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修姱()(2)攘诟()(3)延伫()(4)揽茝() (5)谣诼() (6)溘死()(7)方圜() (8)侘傺() (9)忳郁邑()(10)偭规矩()答案(1)ku(2)rnu(3)zh(4)chi(5)zhu(6)k(7)yun(8)chch(9)tn(10)min二、识记文中基础知识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1)长太息以掩涕兮:_(2)謇朝谇而夕替:_(3)謇朝谇而夕替:_(4)虽九死其犹未悔:_(5)众女嫉余之蛾眉兮:_(6)众女嫉余之蛾眉兮:_(7)谣诼谓余以善淫:_(8)偭规矩而改错:_(9)竞周容以为度:_(10)宁溘死以流亡兮:_(11)夫孰异道而相安:_
2、(12)忍尤而攘诟:_(13)伏清白以死直兮:_(14)悔相道之不察兮:_(15)及行迷之未远:_(16)驰椒丘且焉止息:_(17)退将复修吾初服:_(18)高余冠之岌岌兮:_答案(1)掩面拭泪(2)谏诤(3)废弃,贬斥(4)纵然,即使(5)喻指许多小人(6)喻指高尚德行(7)造谣,诽谤(8)背向,引申为违背(9)法度、准则(10)突然、忽然(11)不同道(12)责骂(13)守、保持(14)观察、选择道路(15)趁着(16)停下来休息(17)指未出仕前的服饰,比喻原先的志向(18)高耸的样子2写出下列通假字及意义(1)偭规矩而改错:_(2)忳郁邑余侘傺兮:_(3)何方圜之能周兮:_(4)延伫乎
3、吾将反:_(5)进不入以离尤兮:_(6)芳菲菲其弥章:_答案(1)通“措”,措施(2)通“郁悒”,忧愁苦闷(3)通“圆”,圆凿(4)通“返”,返回(5)通“罹”,遭受(6)通“彰”,明显3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1)怨灵修之浩荡兮古义:_今义:水势大;形容广阔或壮大。(2)偭规矩而改错古义:_今义:改正错误。(3)固时俗之工巧兮古义:_今义:细致,精巧(多用于工艺品或诗文、书画)。(4)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古义:_今义:生活贫穷,经济困难。(5)宁溘死以流亡兮古义:_今义: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而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6)长余佩之陆离古义:_今义:形容色彩繁杂。答案(1)荒唐,没有准则。(2)改变措施。(
4、3)善于取巧。(4)(路)阻塞不通,引申为走投无路的意思。(5)随流水而消逝。(6)修长的样子。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1)修(2)信(3)相(4)反(5)固(6)虽答案(1)形容词,美/动词,整理/动词,修建、修造/名词,长、高/动词,撰写/动词,修订、修改(2)副词,确实/形容词,诚实/动词,信任/动词,通“伸”,伸张/动词,讲信用/形容词,随意(3)动词,观察、选择/副词,相互/名词,辅佐君主掌管国事的人/代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4)动词,回头/动词,通“返”,返回/动词,反叛、造反(5)副词,本来/动词,巩固(6)连词,虽然/连词,纵然、即使5掌握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写出其含义(1
5、)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_(2)伏清白以死直兮:_(3)屈心而抑志兮:_(4)回朕车以复路兮:_答案(1)形容词用作动词,加高;加长(2)动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3)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委屈(4)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回6写出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1)之(2)以答案(1)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2)连词,相当于“而”,表并列关系/介词,因为/介词,把7翻译下列文中的句子(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译文:_(2)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译文:_(3)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译文:_(4)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6、译文:_(5)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译文:_答案(1)长叹息一声而掩面拭泪啊,我哀伤百姓生活的多灾多难。