喃数周后,孩即步行水上,鞋底不濡据云习此艺术,可以远赴东洋,索还让地并偿二万万之款”。材料说明 ()A义和团可以远赴日本索还让地和赔款B索要庚子赔款是义和团运动兴起的主要动力C义和团

7、运动迷信色彩浓厚D日本人故意诋毁义和团解析:庚子赔款是指辛丑条约规定的4.5亿两赔款,不是马关条约规定的“二万万之款”,故排除B项;通过诵咒修炼“水上行走”纯属迷信,并非日本人故意诋毁义和团,并且义和团也不可能到达日本索要赔款,故排除A、D两项,选择C项。答案:C9(2016人大附中高一期末)某条约规定:“上谕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各省抚督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以下关于该条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1900年签订的辛丑条约B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C禁止中国人民反帝斗争D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解析:根

8、据题干材料“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分析,该条约意在禁止中国人民的反帝活动,属于辛丑条约中的规定。A项说法错误,辛丑条约是在1901年签订的,B、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答案:C10(2016云南玉溪一中高一期末)孙中山先生在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中指出:“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试想明太祖驱除蒙古,恢复中国,民族革命已经做成,他的政治,却不过依然同汉、唐、宋相近。故此三百年后,复被外人侵入,这有政体不好的缘故,不做政治革命是断断不行的”由此可见 ()A民权主义是民主革命的核心B民族主义可以促进政治革命C民生主义是民主革命的目标D民族民权民生三者缺一不

9、可解析:本题考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从“这种政体,不是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试想明太祖驱除蒙古却不过依然同汉、唐、宋相近”可知,孙中山认为仅进行民族革命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而应进行政治革命,即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故选A项。答案:A11(2016大连高一检测)宣统皇帝的退位诏书写道:“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这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份皇帝诏书,也被称为新时代开始的一个重要见证,是因为它 ()A宣告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B标志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确立C意味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D宣告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解析:从题干“最后一份皇帝诏书”“新时代开始”等信息可

10、以看出是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故A项正确;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确立的标志是中华民国的成立,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并未改变中国社会的性质,资产阶级革命并未取得胜利,故C项错误;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而宣统帝退位是在2月,故D项错误。答秦:A12(2016北大附中高一期末)有人将五四运动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捍卫国家主权而不排外的群众运动”。这一评价表明 ()A五四运动是对义和团运动的继承B科学理性的思想逐渐深入人心C“内除国贼”成为最为迫切的呼声D五四运动是一场组织严密的民众爱国运动解析:本题可采用排除法。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不符合材料观点,排除A项;“内除国贼”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C项

11、;五四运动是群众自发的爱国运动,排除D项。答案:B13(2016南通学业水平测试)邓小平回忆他参加的一次秘密会议,“决定在湘鄂粤赣四省搞农民暴动号召共产党人拿起枪杆子,同国民党反动派作坚决的斗争。”该会议是 ()A中共“一大”B八七会议C遵义会议D中共七大解析:由题干信息“搞农民暴动”“同国民党反动派作坚决的斗争”可知这是八七会议所作出的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决议,故选B项。答案:B14八七会议决议中指出:“工人阶级应时刻地准备能领导并参加武装暴动。以乡村农民之胜利为依据,推翻反革命政权,而建立革命平民的民权的城市政府。”材料主要表明八七会议 ()A继续在执行“城市中心道路”B明

12、确以开展土地革命为总方针C仍然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D将革命的矛头指向国民党解析:A项从“工人阶级应时刻地准备能领导并参加武装暴动”“建立革命平民的民权的城市政府”可以看出。B项和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不正确,应该是犯了“左”倾错误。答案:A15(2016长沙高一联考)井冈山时期,毛泽东总结部队工作经验,提出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其中三大纪律的内容是:行动听指挥;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打土豪要归公。由此可见新式军队与旧式军队的根本区别是 ()A代表工农利益B战斗力强C服从指挥D注重战术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新式军队是代表工人、农民利益的军队,故A项符合题意。答案:A16毛泽东1935年12月在

