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教学设计:第二单元4《烛之武退秦师》(共1课时)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00844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教学设计:第二单元4《烛之武退秦师》(共1课时)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教学设计:第二单元4《烛之武退秦师》(共1课时)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教学设计:第二单元4《烛之武退秦师》(共1课时)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教学设计:第二单元4《烛之武退秦师》(共1课时)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教学设计:第二单元4《烛之武退秦师》(共1课时)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理清文章脉络及思路,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能力目标: 1、学习烛之武精彩的外交语言。2、掌握本文跌宕起伏的情节 情感目标: 理解烛之武善于利用矛盾,逐步分化瓦解以说服秦伯的方法,认识烛之武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1、理解文章内容,了解烛之武的机智善辩及其说服秦伯的主要原因。2、全面把握其形象及文章艺术特色。教学难点 1、烛之武形象的全面把握。2、通过烛之武机智善辩的语言了解其说服秦伯的主要原因。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秦王威风八面的朝堂,蔺相如轻启三寸不烂之舌,挫败秦王夺璧的阴谋,使宝璧平安归赵;在群儒唇枪舌剑的进攻面前,诸葛亮轻动三寸不烂之舌,

2、折服东吴的饱学之士,使孙刘迅速结盟;在郑国危如累卵之际,老迈的烛之武轻摇三寸不烂之舌,虎狼之师不击自退,铁桶之围不攻自破。烛之武在剑拔弩张的敌对情势下,是如何说服秦伯不仅撤走了围郑的秦军,反而派兵保护郑国的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一同走进烛之武退秦师。一、关于左传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编次,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240多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外交辞令,记事条理清楚,详略得当;写人简洁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是历代散文的典范。

3、左传别名 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春秋三传 (解说春秋) 左传公羊传谷粱传二、新课研习:1、听录音,学生试复述文章内容。(学生个别完成,教师提示复述角度:可从烛之武退秦师的原因、背景、目的、结果四个角度来复述。)师生从以上四个角度归纳本文结构框架,(图示见后“板书设计”)。2、学生诵读课文,师生以问题为核心,以“退“为线索,理解文章内容及烛之武的机智善辩。师:我们知道,本文的核心是一个“退”字,也明白烛之武退秦师的原因是秦晋围郑,即“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国危矣。晋军、秦军分别在郑国北面和南面驻扎军队,对郑国虎视眈眈,郑国陷入危机。迫切需要一个智勇双全的志士来解燃眉之急,因为郑国国力无法与之抗衡。问

4、:秦、晋两国为什么围攻郑国?答: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回顾重耳流亡故事及“郑贰于楚”所指)问:大家知道,烛之武一开始是不愿意当说客去说服秦国的,他的理由很充分:“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那么,郑伯是怎样说服烛之武的?答: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问:烛之武是怎样说服秦伯的?学生合作讨论,教师引导,师生明确:文章第三段重点即是烛之武劝说秦伯的过程,其中最关键的是“阙秦以利晋”。烛之武说服秦伯的三个理由:一、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二、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三、夫晋,何厌之有?

5、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烛之武充分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采取分化瓦解的办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秦伯心悦诚服,不仅答应退兵,而且助郑防晋。那么,其机智辩术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学生合作探究,教师点拨归纳:(1)他处处为秦着想。首先承认郑国处于危亡地步,即“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但并未向秦伯乞怜,反而却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来表明为秦着想的立场。先分析“越国以鄙远”的难处,接着谈了亡郑实际是增加别国的土地,扩展别国的实力来削弱秦国的实力。即“亡郑以陪邻”且存郑对秦国有益无害“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一害一利

6、,厉害关系分明,秦伯怎会不为之所动?(2)充分利用秦晋矛盾当秦伯考虑灭郑、存郑对自己的厉害关系时,烛之武进一步分析形势:“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利用秦晋矛盾离间双方。接着,烛之武又预言晋国此后动向:“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指出晋国贪得无厌,进一步激化秦晋矛盾,使秦伯改变主意,退兵助郑。问:晋文公为什么不愿进攻秦军?学生答: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师生小结:烛之武分别从事理、事实两个大角度劝说秦伯,突出秦晋矛盾,诱之以利益,说理透辟,善于辞令,这也是左传特色之一,值得我们