(2)许多女人嫉妒我秀美的蛾眉啊,诽谤我好做淫荡之事。(3)烦闷失意啊,只有我在此时走投无路。(4)后悔选择道路时没有看清啊,我久久伫立而想返回。(5)不了解我也罢了啊,只要我本心确实是美好的。三、名言警句1课文名句(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3)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4)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5)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6)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7)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8)虽体解吾
7、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2课外名句屈原名句(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2)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涉江(3)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湘夫人(4)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涉江(5)苟余心其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涉江一、作者简介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屈原学识渊博,对天文、地理、礼乐制度以及周以前各代的治乱兴衰等都很熟悉,善外交辞令。有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因受小人的陷害,他两次被流放,最后自投汨罗江而死,以示忠君爱国之怀。我们今天所见的屈原的作品,皆出自西汉刘向辑集的楚辞,计25篇。它
8、们是:离骚(1篇)、九歌(11篇)、天问(1篇)、九章(9篇)、远游(1篇)、卜居(1篇)、渔父(1篇)。二、背景展示战国时期,已经归并成为了七个大国,这七个大国都想统一中国。在七国中,秦国最强,楚国最大,齐国最富。韩、赵、魏三国小。屈原是楚王的同姓贵族,起初颇得怀王的信任,是国君的近臣,后因小人诬陷而被放逐,对黑暗现实不满。楚国政治腐败,首都为秦兵攻破,他既无力挽救楚国的灭亡,又深感政治理想无法实现,遂投汨罗江而死。此诗写于诗人因受到谗言第一次被放逐时,诗人是被迫远离故土的,因此,其忧国忧民的思想随处可感。三、文体知识楚辞体楚辞体,文体名。起于战国时楚国,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这类作品,富于抒
9、情成分和浪漫气息;篇幅、字句较长,形式也较自由,并多用“兮”字以助语势。因其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的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后世称之为“楚辞体”,又名“骚体”。文白对照1积累有关文学常识,积累文中名句及屈原名句。2理解并把握诗中的关键语句,分析、理解诗人的品格。屈原是诗国的一颗巨星,远在众星之前,他出现在我国诗歌史上,成为无数后继者所仰慕的风范。他的不朽之作离骚,震古烁今,千百年来深深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成为我国诗歌史上以至世界诗史上最为激动人心且具有“永久的魅力”的篇章。本文节选了52句,每4句为1节,共13节。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离骚是屈原
10、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共三百七十三句,两千四百九十字。在这首诗中,诗人的崇高理想和火热的感情,迸发出了异常灿烂的光彩。B对于离骚的命名,司马迁解释为“犹离忧也”,汉代班固在离骚赞序里也说:“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己遭忧作辞也。”诗歌叙述了诗人的生平事迹和他对未来的美好向往,反复曲折地表达了他的忧心之深。C离骚表现了诗人眷念祖国和热爱人民的胸怀。屈原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有着宏伟的抱负,他想刷新政治,挽救楚国的危亡。D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离骚表现了屈原崇仰真理、矢志报国的高尚品格,同时也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思想同楚国的黑暗政治之间的矛盾。答案B解析“叙述了诗人的生平事迹和他对未来