13、陕北瓦窑堡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说:“共产党人现在已经不是小孩子了,他们能够善处自己,又能够善处同盟者。”据此分析,中国共产党当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A开辟敌后抗日战场B国共合作,共同抗日C和平解决西安事变D建立抗日民主政府解析:本题一要注意毛泽东讲话的意思,二要注意时间。根据上述两者判断,毛泽东在会议上说出上述话的意思是共产党能够独立自主地处理好与国民党的关系,实现合作,走向共同抗日,故选B项。A、D两项都是在两党实现合作以后出现的。西安事变发生在1936年12月,不合题意。答案:B17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为了把日军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导改变为由东向西,以利于长期作战,同时也为了引起国际社会

14、的注意,而在上海采取主动反击战役。这一战役 ()A标志着全面抗战兴起B反映中国军队在战场上的主导地位C是国共合作抗战的典范D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解析:解题关键是根据材料“把日军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导改变为由东向西”“在上海采取主动反击战役”判定这是淞沪会战。A项是卢沟桥事变,B项不符合史实,C项是太原会战。答案:D18申报曾这样评述道,“这是华北战争以来的第一次胜利,也是国共宣布合作以后的第一个喜讯”,“从这次晋北的初步进展中,我们得到了一个深切的教训,那就是要保证抗战的胜利,政治工作必须和军事相配合,武力必须和民众相联络。”下列结论正确的有 ()报道中“初步进展”指的是平型关大捷报

15、道中的“第一次胜利”指台儿庄战役报道实际上肯定了中共发动民众的策略报道有利于了解抗战初期中国的抗战状况ABCD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解答本题可采取排除法。从题干“喜讯”“晋(山西)北”可判断出“初步进展”是指平型关大捷,它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首次大捷,台儿庄位于山东,故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答案为C项。答案:C19聂荣臻曾经夸赞某次大规模战役:“是一个主动的进攻战役,使日军在华北的主要铁路、公路受到广泛破坏,井陉煤矿被彻底破坏,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囚笼政策治安肃正以战养战等阴谋计划。”此次大规模战役指的是 ()A台儿庄战役B淞沪会战C平型关大捷D百团大战解析:1940年下半年,为了克服投降危

16、险、坚定抗战胜利信心,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百多个团在华北主动出击,破坏敌人交通线、据点等,歼敌四万多人,沉重打击了日军侵略气焰。故选D项。A项、B项带有被动性,C项不是大规模战役。答案:D20毛泽东在1941年9月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严厉批评了长期在党内占统治地位的主观主义思想路线。当时毛泽东批评的主观主义错误表现在 ()大革命时期陈独秀的右倾错误土地革命战争后期王明的“左”倾错误大革命时期的革命统一战线八七会议上提出的武装斗争方针ABCD解析:在1941年之前的民主革命过程中,中共先后出现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和王明的“左”倾错误,虽然前者表现为妥协、倒退、保守,后者表现为激进、冒险,但都是犯

17、了主观主义的错误,都脱离了中国国情。革命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方针的制定都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故选C项。答案:C21(2016汕头高一检测)美国学者费正清指出:“由于日本侵略以及其他国家的卷入,中国从一个软弱的战争牺牲者,转化为一个世界大国,一个确立稳定和平局面的伙伴。”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B抗日战争促成了中国国内永久和平C中国成为世界大国是一个偶然事件D日本侵华有利于中国成为世界大国解析:费正清强调的是抗日战争使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由一个战争的牺牲者转化为世界大国,故A项正确;抗日战争后中国还经历了解放战争,因此促成中国永久和平错误,故B项错误;中国本身就是世界大国

18、,只是近代衰落,但不是偶然事件,故C项错误;日本侵华只是让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重要性进一步体现,与中国成为世界大国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A22抗日战争以后,中国共产党把握时代脉搏,主张中国走“联合政府”之路,实现和平统一。为此,中国共产党做出的努力包括 ()参加重庆谈判促成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建立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ABCD解析:本题的关键是注意“联合政府”的含义。抗战胜利后,中共为了争取和平与民主,主张走“联合政府”道路,并进行了积极的努力,先后参加了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但是,1946年6月国民党悍然发动了内战,走“联合政府”之路的愿望破产。