7、学习。3、结合全文内容看,成功说服秦伯的烛之武是怎样一个人?学生合作讨论,教师启发诱导(过程略),师生明确:(1)我们不难想象:一个须发尽白的老者,夜缒而出时是怎样的一种情形。当他拄着拐杖走进秦营时又是怎样的大义凛然,视死如归。所以说,他是一个知难而上、义无返顾、临危受命的勇士。(2)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得失,深明大义,处处为郑国安危着想的的爱国义士。(3)不卑不亢,能言善辩,聪慧机智的智士。4、烛之武成功退敌还与谁有关?明确:佚之狐与郑伯。佚之狐大力举荐烛之武,是一个慧眼识才的伯乐;郑伯未能及早启用烛之武,但善于纳谏、勇于自责。这两个人都与烛之武退秦师有关,甚至有关键作用。5、我们全面把握了文

8、章内容并分析了人物形象。这篇课文之所以能打动人,是因为它鲜明的艺术特色,请大家谈谈自己的理解。学生讨论,师生明确:(1)情节波澜起伏。这篇课文波澜起伏,生动活泼。大军压境(危在旦夕)佚之狐荐烛之武(一线希望)烛之武发牢骚(希望渺茫)郑伯勇于自责(峰回路转)烛之武成功退敌(大功告成)子犯建议攻秦(危机再现)晋公以理相拒(一场虚惊)。文章有张有弛,曲折有致,增加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2)伏笔与照应。课文虽短,但在叙述故事时,却能够处处注意伏笔与照应。例如,在交代秦、晋围郑的原因时,说是“以其无礼于晋,且二于楚也”,说明秦、郑并没有多大的矛盾冲突。这就为下文烛之武说退秦军埋下了伏笔。“夜缒而出”照应

9、了开头的“秦、晋围郑”,“国危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和“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又照应了上文秦、晋虽是联合行动,但貌合神离,既没有驻扎在一起,彼此的行动也不需要通知对方,这就为秦、郑联盟提供了条件。(3)详略得当。这篇课文主要是表现烛之武怎样退秦师的,所以重点放在烛之武的说辞上。对“退秦师”的前因后果,只作了简单的交代。从秦晋围郑写到晋师撤离,在这期间应该说发生了许多事,但作者并未一一罗列,如郑国君臣如何焦急地等待烛之武的消息、秦伯是如何骄横傲慢地对待这位即将亡国的国家的使臣等,文章只字未提,而是集中笔墨塑造烛之武的形象。选材上注意到了“精”字,详略得当,从而做到繁而不杂,有始有终,层

10、次井然.三、拓展练习:(1):除了烛之武,你还欣赏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表见解,教师点拨。郑伯知错能改、礼贤下士。佚之狐慧眼识英才的伯乐。秦伯以利为重、从谏如流、决策果断。晋侯以利为重、沉着冷静、有政治家的眼光和气度。(2)烛之武成功退秦师给了你哪些启示?(特别是人际交往方面)学生市畅所欲言,教师引导总结:尊重对方,不卑不亢,从对方的立场出发或多替别人着想。以情动人,以理服人。言辞恳切,语气委婉。善于抓主要矛盾,举重若轻,找准切入点。四、小结:纵观历史长河,有多少英雄形象巍然屹立。而烛之武这样的爱国老者,不战而退人之兵的智者,更值得我们仰视,永垂史册!五、板书设计:六、作业:A组学生:1.秦、晋两国为什么围攻赵国2.烛之武是怎样一步步说服秦伯退兵的?B组学生:以“烛之武退秦师后”为题写一段话(要求:想象合理,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不少于100字。七、练习(见“教学素材”)课后习题1、抄写下面词语fn y zhu gng qu q png氾南 佚之狐 夜缒而出 共其乏困 阙秦 杞子 逢孙 2、诵读全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