11、的美好向往”分析不当。1请认真阅读文章,勾画出表现屈原品格的句子,并指出其品格特点。答:_答案(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忧国忧民。(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坚持真理。(3)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洁身自好。(4)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嫉恶如仇。(5)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忠贞不移。2离骚读起来非常有乐感,在这方面诗人采用了哪些技巧?答:_答案(1)押韵。如“余虽好修姱以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兮,又申之以揽茝”,“替”“茝”是韵脚;“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错”“度”是韵脚。(2)在句中普遍使用“兮”字。“兮
12、”是语助词,没有实在意义。在这首诗里,一般是两句合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兮”用在上下句之间,增加了停顿,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3)大量使用对偶句。如“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等。(4)多用双声叠韵联绵词及叠音词。如“羁”“郁邑”“侘傺”“陆离”等是双声词,“岌岌”“菲菲”等是叠音词。3屈原一心想要实现“美政”,又为什么“朝谇而夕替”以致被君王流放呢?答:_答案屈原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但坦荡的胸怀、磊落的品性决定了他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不会瞻前顾后,更不可能中途更改主张,因此得不到君王的认可。这是昏庸政治的必然,具体来说,原因之一是“余心之所善兮”,爱用香蕙做佩带,又喜采集芳芷;原因之二是
13、“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君王“终不察夫民心”;原因之三是“固时俗之工巧兮”,“背绳墨以追曲兮”。综上所述,自己从善爱美,小人投机追曲;“众女”“谣诼”,君王“不察”,而自己“不忍为此态也”,不愿同流合污。“鸷鸟”固然不群,“异道”怎么能相安?屈原“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遵照前圣所厚,屈志忍辱,保持清白,献身正道。争论话题你赞同屈原抱石沉江这一举动吗?为什么?辩论题目对屈原抱石沉江这一举动是否赞同?甲方观点:对屈原抱石沉江这一举动不赞同。甲方辩词:_乙方观点:对屈原抱石沉江这一举动赞同。乙方辩词:_答案(甲方)不赞同。屈原虽遭楚王放逐,但楚国人民并没有抛弃他,他
14、自感面君无望,心中的理想无法实现,便抱石沉江,这其实是文人心理脆弱的表现。他应坚强地活下来,活着便有希望。(乙方)可以理解。作为那个时代的文人,即便他出身贵族,他和君王仍是附庸和主人的关系,他的理想只有在君王的赏识和支持下才能实现,他的高洁的节操只有君王帮他力排众议时才能保持。当君王不赏识他,不支持他,他便失去了支撑他的柱石,若不想改节,不想改变自己,那么,他只有走这一条路。我想屈原走向这条不归路是无奈的,并不是他真心所愿。一、课本素材点击文本1.年轻的屈原怀揣革新政治、强盛楚国的理想,一路探索,追求不止。即使理想受挫,仍九死未悔,痴心不改。“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正是他追求理想、坚
15、持真理的佐证。2屈原一生坚守高尚节操,嫉恶如仇,鄙视群小,不与小人同流合污,真正做到了“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向世人展示了他傲岸不屈的伟大人格。运用示例当我们用现世的眼光审视屈原时,一定会觉得他很傻很傻。可命运如果可以重来的话,他一定会重新投入汨罗江的。我想,执着和理想便是他的生命主题吧。当一个人过于强烈地期望一件不可能的事时,生命就演变成了一种悲剧。可是执着却能在生命中开出艳丽的花朵,理想能在黑暗中碰撞出浪漫的火花。一个被楚国和世人都抛弃了的人依然可以写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如此坚定的诗句;可以唱出“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如此动人的歌词;可以吼出“亦余心
16、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如此慷慨的誓言。一个不被爱的人依然爱着别人,希冀着祖国,这本身就是一种伟大。美政,楚王,理想是一种散发着香味的罂粟,引屈原走向他的悲哀。所以他的诗中夹杂着光波流泻的星空,也充斥着令人心酸的孤独。一步,一步,从三闾大夫的政治家,走向了腰悬长剑的诗人。也许,诗和政治相遇时,本身便是一种错误,皎洁怎能和黑暗相融合呢?然而,当诗人和政治家成为一个人时,那又是一种怎样的悲哀?当他内心的情感涨满得无法用言语诉说时,他选择来到汨罗江畔。二、课外素材最美乡村医生:周月华1969年,周月华出生后被诊断为先天性小儿麻痹症,左腿残疾,终生都无法正常行走,从五岁开始拄拐行走。身体上的残疾让周