19、都是在内战爆发以后出现的,不合题意,故选C项。答案:C23据1948年3月的统计,我南线三路大军共调动和吸引敌90个旅于自己的周围,而大别山地区敌人兵力最多时(1947年12月)为33个旅。这说明 ()A刘邓大军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B大别山根据地有效地牵制了国民党军队C刘邓大军是参加淮海战役的主力军D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形势已经成熟解析:A项发生在1947年6月,与题意不符。B项与题干材料内涵相符。C项不正确,淮海战役发生在1948年11月。D项与题干材料不符。答案:B241948年9月,周恩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作报告说,战争进入第三年后,全国作战的“重心在中原”,“北线重点在北宁路”,“应

20、准备若干次带决定性的、大的会战”。这表明 ()A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反攻阶段B人民解放战争进行战略决战的条件成熟C人民解放战争后期决战的起点应在中原D人民解放军人数已超过国民党军解析:A项发生在1947年6月。B项发生在1948年9月,与题中材料相符合。C项的表述与史实不相符合。D项与材料无关,也与史实不相符合。答案:B25下面两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最大意义在于 ()A标志着战略反攻取得胜利B标志着战略决战取得胜利C标志着人民解放战争基本结束D标志着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解析: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的统治。答案:D第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1、3小题,第26小题14分,第27小题19分,第28小题17分,共计50分)26(2016江苏学业水平测试)近代列强侵华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点,阅读以下有关19世纪中期列强侵华的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李鸿章在筹议海防折中说:“盖京畿为天下根本,长江为财赋奥区,但能守此最要次要地方,其余各省海口边境略为布置,即有挫失,于大局尚无甚碍。道光二十一二年(18411842年),夷船入长江,而全局始震。咸丰十年(1860年),夷兵犯津通,而根本遂危。彼族实能觇我要害,制我命脉;而我所以失事者,由于散漫设防,东援西调,未将全力聚于紧要数处。”材料二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

22、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晚清海关总税务司赫德曾说,条约“总是制定者从外国立场出发强迫签订的,因此,极端重视的首先是要求外部(国)贸易的发展,而不是发挥(中国)内部的潜在能力”。 摘编自陈诗启中国近代海关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中期列强侵华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7分)(2)材料二中“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主要指哪三次战争?材料中对三次战争失败原因的表述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4分)(3)阅读材料三,结合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内容,说明清政府是如何被迫满足外国贸易发展要求的。(3分)解析:第(1

23、)问,材料反映出19世纪中期危机都是从海上来的,列强凭借坚船利炮武力侵华,最终迫使清政府屈服;这一特点的形成既与中国忽视海防有关,也和工业革命后的西方国家军事实力增强,对外寻求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有关。第(2)问,第一小问要注意时间限定“19世纪”,结合书本知识列出三次列强侵略战争即可;第二小问首先根据材料中“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概括失败原因,然后表明态度,再结合书本知识指出三次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第(3)问需要结合书本知识来作答,注意设问要求。答案:(1)特点:侵略方式:海军和坚船利炮。(1分)侵略路径:由沿海或沿江的水路入侵要害城市。(1分)目的:以军事手段迫使清政府屈服。(1分)

24、原因:海军和坚船利炮是西方列强的军事优势,有利于发挥舰队火力猛、机动性强的特点;(1分)清政府海权观念淡薄,长期忽视近代海防和海军建设;(1分)中国沿海地区经济发达,正是列强渴望得到的商品市场;(1分)京畿地区濒临沿海,易受到列强军事威胁。(1分)(2)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1分)表述:不完全正确。(1分)理由:三次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清朝封建制度的腐朽与落后,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对抗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2分)(3)说明:南京条约等开放通商口岸、协定关税,便于列强倾销商品和收购中国农副产品;(1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允许外国人到内地经商,开放内河航运,便于列强进一步