17、月华更加要强,凭着自己的执着,周月华考进了卫校。1994年,周月华毕业回到家乡,看着乡亲们每次都要步行几个小时才能到镇上看病,周月华就自己开办了一家乡村诊所。进药不方便,爸爸和哥哥就担着箩筐去市区挑;出诊走得慢,周月华就手脚并用地在大山里爬。那一年,刚从海南打工回来的艾起看到了正在出诊的周月华,被她身有残疾却还自创事业的精神深深打动,开始主动追求周月华,最终用一句“背你一辈子”的承诺打动了周月华。从那开始,丈夫开始背着周月华外出看病。这些年来,她趴在丈夫的背上走遍了家乡的大山小岭,每年诊治病人近3 000人次,现在每个季度,周月华都要丈夫背着她把所有的村民家走一遍,做健康知识的普及。选材感言周
18、月华同志思想政治素质好,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强,尽管自幼左腿残疾,但依然凭着对党和父老乡亲的热爱和对北碚卫生事业的执着,在北碚区地理位置最为边远、自然环境最为恶劣的柳荫镇西河村卫生室毅然坚守。她有着较高的业务水平和较强的工作能力,在本职岗位上勤奋敬业,善于钻研,工作业绩突出,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请你思考你觉得该素材能运用到哪类话题文章中?作文命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唐诗曰:“一叶落知天下秋。”宋诗云:“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一叶飘零而知秋,一枝勃发而见春。寻常细微之物常常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往往收藏于有限中。请以“一枝一叶一世界”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19、。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先读佳作滴水藏海看屈原屈原是中华民族心中永远的痛,也留给世人永远的感动。前事不忘,后世之师,痛定思痛,我们应做的是屈原个例,来窥测悲剧的原因。(1)屈原只是一滴水,但滴水藏海,背后是深广的社会背景和独特的个人性格特征。(2)屈原有才干,有远见,对楚国忠心耿耿,却被楚怀王流斥,又被顷襄王流放,直到怀石自沉汨罗。悲剧的背后,是朝廷的昏庸。政治清明的朝廷,应当选贤授能,亲贤臣,远小人。而楚国恰恰相反,君王亲近靳尚、令尹子兰等小人,疏远了忠心耿耿的屈原。上官大夫跟屈原一同在朝为官,想争得楚怀王的宠信,内心嫉妒屈原的才能。于是上官大夫就
20、在怀王面前讲屈原的坏话:“大王叫屈原起草宪令,大家没有谁不知道的。每当一项法令制度定出来,屈原就夸耀他的功劳,认为除了我就没有谁能制定得出来。”怀王很生气,因而疏远了屈原。偏信小人的谗言,疏远赤胆忠臣,这不是昏庸是什么?当秦国割让汉中一带的地方给楚国来讲和的时候。楚王说:“不愿意得到地方,愿意得到张仪就甘心了。”张仪听了说:“用一个张仪抵汉中的地方,请您让我到楚国去。”到了楚国,又用丰厚的礼物贿赂楚国当权的大臣靳尚,让他在怀王的宠姬郑袖的面前编造谎言。怀王居然听信了郑袖的话,又放走了张仪。念私利而不顾大局,纵虎归山,这不是昏庸是什么?屈原悲剧的另一个原因,是其自我圣化的道德理想主义。屈原总是将
21、自己圣化,圣化成一个操守高洁的君子。他确实操守高洁。他总是以圣人的姿态引导楚王,努力使之成为像尧舜那样的圣王,从而使楚国的政治走入正道;他总是从高悬而无根基的道德层面去评判现实中的楚王,其结果总是发现现实中的楚王与理想之间存在着距离。当然,屈原的自我圣化,并非为了自作圣王,而是为了以圣人的姿态辅助圣王,从而建立一个人间天国道德理想国。屈原将自己的理想政治称为“美政”:“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他愿意以自相殉这个“美政”,可是,现实却击碎了他的理想乌托邦。悲哉屈原!这种自我圣化,这种在不可能的情况下追逐道德理想,可以说是他悲剧的重要原因。(3)滴水藏海看屈原,我们看到了很多,我们也思
22、考了许多。(4)思悟亮点1凤头精彩(1)第段在结构上有什么技巧?提示第段在结构上统领全文。(2)第段作为对开头的补充,有什么特点?提示精美的开头需要补充,指出了背后“海”的具体内容。2豹尾强劲(3)第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提示这一段揭示了悲剧的原因,总结全文,向结尾过渡,起过渡作用。(4)结尾在结构上体现了怎样的特点?提示进一步总结全文,体现“总分总”的结构布局,呼应开头。课时作业一、基础知识检测1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屈心而抑志兮B伏清白以死直兮C高余冠之岌岌兮D长余佩之陆离答案B解析B项是形容词的为动用法,为而伏,为而死。A、C、D三项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使动用法
23、,使屈,使抑;使高;使长。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B.C.D.答案C解析C项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A项介词,相当于“于”,在/语气词,用于句中,舒缓语气。B项连词,相当于“而”,表并列/表顺承。D项虽然/即使。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组是()A.B.C.D.答案C解析伏:守、保持。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译文:_(2)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译文:_(3)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译文:_答案(1)世俗本来是适合于投机取巧啊,违背规矩而任意改变。(2)宁愿突然死去,随流水而长逝啊,我也不肯
24、做出那种世俗小人的丑态!(3)即使被肢解我还是不会改变啊,难道我的志向是可以因受挫而改变的吗?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虽然遭到不公的待遇,但是为了追求自己心中的目标九死不悔的语句是“_,_”。(2)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_,_”。(3)屈原在离骚中借前贤能够坚守正道来勉励自己的句子是“_,_”。答案(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2)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3)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二、考点对应训练链接考点读懂古代诗歌的方法之二:看注释,知背景解析考点:高考所选择的诗歌题材多种多样,大都附有注释,
25、以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诗意;“看注释,知背景”成为学生快速解读诗歌的有效方法之一。有些注释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本诗的思想情感;有些解释相关词句,那是在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有时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本诗的写作风格或思想内容。大凡提供“此诗作于贬官或流放之际”类似注解的诗词,肯定与诗人仕途失意、对现实不满,或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愤懑孤独有关。答题路径:(1)阅读注释内容,明确注释角度。(2)结合诗人的经历或诗中的描述,明确诗作的主旨。(3)参照注释内容,领悟诗人的思想情感。即时对练6阅读下列对课文离骚的有关注释,说说这些注释文字为理解离骚内容提供了哪些助读信息。注节选自楚辞校释。屈原(约公元前3
26、40前278),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曾任楚国的左徒和三闾大夫。楚辞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离骚”的含义,有的说是“离愁”,有的说是“遭忧”。和离骚内容的关联信息:_答案(1)离骚的作者是屈原,曾是楚国的官员。(2)离骚与楚辞的关系(所属关系)。(3)离骚的语言特色(楚地方言声韵“兮”)。(4)离骚的题材。(5)离骚的含义:体现了诗人宦海浮沉的愁苦及忧虑。三、阅读拓展训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王汉忠,字希杰,徐州彭城人。少豪荡,有膂力,形质魁岸,善骑射。节帅高继冲欲召至帐下,汉不
27、往。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奇其材力置左右即位,补殿前指挥使,累迁内殿直都知。从征太原,先登,流矢中眸,战益急,上壮之,迁东西班指挥使。刘继元降,以所部安抚城中。师还,改殿前左班指挥使,三迁右班都虞候、领涿州刺史。雍熙中,改马步军都军头。端拱初,出为宾州团练使,历冀、贝二州部署,徙天雄军。二年,入为侍卫马军都虞候、领洮州观察使、高阳关副都部署。契丹南侵,汉忠合诸军击败之,斩馘甚众。真宗即位,自中山召归。俄复出为高阳关都部署,进领威塞军节度。咸平三年,又为泾原、环庆两路都部署兼安抚使,迁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改镇、定、高阳关都部署、三路都排阵使。契