25、深入中国内地进行经济侵略;(1分)马关条约等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便于列强资本输出。(1分)27近代以来,国共两党虽然有过激烈的对抗,但中共领导人始终对国民党创始人孙中山先生充满敬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孙中山先生生活在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初叶,那时我们历史悠久的祖国遭受着帝国主义列强的野蛮蹂躏和侵略,中国人民遭受着封建制度的腐朽统治和压迫,中国的民族独立受到严重侵害、主权不断丧失,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不愿意忍受奴役和压迫的中国人民和仁人志士在苦难中觉醒,奋起反抗,向着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发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抗争。孙中山先生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胡锦

26、涛在孙中山先生诞生14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材料二中国从鸦片战争起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成了世界著名的“东亚病夫”。从那时起的近一个世纪,我国有识之士包括孙中山都在寻求中国的出路。孙中山开始就想学习西方,所谓西方即资本主义。后来,孙中山觉得资本主义西方不行了,提出“以俄为师”,学习十月革命后的俄国,开始了国共合作,导致北伐战争的胜利。摘编自邓小平用中国的历史教育青年材料三孙中山首先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但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摘编自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

27、大会上的报告材料四像很多站在正面指导时代潮流的伟大历史人物大都有他们的缺点一样,孙先生也有他的缺点方面。这是要从历史条件加以说明,使人理解,不可以苛求于前人的。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孙中山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先后走了哪两条不同的道路。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各自的原因及孙中山进行的斗争。(12分)(2)根据材料三、四,指出孙中山一生的主要功绩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孙中山的“缺点”是什么?它对中国民主革命有何影响?(7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关键句“孙中山开始就想学习西方后来提出以俄为师,学习十月革命后的俄国”作答;“原因”和“斗争”根据教材知识作答即可。第(2)问,“

28、功绩”根据材料归纳即可;“缺点”和“影响”可结合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和辛亥革命的结果回答。答案:(1)早期走向西方学习的道路。(1分)原因: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政治上,民族资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思想上,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等。(3分)斗争:领导辛亥革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2分)晚期走“以俄为师”的道路。(1分)原因:孙中山领导的一系列维护共和的斗争先后遭到失败;中共领导的一系列罢工斗争也遭遇挫折;共产国际的帮助等。(3分)斗争:改组国民党,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运动等。(2分)(2)功绩: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29、;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封建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答出任意两点即可)(4分)缺点:具有软弱性、妥协性。(1分)影响:导致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不彻底,辛亥革命的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窃取。(2分)28(2016潍坊高一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有进无退,为国效忠;实行主义,牺牲个人;丹心碧血,革命精神。北伐军誓词材料二对于农村而言,农民根本弄不清楚苏维埃是怎么回事。广东的农民知道著名共产党人苏兆征,因此就把苏维埃当成苏兆征的弟弟;而湘赣边区的农民则管苏维埃叫“埃政府”,因为当地方言“埃”就是我的意思苏维埃运动

30、在中国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张鸣红色的个案苏维埃乡村追求材料三全国动刀兵,一齐来出征,你看那大旗飘扬多威风,这路人是哪里来?西北边区陕甘宁。军民要齐心,救国打先锋,这一个主张全国都响应,今番渡得黄河来,誓把敌人消灭净。陕北民歌革命将士出征歌(1)据材料一,指出北伐战争的对象,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取得的主要成果。(4分)(2)据材料二,指出当时中国革命存在的问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是如何解决上述问题的?(6份)(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和意义。(7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一中“土匪军阀”“帝国主义”概括;第

31、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信息可知广大农民不了解“苏维埃”的含义,这个名字本身是照搬苏俄模式的结果;第二小问结合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相关史实可知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开展土地革命,提高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第(3)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中“全国动刀兵,一齐来出征”“军民要齐心”“全国都响应”等信息可知,全民族团结抗战是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内和国际两个角度概括回答。答案:(1)对象:帝国主义、封建军阀。(2分)成果: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2分)(2)问题:照搬苏俄经验;没有充分发动农民。(2分)解决: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开展土地革命,调动农民的革命积极性。(4分)(3)根本原因:全民族团结抗战。(2分)意义:抗日战争是百年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5分)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