28、丹掠中山,汉忠率诸将阵于野,契丹遁,追斩甚众,获其贵将。加殿前副都指挥使,改领保静军节度。五年,罢西面经略使,命汉忠为邠宁、环庆两路都部署,李允正、宋沆为钤辖,领戍兵二万五千人,委汉忠分道控制。数月召还,坐违诏无功,责为左屯卫上将军、出知襄州,常奉外增岁给钱二百万。未上道,暴得疾卒。赠太尉,以其长子内殿崇班从吉为阁门祗候,次子从政、从益为左右侍禁。汉忠有识略,军政甚肃,每行师,诘旦,必行香祝曰:“愿军民无犯吾令,违者一毫不贷。”故所部无益。性刚果,不务小节,轻财乐施。好读书,颇能诗,喜儒士,待宾佐有礼,名称甚茂,以是自矜尚,群帅不悦。(节选自宋史王汉忠传)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
29、一项是()A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奇其材力/置左右/B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奇其材力/置左右/C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奇其材/力置左右/D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奇其材/力置左右/答案A解析文言断句需要整体把握文意:“经宿复苏”的主语是“被殴杀的少年”,而不是“其父”,故应在“复苏”后断开;“奇”的对象是“材力”,而不是
30、“材”,故应在“材力”后断开。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即位”,指开始做帝王或诸侯,可以指自己打下的江山,也可以是继承位子。B“刺史”,是古代官职名,其职权在不同的时期不完全相同,在这里仅是虚衔。C“端拱”,是宋太宗的一个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比如雍熙。D“赠”,这里是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加封官爵,而受封的官员往往非正常死亡。答案D解析“而受封的官员往往非正常死亡”分析不当,过于绝对化。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汉忠身材出众,年少豪放不羁。他膂力甚强,身形魁梧高大,面对高继冲的征召,他却不肯前往应召,最后因为斗殴杀人
31、而跑到京城。B王汉忠作战勇敢,得到皇帝赏识。他在攻打太原的战斗中,受伤不下火线,受到太宗皇帝的赏识,皇上将其由内殿直都知升为东西班指挥使。C王汉忠受到重任,英勇抗击契丹。他在两次抗击契丹入侵的战斗中,表现出色,杀敌甚多,并在第二次战斗中,活捉了契丹地位显要的将领。D王汉忠爱好读书,军队纪律严明,他爱好读书,喜欢读书人,并且还能作诗,但是因为对待将士们要求严格,所以将士们都不太喜欢他。答案D解析手下的将士很不高兴的原因不是“因为对待将士们要求严格”,而是王汉忠“自矜尚”。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从征太原,先登,流矢中眸,战益急,上壮之,迁东西班指挥使。译文:_(2)汉忠有识略
32、,军政甚肃,每行师,诘旦,必行香祝曰:“愿军民无犯吾令,违者一毫不贷。”译文:_答案(1)王汉忠随太宗出征太原,率先登城,被流矢射中眼珠,作战更加奋勇,皇帝赞许他,升为东西班指挥使。(2)王汉忠有见识和谋略,军中政事非常整肃,每次出兵,清晨时一定焚香祷告说:“希望部下将士不要违犯我的命令,违者毫不宽恕。”参考译文王汉忠,字希杰,是徐州彭城人。年轻时豪放不羁,膂力过人,身形魁梧高大,擅长骑马射箭。徐州节度使高继冲想将他召至帐下,王汉忠不肯前往。王汉忠因为斗殴杀了乡里少年,就逃走了。一夜之后,被害者复活了,其父派人在萧县追上了他,王汉忠不肯回去,向西到了京城。太宗在王府,召见了他,很欣赏他的身材和
33、气力,将他安置在身边。太宗即位以后,任命他担任殿前指挥使,屡次升迁为内殿直都知。王汉忠随太宗出征太原,率先登城,被流矢射中眼珠,作战更加奋勇,皇帝赞许他,升为东西班指挥使。刘继元投降后,用他的部下安抚城中。班师回京后,改任殿前左班指挥使,三次升迁为右班都虞候,兼涿州刺史。雍熙年间,改任马步军都军头。端拱初年,出任宾州团练使,历任冀、贝二州部署,迁任天雄军。端拱二年,入朝为侍卫马军都虞候,兼洮州观察使、高阳关副都部署。契丹向南入侵,王汉忠会合诸军将其击败,杀敌甚多。真宗即位后,将他从中山召回朝廷。不久,又外放高阳关都部署,晋升为威塞军节度使。咸平三年,又任泾原、环庆两路都部署兼安抚使,改任侍卫马
34、军都指挥使,改任镇、定、高阳关都部署、三路都排阵使。契丹掳掠中山,王汉忠率领诸将在郊外布阵迎击,契丹败逃,王汉忠领兵追杀,斩获很多,活捉其地位显要的将领。加封殿前副都指挥使,兼任保静军节度使。咸平五年,罢西面经略使,任命王汉忠为邠宁、环庆两路都部署,李允正、宋沆担任钤辖,统率戍守边疆的士兵二万五千人,交付王汉忠分道控制。数月后召回京城,因为违抗诏令无功获罪,贬为左屯卫上将军,出任襄州知州,在基本俸禄之外每年增加供给钱二百万。尚未赴任,得暴病而死。追赠太尉,以其长子内殿崇班王从吉为阁门祗候,次子王从政、王从益为左右侍禁。王汉忠有见识和谋略,军中政事非常整肃,每次出兵,清晨时一定焚香祷告说:“希望部下将士不要违犯我的命令,违者毫不宽恕。”因此他的部下从无偷盗抢劫之事发生。性格刚强果敢,不拘小节,轻视财物,乐善好施。爱好读书,颇能作诗,喜欢儒士,对待幕宾佐吏有礼,名声很大,因此骄矜自大,上级将帅都不太喜欢他。